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正斌 周鑫 +2 位作者 熊艳 彭贵主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当机体生理负荷加重时,肝脏可以额外动员的潜在能力,以及各种致病因子造成肝脏损伤后自我修复且再生的能力,统称为肝脏储备功能。目前临床上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分为肝功能静态检测及肝功能动态检测。肝功能静态检测包... 当机体生理负荷加重时,肝脏可以额外动员的潜在能力,以及各种致病因子造成肝脏损伤后自我修复且再生的能力,统称为肝脏储备功能。目前临床上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分为肝功能静态检测及肝功能动态检测。肝功能静态检测包括临床上使用最普遍的肝脏血清生化检查,以及肝脏影像学评估和肝功能评分系统。而肝功能动态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肝移植患者 试验 肝脏储备功能 肝脏损伤 动态检测 血清生化检查 肝功能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随访患者的饮食指导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正斌 周鑫 +2 位作者 仲福顺 熊艳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随访患者的饮食指导。方法对82例肝移植术后随访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饮食原则以低盐、低糖、低脂肪、高维生素和适量的优质蛋白(动物蛋白)为主,少食多餐。通过运动与饮食,将体重的增长水平控制在移植前体重的10 kg以内...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随访患者的饮食指导。方法对82例肝移植术后随访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饮食原则以低盐、低糖、低脂肪、高维生素和适量的优质蛋白(动物蛋白)为主,少食多餐。通过运动与饮食,将体重的增长水平控制在移植前体重的10 kg以内。结果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体重的增长均控制在10 kg以内,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均在相对较为理想的范围内。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正确的饮食指导,有助于维持肝移植术后随访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减少并发症,保护移植肝功能,是肝移植术后的重要治疗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随访 饮食指导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胡正斌 周鑫 +1 位作者 叶啟发 汪冕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股骨头坏死是肾移植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它的发生与糖皮质激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有研究报道,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为3%~41%,其中85%为双侧髋关节病变[1]。近年来,由于免疫方案的改变,临床上激素的用量趋于... 股骨头坏死是肾移植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它的发生与糖皮质激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有研究报道,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为3%~41%,其中85%为双侧髋关节病变[1]。近年来,由于免疫方案的改变,临床上激素的用量趋于减少,抗免疫排斥药物也得到了改良,加上肾移植术式的成熟和肾移植术后病情随访和复查的开展,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患者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免疫方案 髋关节病变 免疫排斥 个体差异 尸体供肾 移植术 糖皮质激素 并发症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术后专用裤子的设计
4
作者 黄珂 徐艳 叶啟发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第3期277-277,共1页
肾移植手术广泛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恢复健康最好的替代治疗方法[1].肾移植患者术后需留置髂窝引流管.髂窝引流管常规放置在患者髂窝处,位于腰部以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裤腰放在腰部以下不舒适;下床活动时,需... 肾移植手术广泛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恢复健康最好的替代治疗方法[1].肾移植患者术后需留置髂窝引流管.髂窝引流管常规放置在患者髂窝处,位于腰部以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裤腰放在腰部以下不舒适;下床活动时,需将髂窝引流管打折牵出,且需手提引流管及负压引流壶极易造成脱管,既存在安全隐患也极其不方便.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肾移植患者术后专用裤子,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裤子
下载PDF
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在规范肝移植技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啟发 钟自彪 +4 位作者 王彦峰 彭贵主 张毅 范晓礼 李玲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896-899,共4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前应用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研究肝静脉合干及其在下腔静脉注入的解剖与分布情况,按肝静脉解剖特征拟定肝移植的技术类型。方法统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期间共施行的248例背驮...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前应用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研究肝静脉合干及其在下腔静脉注入的解剖与分布情况,按肝静脉解剖特征拟定肝移植的技术类型。方法统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0年5月至2007年8月期间共施行的248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数据,并根据该248例患者的肝静脉解剖及其注入下腔静脉的数据对肝静脉类型进行分型并命名。