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494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及基质矿化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匡嘉兵 郭松 +1 位作者 雷建平 程煜方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miR-494对成骨细胞分化及基质矿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miR-494过表达组及miR-494抑制组。对照组不给予处理,miR-494过表达组及miR-494抑制组分别加入miR-494 mimics转染试剂、mi... 目的探讨miR-494对成骨细胞分化及基质矿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miR-494过表达组及miR-494抑制组。对照组不给予处理,miR-494过表达组及miR-494抑制组分别加入miR-494 mimics转染试剂、miR-494 inhibitors转染试剂进行细胞转染。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采用骨钙素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骨钙素(OC)活性。Vonkossa液染色检测各组细胞钙化结节数。qRT-PCR检测miR-494、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494与PTEN的靶向关系。结果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PTEN是miR-494的作用靶基因。miR-494过表达组成骨细胞miR-494 mRNA、p-Akt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TEN mRNA、ALP和OC活性、钙化结节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iR-494抑制组成骨细胞miR-494 mRNA、p-Akt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miR-494过表达组,PTEN mRNA水平、ALP和OC活性、钙化结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miR-494过表达组(P<0.05)。结论miR-494可有效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及基质矿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miR-494介导靶基因PTEN调控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94 PTEN 成骨细胞分化 基质矿化 机制
下载PDF
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疗效及对CCL5、IL-8与NO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徐敏超 勘武生 +3 位作者 陈明 徐海军 万大朋 郑琼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3-437,共5页
研究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趋化因子5(CCL5)、白介素8(IL-8)与一氧化氮(NO)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100例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膝... 研究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趋化因子5(CCL5)、白介素8(IL-8)与一氧化氮(NO)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100例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比较本组患者手术前后HSS量表评分、手术前后MMSE及ADL评分、手术前后血清CCL5、IL-8及NO水平。结果表明:(1)本组患者术后HSS量表各维度(疼痛、功能、肌力、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以及HSS总分均分别显著高于术前(P<0.05);(2)本组患者术后MMSE及ADL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术前(P<0.05);(3)本组患者术后血清CCL5、IL-8及NO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术前(P<0.05),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CL5、IL-8与NO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趋化因子5 白介素8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静脉血栓疗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敏超 陈明 +6 位作者 徐海军 勘武生 郑琼 胡家朗 熊文 郭鑫 段艳丽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10 d疗程与35 d疗程的预防髋部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静脉血栓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髋部周围骨折内固定手术20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103例,平均年龄(60±8)岁(27~92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10 d疗程与35 d疗程的预防髋部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静脉血栓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髋部周围骨折内固定手术20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103例,平均年龄(60±8)岁(27~92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利伐沙班片10 d疗程的A组和35 d疗程的B组,各100例。术后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等。2组患者术后10 d和35 d均进行随访。结果2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3例、B组2例术后10 d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经治疗1周后,血栓消失。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事件、切口周围组织血肿和切口愈合不良等。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静脉血栓安全性好、疗效好,10 d疗程和35 d疗程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髋骨折 静脉血栓栓塞 治疗结果 预防
下载PDF
骨软骨前体细胞分离鉴定及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其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左伟 程文俊 +3 位作者 焦竞 黄玉成 肖飞 王俊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29-1834,共6页
