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溶胶与硅酸钾(钠)混合物体系单组分涂料的稳定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和保 张超灿 吴立力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7,共5页
研究了作为单组分涂料基料的硅溶胶与硅酸钾(钠)混合物的室温贮存稳定性,并用等温热导微量热法和粒径测量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含小的纳米胶体二氧化硅粒子的混合物稳定性好,稳定性受硅酸钾(钠)模数、硅溶胶在混合物中占的质量分数、混... 研究了作为单组分涂料基料的硅溶胶与硅酸钾(钠)混合物的室温贮存稳定性,并用等温热导微量热法和粒径测量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含小的纳米胶体二氧化硅粒子的混合物稳定性好,稳定性受硅酸钾(钠)模数、硅溶胶在混合物中占的质量分数、混合操作条件和原材料规格等因素影响。加了适当稳定剂的该混合物稳定贮存时间大大延长。最后再加入苯丙乳液配制成的基料在室温下可贮存至少7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硅酸钾(钠) 单组份 涂料基料 稳定性
下载PDF
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于莉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二元醇扩链剂1,4-丁二醇以及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原料,通过一步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的聚氨酯.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聚氨酯的结构,用差示扫描量...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二元醇扩链剂1,4-丁二醇以及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原料,通过一步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的聚氨酯.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聚氨酯的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分子量对聚氨酯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分子量的增加,聚氨酯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而对聚氨酯硬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影响;(2)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的热分解温度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 聚氨酯 分子量
下载PDF
高强度超拉伸全物理交联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郑航 马帅 +5 位作者 宋伟政 贺光耀 李锦 陈艳军 王艺峰 吴致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56,167,共7页
以锂藻土(Laponite)与聚丙烯酰胺(PAM)间的氢键交联作用网络形成第1网络、以三价铁离子(Fe^(3+))与海藻酸钠(Alginate)间的离子交联作用形成第2网络,制备了锂藻土-聚丙烯酰胺/Fe^(3+)-海藻酸钠(Laponite-PAM/Fe^(3+)-Alginate)全物理交... 以锂藻土(Laponite)与聚丙烯酰胺(PAM)间的氢键交联作用网络形成第1网络、以三价铁离子(Fe^(3+))与海藻酸钠(Alginate)间的离子交联作用形成第2网络,制备了锂藻土-聚丙烯酰胺/Fe^(3+)-海藻酸钠(Laponite-PAM/Fe^(3+)-Alginate)全物理交联双网络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Laponite-PAM/Fe^(3+)-Alginate双网络水凝胶的微观结构,探究了Fe^(3+)浓度和锂藻土含量对Laponite-PAM/Fe^(3+)-Alginate双网络水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拉伸-回复测试表征了水凝胶的回复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结果表明,Laponite-PAM/Fe^(3+)-Alginate全物理交联双网络水凝胶内部具有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其断裂强度可达2.4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2600%,韧性可达44.8 MJ/m^(3),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回复性能及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网络水凝胶 纳米复合 离子交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制备梯度共聚物/双金属纳米粒子复合胶束及双刺激响应性和催化性能
4
作者 李飞虎 贺光耀 +3 位作者 郑湾 刘乐荣 陈艳军 陈万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7-155,共9页
将油酸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的梯度共聚物和硝酸银在同轴微流控装置内进行共组装,然后在微流控通道外经透析、还原得到梯度共聚物/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调节微流控的流... 将油酸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的梯度共聚物和硝酸银在同轴微流控装置内进行共组装,然后在微流控通道外经透析、还原得到梯度共聚物/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调节微流控的流速参数,研究内外相流体的流速比对复合胶束粒径及形貌的影响。以动态光散射仪、透射电镜等详细研究了复合胶束的温敏性,并探究了不同温度时复合胶束的催化性能;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复合胶束的磁响应性。结果表明,提高内外相流速比会使复合胶束粒径增大。复合胶束表现出温敏性和磁响应性,升高温度会使复合胶束的粒径增大,外加磁场能使复合胶定向聚集并回收再利用。复合胶束可以用作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反应的催化剂,温度对其表观催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十分明显,并在循环使用3次后仍具有81.9%的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共聚物 复合胶束 微流控组装 温敏性 磁性响应性 催化
下载PDF
低化学交联反蛋白石水凝胶的制备及多重刺激响应性
5
作者 李锦 郑航 +6 位作者 郑湾 刘乐荣 李飞虎 吕翰林 王宇航 王艺峰 陈艳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6-151,159,共7页
