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馆与近代早期英国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话题的历史管窥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4,共7页
本文以近代早期英国的公共领域为对象,以咖啡馆为切入口,联系哈贝马斯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历史考察,并就咖啡馆公共领域的平等性和咖啡馆与社团的关系问题作了辨析。咖啡馆公共领域的平等性经历了历史的动态演变,不可将这种平等性理想化和... 本文以近代早期英国的公共领域为对象,以咖啡馆为切入口,联系哈贝马斯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历史考察,并就咖啡馆公共领域的平等性和咖啡馆与社团的关系问题作了辨析。咖啡馆公共领域的平等性经历了历史的动态演变,不可将这种平等性理想化和绝对化,把当时的咖啡馆设想为无限制的完全自由的言论空间。咖啡馆与以俱乐部为代表的社团组织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不能将两者看成是前后相继和互相排斥的事物;以往有关"文学公共领域"与"政治公共领域"的阶段划分,也存在结合历史实际进行修正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馆 社团 公共领域 英国
下载PDF
楚都陈城及其历史地理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少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2-159,共8页
陈城,原陈国之故都,春秋末年楚灭陈置县,作为经略中原的重要基地。战国后期楚迁都于陈,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复苏环境和时机,使楚国出现了一度"复强"。同时,楚对陈城作了大规模的增修、扩建,使其成为战国晚期著名的都会之一,并... 陈城,原陈国之故都,春秋末年楚灭陈置县,作为经略中原的重要基地。战国后期楚迁都于陈,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复苏环境和时机,使楚国出现了一度"复强"。同时,楚对陈城作了大规模的增修、扩建,使其成为战国晚期著名的都会之一,并在其后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都 陈城 历史 地理
下载PDF
“五伦”说:建构和谐社会应当汲纳的历史资源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长期以来,无论扬谕还是贬斥,"五伦"说与"三纲"说都被并列论之。其实,"五伦"说与"三纲"说分别代表了中国伦常观念的两种不同传统,应予分梳。"五伦"说昭示的人际间双向互济关系,为建... 长期以来,无论扬谕还是贬斥,"五伦"说与"三纲"说都被并列论之。其实,"五伦"说与"三纲"说分别代表了中国伦常观念的两种不同传统,应予分梳。"五伦"说昭示的人际间双向互济关系,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伦 三纲 和谐
下载PDF
秦至清社会形态再认识笔谈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天瑜 陈启云 +2 位作者 张国刚 郑大华 余来明(整理)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近大半个世纪以来,围绕中国古史分期有过几次热烈争论,然至今众说纷纭,难获共识,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概念的厘定问题并未解决。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被中国的泛化封建观,将秦至清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这既脱离了“封建”的... 近大半个世纪以来,围绕中国古史分期有过几次热烈争论,然至今众说纷纭,难获共识,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概念的厘定问题并未解决。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被中国的泛化封建观,将秦至清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这既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冯天瑜先生新著《“封建”考论》辨析泛化封建观,再探秦至清中国社会性质。四位学者就此一切关宏旨的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 “封建” 中国社会 再认 封建社会 古史分期 30年代
下载PDF
曾侯乙、曾侯■和曾侯■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昌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9,91,共9页
曾侯乙之前的曾侯有曾侯和曾侯■。二者的年代关系,通过比较曾侯乙、曾侯■和曾侯■三位曾侯的青铜器铭文格式、铭文字体、青铜簠形制以及青铜戟形制的变化,观察曾侯和曾侯在相关因素中的系列关系,最后推测曾侯■的年代早于曾侯。
关键词 曾侯乙 曾侯[舆辶] 曾侯[戉阝] 年代系列
下载PDF
纳粹德国知识难民在英国的流亡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工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在纳粹统治欧洲的1933至1945年间,英国接收了55000多名来自纳粹德国的犹太难民,超过流亡到美国的130000名犹太难民的1/3以上。为如此之多的流亡者提供避难所,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这是在德国的扩张主义不断增强,英国... 在纳粹统治欧洲的1933至1945年间,英国接收了55000多名来自纳粹德国的犹太难民,超过流亡到美国的130000名犹太难民的1/3以上。为如此之多的流亡者提供避难所,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这是在德国的扩张主义不断增强,英国不得不重整军备,甚至不得不承受战争高压的情况下发生的。尽管英国的官僚机构在战时采取过诸如拘押、遣送、流放之类的错误政策,以至于最后定居于英国的犹太难民中只有250名流亡科学家和1200名文化流亡者,但这些来自纳粹德国的知识难民与英国人民一起分享了战争时期的危险和贫困。他们与英国人民同甘共苦的经历,以及他们对英国的科学、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最终使他们赢得了英国人民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德国 知识难民 流亡 英国
下载PDF
枪炮声犹在 民主欲奈何--阿拉伯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7
