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搽剂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前思 赵超莉 +2 位作者 吴金虎 陈永刚 叶子青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8-1421,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搽剂新剂型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烧伤搽剂原剂型、新剂型对3种烧伤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并以0.9%氯化钠溶液和醋酸氯己定溶液为对照。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烧... 目的探讨烧伤搽剂新剂型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烧伤搽剂原剂型、新剂型对3种烧伤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并以0.9%氯化钠溶液和醋酸氯己定溶液为对照。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烧伤搽剂新剂型和阳性药物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对3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烧伤搽剂新剂型对临床烧伤创面分泌物中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烧伤搽剂新剂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13±0.27),(15.83±0.20),(15.55±0.15)mm,均较原剂型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与醋酸氯己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6.25,1.56 mg·mL-1,对临床烧伤创面分泌物中分离菌株有一定抑菌作用。结论烧伤搽剂新剂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搽剂 纸片扩散法 琼脂稀释法 抑菌作用 体外
下载PDF
中国烧伤康复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李羽霖 黄卓 +3 位作者 谢卫国 吴红 陈诺 蔡玥 《感染.炎症.修复》 2022年第4期195-199,F0002,共6页
目的:对中国烧伤康复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关于烧伤康复研究的中文文献,人工筛选去除非研究型文章等... 目的:对中国烧伤康复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关于烧伤康复研究的中文文献,人工筛选去除非研究型文章等无关内容。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每年发表文献数量、期刊、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使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突现词检测;使用VOSviewer1.6.17软件对纳入文献中期刊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共纳入1987篇烧伤康复相关文献,21年间的发表文献、发文医疗机构及期刊数量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纳入文献中频次超过10次的高频关键词共90个,前期出现8个高频关键词,其中“烧伤治疗”“烧伤病人”等关键词共现次数较多;中期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增加至32个,其中“烧伤”“康复”“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词与其他关键词共现次数较多;研究后期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最多,达50个,其中“生活质量”“功能恢复”“综合康复护理”及“护理满意度”等与其他关键词共现次数较多。随时间推移突现词的数量和强度指数均呈逐渐增长趋势。前期出现突现词8个,强度指数居于前列的为“烧伤病人”(6.91)、“面部烧伤”(4.91)、“烧伤治疗”(4.38);中期出现突现词18个,强度指数居于前列的为“烧伤患者”(10.97)、“烧伤病人”(6.91)、“康复治疗”(5.43)、“深度烧伤”(5.10)、“抑郁”(5.07);后期出现突现词19个,强度指数居于前列的为“生活质量”(23.27)、“综合康复护理”(16.95)、“手部烧伤”(11.05)、“抑郁”(5.07)。结论:21年间有关烧伤康复的发表文献、发文医疗机构及相关期刊数量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涉及范围也由早期的较单一逐步发展到近年的全方位,但烧伤康复的普及程度及专业化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康复 护理 文献计量 可视化
下载PDF
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单核细胞分泌VEGF对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3
作者 阮琼芳 赵超莉 +2 位作者 叶子青 谢琼慧 谢卫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5-758,共4页
目的:观察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做电烧伤大鼠模型,制备电烧伤大鼠血清,同时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作为对照。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正常大鼠... 目的:观察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做电烧伤大鼠模型,制备电烧伤大鼠血清,同时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作为对照。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正常大鼠血清和电烧伤大鼠血清中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 Flt-1含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和电烧伤血清组,ELISA法检测2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和s Flt-1含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正常血清+阻断剂组和烧伤血清+阻断剂组。取培养3 h、6 h的THP-1细胞,加入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行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检测。结果:大鼠电烧伤后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加,s Flt-1水平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电烧伤血清诱导THP-1细胞分泌VEGF,s Flt-1水平随之减少。电烧伤血清可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s Flt-1可抑制电烧伤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结论: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单核细胞分泌VEGF,从而促进单核-内皮细胞黏附。阻断VEGF的生物学效应,可有效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烧伤 单核细胞 内皮细胞 黏附作用
