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兼论武汉市农村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笃勤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11期126-130,共5页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现代文化传播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由于对中央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农村文化建设要求的理解偏差,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有的地方把新农村建设...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现代文化传播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由于对中央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农村文化建设要求的理解偏差,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有的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盖新房子建新村,在整治村容村貌和改善道路交通过程中,拆除老建筑迁并老村庄,仿建城镇现代式社区楼房;有的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只进行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不顾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从而造成空前的农村传统文化保存与传承危机。如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 农村文化遗产保护 武汉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下载PDF
武汉城市景观文化生态保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笃勤 《华中建筑》 2005年第3期91-93,共3页
城市文化生态是形成城市特色的文化要素。历史古迹,优秀建筑,空间形态,环境特色,作为城市文化生态的显现部分,既是城市文化底蕴直观生动的反映,也是市民的情感港湾和精神家园。理应得到珍惜和保护。该文在系统地概括武汉景观文化生态特... 城市文化生态是形成城市特色的文化要素。历史古迹,优秀建筑,空间形态,环境特色,作为城市文化生态的显现部分,既是城市文化底蕴直观生动的反映,也是市民的情感港湾和精神家园。理应得到珍惜和保护。该文在系统地概括武汉景观文化生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武汉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中的文化生态问题,提出了武汉今后改进城市景观文化生态规划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景观文化生态 保护 建设
下载PDF
国内软实力研究现状与武汉软实力建设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笃勤 但瑞华 《长江论坛》 2009年第2期22-30,共9页
当世界经济一体化引起的经济活动集中聚集和分散聚集趋势愈来愈明显时,全球所有城市都将面临崛起的机会和衰落的危险。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都在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力图在经济格局变动和城市发展转型中抢占先机。然而,不约而同的是,国际... 当世界经济一体化引起的经济活动集中聚集和分散聚集趋势愈来愈明显时,全球所有城市都将面临崛起的机会和衰落的危险。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都在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力图在经济格局变动和城市发展转型中抢占先机。然而,不约而同的是,国际国内许多城市都将目光聚焦在了城市文化上,纷纷将实施城市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的"软实力战略"纳入官方的决策。中共武汉市委在十一届五次全会的主题报告中也提出,要增强"包括文化竞争力、城市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在内的城市软实力"。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软实力理论及城市软实力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软实力现状,并提出了武汉软实力建设的对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研究现状 建设动态 武汉软实力
下载PDF
晚清汉口茶市与武汉社会经济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笃勤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4-27,共4页
明末清初,汉口茶市形成。开埠以后,汉口成为国内著名茶市,对当时武汉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多种重要影响,包括:茶市兴衰成为商业贸易盈缩的表征;影响金融业发展;茶厘成为湖北重要的财政收入;吸引外商投资设厂,刺激民族企业发展;产生... 明末清初,汉口茶市形成。开埠以后,汉口成为国内著名茶市,对当时武汉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多种重要影响,包括:茶市兴衰成为商业贸易盈缩的表征;影响金融业发展;茶厘成为湖北重要的财政收入;吸引外商投资设厂,刺激民族企业发展;产生了武汉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汉口茶市 武汉经济
下载PDF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现状和建议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笃勤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10,共6页
围绕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与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思想观念;二是对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思考;三是关于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框架设计。
关键词 武汉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武汉新区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笃勤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7-39,共3页
城市景观是城市特色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武汉新区的景观设计需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是顺应和保护自然环境;二是保持城市景观的连续性,保护老城区的整体空间环境;三是充分展现传统文化资源;四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五是辩证看待... 城市景观是城市特色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武汉新区的景观设计需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是顺应和保护自然环境;二是保持城市景观的连续性,保护老城区的整体空间环境;三是充分展现传统文化资源;四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五是辩证看待特色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六是体现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武汉新区 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
下载PDF
解析历史的现代意蕴——中山舰及武汉会战国际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张笃勤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6期136-140,共5页
