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一抑或差异:女性主义哲学的深层悖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方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1,共4页
差异问题数十年来始终以各种方式占据着女性主义哲学,即使不是位于女性主义哲学中最显著的位置,它仍然作为一种理论背景用以反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经验的或理论的普遍化。因此,关注差异问题可被视为讨论女性主义哲学的一个适当途径。当... 差异问题数十年来始终以各种方式占据着女性主义哲学,即使不是位于女性主义哲学中最显著的位置,它仍然作为一种理论背景用以反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经验的或理论的普遍化。因此,关注差异问题可被视为讨论女性主义哲学的一个适当途径。当前,女性主义哲学试图通过后现代主义或解构主义的批判来反思以往的女性主义对同一性(identity)即身份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同一性 哲学 悖论 差异问题 后现代主义 理论背景 身份问题
下载PDF
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研究范式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65-73,共9页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囿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长期停留于经典原著阐释与理解史,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研究范式是我国学术界应加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范式,文化哲学主张以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为基地...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囿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长期停留于经典原著阐释与理解史,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研究范式是我国学术界应加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范式,文化哲学主张以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为基地,且承认意义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实践所生成的,同时,它对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自身发展进程中与具体的社会历史运动、思想运动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因而成为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研究范式
下载PDF
戴维·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探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田世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0,共6页
戴维·哈维是当代英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他是运用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所主张和坚持的"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来论证新帝国主义的。所以,按照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新帝国主义之"新"就在于它是由处于内在关... 戴维·哈维是当代英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他是运用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所主张和坚持的"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来论证新帝国主义的。所以,按照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新帝国主义之"新"就在于它是由处于内在关系之中的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核心和主要特征是剥夺性积累。应当说代替这种新帝国主义的仍然是社会主义,但反对新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将扩大再生产领域无产阶级的斗争与反抗剥夺性积累的斗争辩证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哈维 新帝国主义 内在关系的辩证法 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 剥夺性积累
下载PDF
楚简《尊德义》与孔门教化政治观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立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尊德义》是郭店楚简中的一篇政治专论,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这篇出土文献虽然在编联和释读上仍存在争议,但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大体可识。《尊德义》的主体思想是儒家的教化政治论,具体包括四个层面:一是... 《尊德义》是郭店楚简中的一篇政治专论,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这篇出土文献虽然在编联和释读上仍存在争议,但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大体可识。《尊德义》的主体思想是儒家的教化政治论,具体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为政者教道之取先"的教化论,二是"为君之道在尊德义"的德治论,三是"明德者莫大乎礼乐"的礼治论,四是"民,爱则子也"与"动民必顺民心"的民本论。这一政治思想与《论语》等文献记载的孔子政治思想既有一致性,又较之有所丰富。综合各种信息,这篇文献可能是子思之儒所传述的孔子遗言,至少可以视作孔门政治思想的珍贵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德义》 儒家教化政治 德治 礼治 民本
下载PDF
试论海德格尔的“向死存在”——从时间的本体化视角解读《存在与时间》中的“死” 被引量:2
5
作者 江向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念所做的区分;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建构;最后,还附带讨论到了法国哲学家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对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时间性与其“向死存在”之逻辑关联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问 本体化 时问性 “向死存在” 叙事时问
下载PDF
试论《周易》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慧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7-149,共3页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周易》的传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文主义高涨的文化背景,与《周易》的经文所反映的那种宗教巫术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周易》以天道为人文的起点,认为人文仿效天道...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周易》的传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文主义高涨的文化背景,与《周易》的经文所反映的那种宗教巫术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周易》以天道为人文的起点,认为人文仿效天道而成。六十四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源于《周易》的中国人文思想的特点与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人文精神 人文思想
下载PDF