下载PDF
外用复合卵黄抗体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抗感染作用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卫刚 叶子青 +3 位作者 赵超莉 阮琼芳 席毛毛 谢卫国 《感染.炎症.修复》 2020年第1期26-29,F0002,共5页
目的:初步研究复合卵黄抗体喷剂对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7月5日—8月25日门诊收治的54例浅Ⅱ度烧伤的新发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例患者为不同部位2处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处创面予以碘伏消... 目的:初步研究复合卵黄抗体喷剂对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7月5日—8月25日门诊收治的54例浅Ⅱ度烧伤的新发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例患者为不同部位2处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处创面予以碘伏消毒后外用复合卵黄抗体喷剂换药治疗;对照组34处创面予以常规碘伏换药治疗。创面每1~2 d换药1次,观察、记录创面大体情况及愈合时间;用药前、治疗第3、7、14 d及愈合后,创面部位采集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①10处创面因患者原因脱落,观察组2处创面出现过敏反应而停止试验用药,最终有效观察56处创面(46例患者),观察组23处(19例),对照组33处(27例)。②观察组、对照组创面用药前、用药后(3±1)d和用药后(7±1)d,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后1~2 d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2.17%(12/23例)和78.79%(26/3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③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9(7,11)d,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2(9,13)d明显缩短(P=0.001)。④观察组创面2例出现过敏反应,对照组创面未见不良反应,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比0,P=0.181)。结论:复合卵黄抗体喷剂用于创面抑菌具有与碘伏相似的效果,但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并能降低浅II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细菌培养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抗体 烧伤 浅Ⅱ度 感染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臭氧气浴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病理变化及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赵超莉 叶子青 +4 位作者 阮琼芳 陈斓 张卫东 王珊 谢卫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67-2072,共6页
目的:探讨臭氧气浴干预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病理变化及局部组织中细胞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_3(TGF-β_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臭氧气浴实验组和常规... 目的:探讨臭氧气浴干预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病理变化及局部组织中细胞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_3(TGF-β_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臭氧气浴实验组和常规换药对照组各40只。建立背部深Ⅱ度烧伤模型,伤后3 d、7 d、14 d和21d,2组创面分别取材检测。创面常规换药,对照组的创面以生理盐水清洗和碘伏油纱包扎,隔日换药1次;臭氧气浴实验组在换药前将大鼠放入清洁泡沫盒内,打开臭氧发生器开关,以输出浓度为50 mg/L的臭氧熏蒸创面20min,关闭开关,再行创面常规换药,隔日1次,直至愈合。各时点每组大鼠创面打开时取1次创面中心组织标本,然后实验组行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创面和臭氧气熏蒸,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创面后再分别取材1次。标本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观察,结合图像数据分析及ELISA法检测2组创面组织中细胞因子PDGF、TGF-β_3和TNF-α含量。结果:创面大体观察可见,臭氧气浴实验组的创面平整,边缘清晰,炎性反应轻,肿胀和渗出程度均较对照组弱,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换药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组织可见臭氧气浴实验组的创面各时点炎性反应程度比常规换药对照组轻,而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增生数量明显优于常规换药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臭氧气浴实验组各时点烧伤大鼠的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PDGF和TGF-β_3表达量均高于常规换药对照组,而TNF-α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臭氧气浴疗法干预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能改善局部病理变化,促进与创面愈合相关的细胞因子PDGF和TGF-β_3表达,同时减轻炎性介质TNF-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臭氧气浴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烧伤病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水平调查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艳萍 宛仕勇 +1 位作者 刘杰锋 吴琼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48-350,382,共4页
