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管理策略优化研究
1
作者 朱静佳 姜符亮 +2 位作者 刘雨晗 邓正聪 陶红兵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7期76-81,共6页
目的优化武汉市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管理策略,以降低筛查成本,提高筛查效益。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9名关键知情人进行访谈。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筛查流程包括宣传动员、实施筛查、结果告知、诊断... 目的优化武汉市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管理策略,以降低筛查成本,提高筛查效益。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9名关键知情人进行访谈。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筛查流程包括宣传动员、实施筛查、结果告知、诊断治疗、随访管理5大关键环节,存在缺乏高危人群宣传动员方案、筛查项目开展时间较短、筛查流程较为复杂、样本质量不合格、采样包损耗、忽视健康宣教、对初筛阳性居民不能持续追踪、社区和定点医院信息共享不充分、结肠镜操作规范执行不严格等问题。结论应建立结直肠癌筛查长效机制,全面宣传动员,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构建医院—社区闭环管理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筛查 主题框架分析法 管理策略 成本效益 关键知情人访谈 卫生技术评估
下载PDF
静疗小组护理模式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张理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05-0108,共4页
研究静疗小组在肿瘤化疗病人留置 PICC导管中的运用。方法 对80例因肿瘤化疗而行 PICC置管治疗的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将其分成两组,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有显著改... 研究静疗小组在肿瘤化疗病人留置 PICC导管中的运用。方法 对80例因肿瘤化疗而行 PICC置管治疗的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将其分成两组,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在肿瘤化疗病人接受 PICC置管时,采用静疗小组团队,可以有效地增加置管的成功率,增强病人的遵从性和健康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疗小组 肿瘤化疗 PICC 置管 护理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陈梅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82-0085,共4页
分析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免疫组化病理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限定时间:2016.01-2023.12;限定对象:乳腺癌病理诊断者30例;根据雌激素(ER)及孕激素(PR)受体阴阳性质分组,记录其检测结果。结果 全阳组C-erbB-2表达情况全阴组低;全阳组... 分析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免疫组化病理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限定时间:2016.01-2023.12;限定对象:乳腺癌病理诊断者30例;根据雌激素(ER)及孕激素(PR)受体阴阳性质分组,记录其检测结果。结果 全阳组C-erbB-2表达情况全阴组低;全阳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全阴组低(P<0.05)。结论 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免疫组化病理检查方式,可辅助病情诊断,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检查 病理诊断 转移率 成功率 病情诊断
下载PDF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朱小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09-0012,共4页
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五月到2023年五月间住院的4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共计56只手进行了外科手术,对术后治疗效果及术后各时期 TAM值、日常生活能力、外观满意... 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五月到2023年五月间住院的48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共计56只手进行了外科手术,对术后治疗效果及术后各时期 TAM值、日常生活能力、外观满意度等指标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48名患者(56只手)全部获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术后出院经过六个月后,患者的手外形和运动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并没有出现再一次的挛缩。术后6个月,患者TA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外观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术后一个月(P<0.05)。结论 针对不同的烧伤位置及瘢痕挛缩畸形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实施外科手术,能够明显提高手烧伤患者的手部功能与外观,术后引导患者做合适的康复锻炼同样可以改善患者的手功能与外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5
作者 涂秋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70-0073,共4页
探讨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72名(100指)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其中3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另36例为观察组行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探讨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72名(100指)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其中3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另36例为观察组行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手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0.00%和13.89%(P<0.05);与对照组优良率为77.78%对比,而观察组的护理优良率为91.67%(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22%(35/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结论 通过对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明显的临床手术治疗结果,加速了手指的恢复,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降低了手术后潜在的并发症,有着很大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屈肌腱修复术 手外科 手指功能 并发症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陈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32-0134,共3页
研究在减轻手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方面的护理干预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本院手术治疗的129名手外科患者(入院时间从2022年8月1日到2023年9月25日),采用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62名和护理干预观察组67... 研究在减轻手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方面的护理干预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本院手术治疗的129名手外科患者(入院时间从2022年8月1日到2023年9月25日),采用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62名和护理干预观察组67名。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评估规范率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不达标的项目分析,将对照组患者的目标疼痛评估规范率与观察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提高疼痛评估规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不达标的项目:疼痛性质评估不正确、疼痛评分不正确、疼痛评估不完整、干预后评估不正确、疼痛部位评估不正确、疼痛评估频率不正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能达到对照组患者的目标疼痛评估规范率。结论 通过对手外科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完善患者的疼痛评估规范,对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专业知识、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手外科 术后疼痛 疼痛评估规范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7
作者 陈梅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69-0072,共4页
分析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限定时间:2019.01-2023.12;限定对象:疑似CIN患者90例;检验方式: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TCT检查。将HPV-DNA作为金标准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方式诊... 分析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限定时间:2019.01-2023.12;限定对象:疑似CIN患者90例;检验方式: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TCT检查。将HPV-DNA作为金标准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方式诊断效果。结果 经金标准检验,共确诊CIN患者80例,采用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效能及符合率要较TCT检查更佳(P<0.05)。结论 针对CIN患者,应用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相较于TCT检查方式检出率要更佳一些,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 TCT CIN 诊断效能 阴道镜