背景:关节软骨中存在着前软骨干细胞,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潜在的种子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前软骨干细胞的增殖及成软骨分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3对骨软骨前体细胞成软骨的分化作用。方法:分离筛选出晚期骨关... 背景:关节软骨中存在着前软骨干细胞,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潜在的种子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前软骨干细胞的增殖及成软骨分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3对骨软骨前体细胞成软骨的分化作用。方法:分离筛选出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组织CD146^+软骨细胞并鉴定。培养CD146^+软骨细胞团块分为4组:为普通培养基组,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含2.5μg/L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和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含10μg/L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培养4周后行组织块Ⅱ型胶原、Aggrecan免疫组织化学及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结论:(1)成软骨诱导培养时,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所形成软骨块>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表达明显高于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表达明显高于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P<0.05);(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Ⅱ型胶原和Aggrecan m RNA的表达明显强于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2指标表达明显强于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和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的表达均明显强于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组(P<0.05);(4)结果表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残余关节软骨中存在着具有干细胞特性的骨软骨前体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具有较强促骨软骨前体细胞成软骨分化的能力,其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前体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3 软骨组织工程 成软骨分化 骨关节炎 组织构建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志 陈锐 +3 位作者 夏维 彭晓红 徐昊 许闫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择期行PVP或PKP的患者71例,其中...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择期行PVP或PKP的患者71例,其中男13例,女58例,年龄57~93岁,体重46~89 kg,ASAⅠ~Ⅲ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竖脊肌平面阻滞(E组,n=36),或局部浸润麻醉(C组,n=35)。E组在超声引导下于病椎两侧行竖脊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入0.4%罗哌卡因注射液15 mL;C组患者由手术医生于病椎两侧行局部麻醉,每侧用1%利多卡因15 mL。测试两组患者麻醉后皮区感觉阻滞效果,记录术中其它药物用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PVP/PKP工作套管软组织穿刺时(t2)、套管入椎弓根后(t3)、套管进椎体内时(t4)、球囊扩张时(t5)、骨水泥注入后(t6)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 h静态和动态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有无感觉异常和双下肢肌力,记录开始下地行走的时间;记录有无其它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皮区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段,E组VAS评分均较C组低,两组VA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6时段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补救浸润麻醉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6、12、24 h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PVP/PKP术中麻醉镇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椎体成形术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镇痛
下载PDF
心理韧性及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鲁海蜃 黄洪波 +1 位作者 樊谨 慕桂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及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与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骨科住院的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及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与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骨科住院的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与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tanford acute stress reaction questionnaire,SASRQ)分别评估患者的心理韧性与ASD程度,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在伤后第60天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估预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评价CD-RISC、SASRQ评分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的CD-RISC、SASRQ评分、伤后第60天的ADL量表及MAS总分的平均值分别为(50.66±16.81)分、(30.35±13.85)分、(40.90±7.23)分及(35.62±6.09)分,共25例(29.1%)患者诊断为ASD。与女性、20~39岁、有并发症、重伤患者相比,男性、40~60岁、无并发症、轻伤患者的CD-RISC评分均显著升高(P_均<0.05),SASRQ评分均显著降低(P_均<0.05)。患者CD-RISC的坚韧性、力量性评分及总分与ADL量表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03、-0.256、-0.250;P_均<0.05),与MA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89、0.269、0.239;P_均<0.05);患者SASRQ的对创伤事件的回避、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再体验、激惹症状评分及总分与ADL量表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53、0.331、0.277、0.238;P_均<0.05),分离性症状、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再体验、激惹症状评分及总分与MA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20、-0.319、-0.286、-0.233;P_均<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心理韧性较差,ASD程度较重,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影响患者ADL和运动能力的康复,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韧性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性骨折 预后
下载PDF
《2020北美Charcot-Marie-Tooth病协会CMT病高弓内翻足管理共识》的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晶晶 方真华 +2 位作者 黄若昆 郝铖 谢鸣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5-11,共7页
Charcot-Marie-Tooth(CMT)病是一种遗传性的运动感觉神经病变,易引起高弓内翻足畸形。有关CMT病高弓内翻足治疗的高质量研究证据比较缺乏,因此,CMT病协会召集了经验丰富的足踝外科医生和神经病学家,基于发表的文献和个人经验,讨论了CMT... Charcot-Marie-Tooth(CMT)病是一种遗传性的运动感觉神经病变,易引起高弓内翻足畸形。有关CMT病高弓内翻足治疗的高质量研究证据比较缺乏,因此,CMT病协会召集了经验丰富的足踝外科医生和神经病学家,基于发表的文献和个人经验,讨论了CMT病的诊疗和手术治疗的诸多事项,达成了《2020北美Charcot-Marie-Tooth病协会CMT病高弓内翻足管理共识》。该共识统一了CMT病高弓内翻足相关的专用术语,商定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标准,推荐了CMT病高弓内翻足畸形的综合治疗方案。本文从足踝外科医生这一角度对这部共识进行解读,对共识提到的几个临床上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力争为国内同行提供一个简明、可操作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COT-MARIE-TOOTH病 高弓内翻足 手术矫形