一代名舰中山舰先后参加过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不仅附载着孙中山先生爱国救民的光荣革命奋斗历史,而且在抗日战争中勇战强敌,壮烈殉难于长江武汉金口段。它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抗日御侮的历史见证,表现了... 一代名舰中山舰先后参加过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不仅附载着孙中山先生爱国救民的光荣革命奋斗历史,而且在抗日战争中勇战强敌,壮烈殉难于长江武汉金口段。它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抗日御侮的历史见证,表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中山舰殉难沉江58年后,1997年其被打捞出水,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舰的保护陈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武汉会战 中山舰 研讨会综述 现代意蕴 国际 解析 国共两党合作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中的武汉与汉江
8
作者 张笃勤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2-54,共3页
汉江历来与长江并称,是中国的千古名川。它不仅是沟通川北、陕南、湖北、豫南的水路通道和连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纽带,还孕育了流域内武汉、江陵、钟祥、随州、南阳、襄樊、安康、汉中等8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汉江龙... 汉江历来与长江并称,是中国的千古名川。它不仅是沟通川北、陕南、湖北、豫南的水路通道和连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纽带,还孕育了流域内武汉、江陵、钟祥、随州、南阳、襄樊、安康、汉中等8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汉江龙口的城市武汉,更是从古到今受到汉江的深远影响:城市起源邻近汉江;城市名称来自于汉江;三镇鼎立的格局是汉江与长江的共同杰作;汉商、汉派文化的性格,也都带有汉江文化的深深烙印;未来城市与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汉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丈化 武汉 汉江
下载PDF
武汉工厂内迁及其对武汉工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笃勤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5-100,共6页
晚清武汉曾经是与上海实力相当的工商业重镇,钢铁与军事工业堪称国内翘楚。进入民国后,武汉工业尽管在全国的位次略微后移,但总体趋势是在晚清开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晚清武汉曾经是与上海实力相当的工商业重镇,钢铁与军事工业堪称国内翘楚。进入民国后,武汉工业尽管在全国的位次略微后移,但总体趋势是在晚清开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工业被迫向抗战大后方搬迁,武汉工厂作为内迁的重点,与先期内迁的江浙工厂一道,共同演绎了中国抗战进程中的悲壮一幕。武汉工厂内迁不仅避免了武汉工业被日军利用的严重后果,有效保存了中国工业实力,而且促进了抗战大后方工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但从另一方面讲,武汉的工厂大搬家以及长达7年的沦陷,中断了武汉经济的正常发展进程,给武汉工业造成了深痛巨创,到新中国成立时,武汉工业仍未能恢复到抗战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工厂内迁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抗战时期湖北文化重心的区域迁移
10
作者 张笃勤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5期136-141,共6页
在通常情况下,文化重心的区域转移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但抗日战争却在很短时间内改变了中国文化长期形成的东重西轻格局。这种特殊的文化迁移现象,在研究中国抗战文化史和中国文化地理变迁中值得关注。本文以湖北省为个案,首次从文化... 在通常情况下,文化重心的区域转移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但抗日战争却在很短时间内改变了中国文化长期形成的东重西轻格局。这种特殊的文化迁移现象,在研究中国抗战文化史和中国文化地理变迁中值得关注。本文以湖北省为个案,首次从文化地理学与文化传播学的视角,对其抗战时期文化重心空间变动情景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湖北 文化重心 迁移
下载PDF
冯天瑜先生对湖北史志研究的重要贡献
11
作者 张笃勤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在当代名家云集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界,冯天瑜先生尽管一向以奄贯宏通、大气磅礴的文化史著述饮誉学林,然而在治学方法上,由于他一直遵循宏观把握与微观辨析相结合的理路,这一理路不仅体现在他撰文著书的风格上,也体现在他对研究题目或... 在当代名家云集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界,冯天瑜先生尽管一向以奄贯宏通、大气磅礴的文化史著述饮誉学林,然而在治学方法上,由于他一直遵循宏观把握与微观辨析相结合的理路,这一理路不仅体现在他撰文著书的风格上,也体现在他对研究题目或研究领域的选择上,所以在某些方面冯天瑜先生也有不少专深精细的研究成果。如果说,中国文化史著作展现的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宏观把握,那么,对湖北地方史志的研究则是他运用微观辨析的方法,从区域剖析中国文化源流、特点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湖北史志研究
下载PDF
徐明庭《老武汉丛谈》的学术特点
12
作者 张笃勤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9-92,共4页
武汉虽是历史文化名城,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却很少。以明清史料而言,除了地方志书外,仅有的几部武汉文献掌故都出自客籍学者之手,武汉本籍学人记述乡邦历史风物的著作却寥若晨星。当代武汉耆宿徐明庭先生,继杨铎先生之后,醉心乡邦文献的... 武汉虽是历史文化名城,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却很少。以明清史料而言,除了地方志书外,仅有的几部武汉文献掌故都出自客籍学者之手,武汉本籍学人记述乡邦历史风物的著作却寥若晨星。当代武汉耆宿徐明庭先生,继杨铎先生之后,醉心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取得丰硕成果,近又将多年发表的学术随笔汇集为一书,取名《老武汉丛谈》出版。该书文史兼长、包罗宏富,不仅拓展了武汉文史掌故研究的内容,也有助于改变武汉学者不研究武汉历史的成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明庭 《老武汉丛谈》 学术特点
下载PDF
林则徐与江汉平原洪涝灾害防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笃勤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6期137-145,共9页
江汉平原地势低洼,历来是长江中游洪涝重灾区,清代以来更是十年九涝。林则徐在道光年间先后两度来湖北做官,为防治江汉平原洪涝灾害竭尽心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充分挖掘利用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从水利史与环境生态学角度,对林则徐在... 江汉平原地势低洼,历来是长江中游洪涝重灾区,清代以来更是十年九涝。林则徐在道光年间先后两度来湖北做官,为防治江汉平原洪涝灾害竭尽心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充分挖掘利用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从水利史与环境生态学角度,对林则徐在江汉平原的治水救灾实践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江汉平原 洪涝防治
下载PDF
唐宋江汉平原的经济重心变迁
14
作者 张笃勤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9期35-39,共5页
江汉平原从古至今一直是汉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富庶之区。本文论述了唐宋时期江汉平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及其经济重心在襄阳、江陵、鄂州之间的迁移过程。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唐宋时期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