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本教科书、一个时代、一种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再思考(上) 被引量:2
1
作者 何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2,共14页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50...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真相,就成为研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前提性问题。事实上,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有着十分强烈的批判意义。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建构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当时出版的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三本书最具典型性:一本是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序列来讲毛泽东思想;一本是冯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按照一般寓于个别之中的逻辑理路来讲毛泽东的实践的认识论;一本是刘丹岩、高清海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批判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结构入手,来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结构。这三本书的中国特色从一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第二次结合”中的哲学观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并没有否定这一时期的哲学观念,只是消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认识论功能,而恢复它的社会的、教育的功能。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完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 陶德麟 艾思奇 李达 冯契 高清海
下载PDF
一本教科书、一个时代、一种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再思考(下)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真相,就成为了研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前提性问题。事实上,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有着十分强烈的批判意义。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建构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当时出版的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三本书最具典型性:一本是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序列来讲毛泽东思想;一本是冯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按照一般寓于个别之中的逻辑理路来讲毛泽东的实践的认识论;一本是刘丹岩、高清海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批判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结构入手来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结构。这三本书的中国特色,从一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第二次结合”中的哲学观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并没有否定这一时期的哲学观念,而只是消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认识论功能,而恢复了它的社会的、教育的功能。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完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 陶德麟 艾思奇 李达 冯契 高清海
下载PDF
从“这次危机”的讨论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视角的开新 被引量:4
3
作者 何萍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3,共10页
"这次危机"是2010年2月在加拿大约克大学举行的2010年度历史唯物主义年会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西方左派学者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史入手,反思了2007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建构了以剩余价值实现和货币需... "这次危机"是2010年2月在加拿大约克大学举行的2010年度历史唯物主义年会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西方左派学者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史入手,反思了2007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建构了以剩余价值实现和货币需求为核心的问题域和以资本的结构性危机观念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更新。在此基础上,西方左派学者以发展马克思的经验分析方法为突破口,复兴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从资本主义危机的向度分析美国、欧盟、东欧、中国、南非、拉丁美洲等历史原型的共时性存在,提出了研究世界历史发展的偶然性的内在机制的论题;其二,重新阐释马克思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论内涵,提出了内部和外部的辩证法模式,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次危机” 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西方左派 国外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