目的 调查某烧伤中心住院患者烧伤创面分泌物、工作人员手、病区环境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水平 ,并比较亚胺培南敏感株和耐药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用E test试条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值 ,用K ... 目的 调查某烧伤中心住院患者烧伤创面分泌物、工作人员手、病区环境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水平 ,并比较亚胺培南敏感株和耐药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用E test试条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值 ,用K B纸片法测定对其他 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3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50 ,MIC90 ,MICgm(MIC几何均数 )分别为 1.5 ,32 ,1.94 μg/mL。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3.6 4 %。亚胺培南敏感组和耐药组比较 ,耐药株对 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敏感株高 ,一般相差 2倍以上。有 8株菌 (全部来源于严重烧伤患者 )对受试的 12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结论 临床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 ,应密切关注本地区甚至本病区细菌耐药性的变迁 ,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MIC 抗药性 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3108例特殊原因烧伤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泽 席毛毛 谢卫国 《感染.炎症.修复》 2018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分析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特殊原因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特殊原因烧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所有住院烧伤患者病历资料。统计特殊原因烧伤患... 目的:分析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特殊原因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特殊原因烧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所有住院烧伤患者病历资料。统计特殊原因烧伤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季节、烧伤总面积、烧伤深度、致伤原因、受伤部位、治疗方法、截肢(指、趾)率、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住院费用、治疗结局。统计热力烧伤患者截肢(指、趾)率、治疗方法、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住院费用、治疗结局,并与特殊原因烧伤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12年间共收治住院烧伤患者22 329例,其中特殊原因烧伤患者3 108例,占13.92%。2005-2008年、2009-2012年、2013-2016年3个时间段的特殊原因烧伤患者逐渐增多。特殊原因烧伤患者中电烧伤1 987例(63.93%),化学烧伤632例(20.33%),热挤压伤327例(10.52%),鞭炮炸伤136例(4.38%),放射烧伤14例(0.45%),爆震伤11例(0.35%),雷电击伤1例(0.03%)。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5:1.0。>20~30岁、>30~40岁、>40~50岁这3个年龄段特殊原因烧伤患者构成比较高,分别为18.47%(574/3 108例)、21.40%(665/3 108例)及23.84%(741/3 108例)。受伤季节中夏季(857例,占27.57%)与秋季(743例,占23.9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夏季明显高于春季(710例,占22.84%)及冬季(522例,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特殊原因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构成比中,≤10%TBSA的患者最多(2 688例,占86.49%)。特殊原因烧伤患者中伴深度创面者占45.91%(1 427/3 108例),明显高于同一时期热力烧伤患者中伴深度创面者(15.39%,2 958/19 2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殊原因烧伤患者中受伤部位最多的为上肢(1 848例,占52.78%),其他部位依次为下肢(690例,占19.71%)、头面颈部(681例,占19.45%)及躯干和会阴(282例,占8.06%)。特殊原因烧伤患者的手术率为35.97%(1 118/3 108例),明显高于同期热力烧伤患者的19.47%(3 742/19 221例,P<0.001)。特殊原因烧伤患者的住院时间[18(9,35)d]、手术费用[7 085(3 460,15 480)元]和住院费用[11 332(4 613,30 513)元]明显高于同期热力烧伤患者的住院时间[11(7,20)d]、手术费用[5 824(3 396,10 355)元]元及住院费用[7 183(3 883,15 07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殊原因烧伤患者的截肢(指、趾)率为3.09%(96/3 108例),明显高于热力烧伤患者的截肢(指、趾)率(0.26%,51/19 221例,P<0.001)。结论:12年间本单位特殊原因烧伤患者数量逐渐上升,高发人群为男性、20~50岁中青年;特殊原因烧伤患者的截肢(指、趾)率、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热力烧伤患者;特殊原因烧伤的预防仍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特殊原因 住院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医用臭氧气浴干预对烧伤常见致病菌体外杀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超莉 叶子青 +3 位作者 谢琼慧 阮琼芳 陈斓 张卫东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的应用医用臭氧气浴技术,行体外载体定量细菌杀菌实验,观察其杀菌效果,为临床治疗感染创面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受试菌株包括3株标准菌株和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研究所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中培养分离的耐药菌株27株。3株标准菌株为ATCC2592... 目的应用医用臭氧气浴技术,行体外载体定量细菌杀菌实验,观察其杀菌效果,为临床治疗感染创面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受试菌株包括3株标准菌株和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研究所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中培养分离的耐药菌株27株。