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口腔上皮细胞颅颌面特异增强子序列机器学习预测IRF6位点唇腭裂致病突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涵舒 刘欢 《口腔生物医学》 2020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利用基于人口腔上皮细胞颅颌面特异增强子序列机器学习,优化唇腭裂相关非编码突变研究靶点的筛选。方法:采用永生化人口腔上皮细胞(HIOEC)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乙酰化(H3K27Ac)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IP-Seq)整合人类胚胎期颅... 目的:利用基于人口腔上皮细胞颅颌面特异增强子序列机器学习,优化唇腭裂相关非编码突变研究靶点的筛选。方法:采用永生化人口腔上皮细胞(HIOEC)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乙酰化(H3K27Ac)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IP-Seq)整合人类胚胎期颅颌面超级增强子区域,获得人口腔上皮细胞颅颌面特异增强子区域。采用gapped k-mer SVM算法总结增强子序列特征,并用该特征判断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附近唇腭裂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或突变对增强子活性的影响。结果:人口腔上皮细胞颅颌面特异性增强子能够涵盖超过半数唇腭裂相关SNP位点(P<0.01),而基于该序列特征的机器学习预测与范德伍德综合征相关的350dupA位点显著降低所在增强子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350dupA显著降低增强子在人口腔上皮细胞内的活性(P<0.01)。结论:基于人口腔上皮细胞颅颌面特异增强子序列机器学习能够精准判断IRF6附近唇腭裂相关非编码突变,优化唇腭裂遗传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功能基因组 机器学习 IRF6
下载PDF
自体牙移植在辅助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2
作者 韩岳(综述) 钟皓研 华先明(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77-181,共5页
自体牙移植是临床上一种治疗缺失牙的可行手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效果。近年来自体牙移植逐渐与正畸治疗相结合,以高效解决正畸治疗牙齿缺失的间隙问题,尤其适用于牙颌系统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同时牙移植前的正畸治疗提高了... 自体牙移植是临床上一种治疗缺失牙的可行手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效果。近年来自体牙移植逐渐与正畸治疗相结合,以高效解决正畸治疗牙齿缺失的间隙问题,尤其适用于牙颌系统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同时牙移植前的正畸治疗提高了自体移植牙的预后疗效。本文就自体牙移植、正畸治疗中缺牙间隙的管理与自体牙移植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优势、临床适应证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移植 正畸治疗 牙列缺损 缺牙间隙管理 多学科联合
下载PDF
显微超声去龋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元元 刘生波 王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评价显微超声去龋技术和传统涡轮机去龋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颗龋坏深度相似的牙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显微超声技术和涡轮机技术去龋。比较两组去龋过程中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去龋后窝洞内牙本质碎屑的... 目的:评价显微超声去龋技术和传统涡轮机去龋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颗龋坏深度相似的牙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显微超声技术和涡轮机技术去龋。比较两组去龋过程中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去龋后窝洞内牙本质碎屑的形成情况及去龋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所有的患者感觉无痛或者轻度疼痛,对照组仅53.3%的患者感觉无痛或者轻度疼痛,经检验,两组患者去龋过程中疼痛感受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去龋后窝洞内牙本质碎屑形成情况,显微超声组明显少于涡轮机组(P<0.01);两组去龋所需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涡轮机组较显微超声组快(P<0.05)。结论:显微超声去龋技术是一种可以改善去龋过程中酸痛感,提高去龋后窝洞内清洁度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超声 去龋 疼痛 牙本质碎屑 时间
下载PDF
经典Wnt信号通路在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调控 被引量:11
4
作者 廖海清 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牙周膜混合细胞群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牙周膜混合细胞群,通过RT-PCR、real-time PCR证实经典Wnt信号通路在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并运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检... 目的:探讨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牙周膜混合细胞群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牙周膜混合细胞群,通过RT-PCR、real-time PCR证实经典Wnt信号通路在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并运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检测了β-catenin的表达位置及表达量;通过不同浓度的Licl激活牙周膜细胞中经典Wnt信号通路,并进行相应的诱导培养。培养14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ALP活性;通过CCK-8检测Licl刺激24h、48h、72h后经典Wnt信号通路对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牙周膜混合细胞群中明显表达,可以通过Licl激活该信号通路,使β-catenin在细胞中累积引起下游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引起牙周膜细胞矿化过程中矿化结节的减少,显著降低了ALP活性(P<0.01);经典Wnt通路对牙周膜混合细胞群增殖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了牙周膜混合细胞群的矿化成骨过程,并抑制该细胞群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细胞 成骨分化 经典Wnt通路
