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2010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会暨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1
作者 裴斐 《武汉文博》 2010年第3期44-44,共1页
为丰富繁荣武汉市文物艺术品市场及庆祝武汉市文物商店正式更名为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2010年4月23日至25日,在武汉华天大酒店举行了"武汉2010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会暨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揭牌仪式"。
关键词 文物艺术品 日至 文物征集 民间收藏 副局长 文物资源 马勋 政协副主席 副部长 文化事业发展
原文传递
激发文博力量参与市民道德文化素养重塑——以武汉博物馆为例
2
作者 白彬 《文化产业》 202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市民教育活动,坚持用文博力量提升市民道德文化素养,是当代博物馆肩负的时代责任。以武汉博物馆为例,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时间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充分发挥博物馆影响人、教化人、指引人的作用的新方式,以期用...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市民教育活动,坚持用文博力量提升市民道德文化素养,是当代博物馆肩负的时代责任。以武汉博物馆为例,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时间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充分发挥博物馆影响人、教化人、指引人的作用的新方式,以期用文博力量为持续巩固武汉文明城市创建提供积极有效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城市创建 时代责任 传播内容 道德文化素养 博物馆 文博 传播渠道 人的作用
下载PDF
清代宫廷龙纹形态研究——以陶瓷和服饰装饰为例
3
作者 王亚丽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43-45,共3页
龙纹样自史前时期便作为一种图腾出现在陶器及墓葬中,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清代,皇帝被认为是神龙的化身,龙纹样的运用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与排他性。清代龙纹造型规整、细节详实、姿态威武,形式既有程式化的一面,又体现出多变特征。服饰与陶... 龙纹样自史前时期便作为一种图腾出现在陶器及墓葬中,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清代,皇帝被认为是神龙的化身,龙纹样的运用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与排他性。清代龙纹造型规整、细节详实、姿态威武,形式既有程式化的一面,又体现出多变特征。服饰与陶瓷装饰是研究龙纹图案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从龙纹的发展、形式特征与纹饰组合三个方面入手能够更好地挖掘清代宫廷龙纹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龙纹 形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晋城地区元代民居营造特征研究--以高平西窑头姬氏民居正房为例
4
作者 马艳芳 刘明哲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92-94,共3页
晋城市姬氏老宅作为具有明确题记的元代民居,全国唯一,为元代民居的断定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本文以近年新发现的高平西窑头姬氏民居正房为例,通过对晋城地区三处元代民居分别从平面布局、梁架结构、铺作用材、门窗装修... 晋城市姬氏老宅作为具有明确题记的元代民居,全国唯一,为元代民居的断定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本文以近年新发现的高平西窑头姬氏民居正房为例,通过对晋城地区三处元代民居分别从平面布局、梁架结构、铺作用材、门窗装修等方面进行数据对比,进而得出这一时期晋城地区民居建筑基本营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民居 营造特征
下载PDF
“武汉2012第三届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会”圆满落幕
5
作者 汪磊 《武汉文博》 2012年第2期59-59,共1页
"武汉2012第三届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会"于2012年4月29日在武汉华天大酒店圆满落幕。本次交流会汇聚了北京、天津、河南、山西、陕西、浙江、辽宁、新疆等全国20多个省市30余家"国字号"文物交流中心、国有文物商店以... "武汉2012第三届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会"于2012年4月29日在武汉华天大酒店圆满落幕。本次交流会汇聚了北京、天津、河南、山西、陕西、浙江、辽宁、新疆等全国20多个省市30余家"国字号"文物交流中心、国有文物商店以及60余家民间团体、收藏家和经销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艺术品 文物商店 国字号 拍卖成交 艺术品拍卖会 会展期间 艺术盛宴 楚天金报 长江日报 湖北日
原文传递
浅谈明代玉器的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12期60-61,共2页
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文章简要介绍明代玉器的种类、纹饰风格、工艺特点,宣传明代玉器鉴赏知识,提高玉器鉴赏水平。
关键词 明代 玉器 特点
下载PDF
2011第二届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会圆满结束
7
作者 汪磊 《武汉文博》 2011年第2期63-63,共1页