作者 李荣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3,共1页
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动荡裹挟着金融危机的余波震撼全球。两年过去了,昔日政坛大佬或已亡故或已锒铛入狱,但枪炮声、呼喊声仍未远去,自由、民主的旗帜仍然立足未稳,公平正义仍与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忽近忽远。政治动荡、民生凋敝、经... 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动荡裹挟着金融危机的余波震撼全球。两年过去了,昔日政坛大佬或已亡故或已锒铛入狱,但枪炮声、呼喊声仍未远去,自由、民主的旗帜仍然立足未稳,公平正义仍与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忽近忽远。政治动荡、民生凋敝、经济停滞并存,保守与激进的对抗、东方与西方的竞逐、大国势力的干涉与介入,西亚北非仍然是战争与动乱的热土。如何评估中东剧变发生的原因、具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世界 枪炮 民主 金融危机 日常生活 阿拉伯人 公平正义 政治动荡
下载PDF
冯天瑜明清文化转型学术思想研究
8
作者 谢贵安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本文探讨了冯天瑜在明清文化转型研究领域的成果和贡献,具体考察了冯氏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和四大特点,指出其学术具有创新性、联系性、持续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并对冯氏在文化转型的概念、动力和模式上的理论研究作了归纳,认为他... 本文探讨了冯天瑜在明清文化转型研究领域的成果和贡献,具体考察了冯氏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和四大特点,指出其学术具有创新性、联系性、持续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并对冯氏在文化转型的概念、动力和模式上的理论研究作了归纳,认为他既重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内部的转型因素,反对西方中心论的"冲击———反应"模式以及由此滋生的"全盘西化论",同时也反对"华夏中心论"以及由此滋生的"民族文化本位论",强调明清文化转型的动力是中华元典精神和中国社会内部自身近代因素与西学及西方近代文明间的相互激荡和彼此作用。本文指出,冯氏在长期的、多角度的明清文化转型研究中,形成了纵横捭阖的研究路径,使这一领域在不断变幻的视角中获得新的观察和提升,既梳理了明清文化转型的历史过程和承转启合的节点,又提出了元典精神、文化重演律等重要的理论学说,开拓了明清文化转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明清史 文化转型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评魏源对当时世界的研究与介绍——以编辑《海国图志》为中心
9
作者 萧致治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B10期11-13,共3页
魏源(1794-1857)生活的时代,西欧各国已经席卷全球。综们跑遍世界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而当时的中国,却正处于清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末期。人们受封... 魏源(1794-1857)生活的时代,西欧各国已经席卷全球。综们跑遍世界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而当时的中国,却正处于清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末期。人们受封建思想的禁锢,闭目塞听,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形势茫然无知。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已3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海国图志》 编辑工作 军事思想
下载PDF
当代埃及军队的职能演变与军政关系调整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前明 李荣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纳赛尔时期埃及建立了一个典型的军人政权。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的惨败打破了这一模式,促使埃及军队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埃及政府出现了文官化潮流。然而,由于纳赛尔军人政权导致的路径依赖,埃及的政治经济转型困难以及军队的自... 纳赛尔时期埃及建立了一个典型的军人政权。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的惨败打破了这一模式,促使埃及军队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埃及政府出现了文官化潮流。然而,由于纳赛尔军人政权导致的路径依赖,埃及的政治经济转型困难以及军队的自利行为,埃及军队现已演化为国内最强大的利益集团之一,其政治立场日趋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埃及 军队职能 军政关系
下载PDF
对纳粹暴政与德意志历史最早的反思--德国流亡社会科学家与纳粹主义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工真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65,158-159,共11页