《素书》非张商英伪撰考述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凌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2,共3页
《素书》相传为秦人黄公石著,《四库全书》收在子部"兵法"类中,并录有宋代宰相张商英所作注,其作为一部伪书,已无疑义。明代以后认定是张商英伪撰,此后成为定谳。笔者从文献传承以及文本本身内容的角度予以考察,认为:尽管张... 《素书》相传为秦人黄公石著,《四库全书》收在子部"兵法"类中,并录有宋代宰相张商英所作注,其作为一部伪书,已无疑义。明代以后认定是张商英伪撰,此后成为定谳。笔者从文献传承以及文本本身内容的角度予以考察,认为:尽管张商英曾经为《素书》作注,但不能由此归属其伪撰者为张商英,而是另有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书》 张商英 伪撰
下载PDF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
8
作者 殷筱 江雨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6,共6页
蒯因是美国当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他一反哲学家们的传统思维模式,试图通过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来解决心身问题。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就它坚持一切东西都是物理的、"心理语言"和"... 蒯因是美国当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他一反哲学家们的传统思维模式,试图通过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来解决心身问题。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就它坚持一切东西都是物理的、"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都指称的是身体状态或大脑的神经状态而言,是一元论的;就它强调"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在截取的层面、报告的内容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心理语言"不能还原为"物理语言"来说,又是二元论的。蒯因将一元论与二元论"联姻"的"新思维",在改造和拓展维特根斯坦的"实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是一种社会技能的主张,既为"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的指称同一提供了辩护,又为"心理语言"的不可被取消性提供了本体论根据。这种新思维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为后来者研究心身关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致思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一元论 概念二元论 指称同一 实指法
下载PDF
整理、编纂、出版《李达全集》的学术自觉
9
作者 胡艺华 赵建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0-237,共8页
内容提要《李达全集》的出版不仅带给我们一整套沉甸甸的理论成果文本,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一系列非常有益、切实可鉴的方法论启示,首要的就是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强烈而深沉的学术自觉。只有从新时代、大格局、广视野、全方位、多维度来理解... 内容提要《李达全集》的出版不仅带给我们一整套沉甸甸的理论成果文本,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一系列非常有益、切实可鉴的方法论启示,首要的就是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强烈而深沉的学术自觉。只有从新时代、大格局、广视野、全方位、多维度来理解和把握《李达全集》的理论地位和当代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树立整理、编纂、出版《李达全集》的学术自觉。整理、编纂、出版《李达全集》具有多维度的现实意义,是对李达先生的最好纪念,是对李达贡献的历史还原,是对李达思想的系统总结,是对李达智慧的深度挖掘,是对李达精神的传承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李达全集 学术自觉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之思
10
作者 姜喜咏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4期22-27,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国化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要使其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即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统摄其它理论内容的中国化。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至...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国化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要使其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即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统摄其它理论内容的中国化。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至少要做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第一,重新阐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和理论特质,这是实现其正确合理中国化的理论前提;第二,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研究对象和内容,这是实现其中国化的主要路径;第三,重新建构一个相对统一的中国化的学理体系,这是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化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望衡 张文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130,共6页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中国文化中家国情怀的突出特点是家国一体。当将"家国"分而论之时,"家"与"国"具有互本性,即家以国为本,国以家为本;而当"...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中国文化中家国情怀的突出特点是家国一体。当将"家国"分而论之时,"家"与"国"具有互本性,即家以国为本,国以家为本;而当"家国"被视为一个整体时,则通常偏重于以国为家。在后一种理解中,国的价值具有绝对性,国重于家,爱国是国民无条件的义务,是最高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无穷无尽的力量之源。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 家国一体
原文传递
环境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的统一——城市公共艺术的美学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晏杰雄 陈国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4X期18-20,共3页
城市公共艺术应促成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并进而实现"环境艺术化"和"艺术环境化"的完美融合。环境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的统一可以从公共艺术的审美本体、审美模式与审美经验三个方面来进行建构,就审美本体而言,公共艺... 城市公共艺术应促成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并进而实现"环境艺术化"和"艺术环境化"的完美融合。环境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的统一可以从公共艺术的审美本体、审美模式与审美经验三个方面来进行建构,就审美本体而言,公共艺术应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从审美模式来看,应适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而其审美经验应当是审美性与功能性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艺术 山水为体 文化为魂 审美无功利 动观