另外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实施的40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术前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分析每例患者的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合干及其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并分析肝短静脉在第三肝门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最后按笔者肝静脉分型标准在术前对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进行分型并拟定肝移植技术类型。结果 248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中按肝静脉合干及其注入下腔静脉的解剖情况将肝静脉分为5型:Ⅰ型(左中肝静脉合干型)142例(57.25%)、Ⅱ型(右中肝静脉合干型)54例(21.77%)、Ⅲ型(左、中、右肝静脉共干型)14例(5.64%)、Ⅳ型(分别汇入型)34例(13.71%)〔其中ⅣA型16例(6.45%),为同轴水平汇入;ⅣB型18例(7.25%),为非同轴水平汇入〕、Ⅴ型(肝段型)4例(1.61%)。40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的术前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显示:Ⅰ型24例(60.00%),Ⅱ型9例(22.50%),Ⅲ型2例(5.00%),Ⅳ型4例(10.00%),Ⅴ型1例(2.50%),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得出的肝静脉各型所占比例与笔者肝静脉分型标准中各型所占比例基本吻合。结论根据术前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的数据确定肝静脉合干与非合干汇入肝后下腔静脉的解剖状况,从而按肝静脉分型标准归类后术前确定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方式(Ⅰ、Ⅱ、Ⅲ型和ⅣA型可常规行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ⅣB型和Ⅴ型仅能进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或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亦可结扎或缝扎各肝静脉分支,在供、受体下腔静脉后、前正中行梭形切口或三角形开孔吻合),为临床术前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 肝静脉 分型 肝移植技术
原文传递
硬膜外导管在大鼠颈静脉置管短期多次采血中的应用
6
作者 何重香 余红梅 +4 位作者 李玲 曾宪鹏 李宁 王彦峰 叶啟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评估硬膜外导管置入大鼠颈静脉后短期多次采血的应用效果,探讨可靠、经济的实验大鼠颈静脉采血方法。方法 SPF级SD大鼠20只,乙醚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沿颈部任一侧纵行剪开皮肤。游离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出颈静脉血管。结扎颈... 目的评估硬膜外导管置入大鼠颈静脉后短期多次采血的应用效果,探讨可靠、经济的实验大鼠颈静脉采血方法。方法 SPF级SD大鼠20只,乙醚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沿颈部任一侧纵行剪开皮肤。游离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出颈静脉血管。结扎颈静脉远心端血管,在静脉管壁上向心方向将血管壁全层剪1个"V"形小口,将硬膜外导管从小口处置入颈静脉,结扎固定近心端血管与导管;进行短期多次采血时,每次采血完毕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冲管技术进行维护。结果 20只实验用大鼠中1只麻醉过程中死亡,其余均顺利完成置管,置管成功率为100%。术后1只(5.3%)管道脱落,2只(10.5%)出现堵管现象,18只(94.7%)顺利完成采血任务。术后均无感染发生,存活至下次手术。结论大鼠颈静脉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可短期多次采血,是经济、可行的采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导管 颈静脉 大鼠 采血
下载PDF
右睾丸动脉起自右肾动脉1例
7
作者 李宁 彭贵主 +3 位作者 刘一帆 何重香 王彦峰 叶啟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睾丸动脉变异虽不常见,但是其起点变异的种类却很多,且多伴有肾上腺动脉的变异,而仅仅只有睾丸动脉发生变异的较为少见。作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上解剖1具国人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右侧睾丸动脉发自于右侧肾动脉。为国人体质调查增补资料... 睾丸动脉变异虽不常见,但是其起点变异的种类却很多,且多伴有肾上腺动脉的变异,而仅仅只有睾丸动脉发生变异的较为少见。作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上解剖1具国人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右侧睾丸动脉发自于右侧肾动脉。为国人体质调查增补资料,并为泌尿系统临床影像诊断和肾移植手术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动脉 解剖 变异
下载PDF
公民身后边缘性供肝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范林 涂强 +2 位作者 乔兵兵 熊艳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6-390,共5页
由于供肝短缺,边缘性供肝作为扩大供肝来源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每个中心对边缘供肝的定义不尽相同,标准纷繁复杂。随着器官灌注液及保存方法的改善、手术技术的提升,边缘供肝的标准逐渐扩大,但亦面临诸多临床争议。... 由于供肝短缺,边缘性供肝作为扩大供肝来源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每个中心对边缘供肝的定义不尽相同,标准纷繁复杂。随着器官灌注液及保存方法的改善、手术技术的提升,边缘供肝的标准逐渐扩大,但亦面临诸多临床争议。本文就公民身后边缘供肝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将边缘供肝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边缘性供体 公民身后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及内镜治疗(附32例报道) 被引量:2
9
