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吴于廑先生封建论及其史学贡献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冯天瑜
吴遇
+7 位作者
郭齐勇
丁四新
徐少华
罗运环
胡治洪
储昭华
杨华
陈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吴于廑先生(1913-1993)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在我国的世界史学科体系构建、世界通史编纂、世界上古中古史研究、西方史学研究及史学名著编译等方面,吴先生都是奠基者和开拓者。他还曾在武汉大学长期担...
吴于廑先生(1913-1993)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在我国的世界史学科体系构建、世界通史编纂、世界上古中古史研究、西方史学研究及史学名著编译等方面,吴先生都是奠基者和开拓者。他还曾在武汉大学长期担任校、系领导职务,与唐长孺先生一道,开创了武汉大学历史学科的鼎盛时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吴先生在中国古代史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方面也深有造诣。他于194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专业,其硕士毕业论文题为《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文章认为,中国的封建时代是商周时期,推动中国封建制度瓦解的动力不是工商阶层,而是士人的崛起。吴先生的独到见解,在当时就受到万国鼎、吴景超等学术名家的激赏。他于1944年和1946年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毕业论文题为《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中国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度进行比较,阐释二者的异同。1947年吴先生回国,后一直任教于武汉大学,主要致力于世界史研究,也未再提及旧作。在他生前的讲话和论著中,偶有言及中国古代社会时,并未重申和坚持其1949年前的观点。其硕士毕业论文于"文革"中遗失,博士毕业论文也一直未译成中文。在吴先生哲嗣和其他后学的努力下,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把这两篇学位论文合为一部书出版,并列入"武汉大学百年名典"系列之一。201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以"吴于廑先生的封建论"为主旨,召开了一场小型学术讨论会,数十位学者纷纷称赞吴先生对"封建"问题的前瞻性思考,高度评价吴先生的真知灼见和学术贡献。2013年是吴于廑先生逝世20周年,现将此次讨论的部分论文摘要发表,以飨读者,以示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世界史研究
封建
学科体系构建
武汉大学
学术权威
世界通史
古史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于廑先生的封建论
2
作者
郭齐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1,共3页
学界都知道已故历史学家、我校前辈吴于廑先生是我国世界史研究泰斗级的人物,殊不知吴先生也是中国史的行家,而且他的研究能力的训练是通过中国史研究完成的。吴先生1941年6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完成的硕士论文《士与古代封建制度...
学界都知道已故历史学家、我校前辈吴于廑先生是我国世界史研究泰斗级的人物,殊不知吴先生也是中国史的行家,而且他的研究能力的训练是通过中国史研究完成的。吴先生1941年6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完成的硕士论文《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与1946年在哈佛大学用英文写成的博士论文《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经吴先生哲嗣吴遇博士悉心整理、翻译,合成一书,已于2012年7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为我们全面理解吴先生的史学修养与研究面相,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制度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研究
博士论文
世界史研究
经济研究所
历史学家
研究能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间儒学的新开展
被引量:
16
3
作者
郭齐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5,共7页
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再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民间儒学,也可以理解为在民间、在日常生活世界里的儒学,或民间办儒学,即民间组织推动的儒学。现代儒学既包括乡村儒学的重振,又包括城市儒学的建设,即是使中国文化的基本做人做事...
