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霉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对肺结核患者并发慢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向长港 孙曼 +3 位作者 童胜兰 徐曙玲 蒋在慧 刘本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曲霉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检测在肺结核(PTB)患者并发慢性肺曲霉菌病(C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例PTB患者,根据是否并发CPA将PTB患者分为CPA组(21例)和非CPA组(179例)。检测曲霉菌特异性IgM... 目的探讨曲霉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检测在肺结核(PTB)患者并发慢性肺曲霉菌病(C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例PTB患者,根据是否并发CPA将PTB患者分为CPA组(21例)和非CPA组(179例)。检测曲霉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B患者并发CPA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霉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诊断PTB患者并发CPA的价值。结果CPA组血清曲霉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均高于非CPA组(P均<0.05)。肺空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高水平曲霉菌特异性IgM抗体、高水平曲霉菌特异性IgG抗体是PTB患者并发CPA的危险因素(P均<0.05)。曲霉菌特异性IgM、IgG抗体诊断PTB患者并发CP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66,联合曲霉菌特异性IgM、IgG抗体诊断PTB患者并发CPA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高于单独曲霉菌特异性IgM抗体(P均<0.05),但与单独曲霉菌特异性IgG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B并发CPA患者血清曲霉菌特异性IgG和IgM抗体水平升高,曲霉菌特异性IgG抗体在PTB并发CPA诊断中有较高价值,曲霉菌特异性IgG和IgM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PTB并发CPA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慢性肺曲霉菌病 曲霉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 曲霉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呼吸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余景凤 祝毅 +3 位作者 向长港 刘桂兰 周桂萍 赵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09-1310,1313,共3页
目的分析呼吸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诊治的190例呼吸科医院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进行研究,选取医院呼吸科未感染患者90例为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90名为对照... 目的分析呼吸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诊治的190例呼吸科医院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进行研究,选取医院呼吸科未感染患者90例为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90名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3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190例呼吸科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病原菌19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6株占55.8%,革兰阴性菌84株占44.2%;患者感染后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核因子kappa-B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未感染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患者感染后发生明显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分布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不同检测策略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PD1/PD-L1抑制剂临床疗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董艳 吴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9,共9页
近10年来,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改变晚期NSCLC的治疗方式。然而,PD-1/PD-L... 近10年来,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改变晚期NSCLC的治疗方式。然而,PD-1/PD-L1抑制剂在对NSCLC的治疗中需要借助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寻找受益人群(约20%~40%)。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判断标准是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NSCLC中,与预测PD-1/PD-L1抑制剂疗效的PD-L1表达相关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组化、基于DNA/RNA水平检测、可溶性PD-L1的检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多重免疫组化技术、流式细胞术和液体活检技术等,着重探讨了不同检测策略在评价PD-L1表达上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前景,从而推动其在NSCLC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1/PD—L1)抑制剂 PD—L1表达水平的检测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向长港 彭才华 +3 位作者 童胜兰 段丽君 尚士宣 孙曼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1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检测宫颈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HPV-E6/E7m...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对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1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检测宫颈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HPV-E6/E7mRNA表达水平,分析HPV-E6/E7mRNA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PVE6/E7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HPV-E6/E7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PV-E6/E7mRNA高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HPV-E6/E7mRNA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E6/E7mRNA高表达是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PV-E6/E7mRNA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术后预后水平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 宫颈癌 预后 评估
下载PDF
宫颈疾病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董艳 童胜兰 +1 位作者 吴洋 向长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评估宫颈疾病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基因分型及组织病理结果。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963例宫颈疾病患者采用定量荧光PCR仪检测HPV分型,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计... 目的评估宫颈疾病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基因分型及组织病理结果。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963例宫颈疾病患者采用定量荧光PCR仪检测HPV分型,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受检者中,共检测出HPV感染者447例次(多重感染重复计算),基因型17种,平均年龄(39.0±1.4)岁。其中435例次高危HPV感染、12例低危HPV感染。HPV52型感染率最高,为18.6%,其次是HPV16型,为10.7%,而HPV18型和6/11型也占一定比例,分别为4.0%和2.7%。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级者70例次,宫颈癌29例,HPV16型感染者CINⅡ、Ⅲ及宫颈癌发生率高于HPV18、39、53、58型感染者(χ2值分别为7.64、12.17、10.22、10.21,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在江夏区所有HPV阳性基因型中占很高的比例,低危型HPV6/11也占有一定比例,四价疫苗对这些宫颈疾病患者有重大的预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细胞学检查 四价疫苗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及血脂监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震华 陈建辉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5期749-75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血脂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98例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血脂与176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有差异(P<0.01或P<0.05),特别...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血脂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98例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血脂与176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有差异(P<0.01或P<0.05),特别是低切变率差异明显(P<0.01)。结论:血液流变异常和血脂代谢紊乱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研究工作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血液流变性 血脂