由武汉博物馆(市文物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武汉2011第二届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会"于4月25日下午在武汉华天大酒店圆满落幕。
关键词 文物艺术品 武汉博物馆 中国武汉 拍卖成交 艺术品拍卖会 会展期间 艺术珍品 文物资源
原文传递
新时代背景下玉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8
作者 刘明哲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9期75-77,共3页
玉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玉器所代表和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貌,并且具有广博、精深和含蓄的文化特性。这些特性是其他工艺美术品难以比拟的。玉器在中国发展的数千年光辉历程中,证明了它在中国... 玉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玉器所代表和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貌,并且具有广博、精深和含蓄的文化特性。这些特性是其他工艺美术品难以比拟的。玉器在中国发展的数千年光辉历程中,证明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所占的独特与重要地位;它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才华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明,也在我国其他领域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研发创新,玉器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对于玉器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主要结合新时代背景,对当前玉器文化的发展展开分析,并研究了新时代各个方面给玉器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促进玉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建议,希望在促进我国物质文化不断传承的同时,能够为社会经济与文明的进步作出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背景 玉器文化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传统图像的重构与表达——武汉博物馆馆藏碧玉仙人四灵图对碗考疑
9
作者 刘明哲 《东方收藏》 2023年第4期76-78,共3页
武汉博物馆馆藏的碧玉仙人四灵图对碗,其用料为单色碧玉,有黑色点沁,玉质油润,通透晶莹。从用料和制作工艺判断当其为仿痕都斯坦玉器,在图案装饰上保留着我国传统的仙人和“四灵”组合,但又经过了历史的重构,形成了新的表达。这种重构... 武汉博物馆馆藏的碧玉仙人四灵图对碗,其用料为单色碧玉,有黑色点沁,玉质油润,通透晶莹。从用料和制作工艺判断当其为仿痕都斯坦玉器,在图案装饰上保留着我国传统的仙人和“四灵”组合,但又经过了历史的重构,形成了新的表达。这种重构和表达不仅反映了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体现着一定的地域性和民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 四灵 图像 重构
原文传递
论后疫情时代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融合发展
10
作者 裴斐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1-96,共6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全球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身处其中的博物馆也未能幸免,毫无例外地被卷入这场风暴之中。现在学界对加快博物馆数字化进程有不少总结与思考,笔者认为,当下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全球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身处其中的博物馆也未能幸免,毫无例外地被卷入这场风暴之中。现在学界对加快博物馆数字化进程有不少总结与思考,笔者认为,当下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新媒体渠道的教育工作乃是当务之急,也是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的永恒追求。本文从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目前博物馆传统展览方式的局限,进一步探讨博物馆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功能作用和优化建议,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博物馆 教育 发展
原文传递
齐白石《水墨鱼虾蟹图》轴赏析
11
作者 夏宏猷 《武汉文博》 2010年第3期64-64,共1页
齐白石(1863—1957年),湖南湘潭人。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别号白石老人,遂以齐白石之名行世。他工诗文、篆刻,擅画花鸟虫鱼、人物和山水,造型简练质朴,
关键词 濒生 白石老人 虾蟹 湖南湘潭 借山 花鸟虫鱼 淡墨 破墨法 人民艺术家 整幅画面
原文传递
清人虚谷《松鼠图》轴赏析
12
作者 赵明 《武汉文博》 2010年第3期63-63,共1页
《松鼠图》轴(见封三)是一幅纸本设色国画,作者为清人虚谷。该画纵155厘米,横46.5厘米。这幅画是虚谷中年之作,也是他众多以动物与花卉为题材作品中的代表之作。
关键词 虚谷 文物商店 古玩市场 纸本 绘画风格 战笔 怀仁 画面表现 断笔 天真活泼
原文传递
宋“长命富贵”凤鸟纹铜镜赏析
13
作者 张莉 《武汉文博》 2011年第4期61-61,共1页
铜镜是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具,使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而成,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配钮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用以照面。铜镜的名称有日月镜、十二生辰镜、尚方御镜、辟邪镜、仙人镜、神人镜、宜官镜等多种,形制多样。
