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 被引量:5
1
作者 高文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2-155,共4页
"自然"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中心范畴。从"自"、"然"二字发展为"自然"一词,并形成为一个哲学范畴,老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词义角度看,"自然"的意义就是指"自然而然";... "自然"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中心范畴。从"自"、"然"二字发展为"自然"一词,并形成为一个哲学范畴,老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词义角度看,"自然"的意义就是指"自然而然";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则包括"道之自然"、"政之自然"和"人之自然"三方面内涵。老子"自然"范畴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后世哲学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 道之自然 政之自然 人之自然
下载PDF
同一抑或差异:女性主义哲学的深层悖论 被引量:3
2
作者 方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1,共4页
差异问题数十年来始终以各种方式占据着女性主义哲学,即使不是位于女性主义哲学中最显著的位置,它仍然作为一种理论背景用以反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经验的或理论的普遍化。因此,关注差异问题可被视为讨论女性主义哲学的一个适当途径。当... 差异问题数十年来始终以各种方式占据着女性主义哲学,即使不是位于女性主义哲学中最显著的位置,它仍然作为一种理论背景用以反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经验的或理论的普遍化。因此,关注差异问题可被视为讨论女性主义哲学的一个适当途径。当前,女性主义哲学试图通过后现代主义或解构主义的批判来反思以往的女性主义对同一性(identity)即身份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同一性 哲学 悖论 差异问题 后现代主义 理论背景 身份问题
下载PDF
理性与人的自由——康德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志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围绕着理性与人的自由的关系,康德反思了普遍的理性法则、超越的理性目的以及自主的理性立法,论证了人的理性自由是一种形式化的自由、超越性的自由和自主性的自由。他关于理性与人的自由关系的思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目前正在建设中的... 围绕着理性与人的自由的关系,康德反思了普遍的理性法则、超越的理性目的以及自主的理性立法,论证了人的理性自由是一种形式化的自由、超越性的自由和自主性的自由。他关于理性与人的自由关系的思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现代法治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以及自主创新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法则 理性目的 理性立法 人的自由
下载PDF
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研究范式 被引量:2
4
作者 方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65-73,共9页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囿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长期停留于经典原著阐释与理解史,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研究范式是我国学术界应加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范式,文化哲学主张以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为基地...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囿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长期停留于经典原著阐释与理解史,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研究范式是我国学术界应加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范式,文化哲学主张以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为基地,且承认意义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实践所生成的,同时,它对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自身发展进程中与具体的社会历史运动、思想运动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因而成为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研究范式
下载PDF
戴维·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探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世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0,共6页
戴维·哈维是当代英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他是运用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所主张和坚持的"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来论证新帝国主义的。所以,按照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新帝国主义之"新"就在于它是由处于内在关... 戴维·哈维是当代英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他是运用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所主张和坚持的"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来论证新帝国主义的。所以,按照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新帝国主义之"新"就在于它是由处于内在关系之中的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核心和主要特征是剥夺性积累。应当说代替这种新帝国主义的仍然是社会主义,但反对新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将扩大再生产领域无产阶级的斗争与反抗剥夺性积累的斗争辩证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哈维 新帝国主义 内在关系的辩证法 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 剥夺性积累
下载PDF
楚简《尊德义》与孔门教化政治观 被引量:4
6
作者 宋立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尊德义》是郭店楚简中的一篇政治专论,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这篇出土文献虽然在编联和释读上仍存在争议,但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大体可识。《尊德义》的主体思想是儒家的教化政治论,具体包括四个层面:一是... 《尊德义》是郭店楚简中的一篇政治专论,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这篇出土文献虽然在编联和释读上仍存在争议,但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大体可识。《尊德义》的主体思想是儒家的教化政治论,具体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为政者教道之取先"的教化论,二是"为君之道在尊德义"的德治论,三是"明德者莫大乎礼乐"的礼治论,四是"民,爱则子也"与"动民必顺民心"的民本论。这一政治思想与《论语》等文献记载的孔子政治思想既有一致性,又较之有所丰富。综合各种信息,这篇文献可能是子思之儒所传述的孔子遗言,至少可以视作孔门政治思想的珍贵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德义》 儒家教化政治 德治 礼治 民本
下载PDF
美的幔帐:论“审美生境”与民族艺术美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震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2,共8页
