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盆地石油地质过程和油气运移聚集模拟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土芝 陶一川 +1 位作者 王昌桂 何炳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5-94,共10页
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模型基础上,以信息系统论思想确定了以油气运移聚集为核心的石油地质过程系统边界及主要事件;研制开发了沉积盆地油气运移聚集计算机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由4大部分构成:参数输入部分、模型主部件、中间数据链、... 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模型基础上,以信息系统论思想确定了以油气运移聚集为核心的石油地质过程系统边界及主要事件;研制开发了沉积盆地油气运移聚集计算机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由4大部分构成:参数输入部分、模型主部件、中间数据链、成果输出部分,模型主部件包括原始厚度恢复模型、沉积压实、异常地层压力演化模型、成烃模型、油气运移聚集模型。系统在中国东部的渤海湾盆地、西部酒西盆地得到广泛应用检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石油地质 油气运移 聚集 沉积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南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储集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正华 杨香华 +2 位作者 陈红汉 韦阿娟 郝利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5-445,共11页
黄骅坳陷歧南凹陷是个活跃的生烃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良好的储集砂体,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通过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等技术,对研究区储集层岩石组分和储集层孔隙类型进行了识别鉴定。发现次生孔隙在不同构造单... 黄骅坳陷歧南凹陷是个活跃的生烃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良好的储集砂体,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通过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等技术,对研究区储集层岩石组分和储集层孔隙类型进行了识别鉴定。发现次生孔隙在不同构造单元分布不同。西部羊三木—扣村—仙庄缓坡带次生孔隙主要分布于3个带:①1650~1800,m,②2300~2600,m,③2880~2920m。埕北断阶带次生孔隙分布于2200~2800m。凹陷中心带次生孔隙分布在2900~3500,m。研究区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具备次生孔隙发育的物质基础。沉积环境对储集层物性有一定的影响。在同等埋深的几类碎屑沉积砂体中,湖岸滩坝的储集物性最好,重力流主水道和近岸水下扇扇中水道相对较好,近岸水下扇间湾、扇端沉积以及重力流水道侧翼和末梢沉积较差。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机理为:①黏土包膜的发育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②有机质向烃类转换中形成的有机酸以及黏土矿物蒙脱石向伊利石转换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溶液,对长石和岩屑颗粒产生溶蚀,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③进入砂岩储集层中的孔隙水的活跃性影响次生孔隙的发育。④油气充注过程中溶解作用大于胶结作用,油气充注末期次生孔隙发育。⑤断层和不整合附近由于大气淡水中溶有大量CO2,进入储集层易形成碳酸,易于溶蚀长石等矿物,有利于次生孔隙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南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深部储集层 储集层物性
下载PDF
盆地中心天然气系统成藏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柏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1,共6页
盆地中心气为一类储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这类天然气除北美已成功地进行了勘探与开发外,世界其他地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为此,对盆地中心气系统的概念、该系统的形成演化、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准... 盆地中心气为一类储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这类天然气除北美已成功地进行了勘探与开发外,世界其他地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为此,对盆地中心气系统的概念、该系统的形成演化、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盆地中心天然气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深层4100-4500m以下存在一异常压力封闭层,相应的煤系烃源岩成熟度Ro〉0.7%、储层致密,泥浆中气显示丰富,推测该区存在一个巨大的盆地中心天然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中心气系统 异常压力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断层封闭机理与油气藏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聪 马培元 《内江科技》 2008年第6期85-85,共1页
断层广泛存在于地下的含油气构造中,它在油气聚集成藏中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起到对油气的封堵作用,形成断层油气藏;也可以起到油气运移通道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成为油气散失的通道。
关键词 断层 封闭机理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古风化壳是碳酸盐岩一个重要的储集层(体)类型 被引量:50
