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吴正南 《江汉学术》 1995年第1期7-10,共4页
在新形势下思考我们的继续教育,最大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自觉地认识到我们要办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教育这个大前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教育,应当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根本目标。据此,首先应对教学计划作必要... 在新形势下思考我们的继续教育,最大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自觉地认识到我们要办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教育这个大前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教育,应当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根本目标。据此,首先应对教学计划作必要的修改。其次,执行教学计划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第三,在实施继续教育的具体操作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院 普通中学 中学语文教师 继续教育
下载PDF
武汉方言的重叠式“VV神” 被引量:15
2
作者 熊一民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5-29,共5页
武汉方言的“VV神 (的 )”主要是由一部分动词性语素重叠后加词缀“神”所构成的状态形容词。其结构特点与状态形容词相似 ,但句法功能却不大相同。“VV神”中的“V”要具有 [+持续 ]、[+完成 ]、[-自主 ]的语义特征 ,“V”所对应的主... 武汉方言的“VV神 (的 )”主要是由一部分动词性语素重叠后加词缀“神”所构成的状态形容词。其结构特点与状态形容词相似 ,但句法功能却不大相同。“VV神”中的“V”要具有 [+持续 ]、[+完成 ]、[-自主 ]的语义特征 ,“V”所对应的主体应具有 [-有生 ]或 [+有生 ]、[-施事 ]的特点。“VV神”都是单义词 ,而且词义的概括性较差。含有“VV神”的句子一般都表示说话者主观上不愿意出现的情状。“VV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方言 "VV神" 状态形容词 语法特征 语义特征 语用功能 构词格 构向格
下载PDF
中国美学范畴源流与体系论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皓 《江汉学术》 1995年第1期43-54,共12页
本文从中国美学范畴阐释的二律背反导入,概略描叙了中国美学范畴形成的渊源及其发展阶段,提出以八卦《周易》为起点,以儒、道、骚、玄、禅等美学思潮为动因的见解,分析了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三大特色:不离美感的符号系统,多元兼通的网络... 本文从中国美学范畴阐释的二律背反导入,概略描叙了中国美学范畴形成的渊源及其发展阶段,提出以八卦《周易》为起点,以儒、道、骚、玄、禅等美学思潮为动因的见解,分析了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三大特色:不离美感的符号系统,多元兼通的网络体系和“天人和谐”的生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中国美学史 美学思潮
下载PDF
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被引量:123
4
作者 潘攀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40,共5页
文章简要描写了现代汉语口语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表现,着重分析了泛化的特点及原因。文章认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普遍遵循亲密和尊敬两条基本原则;泛化的亲属称谓语结构上大都带有泛化的形式标记;泛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国古代的社会结... 文章简要描写了现代汉语口语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表现,着重分析了泛化的特点及原因。文章认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普遍遵循亲密和尊敬两条基本原则;泛化的亲属称谓语结构上大都带有泛化的形式标记;泛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传统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称谓语 社会称谓语 言语主体 现代汉语口语 已婚女性 语文建设 交际对象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交际
下载PDF
生态文艺:21世纪的诗学话题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皓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0-25,共6页
全球化生态危机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与反思 ,随着生态学与生态文艺的勃兴 ,2 1世纪的文艺学开拓了新的话题 ,走向生态领域。有必要吸收现代生态学的成果 ,追溯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 。
关键词 生态 自然生态 生态文艺 生态诗学 文学艺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浅论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的界定及成因 被引量:3
6
作者 虞江芙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1-45,共5页
表现以男权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生活体系 ,并以孝与逆、贞与淫、善与恶为道德衡量标准来设置关目、塑造形象 ,具有悲剧审美特征的戏剧 ,是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的主要特征。元杂剧中家庭伦理悲剧的大量产生既有传统封建文化长期积淀的因素 。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元杂剧 悲剧 成因 界定 衡量标准 塑造形象 审美特征 主要特征 封建文化 背景原因 善与恶 男权 关目 戏剧 传统
下载PDF
结构 解构 建构——论鲁迅文体思想及文体/文类构架 被引量:1
7
作者 皇甫积庆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0,共8页
