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播学的现实关怀与思维方法——马特拉访谈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志杰 单波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28,共4页
马特拉是法国著名的传播学家 ,法国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著作十分丰富 ,其学术思想在法国、欧洲和世界传播学界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访谈 ,广泛地探讨了当前传播学界的热门话题 :大众文化的作用、媒介国际化、传播与政治、媒介... 马特拉是法国著名的传播学家 ,法国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著作十分丰富 ,其学术思想在法国、欧洲和世界传播学界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访谈 ,广泛地探讨了当前传播学界的热门话题 :大众文化的作用、媒介国际化、传播与政治、媒介权力、西方各传播学派的异同、传媒发展方向、新闻自由、媒介作用……其中不少见解很有新意 ,给予我们很大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马特拉 思维方法 大众文化 媒介权力 新闻自由
下载PDF
新新闻主义与精确新闻学的比较研究(下)
2
作者 夏琼 陈敏利 《写作》 2004年第4期33-35,共3页
在新新闻主义刚趋兴盛时,支持它的人乐观地认为:新新闻主义已经凌驾于客观性报道之上,成为新闻写作的指导哲学。然而现实的发展是,新新闻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归于平寂。它的发展历程表明,新新闻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关键词 新新闻主义 精确新闻学 新闻写作 文体风格 报道题材
下载PDF
新新闻主义与精确新闻学的比较研究(上)
3
作者 夏琼 陈敏利 《写作》 2004年第3期27-29,共3页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学领域的客观性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怀疑与挑战。两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思潮——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借机横空出世,它们在报道观念和写作手法上,突破传统新闻的陈规,给当时沉闷的新闻业注入了两股新鲜。
关键词 精确新闻学 新新闻主义 写作手法 新闻事实 客观性报道
下载PDF
在两极权力中冲撞与协商--论媒介融合中的融合文化 被引量:28
4
作者 纪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随着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媒介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不仅在技术上实现共融,并且更深层次地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本论文从文化的视角思考媒介融合。论文首先对媒介融合特征进行梳理与提炼,发现媒介融合... 随着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媒介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不仅在技术上实现共融,并且更深层次地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本论文从文化的视角思考媒介融合。论文首先对媒介融合特征进行梳理与提炼,发现媒介融合中的基本文化问题。通过论述融合文化概念的意义与内涵,指出媒介文化权力问题是融合文化的核心问题。并在融合文化范式中,运用文化研究理论探索融合文化的理论与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融合文化 权力 协商
下载PDF
传媒市场特征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强月新 邓敏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39,共3页
传媒市场在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为规范与引导传媒业的经济活动 ,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传媒市场进行特征分析。本文认为 ,传媒市场整体上具有三大特征 :本质上是信息市场 ;典型的公共性市场 ;
关键词 传媒市场 经济学 信息市场 公共性市场 注意力资源
下载PDF
2001-2002年中国电视纪录片描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夏倩芳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3-85,共3页
20 0 1和 2 0 0 2年度国产电视纪录片总体发展平稳 ,没有奇峰突起之作。纪录片题材宽容度较大 ,部分纪录片表现出了关注主流社会问题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自觉 ;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题材增多 ,而且制作质量比以往更精致 ;普通人题材依然占据... 20 0 1和 2 0 0 2年度国产电视纪录片总体发展平稳 ,没有奇峰突起之作。纪录片题材宽容度较大 ,部分纪录片表现出了关注主流社会问题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自觉 ;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题材增多 ,而且制作质量比以往更精致 ;普通人题材依然占据这两年度纪录片作品的主体 ,但总体来看 ,这类纪录片依然欠缺对普通人群的真正关怀 ,呈现出记录的表面性和琐碎性。从创作手法和风格上看 ,这两年的纪录片几乎都采用纪录手法。一部分作品纪实手法更纯熟 ,制作更精良 ,另外多数作品的纪实手法比较粗糙。 2 0 0 1、2 0 0 2年纪录片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与争议 :纪实手法、多样化与纪录片本体价值的表达 ;市场化与评奖问题 ;“电视台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电视纪录片 题材 纪实手法 市场化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梦游》 弥散着荒诞的世像——纪录片编导黄文海访谈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洁 《南方电视学刊》 2006年第1期78-83,共6页