3株标准菌株为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592大肠杆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中培养分离的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大肠杆菌5株及白色念珠菌5株。制备各种菌株的菌悬液,比浊后浓度为0.5×108~1.5×108cfu/m L,均取0.1 m L涂布于无菌平皿中央,将涂有受试菌悬液的平皿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臭氧气浴实验组和微波照射对照组。将臭氧气浴实验组染菌平皿放入密闭无菌玻璃罐内,分别依次放入罐内2个相同染菌平皿并揭开皿盖,连接臭氧发生器装置,并将通气管插入密闭无菌玻璃罐内,保持罐内臭氧浓度为50μg/m L,开启臭氧气机开始计时,分别干预10、30、60 min。同时,微波照射对照组分别依次将2个相同染菌平皿放入超净工作台上,采用低强度微波距染菌平皿3 cm垂直照射做对照,分别照射10、30、60 min。两组实验均重复3次。实验毕,两组每个时相点各取出2个平皿加入0.9 m L 0.9%氯化钠溶液,吹打稀释后,取1 m L倾注琼脂于平皿上,盖上皿盖待含菌培养基凝固后,置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 h(白色念珠菌培养72 h),采用涂抹平板计数法作细菌菌落计数,计算并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平皿不同时相点的杀菌率。结果臭氧气浴实验组在通臭氧气浴10 min时,受试的3株标准菌株及临床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耐药菌株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菌率为(68.51±10.48)%,与微波照射对照组微波照射10 min时同等菌株的平均杀菌率(50.65±13.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6,P<0.05)。臭氧气浴实验组30、60 min时细菌平均杀菌率均为100.00%,微波照射对照组微波照射30、60 min的平均杀菌率为(84.25±6.06)%、(90.50±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6.364、5.362,P值均小于0.05)。对白色念珠菌,臭氧气浴实验组与微波照射对照组在作用10 min时细菌杀菌率均小于10.00%,作用30、60 min时两组杀菌率均为99.99%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气浴干预对烧伤常见致病菌显示了强大的体外杀菌作用,为控制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干预性研究 机会致病菌感染 烧伤 体外杀菌
原文传递
化学烧伤合并重金属中毒三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红 谢卫国 +1 位作者 王德运 阮晶晶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89,共2页
临床上化学烧伤较常见,但化学烧伤合并重金属中毒则较少见。化学烧伤可促使重金属吸收,加重中毒及多脏器损伤,患栉预后差,往往因溶血、肝肾损害及呼吸衰竭死亡。
关键词 重金属中毒 化学烧伤 多脏器损伤 呼吸衰竭 肝肾损害 预后差
原文传递
miR-192负性调控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RB1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琼慧 王梦漪 +5 位作者 谢卫国 何星星 常莹 蒋翔 阮琼芳 林菊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miR-192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RB1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192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分析其潜在靶基因RB1;将含有miR-192结合位点的RB1mRNA 3′端非编码区(3′UTR)片段和在miR-192结合位点进行突变的RB1 3... 目的探讨miR-192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RB1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192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分析其潜在靶基因RB1;将含有miR-192结合位点的RB1mRNA 3′端非编码区(3′UTR)片段和在miR-192结合位点进行突变的RB1 3′UTR突变片段克隆至报告基因载体pMIR-Report luciferase vector,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MIR-RB1和pMIR-RB1-mut;将重组质粒、Beta-gal内参质粒和microRNA共转染HepG2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各实验组中细胞荧光素酶的表达;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miR-192对内源性RB1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89个miR-192的潜在靶基因,RB1基因是其中之一;测序验证重组质粒pMIR-RB1和pMIR-RB1-mut构建成功;过表达miR-192时,共转染pMIR-RB1质粒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4.80±0.36)较相应过表达miR-NC组(7.90±0.91)明显降低(P<0.05),而共转染pMIR-Luc或pMIR-RB1-mut质粒的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pMIR-Luc:(7.68±1.04);pMIR-RB1-mut:(7.56±0.99)]较相应过表达miR-NC组[pMIR-Luc:(7.86±0.73);pMIR-RB1-mut:(7.82±1.05)]无显著差异;上调miR-192水平显著降低HepG2细胞中内源性RB1mRNA[(0.56±0.10)vs(1.05±0.13)]和蛋白(47%vs 100%)的表达。结论 RB1基因是miR-192的一个靶基因,在HepG2细胞中,miR-192通过直接结合RB1mRNA 3′UTR而负性调控RB1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92 RB1基因 HEPG2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特殊原因烧伤的防治研究不容忽视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卫国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特殊原因烧伤的种类繁多,至今尚缺乏明确而统一的定义。部分特殊原因烧伤在各种原因烧伤中所占比例不大,容易被忽视;有些则因少见而不被专业人员熟知,影响及时有效的救治。许多特殊原因烧伤属复杂性或复合性损伤,救治难度大,创面... 特殊原因烧伤的种类繁多,至今尚缺乏明确而统一的定义。部分特殊原因烧伤在各种原因烧伤中所占比例不大,容易被忽视;有些则因少见而不被专业人员熟知,影响及时有效的救治。许多特殊原因烧伤属复杂性或复合性损伤,救治难度大,创面愈合困难。近年来一些特殊原因烧伤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预防和治疗尚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特殊原因烧伤的几个方面提出个人看法,供同道参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预防 特殊原因烧伤