下载PDF
开放性与闭合性下肢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晖 方真华 +2 位作者 潘娜 汪珍 李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与闭合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开放性(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闭合性骨折组)下... 目的探讨开放性与闭合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开放性(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闭合性骨折组)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各100例,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检测术前、术后3 d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术后15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50%,开放性骨折组和闭合性骨折组感染率分别为12.00%、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患者检出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4株;两组患者术后开放性骨折组血清CRP、TNF-α、IL-6、IL-8、IL-18高于闭合性骨折组(P<0.05);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骨折组切口感染患者血清CRP、TNF-α、IL-6、IL-8、IL-18均高于本组无切口感染患者(P<0.05).结论开放性相对于闭合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开放性骨折患者、切口感染患者升高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切口感染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青少年伴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凡 徐剑 +3 位作者 李明静 胡涛 易文凯 安颖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伴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例青少年伴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3岁至15岁4个月,平均14岁4个月。损伤... 目的探讨青少年伴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例青少年伴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3岁至15岁4个月,平均14岁4个月。损伤按照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损伤7例,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2例。腓骨远段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9例,腓骨远段骨折、三角韧带深层断裂同时伴内踝骨折12例。存在后踝骨折11例,存在胫骨前结节撕脱骨折5例。其中,三角韧带深层从内踝尖部撕裂6例,从距骨内侧面撕脱14例,中部断裂1例,三角韧带浅层损伤均为斜行撕裂。所有患儿均行腓骨骨折、胫骨前结节撕脱骨折、后踝骨折及内踝骨折内固定,并行三角韧带修复术,未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结果术后6周均可见骨折线模糊,术后12周均达到骨性愈合。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18例,良3例。未见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治疗青少年伴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恢复所有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修复三角韧带深层和浅层,无需固定下胫腓联合,可以获得踝关节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也能够稳定下胫腓联合,有利于早期功能活动,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三角韧带
原文传递
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7
10
作者 胡家朗 李绍刚 +6 位作者 陈明 黄志平 周思远 王俊文 郑琼 李鲲 勘武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322-1329,共8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Pauwelsm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7具人体股骨防腐标本,按照Pauwels角=70°将股骨颈锯断制成Pauwelsm型股骨颈骨折模型,使用传统空心拉力螺钉及股骨颈动力加...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Pauwelsm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7具人体股骨防腐标本,按照Pauwels角=70°将股骨颈锯断制成Pauwelsm型股骨颈骨折模型,使用传统空心拉力螺钉及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分别固定骨折(两种方法先选其一固定,而后拆除后再使用另一种方法固定);取股骨干中段截断,股骨干与水平面成750置于包埋模具内并固定在材料试验平台上,在股骨颈骨折线两边安装光学传感器;分别加载垂直、侧方及旋转载荷各三次,其中垂直及侧方设定最大载荷为400N,旋转载荷为2.5N·m,记录第三次垂直、侧方及旋转三种载荷下骨折断端间的滑动位移或相对角位移,计算两种内固定物对抗不同方式载荷的刚度值并进行对比。另外,将一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左侧股骨cT数据导入相应软件并制作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同时将空心拉力螺钉及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材料属性进行赋值后最终制成骨折固定后的有限元模型,在静力载荷加载下进行有限元分析,测量兴趣部位应力值及骨折断端间移位值并进行对比。结果尸体标本测试在垂直、侧方及旋转载荷加载测试中,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组相应的刚度值分别为(3904±1148)N/mm,(4324±1234)N/mm和(11.45±4.95)N·m/°,而空心拉力螺钉组分别为(3020±1150)N/mm,(3020±854)N/mm和(6.53±4.83)N·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94,4.7694和2.9424;P=0.0347,0.0050和0.0423)。有限元分析显示在垂直静力载荷为600N的作用下,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固定时,股骨及螺钉上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40.1MPa和126.4MPa,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时相应的应力值为:98.1MPa和145.5MPa,前者均小于后者;而骨折断端间的最大压应力值,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固定时为14.37MPa,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时为9.39MPa,前者远大于后者。