结构解构建构———论鲁迅文体思想及文体/文类构架●皇甫积庆1引言鲁迅文体及其思想的研究,迄今学术界形成两方面有价值的话题:一是从艺术角度分别探讨鲁迅作品的文体性质①杂文的文体归属?是否独立文体?②《故事新编》是否历史... 结构解构建构———论鲁迅文体思想及文体/文类构架●皇甫积庆1引言鲁迅文体及其思想的研究,迄今学术界形成两方面有价值的话题:一是从艺术角度分别探讨鲁迅作品的文体性质①杂文的文体归属?是否独立文体?②《故事新编》是否历史小说?③高度评价《呐喊》《朝花夕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体 鲁迅文本 《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 《朝花夕拾》 《呐喊》 散文诗 《野草》 文学作品 杂文
下载PDF
漫论池莉笔下的孩子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文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8-80,共3页
本文通过对池莉笔下的孩子形象的分类分析,论述了池莉在孩子形象塑造领域的新眼光,阐明了池莉进步的儿童观及其对文学的意义。
关键词 池莉 孩子形象 小说 解构补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象”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皓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54-58,共5页
象范畴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模拟阶段、创造阶段和超越阶段;滥觞于中国文化的基元《易》象,萌芽于古代画论、乐记,而由书法家首先创立“象”的艺术理论,在诗美学中发展成熟。其演变形态,由物象合而为意象,进而演化出兴象,境象、气象... 象范畴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模拟阶段、创造阶段和超越阶段;滥觞于中国文化的基元《易》象,萌芽于古代画论、乐记,而由书法家首先创立“象”的艺术理论,在诗美学中发展成熟。其演变形态,由物象合而为意象,进而演化出兴象,境象、气象以及想象,象征等概念,直至推出象外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兴象 象外之象
下载PDF
韵:风度与琴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63-67,共5页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本文论析了“韵”由品音进而品人,推广为品艺范畴的嬗变过程;通过探讨“韵”与音乐美、人品美、艺术美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了“韵”作为古典美学范畴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中国美学范畴 音乐美 人品美 艺术美
下载PDF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鲁红艳 《江汉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87-91,112,共5页
现代大众传媒一方面为大学生社会化获取社会信息、参与社会互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途径和形式 ,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有利于社会角色的适应和履行 ;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诸多的消极影响 ,需要政府部门、... 现代大众传媒一方面为大学生社会化获取社会信息、参与社会互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途径和形式 ,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有利于社会角色的适应和履行 ;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诸多的消极影响 ,需要政府部门、大众传媒、学校共同规制 ,为大学生社会化创造更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化 大众传媒 社会信息 社会互动 消极影响
下载PDF
“亲自”等的用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筱娟 《江汉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72-76,共5页
“亲”语素不具区别性特征 ,“X”一般由充分体现“人本体”主动性局部的“手”等或若干主动性局部联动的“ (亲 )自 /身”担任。“亲X”既是结构状语又是认知主语。“亲X”能同行为他动词和部分趋向动词组合 ,“亲自”还能与使令动词... “亲”语素不具区别性特征 ,“X”一般由充分体现“人本体”主动性局部的“手”等或若干主动性局部联动的“ (亲 )自 /身”担任。“亲X”既是结构状语又是认知主语。“亲X”能同行为他动词和部分趋向动词组合 ,“亲自”还能与使令动词搭配。“亲X +VP+NP”句式 ,一般以“N”“外指”为前景 ,“N”“内指”为背景 ,一旦这种常规模式被打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X” 结构状语 认知主语 语素 语法 常规模式 趋向动词
下载PDF
“中间物”、复仇及“油滑”--《野草》《故事新编》的传记学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皇甫积庆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5-52,共8页
运用传记学批评方法,结合鲁迅生平、思想,可以看出,<野草>体现了鲁迅的生命观、历史观--"中间物"哲学,体现了他绝望抗争的人生态度.从创作过程、鲁迅心境可以解读<故事新编>"油滑"写法的必然性及其意... 运用传记学批评方法,结合鲁迅生平、思想,可以看出,<野草>体现了鲁迅的生命观、历史观--"中间物"哲学,体现了他绝望抗争的人生态度.从创作过程、鲁迅心境可以解读<故事新编>"油滑"写法的必然性及其意象、情节中的复仇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学 中间物哲学 复仇 文学评论 鲁迅 散文诗 小说 《野草》 《故事新编》 生命观 历史观 人生态态度
下载PDF
“意在笔先”与“意随笔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皓 《写作(中)》 1995年第5期6-7,共2页
现在通行的写作教材,讲到“主题”的时候,常引古人“意在笔先”之语,教学生先“立意”,先确定主题再作文。而《文学概论》偏又指出“主题先行”的谬误。这就弄得学生不免疑惑,写作写作,究竟应当“意”在先还是“意”在后? 古代所谓“意”
关键词 意随笔生 写作模式 写作教材 主题先行 文学概论 中心思想 作文 立意 教学生 海明威
下载PDF
写作探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皓 《写作(中)》 1997年第9期18-19,共2页