原文传递
大鼠皮肤急性深Ⅱ度β射线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沂霖 李利平 +6 位作者 陈季玲 郑军 周昌宁 严磊 周艳丹 侯玉洁 刘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4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急性深Ⅱ度β射线损伤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β_1整合素表达阳性细胞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的难愈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8只)与对照组(48只),实验组建立大鼠皮肤急性深Ⅱ度β射线损伤创...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急性深Ⅱ度β射线损伤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β_1整合素表达阳性细胞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的难愈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8只)与对照组(48只),实验组建立大鼠皮肤急性深Ⅱ度β射线损伤创面模型;对照组建立大鼠皮肤深Ⅱ度热力烫伤创面模型。分别于伤后1 d、3 d、7 d、14 d、21d、28 d、35 d记录创面变化,并取创面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和β_1整合素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长,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β_1整合素的检测发现,照射及烫伤后1 d、3 d、7 d、14 d、21 d的β_1整合素阳性细胞I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射及烫伤后28 d、35d的β_1整合素阳性细胞IOD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急性深Ⅱ度β射线损伤创面愈合时间相对缓慢,且在愈合过程中β_1整合素阳性细胞增殖分化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烫伤 创面 Β射线 Β1整合素
下载PDF
烧伤患儿心理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席毛毛 雷芳 谢卫国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9-522,共4页
儿童烧伤后常伴有心理障碍,笔者按照烧伤治疗过程分3个阶段对烧伤患儿常见心理障碍类型、患病率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烧伤患儿心理康复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综述显示,在入院及重症监护阶段,常见儿童医疗创伤应激、急性应激障碍,推荐... 儿童烧伤后常伴有心理障碍,笔者按照烧伤治疗过程分3个阶段对烧伤患儿常见心理障碍类型、患病率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烧伤患儿心理康复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综述显示,在入院及重症监护阶段,常见儿童医疗创伤应激、急性应激障碍,推荐以预防及监测为主,包括为烧伤患儿及其父母提供医疗相关信息,鼓励父母陪伴烧伤患儿,并及时筛查这些急性应激障碍;在创面修复阶段,常见儿童医疗创伤应激、急性应激障碍症状持续进展,推荐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在康复及重返社会阶段,常见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焦虑,推荐营地活动、运动等方式。此外,患儿父母也常伴有心理障碍,应关心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父母在患儿心理干预中起关键作用,应在父母的参与及帮助下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儿童 心理康复
原文传递
平衡训练联合常规治疗对严重烧伤后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茹天峰 李菲虹 +2 位作者 谢卫国 陈佩 袁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2-318,共7页
目的观察平衡训练对严重烧伤后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的严重烧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 目的观察平衡训练对严重烧伤后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的严重烧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每组32例,常规训练组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40.5(35.5,52.8)岁;联合训练组中男24例、女8例,年龄37.0(30.0,44.0)岁。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膝关节牵伸、持续被动运动、下肢肌力训练以及压力治疗等常规治疗,联合训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坐位平衡、重心转移、骨盆稳定、单腿站立交替和平衡垫站立的平衡训练,2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下肢功能量表、特异性活动平衡自信量表评估患者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平衡活动自信心,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治疗前,常规训练组及联合训练组患者Berg平衡评分分别为(25±9)、(25±7)分,2组评分相近(t=-0.154,P>0.05);治疗4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Berg平衡评分为(43±6)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的(40±6)分(t=2.028,P<0.05);常规训练组、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Berg平衡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15.189、-26.200,P<0.01)。治疗前,常规训练组及联合训练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5.0(16.5,30.0)、23.0(10.3,28.8)分,2组评分相近(Z=-1.575,P>0.05);治疗4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为55.0(35.0,60.0)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的43.0(36.0,53.0)分(Z=-2.744,P<0.01)。