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重道德重实用到重性灵重自我表现--袁宗道文学思想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戴红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袁宗道的文学思想经历了由重实用、重道德的文学思想到重个性表现、重性灵抒发、重不拘格套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主动接受、积极传播其弟弟袁宏道标举的性灵文学,在公安派文学的形成过程中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关键词 袁宗道 接受传播 性灵文学思想
下载PDF
论新时期初法国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
2
作者 叶立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3-159,共7页
本文以新时期初法国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中国学者对于法国现代派文学的各种解读方式,具体分析了政治误读、思想误读和美学误读等传播策略。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学者误读行为的发生,实与其绕开意识形态权力规... 本文以新时期初法国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中国学者对于法国现代派文学的各种解读方式,具体分析了政治误读、思想误读和美学误读等传播策略。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学者误读行为的发生,实与其绕开意识形态权力规避、为法国现代派文学获取知识合法性的努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现代派文学 误读 传播策略
下载PDF
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礼堂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80,共3页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文化息息相关,文化风俗当然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文化同其它地区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 长江上中游 生态文化
下载PDF
论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饮茶风习
4
作者 刘礼堂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1,共3页
唐代在长江流域民俗活动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迹象,乃是饮茶风习的逐渐流行,尤其在长江上中游地区饮茶风习甚盛,其传播过程参据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大致可分几个时期:即自唐初至8世纪中叶,此时饮茶风气,仍局限于江南几个地区,但茶叶商人的... 唐代在长江流域民俗活动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迹象,乃是饮茶风习的逐渐流行,尤其在长江上中游地区饮茶风习甚盛,其传播过程参据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大致可分几个时期:即自唐初至8世纪中叶,此时饮茶风气,仍局限于江南几个地区,但茶叶商人的足迹已入北方;8世纪中叶以后,饮茶风气在北方广为传播,南北方之社会各阶层相习饮茶。长江流域饮茶之风本早于北方,而自陆羽《茶经》问世后,此风更盛,成为当地人们饮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中游 饮茶风习
下载PDF
港、澳、大陆三地政府公文差异及未来走向
5
作者 程学兰 《写作》 2004年第12期32-34,共3页
“一国两制”政策,决定了港、澳、大陆三地政府公文必然不同。今天的港、澳、大陆政府公文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 香港 澳门 中国大陆 政府公文 文种 公文名称 公文范围 文面格式
下载PDF
一鳞一爪见云龙——浅谈绝句创作
6
作者 罗少卿 《写作》 2004年第8期8-10,共3页
云龙是传说中的神奇之物,有鳞有爪,见首不见尾。画龙之人多以一鳞一爪表现全体,用的是以简驭繁的方法。以此法喻绝句的创作,我以为十分恰当。无论五绝七绝,总共不过四句,却能写景状物、论事抒怀,以小总大,言尽意未了。
关键词 绝句 艺术风格 篇章结构 叙述方式 修饰手法
下载PDF
从香菱学诗说起
7
作者 小即 《写作》 2003年第1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香菱 《红楼梦》 诗歌创作 创新
下载PDF
驯化与犹疑:建国后十七年经典化文学批评群体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松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22,共4页
建国后十七年,周扬、邵荃麟、林默涵、张光年等文化官员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者与实践者,通过文艺批评掌控着文艺观念与创作的方向。该文学批评群体的特征表现在批评话语的权威性、文学阅读与接受的格式化以及文学批评方式的体制化... 建国后十七年,周扬、邵荃麟、林默涵、张光年等文化官员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者与实践者,通过文艺批评掌控着文艺观念与创作的方向。该文学批评群体的特征表现在批评话语的权威性、文学阅读与接受的格式化以及文学批评方式的体制化。在建国前后的身份转型中,这一批评群体既有接受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询唤"而自动驯化的主动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精神焦虑。结合具体历史情境给予"同情之理解与理解之同情",可以揭示他们在驯化与犹疑之间摇摆不定的身份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 犹疑 十七年文学 经典化文学批评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从《团扇》短章浅论钟嵘的诗评标准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春润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6-197,195,共3页
钟嵘所撰《诗品》,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诗评名著。在这部著作中,钟嵘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审美要求,并按此标准将从汉到齐梁时代写作五言诗的一百二十位作家进行了品评。其位列上品的人数最少,只有十二家,班婕妤就位居其中。其实... 钟嵘所撰《诗品》,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诗评名著。在这部著作中,钟嵘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审美要求,并按此标准将从汉到齐梁时代写作五言诗的一百二十位作家进行了品评。其位列上品的人数最少,只有十二家,班婕妤就位居其中。其实,班婕妤就五言诗作而言,只有一首诗作传世。而钟嵘不以作品多少论成败,仅凭一首诗就将其列为上品,并且对她大加赞扬,《诗品》一书,提及班婕妤的地方就有四处之多,且处处充满赞美之情。钟嵘为何对班婕妤之诗情有独钟?综观《诗品》全书,笔者认为这和他的诗评标准密切相关。本文即从班婕妤的《团扇》诗来试图浅析钟嵘的诗评标准——怨、真、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团扇 评论 标准
原文传递
简析铁凝《笨花》的叙事主题
10
作者 李松 姚纯 《中国文学批评》 2016年第3期88-95,127,共9页
作为一种外来的精神文明,基督教参与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建构,同时,基督教与社会改造以及信仰重建的关系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再现的思想资源。铁凝的《笨花》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意蕴,透视了基督教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涉及信仰、救赎等基... 作为一种外来的精神文明,基督教参与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建构,同时,基督教与社会改造以及信仰重建的关系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再现的思想资源。铁凝的《笨花》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意蕴,透视了基督教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涉及信仰、救赎等基本命题。作品探讨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信徒信仰的迷途;牧师逃离抑或坚守的选择;灵魂救赎还是社会改造;救赎的方法是自救抑或他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笨花》 铁凝 基督教 信仰 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