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麦芽假单胞菌质粒pSH1的限制图谱及km^r标记的克隆
1
作者 黄玉屏 沈萍 彭珍荣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对嗜麦芽假单胞菌P2菌株(PseudomonasmaltoohiliaP2)的质粒pSH1进行了限制酶切分析,确定了BglⅡ、EcoRⅠ、PstⅠ、XbaⅠ、BamHⅠ、BglⅠ、及PvuⅡ共7种限制性内切酶在pSH... 对嗜麦芽假单胞菌P2菌株(PseudomonasmaltoohiliaP2)的质粒pSH1进行了限制酶切分析,确定了BglⅡ、EcoRⅠ、PstⅠ、XbaⅠ、BamHⅠ、BglⅠ、及PvuⅡ共7种限制性内切酶在pSH1、质粒上的切割位点,前4种酶均为单一切点;后3种依次为2、7、5个切点.通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的方法绘制了pSH1质粒的限制酶切图谱.将pGP1-2质粒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mr)片段插入pSH1,获得了重组质粒pSH2.pSH2是由pGP1-2质粒上大小为2.90kb的DNA片段(含kmr)和ghH1经BamHⅠ-PstⅠ双酶切产生5.70kb大片段组成,它能够重新转化到喀麦芽假单胞菌受体(kmr)中,其kmr标记能够得到稳定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Hl质粒 嗜麦芽 假单胞菌
下载PDF
引物差示PCR法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点突变
2
作者 罗湘蓉 付烈振 +1 位作者 杨华芬 王蓓 《传染病信息》 2001年第4期168-168,共1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第1896位核苷酸(nt)G_(1896)→A_(1896)的突变是HBeAg阴性HBV感染主要原因。方法利用PCR引物3′末端碱基选择性配对的原理建立了引物差示PCR快速检测HBV前C区G_(1896)→A_(1896)点突变的方法。结果实验结果表...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第1896位核苷酸(nt)G_(1896)→A_(1896)的突变是HBeAg阴性HBV感染主要原因。方法利用PCR引物3′末端碱基选择性配对的原理建立了引物差示PCR快速检测HBV前C区G_(1896)→A_(1896)点突变的方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引物差示PCR系统对相应模板均能高效扩增。该系统对HBV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野生型模板与突变型模板的选择性均达到了预期要求,可以用于对临床标本的分型检测。结论该方法的建立,对于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体内病毒复制状况监测以及e抗原阴转机理的研究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 前C区 基因点突变 引物差示PCR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