常规训练组、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下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Z=-4.943、-4.955,P<0.01)。治疗前,2组患者平衡活动自信心评分相近(t=-0.966,P>0.05);治疗4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平衡活动自信心评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t=3.343,P<0.01)。常规训练组、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平衡活动自信心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19.611、-34.300,P<0.01)。结论对严重烧伤后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平衡训练能明显促进其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康复 平衡训练 平衡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烧伤后创面皮肤色素沉着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晓雨 谢卫国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0-1004,共5页
烧伤创面愈合后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色素沉着障碍,不仅引起患者的美观和心理问题,影响其正常社交活动,还增加了患处皮肤癌和光老化的风险。正常皮肤色素沉着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烧伤后皮肤色素沉着障碍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在... 烧伤创面愈合后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色素沉着障碍,不仅引起患者的美观和心理问题,影响其正常社交活动,还增加了患处皮肤癌和光老化的风险。正常皮肤色素沉着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烧伤后皮肤色素沉着障碍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在阐述正常皮肤色素沉着机制的基础上对烧伤后创面皮肤色素沉着障碍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黑素类 机制
原文传递
烧伤创面分离葡萄球菌mecA、femA基因检测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超莉 谢卫国 +2 位作者 金文平 叶子青 张卫东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对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中分离的56株葡萄球菌(SA)进行mecA、femA基因检测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相关性分析,探讨MRSA的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6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 目的对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中分离的56株葡萄球菌(SA)进行mecA、femA基因检测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相关性分析,探讨MRSA的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6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中分离的56株葡萄球菌(SA),采用多重PCR、快速微流体芯片技术,检测SA中是否含有mecA、femA基因,探讨mecA、femA阳性表达基因与MRSA菌株的关系;并与头孢西丁纸片扩散试验作比较,判定两种检测方法测得MRSA菌株是否一致。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对分离的56株SA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检出的56株SA中,4株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仅携带mecA基因;52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9株只携带femA基因,43株携带mecA、femA基因,为MRSA菌株,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为83.69%。采用基因检测技术测得MRSA株的方法与头孢西丁纸片扩散试验检出的MRSA菌株结果一致。葡萄球菌普通株与耐药株比较,两者之间携带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药敏试验显示,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及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株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达100%;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次之;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其中MRSA株耐药率达94.1%以上。结论 MRSA株检出率较高,并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MRSA菌株的耐药性与其携带有mecA、femA基因密切相关;PCR微流体芯片技术联合检测mecA、femA基因与经典的头孢西丁纸片测量法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 基因 烧伤
原文传递
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心肌损伤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诺 席毛毛 +4 位作者 阮琼芳 褚志刚 张伟 张锦丽 谢卫国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心肌损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8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36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其中男231例、女130...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心肌损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8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36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其中男231例、女130例,年龄50(36,58)岁,烧伤总面积45%(35%,60%)体表总面积。根据伤后72 h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最高值,将患者分为早期心肌损伤组(CK-MB≥75 U/L,182例)和非早期心肌损伤组(CK-MB<75 U/L,179例)。