骨折断端间移位裂隙大小对比显示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固定明显小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结论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能为Pauwelsm型股骨颈骨折提供更为坚强的固定,生物力学性能更好,股骨及螺钉断裂的风险更低,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新型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家朗 李绍刚 +5 位作者 陈明 李鲲 徐敏超 王俊文 郑琼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讨新设计的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0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43.5岁。... 目的探讨新设计的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0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43.5岁。骨折按Pauwels分型:Ⅰ型24例,Ⅱ型16例,Ⅲ型7例。骨折移位程度按照Garden分型标准:Ⅱ型23例,Ⅲ型19例,Ⅳ型5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闭合或切开复位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内固定术,其中切开复位3例。术后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短缩等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2~39)个月,平均29.7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5周,平均12.2周。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头坏死率2.1%。股骨颈短缩≤5 mm的6例,股骨颈短缩>5 mm且<10 mm的2例,总颈短缩发生率17.0%。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77~98分,平均92.2分,其中优42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5.7%。结论新型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优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3D打印结合胫骨外髁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 被引量:19
12
作者 焦竞 肖飞 +5 位作者 黄玉成 王昕 熊元 李鲲 王俊文 勘武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913-918,共6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结合胫骨外髁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胫骨外髁截骨治疗并获随访的47例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8例;年龄21~69岁,平均50.3岁;骨... 目的 探讨3D打印结合胫骨外髁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胫骨外髁截骨治疗并获随访的47例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8例;年龄21~69岁,平均50.3岁;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7例,Ⅴ型18例,Ⅵ型1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4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但均未合并神经及血管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9 d,平均6.7 d.47例患者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并根据转换后的数据行3D打印,制作出1∶1实体大小的骨折模型,参照3D骨折模型精准设计截骨线完善手术方案.术中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按术前3D模型设计的截骨线(胫骨外髁截骨)精准暴露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块,复位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按膝关节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9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3周.术后1年膝关节Rasmussen评分为13~18分,平均15.73分,其中优33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5.7%(45/47).HSS评分为67~94分,平均82.67分,其中优31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术后因拒绝康复锻炼而发生关节僵硬),优良率89.9% (44/47).膝关节活动度-5°~0°~135°,平均活动范围125.5°.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腓总神经损伤、腘血管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3D打印结合胫骨外髁截骨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治疗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修薄的股前外侧肌瓣联合植皮修复足部非负重区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锐 任义军 +5 位作者 严立 陈熹 程可可 李善庆 廖苏平 韩琼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修薄的股前外侧肌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足部非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修薄的股前外侧肌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足部非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共25例;创面缺损部位:足内侧5例,足背10例,足外侧7例,... 目的探讨修薄的股前外侧肌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足部非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修薄的股前外侧肌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足部非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共25例;创面缺损部位:足内侧5例,足背10例,足外侧7例,足趾端3例;创面缺损面积:8.0 cm×6.0 cm^18.0 cm×10.0 cm;肌瓣大小:4.0 cm×3.0 cm×0.3 cm^10.0 cm×8.0 cm×1.5 cm,所有病例均在骨折固定、创面无明显感染下进行;患者均于术后4周在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康复训练,1年后随访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评估伤肢功能。结果游离肌瓣及植皮全部成活,创面愈合时间12~24 d,平均17.1 d;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患者均可正常穿鞋,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优22例,良3例。结论修薄的股前外侧肌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足部非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大腿组织瓣供区损伤小,肌瓣易切取,且可避免足踝部常规游离皮瓣术后外观的臃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肌瓣 移植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化骨结合改良髓芯减压技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中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文俊 王俊文 +4 位作者 左伟 肖志宏 徐海军 焦竞 肖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5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髓芯减压技术结合组织工程化自体骨、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复合物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武汉市第四医院行髓芯减压结合复合自体骨、异体骨、BMP-2复合物打压植骨的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Ⅱ... 