"审美生境"作为民族艺术美学研究的原生性理论话语,历经了从生态学、人类学再到美学的"转位"和"再生",是诸多民族文化要素得以生成为"艺术"的美之幔帐。从探讨艺术符号在"生境"之中... "审美生境"作为民族艺术美学研究的原生性理论话语,历经了从生态学、人类学再到美学的"转位"和"再生",是诸多民族文化要素得以生成为"艺术"的美之幔帐。从探讨艺术符号在"生境"之中的生成,化"生活空间"为"审美空间",到理解艺术符号的"方言性"视域,化"社会空间"为"阐释空间",再到揭示"符号"的意义蕴含,化"静态空间"为"活态空间","审美生境"的话语介入使得民族艺术美学研究有了从"生产论"到"接受论"再到"价值论"的研究维度和理论框架,也为民族艺术美学研究铺设了一条从"本体"到"视域"再到"方法"的同一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生境 民族艺术 民族美学 方言性 艺术符号
下载PDF
试论海德格尔的“向死存在”——从时间的本体化视角解读《存在与时间》中的“死”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向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念所做的区分;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建构;最后,还附带讨论到了法国哲学家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对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时间性与其“向死存在”之逻辑关联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问 本体化 时问性 “向死存在” 叙事时问
下载PDF
论文明的奴役与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树欣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9期171-173,共3页
随着文明的进程,文明的奴役问题也被提出来了。抗击文明,不是回到纯粹的自然,而是建构精神世界、精神家园。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在于,反抗奴役,建立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文明的奴役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 随着文明的进程,文明的奴役问题也被提出来了。抗击文明,不是回到纯粹的自然,而是建构精神世界、精神家园。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在于,反抗奴役,建立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文明的奴役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的奴役 陶渊明 田园诗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试论《周易》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1
10
作者 慧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7-149,共3页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周易》的传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文主义高涨的文化背景,与《周易》的经文所反映的那种宗教巫术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周易》以天道为人文的起点,认为人文仿效天道...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周易》的传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文主义高涨的文化背景,与《周易》的经文所反映的那种宗教巫术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周易》以天道为人文的起点,认为人文仿效天道而成。六十四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源于《周易》的中国人文思想的特点与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人文精神 人文思想
下载PDF
《素书》非张商英伪撰考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凌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2,共3页
《素书》相传为秦人黄公石著,《四库全书》收在子部"兵法"类中,并录有宋代宰相张商英所作注,其作为一部伪书,已无疑义。明代以后认定是张商英伪撰,此后成为定谳。笔者从文献传承以及文本本身内容的角度予以考察,认为:尽管张... 《素书》相传为秦人黄公石著,《四库全书》收在子部"兵法"类中,并录有宋代宰相张商英所作注,其作为一部伪书,已无疑义。明代以后认定是张商英伪撰,此后成为定谳。笔者从文献传承以及文本本身内容的角度予以考察,认为:尽管张商英曾经为《素书》作注,但不能由此归属其伪撰者为张商英,而是另有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书》 张商英 伪撰
下载PDF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
12
作者 殷筱 江雨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6,共6页
蒯因是美国当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他一反哲学家们的传统思维模式,试图通过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来解决心身问题。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就它坚持一切东西都是物理的、"心理语言"和"... 蒯因是美国当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他一反哲学家们的传统思维模式,试图通过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来解决心身问题。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就它坚持一切东西都是物理的、"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都指称的是身体状态或大脑的神经状态而言,是一元论的;就它强调"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在截取的层面、报告的内容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心理语言"不能还原为"物理语言"来说,又是二元论的。蒯因将一元论与二元论"联姻"的"新思维",在改造和拓展维特根斯坦的"实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是一种社会技能的主张,既为"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的指称同一提供了辩护,又为"心理语言"的不可被取消性提供了本体论根据。这种新思维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为后来者研究心身关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致思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一元论 概念二元论 指称同一 实指法
下载PDF
整理、编纂、出版《李达全集》的学术自觉
13
作者 胡艺华 赵建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0-237,共8页
内容提要《李达全集》的出版不仅带给我们一整套沉甸甸的理论成果文本,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一系列非常有益、切实可鉴的方法论启示,首要的就是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强烈而深沉的学术自觉。只有从新时代、大格局、广视野、全方位、多维度来理解... 内容提要《李达全集》的出版不仅带给我们一整套沉甸甸的理论成果文本,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一系列非常有益、切实可鉴的方法论启示,首要的就是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强烈而深沉的学术自觉。只有从新时代、大格局、广视野、全方位、多维度来理解和把握《李达全集》的理论地位和当代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树立整理、编纂、出版《李达全集》的学术自觉。整理、编纂、出版《李达全集》具有多维度的现实意义,是对李达先生的最好纪念,是对李达贡献的历史还原,是对李达思想的系统总结,是对李达智慧的深度挖掘,是对李达精神的传承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李达全集 学术自觉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古代批评文体分类研究
14
作者 李小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88,共5页
