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损伤控制在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强巴旦增 赵志刚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169-170,171,共3页
目的:研究骨科骨损伤控制DCO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原则先行抗休克治疗,骨盆骨折治疗... 目的:研究骨科骨损伤控制DCO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原则先行抗休克治疗,骨盆骨折治疗采取骨盆固定止血后 ICU复苏抢救择期进行内固定手术,手术顺序为先行骨折内固定术再行骨折骨折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且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术中失血量(221.2±19.3)ml,手术时间(53.2±9.4) min,术前ISS评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9.2±1.25)分,术后ISS评分(35.1±3.4)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生活可自理,术后均随访18个月复查 X线片,均呈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及骨折后不良并发症。结论骨科骨损伤控制的合理应用对于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损伤控制 多发性骨折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四肢骨折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智 何学鹏 +3 位作者 陈惠仁 张媛 陈丰 马德彰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以头部肿物为首发症状,手术切除病灶后经过化疗及免疫治疗存活至今,另1例患者经过颈椎穿刺活检确诊,未...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以头部肿物为首发症状,手术切除病灶后经过化疗及免疫治疗存活至今,另1例患者经过颈椎穿刺活检确诊,未行化疗,死于并发症。结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朗格汉斯细胞增殖,由于病变年龄、细胞增生程度、累及组织和器官的不同,其症状表现不一样,预后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断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后路“三棒矫形技术”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志刚 李鹏 +3 位作者 高鑫峰 郑昌坤 肖志宏 勘武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三棒矫形技术"在治疗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3年7月~2009年11月,对19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利用"三棒矫形技术"行后路一期非截骨矫形治疗。其中男性5例,女性14... [目的]探讨后路"三棒矫形技术"在治疗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3年7月~2009年11月,对19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利用"三棒矫形技术"行后路一期非截骨矫形治疗。其中男性5例,女性14例;年龄13~21岁,平均15.8岁,主弯Cobb角83°~122°,平均97°,胸椎矢状面后凸角度49°~74°,平均62°。手术采用后路一期手术,首先在主弯凹侧顶椎上下置钉,置入1根短棒强力撑开,再于两侧分别置入第2、3根棒,凹侧双棒交替撑开,凸侧单棒加压进行矫形。[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实施,无脊髓和神经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主弯Cobb角30°~52°,平均38°,胸椎后凸角度20°~45°,平均30°。平均随访34个月(24~77个月),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未见假关节形成、断钉及断棒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后路"三棒矫形技术"在治疗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操作安全,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棒矫形技术 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原文传递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智 陈丰 +6 位作者 马德彰 何学鹏 陈惠仁 张育葵 胡碧川 纪妍 瞿嵘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家医院1999年至2009年收治的18例SBP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进行总结。结果18例SBP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4.2岁,男女...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家医院1999年至2009年收治的18例SBP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进行总结。结果18例SBP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4.2岁,男女比2.6:1。通过随访治疗1一10年,采用化放疗治疗的10例患者有8例生存,2例死于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M),单纯化疗或单纯放疗的8例患者中有1例因化疗相关并发症死亡,2例死于进展为MM。全部患者目前共有11例处于持续缓解状态(CCS),2例因进展为MM在积极治疗中,平均CCS时间为47-3个月。结论SBP是低度恶性肿瘤,化疗和放疗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化放疗相结合预后满意,部分患者可转化为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浆细胞瘤 临床分析 治疗 随访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智 陈丰 +3 位作者 马德彰 张健伟 何学鹏 陈惠仁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8期1071-1072,共2页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治过程 文献复习
原文传递
早期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志刚 贾新华 +3 位作者 刘明 李鹏 高鑫峰 勘武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在清醒状态及持续心电监护、C臂透视下,于颈部屈曲位行早期渐...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在清醒状态及持续心电监护、C臂透视下,于颈部屈曲位行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牵引起始重量10kg,每5min左右增重1-2kg,直至复位。复位成功后择期手术治疗。复位前、后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方法行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复位,平均复位牵引重量28kg(14-49kg),平均牵引时间58min(20-140min),牵引过程中无1例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生命体征异常。复位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是一种安全、简单及有效的方法,可为脊髓损伤的恢复及下一步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快速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