目的探讨改良髓芯减压技术结合组织工程化自体骨、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复合物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武汉市第四医院行髓芯减压结合复合自体骨、异体骨、BMP-2复合物打压植骨的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Ⅱ期、ⅢA股骨头坏死患者25例(44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3.4±15.3)岁(19~64岁)。患者获得术后4~6年的随访,摄髋部前后位、蛙式侧位X线片,了解股骨头坏死修复及进展情况;通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末次随访Harris评分[(78.6±12.9)分]较术前[(66.2±12.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0,P<0.001),总体优良率70.5%。ARCO分期ⅡA、ⅡB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86.4%(19/22),ARCO分期ⅡC、ⅢA Harris评分优良率59.1%(13/22),40岁以下(≤40岁)7例12髋,髋关节保存率83.3%,40岁以上18例32髋,髋关节保存率68.8%。结论组织工程化自体骨、异体骨、BMP-2复合物结合改良髓芯减压技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可有效改善患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股骨头坏死进程,中期随访疗效满意,尤其是针对ARCO分期ⅡA、ⅡB患者以及40岁以下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减压术 骨移植 组织工程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原文传递
地尔硫[艹卓]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及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园美 李文武 +2 位作者 陈红燕 王志红 徐永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观察地尔硫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受试者筛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每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1次/d,观察组40例,每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1次/d,... 目的:观察地尔硫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受试者筛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每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1次/d,观察组40例,每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1次/d,地尔硫片30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天、夜间、24h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导联和不同时间段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24h、白天、夜间平均SBP、DB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率无显著性改变(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MV5、MV1、AVF导联TIB及总TIB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TIB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VST、LVPWT、LVDd及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地尔硫联合厄贝沙坦可有效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构,并明显改善心肌缺血的影响,降压效果显著,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艹卓] 厄贝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重构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侧卧位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被引量:12
16
作者 肖飞 焦竞 +2 位作者 黄玉成 程文俊 王俊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9-761,共3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自武汉市第四医院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骨折范围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其中男8例,... 目的探讨侧卧位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自武汉市第四医院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骨折范围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59岁,平均38.6岁。均采用侧卧位Frosch入路进行骨折部位的暴露、复位及固定。术后进行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拍摄膝关节标准的正侧位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随访时间(12±2)个月。所有患者的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有良好的骨折复位并最终骨愈合。HSS膝关节评分为(92±3)分。结论采用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
原文传递
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明静 李凡 +2 位作者 徐剑 向江 郭井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289,共7页
目的制备壳聚糖/Ⅱ型胶原/聚乳酸复合水凝胶支架,以支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载体,评价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壳聚糖、Ⅱ型胶原、聚乳酸联合β-甘油磷酸钠盐制备复合水凝胶,检测凝胶形成时间、弹性模量及细胞相容性;制作... 目的制备壳聚糖/Ⅱ型胶原/聚乳酸复合水凝胶支架,以支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载体,评价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壳聚糖、Ⅱ型胶原、聚乳酸联合β-甘油磷酸钠盐制备复合水凝胶,检测凝胶形成时间、弹性模量及细胞相容性;制作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为四组。空白组:正常软骨,未作任何处理;模型组:旷置骨软骨缺损作为对照;凝胶组:单纯以水凝胶填充软骨缺损;凝胶+干细胞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水凝胶复合物填充软骨缺损。分别于术后8周取材,根据大体观察及组织染色,比较各组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壳聚糖/Ⅱ型胶原/聚乳酸复合溶液在37℃下形成凝胶,成胶时间(7.50±0.41)min,弹性模量(6.96±0.43)kP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凝胶中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且软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动物实验大体观察及组织染色结果表明凝胶+干细胞组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凝胶组及模型组,其新生软骨与正常软骨边界模糊,其内可见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含量与正常软骨类似。结论壳聚糖/Ⅱ型胶原/聚乳酸复合水凝胶支架具有良好的温敏性及细胞相容性,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膝关节 软骨缺损 壳聚糖水凝胶 温敏性