下载PDF
外科康复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郭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02-0105,共4页
探讨外科康复护理在骨科病人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住院的96例接受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的骨科护理方案,观察组为采用外科康复护理,并与实施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探讨外科康复护理在骨科病人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住院的96例接受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的骨科护理方案,观察组为采用外科康复护理,并与实施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下床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各阶段的关节功能得分均优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其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 37)。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均较护理前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骨科术后病人实施手术后的外科康复护理,使其恢复速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外科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肠内营养干预及优质护理在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张理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82-0085,共4页
观察胃肿瘤病人围术期肠内营养的介入和优质护理实施后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住院的42例胃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位表法把他们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1例。两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观察胃肿瘤病人围术期肠内营养的介入和优质护理实施后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住院的42例胃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位表法把他们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1例。两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并进行优质护理。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落实肠内营养干预及优质护理,可改善其机体营养状态以及免疫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可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干预 胃肿瘤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营养护理干预对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高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37-0040,共4页
探讨对晚期胃肠道肿瘤病人在化疗时进行营养护理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100名于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胃肠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营养护理... 探讨对晚期胃肠道肿瘤病人在化疗时进行营养护理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100名于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胃肠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营养护理。结果 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胃肠道肿瘤病人进行营养护理的干预方式,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营养水平,提高病人的体质,降低病人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护理干预 晚期胃肠道肿瘤 化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行PICC置管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高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56-0159,共4页
探讨PICC置管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260例经PICC置管术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 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实施综... 探讨PICC置管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260例经PICC置管术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 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实施综合护理后,综合护理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结论 综合护理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PICC置管术后护理中应用,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术 消化道恶性肿瘤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系统性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价
12
作者 夏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41-0143,共3页
研究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病人进行系统性护理的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对2020年7月—2023年7月54名我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病人进行了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患者接受系... 研究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病人进行系统性护理的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对2020年7月—2023年7月54名我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病人进行了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患者接受系统治疗(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FEV1, PEF, 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的病人实施系统性护理,能获得良好的护理结果,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系统性护理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在肝胆外科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曹开华 宋彩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36-0039,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早期的肠道喂养对肝脏和胆囊疾病后的老年人消化系统复元的影响。方法 我们通过使用一种名为"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的方法来选择我们的实验样本:即从本医院中选取了所有因该病症而需要做手术的患者共八十... 本文旨在探讨早期的肠道喂养对肝脏和胆囊疾病后的老年人消化系统复元的影响。方法 我们通过使用一种名为"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的方法来选择我们的实验样本:即从本医院中选取了所有因该病症而需要做手术的患者共八十名作为试验者;其中四十分被分配到控制小组并给予传统的肠胃护理方式,另外剩下的同样数量的人则加入到了干预的小组以获得更积极的支持措施—这是一种被称为“Early Enteral Nutrition”的方式。我们将他们的康复状况与相关的生理参数如血液蛋白质水平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计算出他们所需的时间及花费的天数以便进一步评价其疗效是否显著优胜过传统疗法。结果 最终的结果显示,那些采用这种新策略的人群比其他人群有更多的优势表现出来比如他们在身体机能上的改善程度更高而且需要的医疗资源也相对较少等等这些都表明这个新的方案是值得推广使用的。结论 对于老年肝胆手术后的病人,早期开展胃肠道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明显改善他们的营养素状态, 并且可以推动胃肠吸收功用的恢复,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老年病患 早期的肠内营养 入院时间 胃肠功能
下载PDF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桂兰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5期3365-3365,共1页
目的:探讨在医院实行护理管理对防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未实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护理管理后... 目的:探讨在医院实行护理管理对防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未实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4%,对照组未经护理管理,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3%,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施行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几率,从而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防控 效果