下载PDF
HBV—DNA定量与肝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祝莉 向长港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2期91-91,共1页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0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用FQ—PCR定量法测定HBV—DNA含量,同时进行肝功能(ALT、AST及PA)测定。结果HBV—DNA定量与ALT和AST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r=0.443,P〈0.05;r=0.435,P〈0...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0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用FQ—PCR定量法测定HBV—DNA含量,同时进行肝功能(ALT、AST及PA)测定。结果HBV—DNA定量与ALT和AST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r=0.443,P〈0.05;r=0.435,P〈0.05),而与前自蛋白(PA)无相关性(r=0.010,P〉O.05)。结论:HBV—DNA定量与ALT、AST有一定相关性,与PA无相关性,血清中HBV—DNA定量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最直接标志,是评价传染性的最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定量分析 肝功能 临床研究
下载PDF
HBV—DNA定量与肝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祝莉 向长港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期143-143,共1页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0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用FQ—PCR定量法测定HBV—DNA含量,同时进行肝功能(ALT、AST及PA)测定。结果:HBV—DNA定量与ALT和AST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r=0.443,P〈0.05;r=0.435,P...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0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用FQ—PCR定量法测定HBV—DNA含量,同时进行肝功能(ALT、AST及PA)测定。结果:HBV—DNA定量与ALT和AST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r=0.443,P〈0.05;r=0.435,P〈0.05),而与前白蛋白(PA)无相关性(r=0.010,P〉0.05)。结论:HBV—DNA定量与ALT、AST有一定相关性,与PA无相关性,血清中HBV—DNA定量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最直接标志,是评价传染性的最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定量分析 肝功能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驱铅颗粒对铅中毒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才华 李艳华 +3 位作者 陈建辉 胡必成 马威 薛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53在铅中毒导致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细胞凋亡及中药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空白组12只,饮用双蒸水;造模组48只,饮用0.02%醋酸铅水,连续60 d以制作大鼠慢性铅中毒模型,然后将造模动物随机...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53在铅中毒导致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细胞凋亡及中药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空白组12只,饮用双蒸水;造模组48只,饮用0.02%醋酸铅水,连续60 d以制作大鼠慢性铅中毒模型,然后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4组:中药高剂量(按3.0 g·kg-1·d-1的剂量灌胃)、中药低剂量(按0.6 g·kg-1·d-1的剂量灌胃)、EDTA组(依地酸钠钙加普鲁卡因肌肉内注射,50 mg·kg-1·d-1,连续注射4 d为1个疗程,休息4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7个疗程)及病理组(不予任何治疗),连续60 d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液中铅、锌、钙等元素含量变化,并用TUNEL法检测各组动物脑组织海马区细胞凋亡,RT-PCR检测NF-κB p65、p53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3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病理组细胞凋亡、NF-κB p65及p5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病理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治疗组血铅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NF-κB p65及p5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铅通过诱导的大鼠海马区NF-κB p65、p53高表达而促进细胞凋亡,中药驱铅颗粒能抑制NF-κB p65、p53的表达增高而减轻脑组织凋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海马区 细胞凋亡 驱铅颗粒 大鼠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才华 方丹 +2 位作者 陈建辉 李坤 金文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DM组)、微量蛋白尿组(DN1组)、临床蛋白尿组(DN2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DM组)、微量蛋白尿组(DN1组)、临床蛋白尿组(DN2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P-选择素、血清C反应蛋白、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尿蛋白排泄率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选择素、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尿MCP-1等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P-选择素和尿MCP-1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38,1.062,6.723,1.166和1.046).结论 DN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病程、微血管病变及炎性反应独立相关,重视对DN相关因素的监测评价有助于DN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趋化因子CCL2 尿 P选择素 血液 C反应蛋白质 血液
原文传递
江夏地区人群RhD(-)血型系统基因频率的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童胜兰 吴洋 +1 位作者 向长港 朱宇芳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基因及其MN、P血型基因在江夏地区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江夏区42 940例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RhD、C、c、E、e、M、N、P1抗原表现型检测。结果:共检出RhD阴性136例,其中ccee 76例(50.88%),CC... 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基因及其MN、P血型基因在江夏地区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江夏区42 940例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RhD、C、c、E、e、M、N、P1抗原表现型检测。结果:共检出RhD阴性136例,其中ccee 76例(50.88%),CCee 10例(7.35%),Ccee 42例(30.88%),ccEe 6例(4.41%),CcEe 2例(1.47%)。从而得出RhD阴性者中C基因频率为0.235 3,c基因频率为0.764 7,E基因频率为0.029 4,e基因频率为0.706,基因组合体频率为cde=0.042,Cde=0.012 6,cdE=0.001 7,CdE=0,并对M、N及P1抗原进行了分布调查,其中M型34例(25%),N型64例(47.06%),MN型38例(27.94%),P1型50例(36.76%)。结论:RhD阴性表型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由单倍型来看cde是江夏地区RhD阴性中最常见单倍型,Cde次之,结果比较符合中国汉族RhD阴性血型中Rh单倍型和基因频率分布状况。同时对RhD阴性血的MN及P系统有初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MN血型系统 P血型系统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向长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9-146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209株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209株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评价结果。结果医院209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为60.3%;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第2位,占11.0%;肠球菌属第3位,占8.6%;尿路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但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分别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100.0%敏感。结论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容忽视,应严密监测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向长港 周莉芳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5期857-859,共3页