原文传递
踝或中后足部择期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晶晶 方真华 +3 位作者 黄若昆 郝铖 王俊文 向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7-601,共5页
目的调查踝或中后足部择期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择期手术治疗的109例踝或中后足部患者资料。其中男65例,女44例;年龄32~74岁,平... 目的调查踝或中后足部择期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择期手术治疗的109例踝或中后足部患者资料。其中男65例,女44例;年龄32~74岁,平均49.0岁。患者均于术前1 d、术后2、6周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DVT的发生、部位及临床症状。根据血栓有无和发现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DVT组、迟发DVT组和未发生DVT组。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止血带时间。结果踝或中后足部择期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2.9%(25/109),血栓均在腘静脉以远平面,72.0%(18/25)的DVT患者无临床症状。早期DVT组(n=17)、迟发DVT组(n=8)和未发生DVT组(n=84)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VT组血栓发生率为68.0%(17/25),迟发DVT组为32.0%(8/25)。早期DVT组患者的术中应用止血带时间(77.7±12.3)min长于迟发DVT组(66.8±11.2)min和未发生DVT组(65.9±10.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或中后足部择期手术术后发生的DVT大多数呈无症状表现。血栓多发生在手术2周内,但2周后仍有DVT发生的风险,止血带应用时间长可能与早期DVT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足踝
原文传递
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51
19
作者 肖凯 方真华 +2 位作者 安颖 熊元 李鲲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905-912,共8页
目的 探讨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4例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25~68岁... 目的 探讨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4例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46.64±10.51)岁;Sanders Ⅱ型39例,Ⅲ型25例.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后距下关节面,经皮牵拉复位技术纠正跟骨内翻及恢复跟骨长度、宽度、高度,以跟骨接骨板及经皮螺钉进行固定.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类型及复位、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末次随访时的B(o)hler角、Gissane角,并记录术后并发症.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0±2.03)个月.术后除4例出现切口皮缘浅表坏死外,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及腓骨长、短肌肌腱腱鞘炎、骨折移位、内固定失败、骨折畸形愈合等.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44±1.38)周.术中23例患者植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17±1.16)周;术中41例患者未植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91±1.62)周;植骨与未植骨患者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6,P=0.061).B(o)hler角由术前6.625°±4.904°(范围,-5°~1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31.031°±4.660°(范围,24°~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63,P=0.000);Gissane角由术前76.094°±12.981°(范围,55°~10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27.328°±6.486°(范围,115°~1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6,P=0.000).Maryland评分为62~100分,平均(85.84±9.75)分,其中优30例(Ⅱ型22例,Ⅲ型8例),良27例(Ⅱ型15例,Ⅲ型12例),可7例(Ⅱ型2例,Ⅲ型5例);优良率89.06%(57/64).结论 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直视下复位清晰、复位固定可靠、切口并发症低等优点,适用于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天麻素通过Nrf2/Keapl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抑制骨质疏松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尹萍秀 许闫严 刘贤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468-2471,共4页
目的研究天麻素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提取的新生(出生24 h内)SD大鼠颅盖骨制成的原代成骨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实验... 目的研究天麻素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提取的新生(出生24 h内)SD大鼠颅盖骨制成的原代成骨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实验组,低、高剂量实验组细胞预先给予1,5μmol·L-1天麻素预处理,之后和模型组一起,加入100μmol·L-1地塞米松处理;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各组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及ATP生成实验证实Nrf2/Keapl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成骨分化的功能性保护作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关键蛋白、Nrf2/Keapl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实验组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513.35±28.67)%,(231.67±15.32)%,(337.62±21.37)%和(418.14±20.96)%;凋亡率分别为(11.53±3.71)%,(77.26±10.52)%,(52.37±6.31)%和(24.91±4.69)%;原代成骨细胞的中红绿光信号比率分别为0.23±0.03,1.93±0.52,1.01±0.26和0.77±0.22;成骨结节相对形成率分别为(100.00±0.05)%,(25.00±0.05)%,(51.00±1.24)%和(65.00±3.22)%;Nrf2的表达量分别为1.07±0.08,0.51±0.03,0.78±0.04和0.92±0.08;Keap1的表达量分别为0.19±0.05,0.96±0.09,0.69±0.05和0.57±0.05;NQO1的表达量分别为0.81±0.07,0.36±0.02,0.53±0.04和0.75±0.05;HO-1的表达量分别为1.02±0.06,0.46±0.02,0.58±0.06和0.78±0.06。以上指标,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天麻素可能通过提高原代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激活Nrf2/Keapl信号通路降低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稳态及ATP正常生成来抑制细胞凋亡,同时促进成骨钙结节形成来促进成骨分化从而改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天麻素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成骨细胞 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