原文传递
论康德空间与时间表象中的统一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建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7,共6页
The problem of unity of the 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and time was originally put forward by H. Vaihinger. H.J.Paton holds that this unity is actually the unity of apperception, but Heidegger thinks that this unity is ... The problem of unity of the 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and time was originally put forward by H. Vaihinger. H.J.Paton holds that this unity is actually the unity of apperception, but Heidegger thinks that this unity is a kind of syndotical unity, which is prior to the unity of appercep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mechanism of the 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and time and exposes that this unity is actually the absolute unity which belongs to all kinds of intuitive representations. It com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imagination, but this 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the unity of apperce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性 康德 时间 表象 莱布尼茨 时空观 相对关系 直观形式
原文传递
试析康德“不可见的时间”之理论困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向东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2-67,共6页
关键词 时间观 理论困境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当代哲学 时间意识 哲学传统 原理分析 胡塞尔
原文传递
现实社会问题的时代转换与中国当代形而上学建构的指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叔贵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一切哲学存在的价值在于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问题,中国现实问题已经发生了时代性的转向,以"社会公正"为核心的社会政治问题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最为突出的现实问题,"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的反思与批判必然成为中国当代... 一切哲学存在的价值在于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问题,中国现实问题已经发生了时代性的转向,以"社会公正"为核心的社会政治问题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最为突出的现实问题,"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的反思与批判必然成为中国当代形而上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和重新建构的逻辑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中国当代形而上学 社会问题
原文传递
晚年熊十力先生的“外王”论
16
作者 高秀昌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8,共6页
熊十力先生作为文化保守主义者,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以坚韧不拔的自信、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欲使中华文化复兴、新生。他终其一生,出入儒释道,涵化中印西,创体用不二的本体论。他晚年借《大易》、《春秋》、《礼运》、《周官... 熊十力先生作为文化保守主义者,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以坚韧不拔的自信、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欲使中华文化复兴、新生。他终其一生,出入儒释道,涵化中印西,创体用不二的本体论。他晚年借《大易》、《春秋》、《礼运》、《周官》诸经阐释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以德治为体、本,以政治、法治为用、末。他反封建专制,反独裁政权,反霸道极权,倡民主政治,倡民主政体,倡王道政权,张扬革命、民主、社会主义精神。晚年熊先生关于社会政治根本问题的外王论,还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外王 民主 平等 国家
原文传递
“相公禅”禅悟的渊源及勘验
17
作者 罗凌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90,共5页
本文梳理和分析了禅宗灯录所记载的"相公禅"禅悟的不同阶段,重点分析其开悟颂的禅悟境界、禅门印可张商英的深层原因以及禅门大德对他的勘验,研判张商英的"相公禅"尚存隔碍分别之心,没有完全摆脱思维的羁绊进而达... 本文梳理和分析了禅宗灯录所记载的"相公禅"禅悟的不同阶段,重点分析其开悟颂的禅悟境界、禅门印可张商英的深层原因以及禅门大德对他的勘验,研判张商英的"相公禅"尚存隔碍分别之心,没有完全摆脱思维的羁绊进而达到禅宗终极境界中自在无碍的彻悟阶段。天下共称的"相公禅",在禅学思想方面意义有限,其价值在于能激起士大夫居士修禅的自信以及居士护法过程中对儒释文化的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公禅 印可 开悟颂
原文传递
监察案件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体系:法理解构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硕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为保障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衔接,《监察法》通过"对标"刑事证据体系的方式创设了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现了非法证据排除的"监审一体化"。但在法理层面,这种做法既有违监察规律,也不符合"以审判为... 为保障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衔接,《监察法》通过"对标"刑事证据体系的方式创设了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现了非法证据排除的"监审一体化"。但在法理层面,这种做法既有违监察规律,也不符合"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方向,还涉嫌违反程序分离原则。构建符合监察规律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要立基于监察案件处理全过程的整体视角,在阐明相关法理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完善。首先,在司法证据规则中,应区分一般刑事案件与职务犯罪案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次,应统一监察证据规则与司法证据规则中关于"监察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再次,在监察证据规则中,应根据政务处分、职务犯罪处置等行为属性的不同,分别制定差异化的排除规则;最后,应授权案件各个处理阶段的事实认定者根据个案情况,裁量决定是否排除非法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调查 监察非法证据 监察规律 证据排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