5
作者 贾振远 蔡忠贤 肖玉茹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3-289,共7页
大量含油气区的勘探开发证明,古风化壳是碳酸盐岩一个重要的储集层(体).作者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古风化壳储集层(体)为基础,结合鄂尔多斯地区和任丘油田,从地层、岩矿组成、成岩作用、古岩溶、垂向结构、储集性能、测井曲线、... 大量含油气区的勘探开发证明,古风化壳是碳酸盐岩一个重要的储集层(体).作者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古风化壳储集层(体)为基础,结合鄂尔多斯地区和任丘油田,从地层、岩矿组成、成岩作用、古岩溶、垂向结构、储集性能、测井曲线、地震反射和含油气性诸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大量资料证明,古风化壳是经长期表生成岩作用形成的特有的地质体,其内部具有特有的分带性结构和含油气性。用岩溶并不能代表它的特殊性和整体概念,应称之为古风化壳储集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化壳 储集层 岩溶 碳酸盐岩 油气藏
下载PDF
歧南凹陷沙河街组重力流水道砂体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模式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正华 杨香华 +2 位作者 汪贵峰 黄海龙 张帆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91,共9页
储层物性既受沉积相平面分区性的控制,又受成岩作用的垂向分带性的控制。因此,根据不同地质背景与微相类型,建立具体的成岩作用模式,对储层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在分析歧南地区沉积相平面展布和垂向层序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沙河街组... 储层物性既受沉积相平面分区性的控制,又受成岩作用的垂向分带性的控制。因此,根据不同地质背景与微相类型,建立具体的成岩作用模式,对储层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在分析歧南地区沉积相平面展布和垂向层序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沙河街组的42块样品进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级发光、X-衍射、古地温分析,总结了重力流主水道砂体和重力流水道侧翼、水道末梢砂体的成岩作用特征以及孔隙演化模式,指出在进行重力流水道砂体进行勘探部署时,应选择主水道中心部位进行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水道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模式
下载PDF
转换—伸展盆地──莺歌海的演化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家振 李兰斌 +1 位作者 杨士恭 张启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在系统研究莺歌海盆地沉降史、变形史、充填史和埋藏史的基础上,确定了莺歌海盆地的演化阶段和盆地类型,并建立了转换-伸展盆地的演化模式.莺歌海盆地演化可分为4个主要发展阶段:(1)初始断陷;(2)裂陷;(3)拗陷;(4)... 在系统研究莺歌海盆地沉降史、变形史、充填史和埋藏史的基础上,确定了莺歌海盆地的演化阶段和盆地类型,并建立了转换-伸展盆地的演化模式.莺歌海盆地演化可分为4个主要发展阶段:(1)初始断陷;(2)裂陷;(3)拗陷;(4)再次裂陷,盆地的沉降机理是:初始断陷为岩石圈刚性体的简单伸展;裂陷为与先期剪切断裂带重新活动有关的走滑-伸展;拗陷走滑-伸展相对较弱,叠加热沉降;再次裂陷以走滑-伸展为主,叠加重力沉降和压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 伸展盆地 转换盆地 裂陷 渔化模式
下载PDF
江汉盆地王场地区泥岩储层裂缝演化及其模拟 被引量:8
8
作者 梅廉夫 徐思煌 +2 位作者 李春梅 徐文凯 倪昌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6-263,共8页
江汉盆地王场地区泥岩储层中主要发育NE及NW向两组网状张裂缝,NE向裂缝形成于喜山运动Ⅱ幕,而NW向裂缝于喜山运动Ⅲ幕形成,两组裂缝在喜山运动Ⅳ幕均再次张开活动。3次裂缝作用均伴有油气运移,且油气在成分和相态上均有差... 江汉盆地王场地区泥岩储层中主要发育NE及NW向两组网状张裂缝,NE向裂缝形成于喜山运动Ⅱ幕,而NW向裂缝于喜山运动Ⅲ幕形成,两组裂缝在喜山运动Ⅳ幕均再次张开活动。3次裂缝作用均伴有油气运移,且油气在成分和相态上均有差异。利用曲率法及有限单元法对两组裂缝模拟显示,它们的高发育区主要位于王场背斜顶部并邻近车挡断层,这表明裂缝的发育是受王场背斜和车挡断层联合控制的。这些高发育区与录井油气显示及测井裂缝显示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泥岩 江汉盆地 油气运移 储集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地史模拟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8
9
作者 叶加仁 陆明德 张志才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2-348,共7页
根据沉积压实原理,应用“反剥离模式”恢复盆地内各地层层系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厚度及古埋深,并得到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剥蚀面的一系列时间-埋深平面图及单井埋藏史图,由此对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顶面的加里东期古风化剥蚀面的构造... 根据沉积压实原理,应用“反剥离模式”恢复盆地内各地层层系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厚度及古埋深,并得到奥陶系顶部古风化剥蚀面的一系列时间-埋深平面图及单井埋藏史图,由此对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顶面的加里东期古风化剥蚀面的构造演化规律作出定量分析,结合盆地的生、排烃史研究成果,分析预测盆地内下古生界的油气聚集规律,为油气勘探与部署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地层 地史模拟 下古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正反转构造的类型和特点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廷光 于百莲 +1 位作者 韩殿杰 王绍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1-275,共5页