下载PDF
ProTaper、WaveOne与ProTaperNext成形弯曲根管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元元 刘生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8-1051,共4页
ProTaper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镍钛器械之一,但由于质硬及高折断率,限制了其在弯曲根管内的应用。为了改善器械分离,登士柏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的镍钛系统WaveOne与ProTaperNext。本文从设计特点、机械性能和预备弯曲根管成形能力对ProTape... ProTaper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镍钛器械之一,但由于质硬及高折断率,限制了其在弯曲根管内的应用。为了改善器械分离,登士柏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的镍钛系统WaveOne与ProTaperNext。本文从设计特点、机械性能和预备弯曲根管成形能力对ProTaper、WaveOne与ProTaperNext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APER WaveOne ProTaperNext 弯曲根管 根管预备
下载PDF
修复治疗相关的牙周问题考量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正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牙周与修复之间的学科相关性一直广受口腔医生的关注和讨论。健康而稳定的牙周状况是获得修复治疗成功和疗效长期稳定的必要前提条件,在修复治疗的前、中、后均应受到密切关注。与此同时,牙周相关的软硬组织缺陷、美观及失牙问题又需要... 牙周与修复之间的学科相关性一直广受口腔医生的关注和讨论。健康而稳定的牙周状况是获得修复治疗成功和疗效长期稳定的必要前提条件,在修复治疗的前、中、后均应受到密切关注。与此同时,牙周相关的软硬组织缺陷、美观及失牙问题又需要通过修复来解决。因此,修复治疗相关的牙周考量临床意义重大。本文对修复治疗的牙周准备与健康维持、修复治疗对牙周健康的影响以及牙周与种植相关关系3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口腔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健康 修复治疗 牙冠延长术 牙周软硬组织缺陷 牙周与种植 种植体周
下载PDF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重度牙周炎伴牙移位1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雨虹 杨柳 +4 位作者 王硕 夏露露 郭瓅 曹正国 华先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0-1102,共3页
前牙重度牙周炎患者常由于牙周组织破坏导致牙齿移位、松动和继发性[牙合]创伤等,影响口腔功能和美观。本文报道1例上前牙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移位的复杂病例。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实现前牙骨再生,改善前牙咬合和美观,取得了良好的临... 前牙重度牙周炎患者常由于牙周组织破坏导致牙齿移位、松动和继发性[牙合]创伤等,影响口腔功能和美观。本文报道1例上前牙重度慢性牙周炎伴牙移位的复杂病例。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实现前牙骨再生,改善前牙咬合和美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牙移位 正畸 骨再生
下载PDF
植酸作为螯合剂去除根管玷污层的效力及其对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天丰 曹茜茜 +1 位作者 撒悦 蒋滔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植酸(IP6)作为根管螯合剂去除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效力,探究其对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24个完整无龋正畸牙取得牙本质样本随机分成4组。A组:2mL去离子水(pH7.4)处理5mi...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植酸(IP6)作为根管螯合剂去除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效力,探究其对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24个完整无龋正畸牙取得牙本质样本随机分成4组。A组:2mL去离子水(pH7.4)处理5min;B组:2 mL 5%NaClO溶液(pH12)处理5 min;C组:2 mL 5%NaClO溶液处理5min后,2mL 17%EDTA溶液(pH7.5)处理1 min;D组:2 mL 5%NaClO溶液处理5 min后,2mL 1%IP6溶液(pH1.3)处理1min。SEM观察样本表面玷污层去除情况,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IR)测量样本红外光谱,得到处理前后的M:M(matrix:mineral)和C:M(carbonate:mineral)。以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SEM显示处理后A组仍有大量玷污层剩余,B组玷污层去除效果不明显,C组玷污层基本完全去除,D组玷污去除效果更加明显。ATR-IR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发现,A组M:M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P=0.744),B、C、D组均显著下降(P<0.01);处理后B、C、D组明显低于A组(P<0.01),而该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C:M处理后均略低于处理前(P<0.01)。结论:植酸能够有效地去除经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并且其与EDTA对牙本质本身化学组成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牙本质 玷污层 扫描电镜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血管生成及润滑相关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8
9