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伤后入院时间、入院时合并休克情况、入院时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72 h内心肌酶谱、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主要血液检查指标,治疗结局和病死率。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性别、入院时合并休克情况、烧伤总面积、伤后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0、6.10,Z值分别为5.41、3.03,P<0.05),年龄、入院时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均相近(P>0.05)。早期心肌损伤组患者伤后72 h内CK-MB、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钾、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非早期心肌损伤组(Z值分别为15.40、6.26、7.59、7.02、2.64、4.53、4.07、6.32、4.12,t=2.34,P<0.05),钙明显低于非早期心肌损伤组(Z=2.72,P<0.05);2组患者其余血液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总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伤后72 h内NLR和ALT均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3、1.07、1.04、1.02,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2~1.05、1.00~1.11、1.02~1.07、1.00~1.03,P<0.05)。早期心肌损伤组患者病死率为8.8%(16/182),明显高于非早期心肌损伤组的2.8%(5/179),χ^(2)=5.93,P<0.05。早期心肌损伤、年龄、入院时合并休克、入院时合并吸入性损伤均为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60、1.04、6.53、3.14,95%置信区间分别为1.17~11.05、1.01~1.07、1.39~30.68、1.15~8.56,P<0.05)。结论烧伤总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伤后72 h内NLR和ALT均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早期心肌损伤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死率更高,早期心肌损伤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危险因素 预后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对肌肉超声在严重烧伤患者肌肉性能评估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茹天峰 戴浩楠 +2 位作者 袁林 吴坤平 谢卫国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197-203,共7页
目的探究肌肉超声在严重烧伤患者肌肉性能评估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烧伤患者,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9~64(44±8)岁。烧伤面积40%~87%(5... 目的探究肌肉超声在严重烧伤患者肌肉性能评估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烧伤患者,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9~64(44±8)岁。烧伤面积40%~87%(57.34%±13.09%)TBSA,Ⅲ°烧伤面积4%~66%(27.50%±15.70%)TBSA。致伤原因:化学烧伤11例(34.4%),火焰烧伤15例(46.9%),热液烫伤6例(18.7%)。于入院时、伤后6周、伤后12周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股四头肌最小压力肌肉厚度测量、股四头肌最大压力肌肉厚度测量及股直肌横截面积测量。采用便携式肌力测试仪测量患者最大肌肉力量。对股四头肌各超声参数测量的可信性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股四头肌超声参数与肌肉力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时间点肌肉超声测量股四头肌的超声参数ICC值为0.914~0.997,均大于0.9,具有高可信性。入院时股四头肌最小压力肌肉厚度与肌肉力量存在弱正相关(r=0.457,P=0.009),股四头肌最大压力肌肉厚度及股直肌横截面积与肌肉力量均不存在相关性(r=0.318,P=0.076;r=0.310,P=0.084);伤后6周股四头肌最小压力肌肉厚度与肌肉力量呈中度正相关(r=0.565,P=0.001),股四头肌最大压力肌肉厚度与肌肉力量呈弱正相关(r=0.470,P=0.007),股直肌横截面积与肌肉力量呈高度正相关(r=0.799,P<0.001);伤后12周股四头肌最小压力肌肉厚度与肌肉力量呈中度正相关(r=0.671,P<0.001),股四头肌最大压力肌肉厚度与肌肉力量呈弱正相关(r=0.486,P=0.016),股直肌横截面积与肌肉力量呈高度正相关(r=0.781,P<0.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股四头肌肌肉超声相关参数与肌肉力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评价肌肉性能。在患者无法主观配合,肌肉力量测量不能客观反映其肌肉性能时,肌肉超声可作为肌肉性能评估的补充,但二者结合更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肌肉超声 肌肉力量 肌肉性能
原文传递
序贯激光治疗早期增生性烧伤瘢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8
19
作者 谢卫国 雷芳 +3 位作者 王娟 徐娟 阮晶晶 李泽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15-623,共9页
目的观察脉冲染料激光(PDL)+剥脱性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序贯治疗对早期增生性烧伤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笔者单位就诊的221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6个月以内全身各部位增生性瘢痕228个符合人选标准纳入本前瞻性研究... 目的观察脉冲染料激光(PDL)+剥脱性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序贯治疗对早期增生性烧伤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笔者单位就诊的221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6个月以内全身各部位增生性瘢痕228个符合人选标准纳入本前瞻性研究,先采用PDL治疗,每个月治疗1次,至瘢痕充血程度评分降至2分以下时,改行剥脱性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每3个月治疗1次。记录治疗开始时间、次数及随访时间。