正反转构造可以划分为断裂型、褶皱型和混合型3大类,其中断裂型包括下正上逆、上下均正和上下均逆3种地层组合形式;当反转期沿断层的逆冲位移小于早期正断层的最大正断位移而大于最小正断位移时表现为下正上逆;当后期逆冲位移小于... 正反转构造可以划分为断裂型、褶皱型和混合型3大类,其中断裂型包括下正上逆、上下均正和上下均逆3种地层组合形式;当反转期沿断层的逆冲位移小于早期正断层的最大正断位移而大于最小正断位移时表现为下正上逆;当后期逆冲位移小于早期的最小正断位移时表现为上下均正;当后期的逆冲位移大于早期的最大正断位移时表现为上下均逆.褶皱型包括上凸下凹和上下均凸两种形态。当反转期断裂活动和地层褶皱作用均很明显且作用于同一构造时,形成混合型反转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转构造 构造反转 位移 油气油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潜江盐湖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母源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志雄 陈开远 柳保军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2,共3页
依据潜江凹陷潜江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以与盐岩紧密共生的粘土矿物微量元素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详细研究潜江组各层序粘土矿物微量元素丰度并与物源区各岩类微量元素进行比较,认为潜江凹陷潜江组盐湖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酸性岩物源区... 依据潜江凹陷潜江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以与盐岩紧密共生的粘土矿物微量元素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详细研究潜江组各层序粘土矿物微量元素丰度并与物源区各岩类微量元素进行比较,认为潜江凹陷潜江组盐湖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酸性岩物源区和较老的含盐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沉积物源 盐湖盆地 潜江凹陷
下载PDF
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芳 陈建渝 王启军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0-72,F003,F004,共5页
笔者对南阳、泌阳及倪丘集三个凹陷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的62个干酪根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透射和反光镜鉴定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其化学类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2)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干酪根富含^(... 笔者对南阳、泌阳及倪丘集三个凹陷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的62个干酪根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透射和反光镜鉴定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其化学类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2)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干酪根富含^(12)C(δ^(13)C<-28%),干酪根的δ^(13)C值不能有效地反映海、陆相有机质的相对输入;(3)随沉积-成岩过程中有机质氧化程度的加深,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变重(δ^(13)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同位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田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林 陶一川 +1 位作者 陈荣书 张忠先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9-354,共6页
以实测的流体资料为基础,初步揭示了塔北地区油田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塔北地区存在两股地下水流,南部生油区为压实水流,由南向北流动,北部为重力水流,由北向南流动,这两股水流交汇于雅克拉和轮南地区,向上封闭式内泄。... 以实测的流体资料为基础,初步揭示了塔北地区油田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塔北地区存在两股地下水流,南部生油区为压实水流,由南向北流动,北部为重力水流,由北向南流动,这两股水流交汇于雅克拉和轮南地区,向上封闭式内泄。无论重力水流或压实水流,皆为非海相成因、非浓缩成因溶滤水。表明:油气藏的形成绝大部分是寒武-奥陶纪生油层二次成油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水文地质 水文地球化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断层封堵类型及并置封堵模式概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军林 《海相油气地质》 1999年第1期52-56,共5页