作者 郭慧琳 房维 +1 位作者 邓末宏 龙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润滑相关因子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滑膜中的表达。方法:分离人颞下颌关节滑膜组织,组织块法进行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CD34及CD44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PCR分...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润滑相关因子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滑膜中的表达。方法:分离人颞下颌关节滑膜组织,组织块法进行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CD34及CD44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PCR分别用于检测VEGF和TSP1蛋白,PRG4,HAS2和HAS3基因的表达。结果:骨关节炎滑膜细胞中VEGF、CD34和HAS3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但TSP1蛋白、PRG4和HAS2基因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高表达,而提高润滑作用的基因表达降低,该现象可能与该病的疾病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素 透明质酸合成酶 骨关节炎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一种噬菌体裂解酶的抗龋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晶晶 陶庭亮 李宇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探讨噬菌体裂解酶ClyR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和远缘链球菌(Streptococcus sobrinus,S.sobrinus)临床株的杀菌作用。方法:收集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者牙菌斑标本进行厌氧培... 目的:探讨噬菌体裂解酶ClyR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和远缘链球菌(Streptococcus sobrinus,S.sobrinus)临床株的杀菌作用。方法:收集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者牙菌斑标本进行厌氧培养,通过菌落形态、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获得的临床株进行鉴定。通过细菌浊度A600的降低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评价ClyR的杀菌效果。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初步探究ClyR的杀菌作用机制。结果:从分离得到的菌株中随机挑选10株S.mutans和10株S.sobrinus进行杀菌活性测试,50mg/L ClyR对8株S.mutans有明显杀菌作用,其MBC范围为125mg/L至>1000mg/L不等;对3株S.sobrinus有杀菌作用,其MBC范围为125~500mg/L不等。TEM观察结果表明ClyR可在细菌细胞壁上打孔,从而使细菌发生渗透性死亡。结论:ClyR对S.mutans和S.sobrinus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对S.mutans杀菌作用较S.sobrinus强,或许可以作为一种防龋药物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临床株 噬菌体裂解酶 龋病
下载PDF
透明质酸对IL-1β刺激下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程 邓末宏 +3 位作者 郭慧琳 冯亚平 房维 龙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对IL-1β刺激下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甘草酸(glycyrrhizin,GL)分别与IL-1β同时加入髁突软骨细胞中,刺激24h后提取各组细胞总RNA,检...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对IL-1β刺激下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甘草酸(glycyrrhizin,GL)分别与IL-1β同时加入髁突软骨细胞中,刺激24h后提取各组细胞总RNA,检测HMGB-1及其相关受体基因表达;提取细胞总蛋白检测HMGB-1蛋白表达。结果:IL-1β刺激髁突软骨细胞24h后HMGB-1、TLR2和TLR4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IL-1β与HA或GL同时加入刺激的软骨细胞与仅加入IL-1β刺激组相比,HMGB-1、TLR2和TLR4的基因表达较的表达显著降低,HMGB-1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HA可降低IL-1β刺激后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及其受体TLR2、TLR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软骨细胞 透明质酸 HMGB-1 IL-1Β
下载PDF
S1P/S1PR1通路依赖的压力对破骨前体细胞趋化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洁 叶茜 +1 位作者 李宇红 黄声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究S1P/S1PR1通路轴在压力下对破骨前体细胞趋化影响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压力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印迹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压力下Raw264.7细胞SPHK1和S1PR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采用Transwell 2... 目的:探究S1P/S1PR1通路轴在压力下对破骨前体细胞趋化影响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压力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印迹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压力下Raw264.7细胞SPHK1和S1PR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采用Transwell 24孔板通过趋化实验探究S1P/S1PR1在压力下对Raw264.7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0.5、1.0和2.0g/cm2压力作用下,Raw264.7细胞的SPHK1和S1PR1的表达及Raw264.7细胞的趋化显著降低。在S1PR1受体功能性激动剂FTY720作用下,压力作用下趋化能力被抑制的Raw264.7细胞趋化水平显著增加。结论:S1P/S1PR1信号轴在正畸治疗中调节破骨前体细胞迁移与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S1PR1通路 压力 破骨前体细胞 趋化
下载PDF