德意志人对纳粹暴政以及德意志历史的反思并非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而是早自1933年就开始了。只不过,它不是由当时生活在德国境内的德意志人,而是由一批逃出德国、流亡国外的德意志人开始的。美国高校接纳的德国流亡哲学家、政... 德意志人对纳粹暴政以及德意志历史的反思并非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而是早自1933年就开始了。只不过,它不是由当时生活在德国境内的德意志人,而是由一批逃出德国、流亡国外的德意志人开始的。美国高校接纳的德国流亡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最早开始了反思。这场反思不仅影响了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德国的占领政策和"民主化"的改造行动、联邦德国的经济重建以及德意志社会对自身历史的深刻反思。战后德意志社会的这场全面深刻的反思,正是在流亡美国的德国知识精英们所构筑的思想平台上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 纳粹暴政 德意志历史 自由放任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与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创建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士伟 韩永利(指导教师)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37,共16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是战后世界最为重要的经济组织,中国在其创建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战后急需重建与复兴的现实出发,中国促使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创建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过程中考虑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并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是战后世界最为重要的经济组织,中国在其创建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战后急需重建与复兴的现实出发,中国促使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创建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过程中考虑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并将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作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集大国与不发达国家的身份于一体,力争合理利益,能够做出让步,为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成功创建做出了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贸易组织 关贸总协定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武当山香会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梅莉 晏昌贵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2,共19页
明清以来,以道教真武神为奉祀主神、以到武当山朝拜为结社目的的武当山香会活动,构成真武信仰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从现存百余通香会组织所立碑刻,可知明清时期民间香会在武当山的活动空前增多,香会的组织形式和进香仪式臻于完备,武当... 明清以来,以道教真武神为奉祀主神、以到武当山朝拜为结社目的的武当山香会活动,构成真武信仰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从现存百余通香会组织所立碑刻,可知明清时期民间香会在武当山的活动空前增多,香会的组织形式和进香仪式臻于完备,武当山朝顶进香已成为部分香客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香会组织活动增强与坚定了民间宗教信仰,增进了下层群体的团结与活力,对于调节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扩大百姓视野,尤其是增长女性社会见识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武当山 香会 碑刻
原文传递
句容茅山的兴起与南朝社会 被引量:11
14
作者 魏斌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41,189,共20页
梁武帝普通三年刻立于茅山南洞口的《九锡真人三茅君碑》,为理解以句容茅山为中心的南朝信仰地理提供了珍贵线索。题名于碑的"齐梁诸馆高道"人数众多,籍贯明确,呈现出侨旧混杂的特征。从身份上说,三茅君是三位原籍关中、渡江... 梁武帝普通三年刻立于茅山南洞口的《九锡真人三茅君碑》,为理解以句容茅山为中心的南朝信仰地理提供了珍贵线索。题名于碑的"齐梁诸馆高道"人数众多,籍贯明确,呈现出侨旧混杂的特征。从身份上说,三茅君是三位原籍关中、渡江成为茅山之主的"神仙侨民"。这种侨寓情节的三茅君传记,出现于杨、许降神的东晋中期。三茅君被赋予的信仰职责是"监泰山之众真,总括吴越之万神",即主管江南侨旧民众的升仙之路和生死问题,具有融合侨旧的信仰面貌。在这种"宗教想象力"的影响下,茅山成为道教圣地,刘宋以后道馆日渐增多,齐梁时期臻于极盛。这些道馆多由皇室敕建或大族供养,馆务"劬劳",并非纯粹支持个人修道。在梁武帝中期佛教日益兴盛的形势下,道教徒在圣地茅山建造总结三茅君信仰的纪念石刻,具有一定的宗教抗争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山 三茅君 神仙 侨旧 南朝
原文传递
196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黑人权力”运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谢国荣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52,共13页
1960年代中后期,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认识到黑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权力体制,因而提出"黑人权力"主张。"黑人权力"强调黑人必须掌控自己的事务,重新分配政治和经济权力,但受到权力机构的污蔑,遭到体制化民权领... 1960年代中后期,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认识到黑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权力体制,因而提出"黑人权力"主张。"黑人权力"强调黑人必须掌控自己的事务,重新分配政治和经济权力,但受到权力机构的污蔑,遭到体制化民权领袖的批判,被视为"反向种族主义",煽动了城市骚乱。本文认为,"黑人权力"重视黑人的群体权利,颠覆白人文化对黑人的偏见论述,重塑黑人形象,强调黑人文化和传统的价值,肯定其对美国社会的重要性和与白人文化的平等。它对美国从种族主义社会转变为多元文化主义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权力 城市骚乱 反向种族主义种族意识 多元文化主义
原文传递