断层封堵性研究始于80年代末,其封堵类型主要有并置、涂抹作用、碎裂作用和成岩胶结作用等四种,对并置封堵机制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为深入。并置封堵模式基干下列假设:(1)断层本身不具备封堵性质;(2)断层也不是敞开的通道;(3)断层与圈闭... 断层封堵性研究始于80年代末,其封堵类型主要有并置、涂抹作用、碎裂作用和成岩胶结作用等四种,对并置封堵机制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为深入。并置封堵模式基干下列假设:(1)断层本身不具备封堵性质;(2)断层也不是敞开的通道;(3)断层与圈闭和运移的关系取决于断层两侧地层的并置。并置封堵性评价的基础是制作断层面剖面,这种剖面不像通常的剖面那样是垂直的,而就是断层面本身。它能较为方便地用以描述断层两侧地层的并置特性,因而可对各层位的封堵性进行判别。将断层面剖面图和构造图相结合,可较为理想地预测断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圈闭 断层面 剖面 油气田 并置封堵模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速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红涛 陈开远 +1 位作者 朱培民 陈志宏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0,共2页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为高温、异常高压地层,具有独特的地震速度特征,在中深层(约2250m)速度存在倒转现泉。通过对速度倒转现象的分析,认为主要是受异常压力和高温因素控制,为此讨论了速度特征对勘探实践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区下...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为高温、异常高压地层,具有独特的地震速度特征,在中深层(约2250m)速度存在倒转现泉。通过对速度倒转现象的分析,认为主要是受异常压力和高温因素控制,为此讨论了速度特征对勘探实践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区下部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高温 异常高压 地震 速度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气藏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与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立君 孙玉峰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6年第4期47-52,共6页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剩余油研究方法、模式的调研,结合中国东部老油田勘探开发的实际和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特殊背景,采用了“油藏数值模拟法、水驱曲线法和产量递减法三结合”的剩余油研究思路,突出油藏的静动态结合,分析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剩余油研究方法、模式的调研,结合中国东部老油田勘探开发的实际和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特殊背景,采用了“油藏数值模拟法、水驱曲线法和产量递减法三结合”的剩余油研究思路,突出油藏的静动态结合,分析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并将次模式应用于S23断块东部单元沙二下一砂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分析表明该方法实用,效果较好,这对于加深对剩余油分布新认识,为油田挖潜治理和合理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剩余油 分部规律
下载PDF
江陵凹陷西南缘烃源岩测井评价——以谢凤桥油田鄂深4井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耿锋 顾伟欣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传统烃源岩评价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文中应用ΔlogR技术对鄂深4井进行响应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碳(TOC)计算,并进行误差分析及校正,分析结果表明:在TOC值>0.5%时,TOC测井响应效果好。相对误差较小,且随着TOC的...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传统烃源岩评价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文中应用ΔlogR技术对鄂深4井进行响应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碳(TOC)计算,并进行误差分析及校正,分析结果表明:在TOC值>0.5%时,TOC测井响应效果好。相对误差较小,且随着TOC的增大,相对误差变小,对应的误差值为2.56~33.33%;TOC值<0.5%时,测井响应效果差,误差较大。从而为研究区烃源岩TOC下限值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烃源岩 Δlog R技术 TOC 测井响应
下载PDF
用测井方法确定砂岩储层中固体沥青含量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金宝 蔡忠贤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6年第2期29-32,共4页
塔里木油田志留系砂岩储层中固体沥青含量高,一般方法难以标定,给油气评价带来困难,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并结合实验室资料,总结出测井评价方法,能较准确的标定出储层中固体沥青含量,为准确的油气评价和油气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固体沥青 测井解释 残余油
下载PDF
吉林油区大老爷府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解释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丛姣 侯俊胜 《吉林地质》 2002年第1期50-55,78,共7页
在国内外研究低阻油层的基础上 ,结合大老爷府油田的生产实际 ,认为形成大老爷府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针对低阻油层的测井特征 。
关键词 测井解释 低阻油层 模糊识别 地下水 储层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综述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昌维 《内江科技》 2005年第1期25-25,共1页
本文总结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剩余油分部规律研究方法,指出了剩余油存在的三个主要部位,最后对剩余油的控制 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简单阐述了剩余油分部规律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部位 流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