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记录的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中轩 朱诚 +2 位作者 张广胜 欧阳杰 王然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5-1159,共15页
用XRF和ICP-AES方法分别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样品的氧化物含量和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恢复了遗址地层中夏代文化层、东周文化层和明清文化层记录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夏代文化层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人... 用XRF和ICP-AES方法分别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样品的氧化物含量和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恢复了遗址地层中夏代文化层、东周文化层和明清文化层记录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夏代文化层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度高,有原始的手工业活动记录。2)东周时期气候开始进入干旱期,干旱程度在上东周文化层中部逐渐加深(LOI=6.98%),到了上东周文化层顶部气候进入暖湿期。该层Cu含量的异常高值(0.31mg/g)和出土的青铜器表明本文化层反映了青铜社会的繁荣期,而P含量的高值(22.73mg/g)和动物骨屑则反映了该期人们驯养、捕猎动物的普遍性。3)明清时期的气候趋于干凉,明代文化层中部有短暂暖湿期,后又进入冷干期。清代文化层中下部有暖湿特征,之后重新进入干冷期。该层Ca(均值101.5mg/g),Mg(均值60.27mg/g),Zn和Pb的高含量表明遗址曾有过制陶(瓷)业的历史。另外,Mg和Ca含量的高值与耕作区、墙壁灰浆、生活垃圾堆积等人类活动相关。Ca和Mg含量在近现代层逐步升高揭示了人类活动逐渐增强的事实。地层的平均粒径自上东周文化层(<142cm)开始出现振荡,暗示汉江洪水和季节性山洪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表明恶劣环境条件虽然促进了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原始生态系统却遭到破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反馈效应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地层 环境考古 地球化学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中多元素指标对古人类活动的记录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中轩 朱诚 +3 位作者 王然 欧阳杰 张广胜 马春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118,共6页
用ICP-AES和XRF方法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T0709地层中对人类活动有指示意义的元素含量,恢复了夏代以来遗址地层记录的人类活动特征:(1)夏代文化层(250~325cm)时期是整个剖面的最湿热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干扰相对有限,生态系统良好... 用ICP-AES和XRF方法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T0709地层中对人类活动有指示意义的元素含量,恢复了夏代以来遗址地层记录的人类活动特征:(1)夏代文化层(250~325cm)时期是整个剖面的最湿热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干扰相对有限,生态系统良好。(2)东周文化层下段(205~250cm)仍是相对湿热的环境,磁化率大幅上升,人类活动的强度加大。其中220cm处的K、Mn、Sr、Ba含量骤降,说明该层段可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曾被废弃。而在205cm处地层中8种元素的含量快速升高,表明在下东周文化层中期人类活动异常频繁。东周文化层上段(120~205cm)气候变冷、风化作用减弱,Pb含量的异常和Cu含量高值暗示遗址有青铜器制造活动的遗迹。(3)明清文化层(70~120cm)时期气候干冷。本期地层中除Cu含量无显著变化外,Ba、Ca、P、Pb、Sr、Mn、K均有高值层位,而且本层位磁化率较高,这表明该时期人类活动的繁荣。同时,本层中含有陶片和瓷片以及较高的Pb含量,说明遗址在明清时期曾有瓷器作坊的历史;而Cu含量的低值则表明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已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素指标 古人类活动 辽瓦店遗址
下载PDF
湖北武汉江夏王麻窑址1988—1996年的发掘 被引量:7
3
作者 贺世伟 许志斌 +1 位作者 罗宏斌 刘志云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7-110,共24页
王麻窑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舒安乡西约5公里的官山村王麻湾南边的小山丘上,西北临梁子湖汊,东北至纸坊镇约35公里(图一)。四周平原、丘陵和湖汊交错分布。丘陵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木,也堆积着厚厚的瓷片和窑具。
关键词 湖北 武汉市 江夏区 王麻窑址 陶瓷考古 北宋
原文传递
河南淮滨县黄土城地区区域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5
4
作者 任新雨 张志清 +1 位作者 余西云 王炎溪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31,共17页
黄土城区域考古调查项目旨在通过调查该区域从公元前5000年至近代的聚落和器物形态,获取基本的聚落形态信息,探讨黄土城遗址从早期村落、复杂社会、城市化到国家阶段的变化,认识调查区域和邻近地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多个地区采用的拉... 黄土城区域考古调查项目旨在通过调查该区域从公元前5000年至近代的聚落和器物形态,获取基本的聚落形态信息,探讨黄土城遗址从早期村落、复杂社会、城市化到国家阶段的变化,认识调查区域和邻近地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多个地区采用的拉网区域调查方法的有效性在我们的研究区域也得到了验证。围绕黄土城7千米半径大约200平方千米内发现了76处遗址,详细调查了12个阶段及其历时性聚落形态变化。该调查是在淮河流域进行的第一次区域调查,证明淮河流域在历史上也是文化变迁和社会复杂化发展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网式区域调查 聚落形态 文化复杂化
原文传递
湖北巴东县楠木园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5
作者 余西云 王风竹 +1 位作者 侯亚梅 李英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6,i001,共11页
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武汉大学考古学系等对楠木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一类遗存早、晚期的年代分别与城背溪文化和朝天嘴遗址的相关遗存接近,但文化面貌等有所不同,应属一类新的文化遗存,楠木园遗址新石器时代第... 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武汉大学考古学系等对楠木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一类遗存早、晚期的年代分别与城背溪文化和朝天嘴遗址的相关遗存接近,但文化面貌等有所不同,应属一类新的文化遗存,楠木园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二类遗存则属于大溪文化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发掘简报 巴东县 湖北