下载PDF
持续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景凤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8期4128-4128,共1页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感染管理缺陷进行分析,采用持续改进质量的方法变革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比较变革前后的医院感染状况。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感染率显著降低,管理者的感染控制意识也有了明...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感染管理缺陷进行分析,采用持续改进质量的方法变革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比较变革前后的医院感染状况。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感染率显著降低,管理者的感染控制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持续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2009年武汉市江夏区部分学龄前儿童HBV携带情况调查
16
作者 徐佑平 祝莉 《预防医学论坛》 2010年第9期845-845,863,共2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夏区2~5岁儿童HBV携带情况。[方法]2009年4~6月对本地区500名2~5岁儿童进行HBsAg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计调查500人,HBsAg阳性36例,阳性率为7.20%;“大三阳”12例,“小三阳”24例。HBsAg阳性率...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夏区2~5岁儿童HBV携带情况。[方法]2009年4~6月对本地区500名2~5岁儿童进行HBsAg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计调查500人,HBsAg阳性36例,阳性率为7.20%;“大三阳”12例,“小三阳”24例。HBsAg阳性率男童为6.67%,女童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HBV检测结果有其一定的特性,应针对其特性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学龄前儿童
原文传递
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的应用实践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杰 冯帅 谭双平 《医疗装备》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为加强医院医用耗材的监督和管理,该研究使用信息化手段对重点医用耗材进行了二级库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完整的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流程和模式,实现了重点医用耗材从准入、入库、使用、出库、结算全流程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实践结... 为加强医院医用耗材的监督和管理,该研究使用信息化手段对重点医用耗材进行了二级库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完整的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流程和模式,实现了重点医用耗材从准入、入库、使用、出库、结算全流程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实践结果表明,二级库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医用耗材的管理质量,也提高了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耗材 二级库 管理 信息化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华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及相关凝血四项指标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为自然分娩出血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9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66例自然分娩产妇的临...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及相关凝血四项指标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为自然分娩出血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9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66例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后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出血组(n=86)和对照组(n=80)。入选产妇均在怀孕32~37周时取清晨静脉血进行D-二聚体、AT-Ⅲ和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T-Ⅲ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的PT显著长于对照组,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入选产妇分娩后是否出血作为应变量,以血浆D-二聚体、AT-Ⅲ、PT、FIB作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AT-Ⅲ、FIB是影响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对产后出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产前血浆D-二聚体、AT-Ⅲ和FIB水平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具有重要预测价值,临床上应密切监测该指标,避免发生产妇产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产妇 预测价值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加味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IL-5、IL-10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科婷 胡波 陈新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地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加味白头翁汤组、SASP组,每组15只。采用免疫复合法造模后,加味白头翁汤组和SASP组分别给予加味白头翁汤和美沙拉嗪颗粒灌胃治疗,记录... 目的观察加味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地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加味白头翁汤组、SASP组,每组15只。采用免疫复合法造模后,加味白头翁汤组和SASP组分别给予加味白头翁汤和美沙拉嗪颗粒灌胃治疗,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况并计算DAI评分。灌胃2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5、IL-10水平,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DAI评分明显升高,血清IL-5增加,IL-10下降,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增加(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味白头翁汤能明显改善UC大鼠炎症程度,DAI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明显改善,血清IL-5下降,IL-10上调(均P<0.05);与SASP组相比,加味白头翁汤组大鼠DAI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及血清IL-5、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白头翁汤能抑制UC的炎性浸润,促进结肠黏膜的修复,调节肠道免疫,从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加味白头翁汤 通络 细胞因子 IL-5 IL-10
下载PDF
手部肌腱损伤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护理
20
作者 谢慧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手部肌腱损伤后的早期功能恢复护理。方法 选取了在2022年至2023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名手型肌肉韧带损伤的为本次研究目标。我们使用随机方法将70名患者进行分组,n=35。研究前对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 手部肌腱损伤后的早期功能恢复护理。方法 选取了在2022年至2023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名手型肌肉韧带损伤的为本次研究目标。我们使用随机方法将70名患者进行分组,n=35。研究前对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与对照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与观察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的功能恢复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手肌腱功能,并发症,生存质量,生存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手部肌腱的功能有效率分别为94.28%和77.1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出现了水肿等4项并发症的患者总占比为2.86%,在对照组中为17.14%,在进行了发病率对比之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两组结果数据显示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QOL的8个方面,观察组的8个方面的得分都比对照组要高,并且有显著的差别(P<0.05)。与治疗之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DL2得分都有所下降,并且观察组的ADL2得分比治疗之前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手部肌腱损伤术后的恢复。 降低其出现的几率,从而提升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肌腱损伤 早期功能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并发症 生活质量 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