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城市破碎化森林中野生哺乳动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汪琪薇 赵恒月 +4 位作者 刘勤 万能 朱志兵 牛红玉 张洪茂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8-269,共12页
生境破碎化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尤其是哺乳动物多样性的降低甚至丧失。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森林斑块成为典型的破碎化生态系统。对城市森林斑块中哺乳动物资源的调查,能够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城市景观格局的建设提供依据。2019—... 生境破碎化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尤其是哺乳动物多样性的降低甚至丧失。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森林斑块成为典型的破碎化生态系统。对城市森林斑块中哺乳动物资源的调查,能够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城市景观格局的建设提供依据。2019—2021年,通过实地调查和红外相机拍摄对武汉市13个森林斑块的哺乳动物进行调查,并分析城市化对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次调查共布设77台相机,相机总工作天数为21247日,拍摄到野生哺乳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243张,记录野生哺乳动物5目9科15种,主要属于东洋界华中区,其中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野猪(Sus scrofa)、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为常见种。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P<0.01)、香农−威纳指数(P<0.05)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加而显著增加,与斑块隔离度、形状指数则无显著相关(P>0.05),说明距市中心距离是哺乳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子。此外,近郊、远郊自然森林斑块哺乳动物多样性相对较高,说明城市化对哺乳动物多样性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斑块化 红外相机 城郊梯度 隔离度 形状指数
下载PDF
空间韧性视角下地下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源 田燕 +2 位作者 李智勇 贾潞娟 范李兴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6,共7页
为提高地下公共空间韧性水平,从空间韧性视角出发,探究地下公共空间在构建韧性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规划应对策略。通过对地下公共空间韧性表征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韧性溢出理论构想,以描述地下公共空间对城市系统的韧性支撑与其自... 为提高地下公共空间韧性水平,从空间韧性视角出发,探究地下公共空间在构建韧性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规划应对策略。通过对地下公共空间韧性表征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韧性溢出理论构想,以描述地下公共空间对城市系统的韧性支撑与其自身韧性建设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分别使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对武汉宏观及微观层面的地下公共空间现状韧性溢出效应进行评价。结合地下空间规划体系,从空间设计、制度创新和治理水平3个层面提出规划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韧性 地下公共空间 韧性溢出 规划策略
下载PDF
武汉城市森林鸟类多样性概况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勤 彭丽清 +4 位作者 汪琪薇 万能 朱志兵 牛红玉 张洪茂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2-470,共9页
鸟类是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和环境指示物种。研究城市鸟类对了解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森林结构和功能破坏至关重要。2019—2021年,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武汉市28个森林斑块进行了鸟类调查,以了解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森林鸟类的组成... 鸟类是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和环境指示物种。研究城市鸟类对了解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森林结构和功能破坏至关重要。2019—2021年,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武汉市28个森林斑块进行了鸟类调查,以了解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森林鸟类的组成和多样性。共记录鸟类10目37科102种,雀形目78种(76.5%),优势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黄腹山雀Pardaliparus venustulus;国家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各9种和27种;留鸟和东洋种占优势,分别为53种(52.0%)和51种(50.0%);夏、秋季鸟类多样性高于春、冬季;远郊鸟类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高于市区,表明快速城市化对鸟类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深入了解城市化的影响,鸟类多样性及其与森林斑块功能退化的关系尚待长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城市化 居留型 区系 季节变化 鸟类保护
下载PDF
CSPON的概念、认知与技术框架
4
作者 罗文静 汪勰 熊伟 《城乡规划》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实施是抽象转化为具体的持续过程。国土空间规划不仅在时间尺度上强化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的交互闭环反馈,而且在要素传导上具有多层级、全要素的综合治理导向,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易出现传导断裂、实施走样的问题。因此,构建国土空间规... 实施是抽象转化为具体的持续过程。国土空间规划不仅在时间尺度上强化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的交互闭环反馈,而且在要素传导上具有多层级、全要素的综合治理导向,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易出现传导断裂、实施走样的问题。因此,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应围绕规划实施全过程,建立的“感知—测度—推演—反馈”数字化闭环,横向打通从规划编制到实施全生命周期,纵向贯穿从国家到乡镇全空间尺度,实现数据汇交集成、智慧传导感知、智能实施监测、自动预警反馈、智慧决策应用及开放学术网络六大功能。按照“点—线—网”的系统结构,研究构建“要素—数据—模型—场景”的技术框架。其中,要素与数据对应规划行为及内容,是监测网络的“点”;模型对应规划行为及内容的组织规则,是监测网络的“线”;场景贯穿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形成监测网络的“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规划实施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