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康小平 薛芹 +1 位作者 张鹏 龙飞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武汉地区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地区老年住院患者或者门诊体检者共1080例。受试者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并且统计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年度检出情况,隐性梅毒的发病特... 目的:观察分析武汉地区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地区老年住院患者或者门诊体检者共1080例。受试者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并且统计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年度检出情况,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以及科室分布。结果:统计2011年到2013年梅毒检测结果,其中确诊为梅毒阳性的患者共112例,检出率为10.4%。其中隐性梅毒的检出率为65例,隐性梅毒检出率为58.0%;显性梅毒有47例,显性梅毒检出率为42.0%。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近3年梅毒感染的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2012年显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2013年有明显下降,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则有明显上升。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是感染来源主要是来源密切接触者,占73.8%,对比显性梅毒的29.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发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有63.1%为男性患者,36.9%为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中学或以下程度的有89.2%,这对比显性梅毒患者也有统计学差异。隐性梅毒患者中有72.3%患者自身具有基础疾病。妇科和体检科对隐性梅毒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是14.6%和12.5%,对比其他科室的隐性梅毒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视武汉地区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提高对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的筛查对抑制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老年 隐性梅毒
下载PDF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对女性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p38MAPK通路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康小平 董明国 +2 位作者 龙飞 薛芹 张鹏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397-3399,共3页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女性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效果及对p38MAPK通路蛋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诊治的60例女性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波长为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进行治疗:A组(n=30)患者给予能量...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女性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效果及对p38MAPK通路蛋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诊治的60例女性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波长为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进行治疗:A组(n=30)患者给予能量10 MJ,密度10%参数进行治疗,B组(n=30)患者给予能量20 MJ,密度20%参数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中p38MAPK通路蛋白MEK1、MEK2、ERK1、ERK2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结果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对女性凹陷性痤疮瘢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B组患者治疗效果较A组好(P<0.05);同时,B组患者的水肿持续时间、VAS疼痛评分、脱痂时间及炎症后色素沉着持续时间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IL-2、IL-6及IL-1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明显升高,且B组患者治疗后上述IL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能够有效治疗女性凹陷性痤疮瘢痕,可能与其影响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P38MAPK信号通路 凹陷性痤疮瘢痕 白细胞介素 脱痂时间
下载PDF
斑秃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免疫指标检测及其与脱发面积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康小平 龙飞 +1 位作者 薛芹 张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34-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斑秃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免疫指标及其与脱发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斑秃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 目的:研究斑秃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免疫指标及其与脱发面积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斑秃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1)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含量:观察组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4v7基因的含量高于对照组,CD4+CD25+T淋巴细胞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h1和Th2细胞功能:观察组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含量高于对照组,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因子含量:观察组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含量低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4v7基因含量以及血清中IFN-γ、IL-12、TGF-β1含量与脱发面积呈正相关,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含量以及血清中IL-4、IL-10、IGF-I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斑秃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增强,Th1细胞功能亢进、Th2细胞功能抑制,IGFI、TGF-β1含量异常;且以上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细胞免疫 辅助性T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