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植酸(IP6)作为根管螯合剂去除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效力,探究其对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24个完整无龋正畸牙取得牙本质样本随机分成4组。A组:2mL去离子水(pH7.4)处理5mi...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植酸(IP6)作为根管螯合剂去除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效力,探究其对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24个完整无龋正畸牙取得牙本质样本随机分成4组。A组:2mL去离子水(pH7.4)处理5min;B组:2 mL 5%NaClO溶液(pH12)处理5 min;C组:2 mL 5%NaClO溶液处理5min后,2mL 17%EDTA溶液(pH7.5)处理1 min;D组:2 mL 5%NaClO溶液处理5 min后,2mL 1%IP6溶液(pH1.3)处理1min。SEM观察样本表面玷污层去除情况,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IR)测量样本红外光谱,得到处理前后的M:M(matrix:mineral)和C:M(carbonate:mineral)。以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SEM显示处理后A组仍有大量玷污层剩余,B组玷污层去除效果不明显,C组玷污层基本完全去除,D组玷污去除效果更加明显。ATR-IR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发现,A组M:M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P=0.744),B、C、D组均显著下降(P<0.01);处理后B、C、D组明显低于A组(P<0.01),而该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C:M处理后均略低于处理前(P<0.01)。结论:植酸能够有效地去除经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并且其与EDTA对牙本质本身化学组成的影响无显著差别。展开更多
唇腭裂是口腔常见的先天性颅颌面缺损,部分患儿的发病与遗传背景有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等研究揭示了多个与该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在基因组非编码DNA区域,由于我们对于这些非编码DNA在人唇腭发...唇腭裂是口腔常见的先天性颅颌面缺损,部分患儿的发病与遗传背景有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等研究揭示了多个与该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在基因组非编码DNA区域,由于我们对于这些非编码DNA在人唇腭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缺乏了解,因此对有效的易感基因位点进行系统化生物学验证成为唇腭裂遗传学结果向临床转化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人及小鼠颅颌面发育组织特异性功能基因组结果及机器学习可能的应用方式进行系统阐述,初步建立唇腭裂相关非编码DNA突变功能研究的完整体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植酸(IP6)作为根管螯合剂去除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效力,探究其对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牙本质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24个完整无龋正畸牙取得牙本质样本随机分成4组。A组:2mL去离子水(pH7.4)处理5min;B组:2 mL 5%NaClO溶液(pH12)处理5 min;C组:2 mL 5%NaClO溶液处理5min后,2mL 17%EDTA溶液(pH7.5)处理1 min;D组:2 mL 5%NaClO溶液处理5 min后,2mL 1%IP6溶液(pH1.3)处理1min。SEM观察样本表面玷污层去除情况,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IR)测量样本红外光谱,得到处理前后的M:M(matrix:mineral)和C:M(carbonate:mineral)。以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结果:SEM显示处理后A组仍有大量玷污层剩余,B组玷污层去除效果不明显,C组玷污层基本完全去除,D组玷污去除效果更加明显。ATR-IR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发现,A组M:M处理前后无显著差异(P=0.744),B、C、D组均显著下降(P<0.01);处理后B、C、D组明显低于A组(P<0.01),而该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C:M处理后均略低于处理前(P<0.01)。结论:植酸能够有效地去除经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的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并且其与EDTA对牙本质本身化学组成的影响无显著差别。
文摘唇腭裂是口腔常见的先天性颅颌面缺损,部分患儿的发病与遗传背景有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等研究揭示了多个与该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位点在基因组非编码DNA区域,由于我们对于这些非编码DNA在人唇腭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缺乏了解,因此对有效的易感基因位点进行系统化生物学验证成为唇腭裂遗传学结果向临床转化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人及小鼠颅颌面发育组织特异性功能基因组结果及机器学习可能的应用方式进行系统阐述,初步建立唇腭裂相关非编码DNA突变功能研究的完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