作者 范林 涂强 +3 位作者 乔兵兵 熊艳 李弦 叶啟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及内镜在肝移植并发症中的治疗。方法笔者所在单位1995年9月至2010年3月期间共施行尸体肝移植516例,将其分为2个阶段,即1995~2001年的技术摸索阶段和2001~2010年的技术成熟阶段。第1阶段125例,...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及内镜在肝移植并发症中的治疗。方法笔者所在单位1995年9月至2010年3月期间共施行尸体肝移植516例,将其分为2个阶段,即1995~2001年的技术摸索阶段和2001~2010年的技术成熟阶段。第1阶段125例,有17例(13.60%)发生胆道并发症;第2阶段391例,有15例(3.84%)发生胆道并发症。对这32例患者行内镜诊治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单纯胆瘘5例,单纯胆管结石2例,单纯胆管狭窄11例,胆管狭窄伴结石9例,胆管狭窄合并胆瘘2例,胆管扭曲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1例。针对不同的胆道并发症,采取了胆管扩张、乳头切开取石、胆道支架置放、鼻胆管引流等不同的治疗方式,32例患者共行内镜治疗56例次,治疗成功27例(84.38%);发生内镜相关并发症4例(12.50%)。结论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病因 内镜治疗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激活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涛 周鑫 +3 位作者 王彦峰 胡正斌 罗锐 叶啟发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对国内外报道的肾移植术后BK病毒(BKV)激活的危险因素进行荟萃分析,为临床BKV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7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肾移植术后BKV激活... 目的对国内外报道的肾移植术后BK病毒(BKV)激活的危险因素进行荟萃分析,为临床BKV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7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肾移植术后BKV激活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论文,并通过其参考文献进行手工补充搜索。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其中英文15篇、中文7篇。结果显示血液中检测到BKV的危险因素为排斥反应(OR=1.91,95%CI:1.30~2.80)、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OR=1.51,95%CI:0.99~2.31)、服用他克莫司(OR=1.50,95%CI:1.22~1.84)、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诱导(OR=1.75,95%CI:1.02~2.98)、使用输尿管支架(OR=1.98,95%CI:1.19~3.30)和合并CMV感染(OR=2.23,95%CI:1.61~3.09);而尿液中检测到BKV的危险因素为持续服用糖皮质激素(OR=1.49,95%CI:1.09~2.04)。结论肾移植术后服用他克莫司、合并CMV感染、使用输尿管支架和ATG诱导的受者发生BKV血症的风险更高,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肾移植受者发生BKV尿症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危险因素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脑死亡状态下兔肾脏功能和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11
作者 何重香 李玲 +4 位作者 钟自彪 范晓礼 王彦峰 李宁 叶啟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67-371,共5页
目的观察兔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肾脏的功能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兔分为假手术组(仅行钻孔开颅及开腹和关腹手术)和脑死亡组(成功建立兔脑死亡模型),每组20只。各组术后2、4、6及8h,分别采集血液... 目的观察兔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肾脏的功能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兔分为假手术组(仅行钻孔开颅及开腹和关腹手术)和脑死亡组(成功建立兔脑死亡模型),每组20只。各组术后2、4、6及8h,分别采集血液及肾脏组织,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ICAM和HSP70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两组兔血清尿素氮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和8h,脑死亡组血清肌酐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脑死亡组血清肌酐水平均明显的逐渐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脑死亡组术后2和4h肾小球基本正常,6h时部分肾小管变性明显,细胞水肿、空泡变性也有所增加,部分近曲小管闭塞,8h时可见肾小管细胞明显水肿,变性区域较大,炎症表现明显。该形态学变化与炎症相关因子ICAM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的趋势一致。假手术组保护性炎症相关因子HSP70的表达呈明显阳性,而各时间点脑死亡组HSP70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脑死亡状态可导致肾脏功能及形态学方面发生明显不良改变,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且该变化伴随着炎症相关因子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肾功能
原文传递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在自体肝移植中的应用
12
作者 艾紫叶 李宁 +3 位作者 叶少军 王彦峰 黄伟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在自体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6例自体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MARS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5±67... 目的探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在自体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6例自体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MARS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5±67)岁,中位年龄46岁。血液透析组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22±54)岁。MARS组手术时将肝素化左髂静脉连接至MARS主机离心泵,其输出管连接至左颈内静脉。