将物理交联与化学交联相结合,利用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模板法制备了低化学交联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C-dots/BIS-P(NIPAm-AA))反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水凝胶(IOH_(P(NIPAm-AA)))。其中,pH敏感性单体丙烯酸(AA)和温敏性单体N-异丙基... 将物理交联与化学交联相结合,利用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模板法制备了低化学交联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C-dots/BIS-P(NIPAm-AA))反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水凝胶(IOH_(P(NIPAm-AA)))。其中,pH敏感性单体丙烯酸(AA)和温敏性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的引入赋予了IOH_(P(NIPAm-AA))多重刺激响应性。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IOH_(P(NIPAm-AA))的内部微观结构,探究了共聚单体AA含量对IOH_(P(NIPAm-AA))的影响,并基于结构色的变化来研究IOH_(P(NIPAm-AA))对外部刺激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低化学交联的IOH_(P(NIPAm-AA))具有规整有序的三维大孔结构。随着共聚单体AA用量从0.54 mL增大到0.9 mL,IOH_(P(NIPAm-AA))的结构色由蓝色转为蓝绿色再变为黄绿色,同时反射光谱发生了明显的红移。IOH_(P(NIPAm-AA))对pH、温度和溶剂有灵敏的响应,在这些因素刺激下,IOH_(P(NIPAm-AA))的结构色发生显著变化,其最大反射峰波长也产生了相应的移动。因温敏性单体NIPAm的存在,IOH_(P(NIPAm-AA))的结构色在近40℃呈现可逆的出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化学交联 反蛋白石水凝胶 PH响应性 溶剂响应性 温度响应性
下载PDF
含氟梯度共聚物/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的微流控制备及温敏性
6
作者 贺光耀 李飞虎 +5 位作者 李锦 宋伟政 郑湾 刘乐荣 郭海林 陈艳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1,29,共7页
首先通过微流控组装法制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梯度共聚物/银离子复合胶束,然后通过硼氢化钠还原复合胶束上的银离子,最终得到梯度共聚物/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PAA-grad-TFEMA/Ag NPs复合胶束),其中银纳米粒子分布在复合胶束的亲... 首先通过微流控组装法制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梯度共聚物/银离子复合胶束,然后通过硼氢化钠还原复合胶束上的银离子,最终得到梯度共聚物/银纳米粒子复合胶束(PAA-grad-TFEMA/Ag NPs复合胶束),其中银纳米粒子分布在复合胶束的亲水壳层。在确定PAA-grad-TFEMA自组装发生的临界含水量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模拟对形成复合胶束的微流控组装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外相溶液中电解质含量对复合胶束形态结构的影响,详细研究了PAA-grad-TFEMA/Ag NPs复合胶束的温敏性。结果表明,内、外相溶液在微通道内快速混合,使混合溶液的水含量很快到达PAA-grad-TFEMA的临界水含量以上(质量分数8%),因此复合胶束能顺利通过微流控组装法形成,并且外相溶液中NaCl浓度对PAA-grad-TFEMA/Ag NPs复合胶束的形态、尺寸具有明显的影响。PAA-grad-TFEMA/Ag NPs复合胶束因共聚物链段具有梯度结构,在40~65℃表现出温敏性,复合胶束平均尺寸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组装 梯度共聚物 银纳米粒子 复合胶束 温敏性
下载PDF
氟含量对含氟丙烯酸酯共混乳胶膜梯度结构和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胡园园 张超灿 +2 位作者 陈艳军 胡亮 范亚男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8-844,共7页
首先将制备出的平均粒径较小的含氟丙烯酸酯均聚物乳液与平均粒径较大的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按不同的比例(1/9,2/8,3/7,4/6,5/5)共混,接着将各共混乳液在室温下(20℃)玻璃基材上干燥后,于110℃/210℃下热处理一段时间.运用接触角法,XPS... 首先将制备出的平均粒径较小的含氟丙烯酸酯均聚物乳液与平均粒径较大的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按不同的比例(1/9,2/8,3/7,4/6,5/5)共混,接着将各共混乳液在室温下(20℃)玻璃基材上干燥后,于110℃/210℃下热处理一段时间.运用接触角法,XPS、AFM、SEM-EDX等详细研究了共混乳胶膜中含氟组分含量对膜自组织形成的梯度结构和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共混体系中氟组分含量达到30 wt%后,室温成膜后在整个膜与空气界面都有足量含氟乳胶粒富集,膜与玻璃界面几乎无含氟粒子,经110℃退火2 h后膜与空气接触面被含氟组分占据,具备纯含氟丙烯酸酯表面性能,含氟组分从膜与空气接触面到膜与玻璃接触面浓度梯度减少,膜与玻璃接触表面主要是纯丙烯酸酯聚合物组分.另外,增加体系中氟组分含量高于30 wt%,可以使膜厚方向上氟组分的浓度梯度结构尺度更大,但膜与玻璃界面的氟含量也会略有增加,而过低(<30 wt%)的氟组分含量使膜中梯度结构及两界面异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自组织 梯度 乳液共混 乳胶粒
原文传递
含氟丙烯酸酯与苯乙烯共聚物的RAFT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7
8
作者 陈艳军 张钰英 +1 位作者 王艺峰 罗文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37-1443,共7页
通过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RAFT)溶液聚合,以三硫代碳酸酯为RAFT试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1,4-二氧六环为溶剂,制备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和苯乙烯(St)共聚物.详细研究了不同引发剂的用量、RAFT试剂与引发剂摩尔比... 通过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RAFT)溶液聚合,以三硫代碳酸酯为RAFT试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1,4-二氧六环为溶剂,制备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和苯乙烯(St)共聚物.详细研究了不同引发剂的用量、RAFT试剂与引发剂摩尔比以及聚合温度等实验条件对聚合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GPC、FTIR测试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分子结构,并用静态接触角仪和AFM分别表征聚合物膜的接触角、表面能及膜的表面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含氟共聚物 制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