原文传递
重庆奉节赵家湾东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承泰 詹世清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8,共14页
2001年6月,武汉大学考古学系等对重庆市奉节县赵家湾八号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墓葬为刀把形,由甬道和墓室构成,出土随葬器物112件,主要为日用陶器、陶俑及车马器等,另外还出土有玻璃及数百枚铜钱。根据墓葬的形制及随葬器物,初步判定墓葬... 2001年6月,武汉大学考古学系等对重庆市奉节县赵家湾八号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墓葬为刀把形,由甬道和墓室构成,出土随葬器物112件,主要为日用陶器、陶俑及车马器等,另外还出土有玻璃及数百枚铜钱。根据墓葬的形制及随葬器物,初步判定墓葬的年代为东汉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发掘简报 东汉墓 长江北岸 奉节县 墓地
原文传递
湖北省黑家院遗址新石器时代石工具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小波 杜杰 +11 位作者 胡文春 屈金花 闻磊 任博 刘越 笪博 李学贝 郭一超 张沐原 黄旭初 陈安宁 莫生娇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01-115,共15页
一、研究方法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绝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聚落、考古学文化方面的主题,文化遗物研究方面多数学者关注的是陶器、玉器等的类型研究,石器(或石质工具)的研究少有学者涉猎。据黄可佳研究,目前中国学者对新石器时... 一、研究方法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绝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聚落、考古学文化方面的主题,文化遗物研究方面多数学者关注的是陶器、玉器等的类型研究,石器(或石质工具)的研究少有学者涉猎。据黄可佳研究,目前中国学者对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石质生产工具的研究主要涉及'石器的定名与分类、石器的制作方法、石器的装柄和使用方式、石器的功能、石器的原料来源、石器的贸易和区域性特征等六个方面'[1]。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河北元氏县南白楼战国秦汉墓地的发掘
8
作者 余西云 李默然 宋海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67,2,共21页
2009年7~9月,对河北元氏县南白楼墓地进行了发掘,发现战国秦汉墓葬22座。第一类墓葬的随葬陶器以鼎、盖豆、壶、盘、匜、瓶等为基本组合,年代从战国晚期延续至西汉初年,应为赵国或赵国遗民的墓葬。第二类墓葬随葬的陶器主要有折肩罐、... 2009年7~9月,对河北元氏县南白楼墓地进行了发掘,发现战国秦汉墓葬22座。第一类墓葬的随葬陶器以鼎、盖豆、壶、盘、匜、瓶等为基本组合,年代从战国晚期延续至西汉初年,应为赵国或赵国遗民的墓葬。第二类墓葬随葬的陶器主要有折肩罐、折腹碗、圆腹罐等,年代大致在秦代前后,应是与秦人有关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元氏县 南白楼墓地 赵文化 秦文化
原文传递
湖北省大寺遗址新石器时代石工具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祁钰 冯小波 +9 位作者 杜杰 黄文新 瞿磊 任博 刘越 笪博 李学贝 黄旭初 陈安宁 莫生娇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9,146,共13页
大寺遗址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石器岩性以沉积岩为主,多选择砂岩类,如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等,其他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岩性较少选用。石器类型方面以砍伐工具为主,如磨制石斧和石锛等,其他类型的石器较少。这说明大寺遗址新石... 大寺遗址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石器岩性以沉积岩为主,多选择砂岩类,如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等,其他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岩性较少选用。石器类型方面以砍伐工具为主,如磨制石斧和石锛等,其他类型的石器较少。这说明大寺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的生产活动以砍伐为主,其他农耕、渔猎活动较少。无论是石斧、石锛,它们的可测柄部与刃部弧长、弦长之比多在1:2或略微大于1:2,磨制石斧、石锛的刃角以在50°~79°为多,其他角度的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 石质工具
原文传递
湖北郧县庹家洲遗址老官台文化遗存
10
作者 李默然 余西云 +16 位作者 李俊 邓春燕 王梦楠 邹秋实 李佳 常璐 何昊 王刚 姜伟 段姝杉 尹以江 刘蓓蓓 姚思梦 周世本 马晓娇 王刚 郎富海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9,共7页
庹家洲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五峰乡东峰村二组汉江南岸的临江台地上,西面和北面分别有一条冲沟,东面为一条村级公路和居民区。遗址南距郧县五峰乡政府约3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50′48″,东经110°22′57″,海拔170~17... 庹家洲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五峰乡东峰村二组汉江南岸的临江台地上,西面和北面分别有一条冲沟,东面为一条村级公路和居民区。遗址南距郧县五峰乡政府约3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50′48″,东经110°22′57″,海拔170~174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郧县 庹家洲遗址 老官台文化
原文传递
扁扁洞遗址现代环境与资源调查报告
11
作者 贺亚炳 靳桂云 +5 位作者 张彪 刘成 徐深 陈淑卿 乙海林 姜富胜 《东方考古》 2015年第1期361-368,共8页
扁扁洞遗址的发现,是黄淮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的突破。随着发掘简报和动植物遗存资料的公布,学术界开始关注扁扁洞新石器时代早期居民的生存方式,其中居住方式是一个重要内容。根据现有的考古学资料,我们尚无能力回答这里的洞穴... 扁扁洞遗址的发现,是黄淮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的突破。随着发掘简报和动植物遗存资料的公布,学术界开始关注扁扁洞新石器时代早期居民的生存方式,其中居住方式是一个重要内容。根据现有的考古学资料,我们尚无能力回答这里的洞穴居民是常年居住还是季节性居住。对扁扁洞遗址周围现代环境与资源的调查所提供的信息,或许能为我们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一些辅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方式 资料 环境 资源 新石器 居民 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