“写作”一语从何而来?当今常指文学创作、或广义的文章撰述的“写作”,显然是一个现代词语,但它并非舶来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有其深广的历史渊源。检翻旧籍,原来“写作”古已有之。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一首《蝶恋花》云:“小倚蓬窗... “写作”一语从何而来?当今常指文学创作、或广义的文章撰述的“写作”,显然是一个现代词语,但它并非舶来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有其深广的历史渊源。检翻旧籍,原来“写作”古已有之。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一首《蝶恋花》云:“小倚蓬窗,写作思家曲。”明代诗人高启在《拟古》中吟道:“不惜努力歌,写作绝代音。”均表明古人已用“写作”表示文艺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 文学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 文艺创作 宋代词人 文化渊源 张孝祥 说文解字
下载PDF
“呐喊”的声音与关怀——《呐喊》的传记学批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皇甫积庆 《江汉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42-48,共7页
根据传记学批评方法 ,《呐喊》 (1 93 0年版 )在主题、故事情节及与作者的关系上 ,显示出社会化与个人化两种不同的主体声音。《呐喊》的社会观照主要体现在对四种人———先驱者、旧读书人、农民、“我”的关怀上。以上两方面表现都可... 根据传记学批评方法 ,《呐喊》 (1 93 0年版 )在主题、故事情节及与作者的关系上 ,显示出社会化与个人化两种不同的主体声音。《呐喊》的社会观照主要体现在对四种人———先驱者、旧读书人、农民、“我”的关怀上。以上两方面表现都可以在鲁迅个人生活经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呐喊》 两种声音 四种关怀 传记学批评 社会化 个人化
下载PDF
由《游仙窟》说到唐传奇的衰亡
17
作者 张虎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4-68,共5页
一、《游仙窟》的重新评价时下流行的两部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史(社会科学院所编文学史、游国恩等人的文学史)对某些思想内容不符合今人味口而艺术上有着独特贡献的作家作品,常常采取回避或轻描淡写的态度,结论也不免失之偏颇。唐人张鷟... 一、《游仙窟》的重新评价时下流行的两部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史(社会科学院所编文学史、游国恩等人的文学史)对某些思想内容不符合今人味口而艺术上有着独特贡献的作家作品,常常采取回避或轻描淡写的态度,结论也不免失之偏颇。唐人张鷟的《游仙窟》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游仙窟》一文,无论是从题材的开拓、人物性格的塑造、艺术手法的创新以及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方面,都在小说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作品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自叙奉使河源,投宿山中某宅,与女主人崔十娘的一段韵事。这部小说所反映的底蕴乃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寻芳逐胜,喜与女冠交游的猎艳生活的写照。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院 游仙窟 封建社会 唐传奇 古典小说 中国文学史 士大夫阶层 小说史 独特贡献 北宋
下载PDF
论诗的变形方式
18
作者 刘正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81-85,共5页
关键词 变形方式 现实生活 意指错位 修辞方式 异化 实存物 比喻式 论诗 文本意象 自然法
下载PDF
悲壮的世纪回眸
19
作者 张皓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2-13,共2页
悲壮的世纪回眸张皓第一部中国文学史问世约有一百年了。百年来,我们出版了数以百计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然而,我们在20世纪末回眸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并没有多少丰收之喜,却感到一种困惑,一种悲壮的文化危... 悲壮的世纪回眸张皓第一部中国文学史问世约有一百年了。百年来,我们出版了数以百计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然而,我们在20世纪末回眸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并没有多少丰收之喜,却感到一种困惑,一种悲壮的文化危机感。上个世纪末,正是面对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回眸 中国文学史著作 自然人性 中国特色 《文心雕龙》 文化危机 西方文化 古代文学研究 教育学院 强势话语
下载PDF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可喜收获──汪国胜《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读后
20
作者 邵则遂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9-60,共2页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可喜收获──汪国胜《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读后邵则遂汉语的语法研究,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偏重于共同语的书面语法,对方言语法的研究重视不够。汉语方言的研究,以往总是注重于语音和词汇(特别是语音),对方...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可喜收获──汪国胜《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读后邵则遂汉语的语法研究,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偏重于共同语的书面语法,对方言语法的研究重视不够。汉语方言的研究,以往总是注重于语音和词汇(特别是语音),对方言语法的研究也是着力不多。过去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研究 大冶方言 汉语方言语法 大冶话 状态形容词 静态句 功能分布 普通话 语法成分 程度副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