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再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民间儒学,也可以理解为在民间、在日常生活世界里的儒学,或民间办儒学,即民间组织推动的儒学。现代儒学既包括乡村儒学的重振,又包括城市儒学的建设,即是使中国文化的基本做人做事之正道,即儒家仁义之道,透过广大城乡的家庭、学校、社区、企业、机关等现代公民社会的组织形式,通过冠婚丧祭之家礼等宗教性的仪式,在每个国民的心中扎根。民间儒学是多样的,它与各宗教的活动,包括外来宗教的传教活动形成健康的互动,保持文化的主体性与生态平衡。儒家学者要眼中有民,努力到民间去,弘扬儒学,把会议儒学、书本儒学转化为民间儒学、生命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民间儒学
城市儒学
仁义
现代意义
原文传递
题名
吴于廑先生封建论及其史学贡献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冯天瑜
吴遇
郭齐勇
丁四新
徐少华
罗运环
胡治洪
储昭华
杨华
陈勇
机构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中
国
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国学院暨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
哲学
学院
武汉大学
历史
学院
武汉大学
国
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文摘
吴于廑先生(1913-1993)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在我国的世界史学科体系构建、世界通史编纂、世界上古中古史研究、西方史学研究及史学名著编译等方面,吴先生都是奠基者和开拓者。他还曾在武汉大学长期担任校、系领导职务,与唐长孺先生一道,开创了武汉大学历史学科的鼎盛时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吴先生在中国古代史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方面也深有造诣。他于194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专业,其硕士毕业论文题为《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文章认为,中国的封建时代是商周时期,推动中国封建制度瓦解的动力不是工商阶层,而是士人的崛起。吴先生的独到见解,在当时就受到万国鼎、吴景超等学术名家的激赏。他于1944年和1946年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毕业论文题为《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中国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度进行比较,阐释二者的异同。1947年吴先生回国,后一直任教于武汉大学,主要致力于世界史研究,也未再提及旧作。在他生前的讲话和论著中,偶有言及中国古代社会时,并未重申和坚持其1949年前的观点。其硕士毕业论文于"文革"中遗失,博士毕业论文也一直未译成中文。在吴先生哲嗣和其他后学的努力下,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把这两篇学位论文合为一部书出版,并列入"武汉大学百年名典"系列之一。201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以"吴于廑先生的封建论"为主旨,召开了一场小型学术讨论会,数十位学者纷纷称赞吴先生对"封建"问题的前瞻性思考,高度评价吴先生的真知灼见和学术贡献。2013年是吴于廑先生逝世20周年,现将此次讨论的部分论文摘要发表,以飨读者,以示缅怀。
关键词
历史学家
世界史研究
封建
学科体系构建
武汉大学
学术权威
世界通史
古史研究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于廑先生的封建论
2
作者
郭齐勇
机构
武汉大学国学院暨哲学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1,共3页
文摘
学界都知道已故历史学家、我校前辈吴于廑先生是我国世界史研究泰斗级的人物,殊不知吴先生也是中国史的行家,而且他的研究能力的训练是通过中国史研究完成的。吴先生1941年6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完成的硕士论文《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与1946年在哈佛大学用英文写成的博士论文《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经吴先生哲嗣吴遇博士悉心整理、翻译,合成一书,已于2012年7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为我们全面理解吴先生的史学修养与研究面相,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
封建制度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研究
博士论文
世界史研究
经济研究所
历史学家
研究能力
分类号
F091.34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间儒学的新开展
被引量:
16
3
作者
郭齐勇
机构
武汉大学国学院暨哲学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5,共7页
文摘
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再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民间儒学,也可以理解为在民间、在日常生活世界里的儒学,或民间办儒学,即民间组织推动的儒学。现代儒学既包括乡村儒学的重振,又包括城市儒学的建设,即是使中国文化的基本做人做事之正道,即儒家仁义之道,透过广大城乡的家庭、学校、社区、企业、机关等现代公民社会的组织形式,通过冠婚丧祭之家礼等宗教性的仪式,在每个国民的心中扎根。民间儒学是多样的,它与各宗教的活动,包括外来宗教的传教活动形成健康的互动,保持文化的主体性与生态平衡。儒家学者要眼中有民,努力到民间去,弘扬儒学,把会议儒学、书本儒学转化为民间儒学、生命儒学。
关键词
儒学
民间儒学
城市儒学
仁义
现代意义
Keywords
Confucianism
Folk Confucianism
Urban Confucianism
ten and yi
modem significance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吴于廑先生封建论及其史学贡献研究
冯天瑜
吴遇
郭齐勇
丁四新
徐少华
罗运环
胡治洪
储昭华
杨华
陈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吴于廑先生的封建论
郭齐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民间儒学的新开展
郭齐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