纳粹德国知识难民在美国的“失语性”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工真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7-187,共21页
1933年后,来自纳粹德国的有犹太血统的知识难民在美国共同面临了"失语性"问题。讲德语的流亡作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克服职业语言障碍上的不同经历和命运,反映出美利坚文化对外来文化既吸收又排斥的双重面貌。对这些"外... 1933年后,来自纳粹德国的有犹太血统的知识难民在美国共同面临了"失语性"问题。讲德语的流亡作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克服职业语言障碍上的不同经历和命运,反映出美利坚文化对外来文化既吸收又排斥的双重面貌。对这些"外来者"提出的语言要求就像一把筛子,它使美利坚文化能过滤掉所有不需要的东西,排斥掉所有不能与之相适应的东西,同时又吸收所有可加以利用的东西,并为具有适应新环境之能力和意志的"外来者"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正是通过这种有选择的吸收与有选择的排斥,美利坚文化才既做到了自身不断的丰富多彩,又维护了自身的核心内核,并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文化国际化"的色彩,最终成为了"世界科学、文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纳粹德国 知识难民 “失语性”问题
原文传递
30年代蒋介石对日思维——以《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一文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敦文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102,共9页
《敌乎?友乎?》一文,学术界评价不一。本文在对该文写作的策略意图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以其为中心对蒋介石30年代对日思维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在写作意图上,该文主要是为了推动将华北当局与关东军的交涉转变为国民政府与日本... 《敌乎?友乎?》一文,学术界评价不一。本文在对该文写作的策略意图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以其为中心对蒋介石30年代对日思维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在写作意图上,该文主要是为了推动将华北当局与关东军的交涉转变为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外交部门的交涉,借以消减日军武力威胁的压力。而其中所表达的对日思维,则是以中国存亡为核心,以中日友好为理想原则,结合国际关系、军事战略、中国国家地位,阐述了日本现实扩张政策的局限性和危险性;同时,也结合转型时期中国国家的特点,阐述了中国不会亡于日本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抗日政治的基本思路。这些集中体现了蒋介石的对日思维,是其抗日思想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日本 对日思维 对日政策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与中国工业近代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薛毅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4,共10页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对外国侵略者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和一批爱国企业家将部分沿海地区工矿企业迁到内地,并在抗战后方建起了一批工矿企业。建立了水力发电、冶金、机械、化工、电器仪...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对外国侵略者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和一批爱国企业家将部分沿海地区工矿企业迁到内地,并在抗战后方建起了一批工矿企业。建立了水力发电、冶金、机械、化工、电器仪表、石油及石油炼制等上百种工业门类,生产涉及当时中国有能力生产的所有产品,形成了基本能够自给、比较完整、独立性较强的工业体系,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工矿企业管理人才,增强了中国的科技力量,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工业 近代化
原文传递
美国联邦调查局对民权组织的监控——以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国荣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37,191-192,共19页
20世纪60年代,联邦调查局以防止"共产主义渗透"为名,对有重要影响力的民权组织如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实施长期监控。而该组织在60年代中期最早从争取民权转向反对越战,并提倡"黑人权力",从主张非暴力抵抗转为支持... 20世纪60年代,联邦调查局以防止"共产主义渗透"为名,对有重要影响力的民权组织如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实施长期监控。而该组织在60年代中期最早从争取民权转向反对越战,并提倡"黑人权力",从主张非暴力抵抗转为支持使用武装自卫。在当权者看来,反战活动危及美国反共产主义的冷战战略,"黑人权力"则包含黑人民族主义思想,是对国家制度和社会稳定的挑战。联邦调查局以爱国为旗号,以保卫国家安全为由,指责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从事"非美"和"反美"活动,穷追不舍地对其进行监视、诋毁和打击,使之孤立于美国社会,从而达到破坏民权运动尤其是激进的"黑人权力"运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调查局 “共产主义渗透” 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 国家安全
原文传递
值得一读的一部世界史新著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荣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关键词 世界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得一 世界历史 翻译出版 全球史观 时代气息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