目的:分析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发病、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10-2013-06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的患者共10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血... 目的:分析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发病、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10-2013-06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的患者共10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对比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第1天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对比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第1天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结果:观察组发病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IL-6、IL-8、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3天的IL-6、IL-8、TNF-α浓度显著高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IL-6、IL-8、TNF-α浓度则逐渐显著下降(P<0.05)。脑梗死第1天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随着脑梗死的程度加重和进展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且和脑梗死严重程度和进展密切相关,临床检测可有助于诊断及评估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向长港 祝莉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2型DM患者血中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2型DM患者血中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纤维蛋白原(Fbg)测定为Claus法。结果:①2型DM患者的Fbg、F1+2、SFMC、及PAI-1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AT和t-PA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0.05);②DM有并发症组与DM无并发症组相比较,上述凝血、抗凝及纤溶各指标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指标改变的幅度随病变的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2型DM患者的凝血活性亢进、抗凝和纤溶活性降低,导致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当DM患者有并发症存在时更为明显。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使用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凝血 抗凝 纤溶
原文传递
PLT、D-D、自身抗体SOX2、MAGEA1、PCNA水平与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海燕 邱珏 李立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744-747,751,共5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自身抗体SOX2、MAGEA1、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水平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86例疑似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病情进... 目的:探究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自身抗体SOX2、MAGEA1、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水平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86例疑似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病情进展、死亡将其分为良好预后组31例与不良预后组55例,比较2组PLT、D-D、SOX2、MAGEA1、PCN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PLT、D-D、SOX2、MAGEA1、PCNA水平与SCLC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SCLC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2组患者2年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良预后组PLT、D-D、SOX2、MAGEA1、PCN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D-D、SOX2、MAGEA1、PCNA水平与SCLC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上述指标预测SCLC患者预后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834、0.731、0.849、0.777,截断值分别为287.02×10^(9)/L、2.34mg/L、31.61U/mL、13.52U/mL、42.93%,预测效能良好(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不良预后组平均生存期为18.50个月,显著短于良好预后组的21.35个月(P<0.05)。结论:PLT、D-D、SOX2、MAGEA1、PCNA水平与SCLC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SCL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 SOX2 MAGEA1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及血脂监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震华 陈建辉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血脂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98例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血脂与176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有差异(P<0.01或P<0.05),特别...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血脂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98例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血脂与176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有差异(P<0.01或P<0.05),特别是低切变率差异明显(P<0.01)。结论血液流变异常和血脂代谢紊乱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研究工作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血液流变性 血脂
原文传递
早期自然流产蜕膜及绒毛中钙网蛋白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17
作者 向长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30期5209-5211,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比较研究,分析在早期自然流产蜕膜及绒毛中钙网蛋白(CRT)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与定位,探讨两者在早期自然流产(ESA)中的意义。方法 以该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接诊并行人工流产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产情... 目的 通过检测比较研究,分析在早期自然流产蜕膜及绒毛中钙网蛋白(CRT)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与定位,探讨两者在早期自然流产(ESA)中的意义。方法 以该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接诊并行人工流产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产情况分为先兆组(先兆流产组42例)和稽留组(稽留流产48例),并以60例正常早孕并要求行人工流产者为对照组,术后采集所有对象的蜕膜及绒毛组织,HE染色比较形态学变化,对CRT和Caspase-3水平进行检测并研究相关性。结果 ESA患者蜕膜及绒毛钙网蛋白及Caspase-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稽留组钙网蛋白及Caspase-3的表达均高于先兆组;钙网蛋白与Caspase-3呈正相关。结论 钙网蛋白及Caspase-3异常表达可能参与ESA的发生机制,高表达的钙网蛋白也可作为判断是否有自然流产危险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自然流产 蜕膜 绒毛 钙网蛋白 CASPASE-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