微阵列芯片分析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中microRNA表达谱的差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川 廖海清 曹正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诱导小鼠成牙骨质细胞矿化,研究在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中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使用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和地塞米松诱导成牙骨质细胞矿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碱性磷酸酶和骨... 目的:诱导小鼠成牙骨质细胞矿化,研究在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中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使用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和地塞米松诱导成牙骨质细胞矿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碱性磷酸酶和骨钙蛋白表达量变化来验证矿化情况。应用miRNA microarray芯片技术,分析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中miRNA表达谱的变化。Q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成功诱导了成牙骨质细胞的矿化。MiRNA microarray芯片检测发现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中miRNA表达谱出现明显改变,其中上调的有4个,下调的有39个。QPCR证明芯片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建立了小鼠成牙骨质细胞矿化的细胞模型,应用miRNA芯片发现小鼠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iRNA,提示这些miRNA可能参与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牙骨质细胞 矿化 microRNA 微阵列芯片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的根吸收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露露 华先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以其隐形、舒适、美观、卫生和可预测性而深受患者的欢迎。根吸收是正畸医生在临床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矫治器相比,虽然其技术优势明显,但根吸收仍不能避免。隐形矫治器属于个性化订制式可摘矫治器,矫...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以其隐形、舒适、美观、卫生和可预测性而深受患者的欢迎。根吸收是正畸医生在临床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矫治器相比,虽然其技术优势明显,但根吸收仍不能避免。隐形矫治器属于个性化订制式可摘矫治器,矫治中的根吸收与传统矫治中的根吸收不尽相同。目前,隐形矫治器品牌众多,其材料组成和力学性能亦有差异。本文拟对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根吸收的研究现状和影响根吸收的因素进行综述,为无托槽隐形矫治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适美 无托槽隐形矫治 根吸收
下载PDF
下前牙区颌骨舌侧副孔分布规律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侯磊 胡潇 +1 位作者 叶翁三杰 吴中兴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39-343,共5页
目的:通过对成年人的CBCT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下颌舌侧副孔发生率及情况,以期为临床上正颌外科手术及下颌前牙区种植术的风险规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符合条件的成年人CBCT资料,男女各30例,按性别进行分组。分别对下颌前牙区舌... 目的:通过对成年人的CBCT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下颌舌侧副孔发生率及情况,以期为临床上正颌外科手术及下颌前牙区种植术的风险规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符合条件的成年人CBCT资料,男女各30例,按性别进行分组。分别对下颌前牙区舌侧副孔的数量及位置分布进行统计,并测量舌侧副孔距离牙槽嵴顶和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副孔与舌侧骨板所成角度。分析性别、左右侧,对副孔的发生率有无影响。结果:共发现下颌舌侧副孔175个,人均(2.9±0.59)个。其中以发现3个/人居多,最多的4个/人,最少的1个/人,没有未发现副孔者。男性总计发现87个副孔,女性发现88个副孔。男性舌侧正中副孔距下颌下缘平均距离为(13.2±3.2)mm,与舌侧骨板所成角度平均为(100.1±17.02)°;侧切牙区舌侧副孔距下颌下缘距离平均为(27.35±3.81)mm,与舌侧骨板所成角度平均为(141±13.12)°。女性舌侧正中副孔距离下颌下缘距离平均为(12.82±3.38)mm,与舌侧骨板所成角度平均为(103.5±18.34)°;女性侧切牙区舌侧正中副孔距离下颌下缘距离平均为(26.13±4.5)mm,与舌侧骨板所成角度平均为(137.1±15.95)°。副孔分布从近中向远中呈降低趋势。性别、左右侧对副孔距离牙槽嵴顶和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影响不大。结论:下颌前牙区舌侧副孔发生率较高,临床操作需注意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前牙区 舌侧副孔 锥形束CT(CBCT)
下载PDF
后牙双斜面导板矫治器对大鼠髁突Ⅱ型胶原和VEGF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硕 华先明 +2 位作者 孙雨虹 徐焰 夏露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后牙双斜面导板矫治器(Twin Inclined Plane Appliance,TIPA)引导生长期大鼠下颌后退时,髁突软骨Ⅱ型胶原和VEGF的表达。方法:将4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戴TIPA,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3 d、1... 目的:探讨后牙双斜面导板矫治器(Twin Inclined Plane Appliance,TIPA)引导生长期大鼠下颌后退时,髁突软骨Ⅱ型胶原和VEGF的表达。方法:将4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戴TIPA,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3 d、14 d、30 d和60 d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和VEGF在髁突软骨后区中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Ⅱ型胶原在第30天表达明显减少,在第60天时最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VEGF在第30天表达增强(P<0.05),第60天时增强幅度最大(P<0.01)。结论:Ⅱ型胶原和VEGF参与了TIPA引导生长期大鼠下颌"渐进式"后退时的髁突软骨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双斜面导板矫治器 Ⅱ型胶原 血管内皮因子
下载PDF