首次治疗开始前(以下称治疗前)、末次随访(以下称治疗后),采用自制瘢痕评定量表评定瘢痕充血程度、厚度及柔韧度,对观察时间为创面愈合后6~18个月的患者,按年龄、瘢痕部位、治疗开始时间及治疗次数分组比较瘢痕评分;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测定瘢痕血流值;以瘙痒语言评分量表评估瘢痕瘙痒情况。治疗后调查医患双方疗效满意度参照李克特量表评分,记录治疗全程的治疗反应或不良反应。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于创面愈合后(64±36)d开始治疗,行PDL治疗(2.5±1.3)次,行剥脱性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2.2±1.2)次,随访时间(331±189)d。(2)本组患者治疗后瘢痕的充血程度、厚度、柔韧度及总分分别为(1.4±0.9)、(2.0±0.8)、(1.7±0.8)、(5.0±2.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1±0.7)、(3.1±0.8)、(3.0±0.9)、(10.2±2.0)分(t=43.332、24.968、28.063、46.394,P〈0.01)。(3)本组患者中观察时间为创面愈合后6~18个月的有120例共123个瘢痕。治疗后,不同年龄段患者瘢痕充血程度、厚度、柔韧度评分及总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d.339、1.826、1.375、2.879,P〉0.05);不同部位瘢痕仅柔韧度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30,P〈0.05);不同治疗开始时间瘢痕充血程度、厚度、柔韧度评分及总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0.725、25.233、25.119、35.798,P〈0.01),治疗开始时间与瘢痕充血程度、厚度、柔韧度评分及总分呈明显正相关(r=0.492、0.442、0.446、0.532,P〈0.01);不同治疗次数瘢痕充血程度、柔韧度评分及总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83、4.910、5.049,P〈0.05),治疗次数与瘢痕充血程度、厚度、柔韧度评分及总分呈明显负相关(r=-0.176、-0.131、-0.191、-0.201,P〈0.05)。(4)18例患者18个瘢痕测定了瘢痕血流值,结果显示,治疗后瘢痕血流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7.230,P〈0.01)。(5)本组患者治疗后瘢痕瘙痒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Z=12.818,P〈0.01)。(6)治疗后医患双方疗效满意度有明显差异(t=12.130,P〈0.01)。(7)PDL治疗后11例(5.0%)患者起水疱,全部患者均伴不同程度水肿及紫癜反应。剥脱性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4例(1.8%)患者起水疱,5例(2.3%)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及糜烂,9例(4.1%)患者出现色素沉着。结论PDL+剥脱性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序贯治疗可使早期增生性烧伤瘢痕的评分明显改善,开始治疗越早、治疗次数越多,改善越明显;治疗可使瘢痕血流值下降、瘙痒症状减轻,医患双方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激光疗法 脉冲染料激光 二氧化碳激光
原文传递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体外联合用药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超莉 谢卫国 +2 位作者 张卫东 叶子青 吴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分离自烧伤患者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机制及体外联合用药的抗菌活性。方法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集从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痰液及静脉导管表面附着物中分离鉴定的非重复鲍... 目的观察并探讨分离自烧伤患者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机制及体外联合用药的抗菌活性。方法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集从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痰液及静脉导管表面附着物中分离鉴定的非重复鲍氏不动杆菌135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针对CRAB菌株,行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B内酰胺酶(MBL)菌株,结合前述结果对比产MBL与不产MBL菌株耐药率。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单用对产MBL的CRAB的MIC、对50%菌株的MIC(MIC50)、对90%菌株的MIC(MIC90)。采用琼脂稀释的棋盘格法测定阿米卡星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联用对产MBL的CRAB的MIC、MIC50、MIC90,计算联用药物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以判断抗菌效应,其中FIC小于或等于0.5为协同,大于0.5且小于或等于1.0为相加,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2.0为无关,大于2.0为拮抗,将协同及相加视为有效,将无关与拮抗视为无效,计算有效率。对部分数据行Ⅳ。检验。结果13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共筛选出120株CRAB占88.89%,其中94株产MBL占78.33%。产MBL的CRAB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59.5%、87.2%、93.5%、87.0%、86.O%,显著高于不产MBL的CRAB的43.0%、81.3%、87.5%、78.4%、64.0%(X^2值为4.571~8.260,P〈0.05或P〈0.01)。5种抗菌药物单用时对产MBL的CRAB的抑菌浓度中,氮苄西林/舒巴坦的MIC、MIC50、MIC90最低,分别为4.00、16、64μg/mL;头孢吡肟的MIC、MIC50、MIC90较高,分别为32.00、128、512μg/mL。阿米卡星与4种药物联用时各种药物的MIC、MIC50、MIC90较单用时降低50.00%~98.44%。阿米卡星分别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联用抗菌效果中协同、相加、无关、拮抗作用菌株数分别为40、33、6、15株,42、30、5、17株,38、15、19、22株,34、2、37、21株;抗菌有效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7.7%、76.6%、56.4%、38.3%,其中前两者分别显著高于后两者(X^2值为8.618-29.889,P值均小于0.01)。结论从笔者单位近3年收治烧伤患者标本中分离的CRAB,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产MBL为主,阿米卡星与上述4种药物联用对CRAB的抗菌效果强于5种药物单用,以阿米卡星与含酶抑制剂复合剂联用效果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鲍氏不动杆菌 抗药性 13内酰胺酶类 碳青霉烯酶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