参赛纪录:《梦游》入围2006年“法国真实纪录片电影节”的国际竞赛单元;《喧哗的尘土》入围200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新人奖”竞赛单元;2005年获法国“马赛国际电影节”国际纪录片竞赛单元“乔治·波格尔”奖等。
关键词 《梦游》 纪录片 国际电影节 编导 阿姆斯特丹 黄文海 艺术形式
下载PDF
《白塔》:凝视一种生存……——DV纪录片独立制作人苏青访谈
8
作者 刘洁 《南方电视学刊》 2005年第3期78-82,共5页
片名:《白塔》(人文类纪录片)83’编导及摄像:苏青 米娜;拍摄及完成时间:2002年5月-2003年8月。获奖参展纪录:2004年第15届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和“最受欢迎影片奖”。
关键词 DV纪录片 苏青 白塔 制作人 2003年8月 2002年5月 访谈 生存 2004年 第15届 电影节 影片
下载PDF
与心绪谐振的纪录——张以庆纪录片的作品形态
9
作者 刘洁 《南方电视学刊》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张以庆已经足中国电视纪录片域的一个响名。继《舟舟的世界》《英和白》之后,其《幼儿园》不久前又连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大奖.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大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最佳创意纪录片奖”。而对其解读,各花入... 张以庆已经足中国电视纪录片域的一个响名。继《舟舟的世界》《英和白》之后,其《幼儿园》不久前又连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大奖.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大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最佳创意纪录片奖”。而对其解读,各花入各眼,自有褒和贬。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张以庆现象,让我们有了关注的理由,更有读解玩味的需求。特辑此组文章,供读者一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以庆 作品形态 电视纪录片 谐振 心绪 《英和白》 上海电视节 中国 学术奖 幼儿园
下载PDF
《开水要烫,姑娘要壮》:剧情框架中的生命纪录——纪录片编导胡庶访谈
10
作者 刘洁 《南方电视学刊》 2005年第5期90-96,共7页
片名:《开水要烫,姑娘要牡》(原生态高清数字电影85’);繁划/编剧/导演:胡庶(贵州电视台国际部);摄影/录音:杜杰/王砚伟(使用机型:SONY高清,F900,莱司专业电影镜头);拍摄时间:2004.12.7——2005.1.21;后期制作... 片名:《开水要烫,姑娘要牡》(原生态高清数字电影85’);繁划/编剧/导演:胡庶(贵州电视台国际部);摄影/录音:杜杰/王砚伟(使用机型:SONY高清,F900,莱司专业电影镜头);拍摄时间:2004.12.7——2005.1.21;后期制作:2005年6月初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水 姑娘 纪录片 编导 生命 剧情 数字电影 贵州电视台 SONY 拍摄时间
下载PDF
《台阶》:延展着形式的意味——纪录片编导费佑铭访谈
11
作者 刘洁 《南方电视学刊》 2005年第4期84-89,共6页
片名:《台阶》(实验纪录短片,24’) 编摄:费佑铭、刘硕(河北唐山电视台纪录片编导) 拍摄完成时间:2004年4月至10月 获奖参展纪录2005年入选法国第18届FIPA国际电影节,获“最佳纪录片入围奖”。2005年,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 片名:《台阶》(实验纪录短片,24’) 编摄:费佑铭、刘硕(河北唐山电视台纪录片编导) 拍摄完成时间:2004年4月至10月 获奖参展纪录2005年入选法国第18届FIPA国际电影节,获“最佳纪录片入围奖”。2005年,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首届“自然记录杯”DV纪录片大赛创意奖。二等奖,7月在中广协会纪委会举办“国际纪录片观摩会”上展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纪录片 编导 台阶 国际电影节 意味 延展 唐山电视台 电视纪录片 第18届
下载PDF
论画面感对影视文学的制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志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7-89,共3页
影视文学剧本也是一种可供阅读的文学作品,其主要特征是画面感。画面感具有时空综合状态的具象性描绘,它是诸多造型因素的整体综合,并具有简洁、动感、情绪物等规定,这些都将对影视艺术家把握现实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 影视文学 画面感 制约
下载PDF
庄、惠之辩:诗性语言和逻辑语言的交锋
13
作者 王瀚东 《东方丛刊》 2003年第4期124-135,共12页
两千多年前,发生在中国先秦哲学家庄子和惠子之间的一场有关“安知鱼之乐”的辩论,可能是中国哲学史上最著名、最机智、最富深蕴、最具启发性的对话,是对中国哲学和美学发生重大影响的对话。我们阅读《庄子》所记载的这一寓言文本,... 两千多年前,发生在中国先秦哲学家庄子和惠子之间的一场有关“安知鱼之乐”的辩论,可能是中国哲学史上最著名、最机智、最富深蕴、最具启发性的对话,是对中国哲学和美学发生重大影响的对话。我们阅读《庄子》所记载的这一寓言文本,在理性的辨析和诗意的恍惚之间徜徉,每一次都短暂地无法分辨“鱼之乐”和“我之乐”:那作为文本之“鱼”的“乐”和作为阅读之“我”的“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语言 逻辑语言 庄子 惠子 先秦时期 “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