MiR-34a在牙周膜细胞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孟文 周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8-932,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在牙周膜细胞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取第3~6代用于实验。首先,对hPDLCs进行成骨诱导液处理,在3、7、14d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4a基因的表达变化。然后,构...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在牙周膜细胞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取第3~6代用于实验。首先,对hPDLCs进行成骨诱导液处理,在3、7、14d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4a基因的表达变化。然后,构建慢病毒载体pCDH-pre-miR-34a和pCDH,将慢病毒载体感染hPDLCs,构建pre-miR-34a过表达细胞模型(hPDLCs/34a)和空载体对照细胞模型(hPDLCs/pCDH),并诱导hPDLCs成骨分化3、7、14和21d。分析成骨标志基因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及骨涎蛋白(BSP)表达变化,ALP活性及钙化结节形成的茜素红染色情况。结果:hPDLCs经成骨分化诱导后,miR-34a基因表达在第3天开始明显升高,并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PDLCs/pCDH组相比,hPDLCs/34a组的ALP活性和茜素红染色均有明显减弱。qRT-PCR结果显示:hPDLCs/34a组的ALP表达量在成骨诱导7d时较hPDLCs/pCDH组降低(P<0.05);Runx2、OCN及BSP表达量的差异在各时间点基本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条件下,miR-34a抑制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成骨分化 微小RNA-34a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芳香族氨基酸对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生长、颜色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张凯楠 郭亚茹 +2 位作者 蔡新杰 蒋滔 王贻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9-884,共6页
目的:研究3种芳香族氨基酸(AAA)对羟基磷灰石(HA)晶体的生长、颜色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牙科颜色材料开发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HA和AAA复合物(HA-AAA)作为实验组,并行X-线晶体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分光光度计(... 目的:研究3种芳香族氨基酸(AAA)对羟基磷灰石(HA)晶体的生长、颜色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牙科颜色材料开发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HA和AAA复合物(HA-AAA)作为实验组,并行X-线晶体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分光光度计(UV)、颜色、拉曼(Raman)和激光龋齿检测仪(DIAGNOdent)检测。同法合成纯HA样本作对照组。计算样本的结晶度指数(CI)、相对碳酸盐含量(RCC)、白度值W*、拉曼相对位移(RRI)、激光诱导荧光强度(FI)、半高全宽(FWHM)和激光龋齿检测仪读数DD值,分析HA-AAA的指数与对照组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HA-AAA的CI、RRC值明显低于实验组,W*、FI和DD值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AA对HA晶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明显加深HA颜色且增强激光诱导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氨基酸 羟基磷灰石 晶体大小 颜色 荧光
下载PDF
C4orf7在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19
作者 伍云 赵艳 +3 位作者 季耀庭 夏海滨 张壁 王贻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C4orf7在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4orf7在几种牙周组织内的表达情况。人牙周膜细胞(PDLCs)体外培养,利用慢病毒载体技术,构建C4orf7过表达细胞(LV-c4orf7)及空载体对照细胞(L... 目的:探讨C4orf7在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4orf7在几种牙周组织内的表达情况。人牙周膜细胞(PDLCs)体外培养,利用慢病毒载体技术,构建C4orf7过表达细胞(LV-c4orf7)及空载体对照细胞(LV-con)。对两组细胞矿化诱导4d、7d、18d,检测成骨指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OL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及骨钙素(OCN)的表达变化,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情况;最后,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4orf7与骨形成蛋白2(BMP2),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蛋白间的互作情况。结果:IHC结果显示,C4orf7仅在牙周韧带部位明显表达。成骨诱导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的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减弱,成骨指标ALP,COL1,RUNX2,OCN的表达也均受到抑制(P<0.05)。免疫共沉淀表明,C4orf7可与BMP2分子结合,但与COLⅠ和COLⅢ无作用。结论:C4orf7负向调控PDLCs的成骨分化,并可能通过抑制BMP2功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细胞 C4orf7 慢病毒载体成骨分化
下载PDF
功能基因组学在非综合征型唇腭裂遗传结果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65-1270,共6页
唇腭裂是口腔常见的先天性颅颌面缺损,部分患儿的发病与遗传背景有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等研究揭示了多个与该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在基因组非编码DNA区域,由于我们对于这些非编码DNA在人唇腭发... 唇腭裂是口腔常见的先天性颅颌面缺损,部分患儿的发病与遗传背景有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等研究揭示了多个与该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在基因组非编码DNA区域,由于我们对于这些非编码DNA在人唇腭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缺乏了解,因此对有效的易感基因位点进行系统化生物学验证成为唇腭裂遗传学结果向临床转化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人及小鼠颅颌面发育组织特异性功能基因组结果及机器学习可能的应用方式进行系统阐述,初步建立唇腭裂相关非编码DNA突变功能研究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功能基因组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