在即将进入无肝期前,采用物理预处理阻断第一肝门和肝上、下腔静脉(IVC),使之适应无肝期。随后开始转流,最后分别阻断肝下、肝上IVC。比较两组患者自体肝移植手术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1年生存率以及术后肝肾功能等。结果MARS组与血液透析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RS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为(12.0±3.0)d,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的(20.0±2.0)d(P〈0.05)。MARS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而血液透析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3.8%(P〈0.05)。结论在自体肝移植中应用MARS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整体预后优于常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自体肝移植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肝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威 叶啟发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4期323-326,共4页
各种急、慢性肝损伤所导致的终末期肝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延缓甚至逆转肝损伤进展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因其体外持续多次传代后仍具有多能性、低免疫原性及不诱导肿瘤发生等特性,被... 各种急、慢性肝损伤所导致的终末期肝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延缓甚至逆转肝损伤进展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因其体外持续多次传代后仍具有多能性、低免疫原性及不诱导肿瘤发生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肝损伤疾病治疗的研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hucMSC注入损伤肝脏后,肝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肝坏死均明显缓解,肝损伤程度也显著减轻。在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中,hucMSC不仅可以减缓炎症反应,还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延长其术后生存时间。本文综述近年来hucMSC在治疗肝损伤和延缓肝硬化进展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肝损伤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兔脑死亡状态下肝脏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冰 李玲 +3 位作者 钟自彪 范晓礼 王彦峰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0-924,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脑死亡模型,检测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肝脏形态及功能变化,评估脑死亡者供肝进行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脑死亡组(n=20)。各组再根据脑死亡后时间分为2、4、6及8h四个...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脑死亡模型,检测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肝脏形态及功能变化,评估脑死亡者供肝进行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脑死亡组(n=20)。各组再根据脑死亡后时间分为2、4、6及8h四个亚组。分别于实验结束后,留取血液及肝脏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脑死亡后2、4、6及8h血清中ALT与AST均有所升高,且以脑死亡后8h最高,与6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P=0.0086)。光镜下,脑死亡后2、4h肝脏无明显改变;而在脑死亡后8h,肝细胞变性明显,肝索结构消失,部分肝细胞灶状坏死。该形态学变化与凋亡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随着脑死亡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脑死亡可以导致肝脏功能及形态学改变,且随脑死亡时间的延长其改变更加明显。该现象可能与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脑死亡状态维持8h以上,肝脏的形态及功能将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炎症因子 凋亡
原文传递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认同现况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洁 黄伟 +2 位作者 司晶 叶啟发 何重香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对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认同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2016年在中国红十字会注册登记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有182名协调员参与本次调查,职业认同总得分平均716.7分(中位值729.5分),单条目得分为39.4分(中位... 目的:对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认同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2016年在中国红十字会注册登记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有182名协调员参与本次调查,职业认同总得分平均716.7分(中位值729.5分),单条目得分为39.4分(中位值40.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龄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月平均收入与职业认同呈负相关。结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认同感较高,工龄、月平均收入与职业认同水平有一定相关性。政府可适当调整协调员的相关政策,以促进协调员队伍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职业认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