关键词 凤鸟纹 仙人镜 辟邪镜 生活用具 尚方 宜官 文物商店 菊花纹 废铜 人物故事
原文传递
红山文化玉器探秘
14
作者 张卫红 《武汉文博》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2009年底,笔者参加了"辽宁省首届玉器鉴定培训班"的学习。此次授课邀请到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辽宁省文物考古所名誉所长郭大顺先生主讲《玉文化及红山文化》;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
关键词 红山文化 名誉所长 中国文物学会 学会常务理事 玉文化 玉鸮 三联璧 琢玉 发展简史 鼻穿孔
原文传递
清《柳阁观书图》轴赏析
15
作者 张莉 《武汉文博》 2012年第2期57-58,共2页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武汉市文物商店(今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从北京古玩市场购回一批古旧书画,其中有一幅清代画家樊圻、陈卓合作的《柳阁观书图》轴。此图绢本,青绿山水,纵119.2厘米,横52.9厘米。画面描绘暮春时节山水楼阁以及阁中儒生、...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武汉市文物商店(今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从北京古玩市场购回一批古旧书画,其中有一幅清代画家樊圻、陈卓合作的《柳阁观书图》轴。此图绢本,青绿山水,纵119.2厘米,横52.9厘米。画面描绘暮春时节山水楼阁以及阁中儒生、仕女吟诗赏景、学童读书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商店 樊圻 书图 青绿山水 清代画家 古玩市场 金陵八家 暮春时节 工笔人物 画史
原文传递
读郭沫若《墨梅图》
16
作者 李小勤 《武汉文博》 2010年第2期63-63,共1页
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收藏了一幅郭沫若的《墨梅图》。此图纵35.5厘米,横27.5厘米。纸本,水墨画。《墨梅图》采用夸张与大写意手法,构图奇特,气韵生动。画面表现一高一矮两株相连梅花,高者树干直立无分枝,
关键词 墨梅 文物商店 写意手法 气韵生动 纸本 画面表现 点苔 行草书 爱国民主人士 重拙
原文传递
“喜上眉梢”瓷笔筒鉴赏
17
作者 姚莉 《武汉文博》 2014年第4期63-63,共1页
笔筒是一种常见的置笔用具,"文房四宝"之一。一般呈圆筒状,材质有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笔筒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竹木制作的。... 笔筒是一种常见的置笔用具,"文房四宝"之一。一般呈圆筒状,材质有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笔筒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竹木制作的。对笔筒的明确记载始于明代,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文震亨《长物志》笔筒专条云:"(笔筒)湘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人 文震亨 长物志 圆筒状 艺术个性 古代文人 黄釉 收藏市场 嘉道 遥遥相望
原文传递
“新升隆”轮事件若干史实续考
18
作者 王文宾 《长江文明》 2023年第4期51-64,共14页
“新升隆”轮事件,在中共党史尤其是新华日报史上是一次惨痛的历史记忆。相关研究迄今仍较薄弱,长期停留在叙述性介绍层面,且不乏错讹。本文在尽可能详尽史料的基础上,对“新升隆”轮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搜集、整理,并结合“三亲... “新升隆”轮事件,在中共党史尤其是新华日报史上是一次惨痛的历史记忆。相关研究迄今仍较薄弱,长期停留在叙述性介绍层面,且不乏错讹。本文在尽可能详尽史料的基础上,对“新升隆”轮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搜集、整理,并结合“三亲”史料,就“新升隆”轮基本资料,“新升隆”轮事件中所载人数及人员名单,遇难人数与名单尤其是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遇难人数及身份确定,后续分散分批撤离,对遇难烈士遗孀帮扶救助,后续追悼及纪念等活动,打捞“新升隆”轮沉船等问题进行了一番探究,基本厘清了相关史实,并对一些记载的失实进行了辨析、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升隆”轮事件 史实 探究 辨析 打捞
原文传递
闺秀的气韵——我看关紫兰《少女像》
19
作者 张炎 《东方艺术》 2023年第2期54-57,共4页
她安静地坐着,一袭红旗袍外罩深蓝马甲,怀抱系蝴蝶结的小狗玩偶,加上项链等首饰的点缀,愈发显得典雅秀丽。她应该是殷实人家出身,十里洋场花花世界都见惯了,却有沉稳端庄的气质。仿佛陷入了沉思一般,少女的目光氤氲着清秋深潭的静气。... 她安静地坐着,一袭红旗袍外罩深蓝马甲,怀抱系蝴蝶结的小狗玩偶,加上项链等首饰的点缀,愈发显得典雅秀丽。她应该是殷实人家出身,十里洋场花花世界都见惯了,却有沉稳端庄的气质。仿佛陷入了沉思一般,少女的目光氤氲着清秋深潭的静气。这幅《少女像》的作者是民国画家关紫兰。关紫兰(1903—1985),原籍广东省南海县,生于上海一户富裕家庭。20世纪初,欧风美雨以沛然不可挡之势席卷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艺坛百花齐放,新式美术学校涌现,大批学生出国学习西方艺术。中国传统绘画、刻画逼真的写实主义、表现自我的现代主义之间不断碰撞、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国学习 美术学校 表现自我 蝴蝶结 写实主义
原文传递
清代瓷质鼻烟壶浅识
20
作者 余惠秋 《武汉文博》 2014年第3期56-59,共4页
有清一代的皇帝无不嗜好鼻烟,而对鼻烟壶的爱好更甚于鼻烟,鼻烟壶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几个重要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特色。虽然每个皇帝对鼻烟壶的材质各有所好,但瓷质烟壶的烧造却贯穿整个清代,一直没有间断。
关键词 瓷烟壶 鉴赏 鉴别 收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