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种类繁多,从文本内容上看可以有"溯源流"、"第甲乙"、"求故实"之批评文体,从体制结构上看可以有语录、序跋、选本、评点之批评文体,从表达方法上看可以有论说、笺注、摘句等批评文体,从... 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种类繁多,从文本内容上看可以有"溯源流"、"第甲乙"、"求故实"之批评文体,从体制结构上看可以有语录、序跋、选本、评点之批评文体,从表达方法上看可以有论说、笺注、摘句等批评文体,从语言形式上看可以有骈文、赋、诗等批评文体,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因此,按照一个较为固定的标准,选取一个较为合适的方法来对纷繁的批评文体进行分类,是一件重大且迫在眉睫的事情。在细致考察和深入分析古代批评文体之历史事实和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依次讨论批评文体分类的意义、标准和方法,并最终确定按照体制、语体和体貌三个层次来区分纷繁复杂的中国古代批评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文体 分类 文体特征 内容 形式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之思
15
作者 姜喜咏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4期22-27,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国化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要使其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即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统摄其它理论内容的中国化。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至...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国化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要使其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即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统摄其它理论内容的中国化。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至少要做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第一,重新阐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和理论特质,这是实现其正确合理中国化的理论前提;第二,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研究对象和内容,这是实现其中国化的主要路径;第三,重新建构一个相对统一的中国化的学理体系,这是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化
下载PDF
圣经历史图景中的北欧叙事:《埃吉尔萨迦》
16
作者 熊径知 《圣经文学研究》 2021年第2期275-296,共22页
《埃吉尔萨迦》作为描写冰岛基督教化时期的历史传奇,是北欧中世纪传奇文学"冰岛人萨迦"系列中的优秀代表.其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圣经历史图景为框架来展开故事情节,不仅将故事情节处理成圣经叙事的延伸,还通过预表论手法,将... 《埃吉尔萨迦》作为描写冰岛基督教化时期的历史传奇,是北欧中世纪传奇文学"冰岛人萨迦"系列中的优秀代表.其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圣经历史图景为框架来展开故事情节,不仅将故事情节处理成圣经叙事的延伸,还通过预表论手法,将主角及其主要事迹都打造成圣经中相关元素的对型.本文尝试通过对该作品的文本分析,来揭示其预表论叙事手法,并展现作者是如何将埃吉尔所代表的这段冰岛地域史有机融入到整个圣经历史图景之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吉尔萨迦》 对型 圣经历史
下载PDF
康德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志伟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3,共6页
康德不仅在认识领域文现了一场革命,而且在实践领域也同样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建立起了道德形而上学。他通过论证纯粹性的实践形式法则,反思自主性的实践理性活动,阐释完满性的实践终极目的,为我们展示了纯粹先验的自由王国。由此,西方... 康德不仅在认识领域文现了一场革命,而且在实践领域也同样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建立起了道德形而上学。他通过论证纯粹性的实践形式法则,反思自主性的实践理性活动,阐释完满性的实践终极目的,为我们展示了纯粹先验的自由王国。由此,西方传统实践哲学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康德的实践哲学也陷入了内在困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实践法则 实践理性 至善 康德哲学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志伟 倪娜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5,共6页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终结了实践哲学,开辟了哲学实践。马克思在人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中,不是创建了实践哲学,而是丰富了哲学实践。通过人的感性的对象性的社会活动、历史活动和世界活动,哲学政治化,政治哲学化,这是我们思考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终结了实践哲学,开辟了哲学实践。马克思在人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中,不是创建了实践哲学,而是丰富了哲学实践。通过人的感性的对象性的社会活动、历史活动和世界活动,哲学政治化,政治哲学化,这是我们思考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必须面对的,也是我们探讨当今全球社会实践无法回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哲学实践 人的感性活动
原文传递
技术、身体与资本--“微时代”网络直播的消费文化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吴震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0-177,共8页
网络直播的兴起体现着“微时代”媒介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在一种“奇观化”和“镜像化”的呈现中,它不仅孳生了网络亚文化的“拟像共同体”,也预示着一种多面相消费文化的形成。在此过程中,技术的泛滥与符号的增殖使得拟像的狂欢进... 网络直播的兴起体现着“微时代”媒介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在一种“奇观化”和“镜像化”的呈现中,它不仅孳生了网络亚文化的“拟像共同体”,也预示着一种多面相消费文化的形成。在此过程中,技术的泛滥与符号的增殖使得拟像的狂欢进一步放大了情绪的互动,更将主播的身体抽离于自然的意义,使其在一种“情感劳动”的消费模态中被赋予了规训性的审美话语和商品般的价值层级。这种消费文化的形成不仅体现为符号差异与象征资本之间所产生的交换与互惠,也表征着“生存性消费”向“享受性消费”的时代转位;其背后所关涉的则是一种“消费资本化”的驱动和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消费文化 身体 资本 符号
原文传递
“反身性”的文化叙事:走向城市的艺术田野与民族志书写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震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5,共9页
聚焦于当下城市文化及社群性艺术事项的人类学研究,是针对"自者中的他者"所进行的"反身性"文化叙事。在此,"艺术田野"不仅作为具体的研究方法,用于解读城市中"大传统"与"小传统",&qu... 聚焦于当下城市文化及社群性艺术事项的人类学研究,是针对"自者中的他者"所进行的"反身性"文化叙事。在此,"艺术田野"不仅作为具体的研究方法,用于解读城市中"大传统"与"小传统","艺术生产"与"审美消费","知识形态"与"时代症候"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更在方法论的层面为人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学科观念,使其在面对艺术活动时,为活态而流动的感性符号留出诗性的阐释空间。而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民族志制作,则既包含着一种入场经历的"诗学视域"也关涉着离场反思的"诗学书写",并形成了从"审美事实"到"交互阐释"而至"意义文本"的艺术民族志写作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反身性 艺术田野 艺术民族志 文本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