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方案双路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并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冰 于世英 +1 位作者 周珞华 于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腹腔双路温热灌注化疗并全身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26例,行腹腔单点穿刺灌注40℃的0.9%的生理盐水2500ml~3500ml+顺铂80~100mg/m2+地塞米松10mg+速尿40mg的混合液d1。腹腔给药的同时,静...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腹腔双路温热灌注化疗并全身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26例,行腹腔单点穿刺灌注40℃的0.9%的生理盐水2500ml~3500ml+顺铂80~100mg/m2+地塞米松10mg+速尿40mg的混合液d1。腹腔给药的同时,静脉滴注林格氏液1500ml+硫代硫酸钠(STS)20~40g,12h滴完,顺铂与STS的用量比例为1∶200。次日STS的剂量减半静脉滴注12h;吉西他滨1.0~1.25g/m2ivdripd1,8。3~4周为1周期,共4周期。并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按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评价,26例患者均可评价,其中位生存期8个月,总有效率为38.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他毒副反应较轻,一般可以耐受。结论GP方案行双路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温热化疗 全身化疗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汪谢丹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9-600,共2页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治方法。方法:对7例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例,CT检查发现1例。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5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MVT早期诊断困难,CT是较敏感的检查方法;提高对该...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治方法。方法:对7例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例,CT检查发现1例。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5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MVT早期诊断困难,CT是较敏感的检查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上静脉 症状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肝素 抗凝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VX_2兔移植性直肠癌模型制作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3
作者 汪谢丹 张进祥 +1 位作者 尚丹 郑启昌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8-789,共2页
在直肠癌的肿瘤生物学与治疗学研究中,各种实验模型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较多的直肠癌动物模型,存在着诱导时间长,成功率不高的问题。本研究的VX2兔移植性直肠癌动物模型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移植
下载PDF
STAT-3及其相关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阳涛涛 陈杰 +3 位作者 田宋君 吴中权 李伟学 《肿瘤药学》 CAS 2022年第3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STAT-3与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100例,收集其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标本中STAT-3和Bcl-2的表达,分析S... 目的探讨STAT-3与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100例,收集其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标本中STAT-3和Bcl-2的表达,分析STAT-3和Bcl-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STAT-3和Bcl-2对预后的影响。结果STAT-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3.00%、62.00%)均高于癌旁组织(12.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AT-3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侵袭深度、组织学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侵袭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STAT-3与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STAT-3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关(P>0.05)。结论STAT-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均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为胃癌患者的病情评估、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BCL-2 胃癌组织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安来 刁波 +1 位作者 袁紫林 李中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894-896,F0003,共4页
21世纪初,Hanahan等[1]首次总结了癌症六大特征能力,即生长信号自给自足、无限复制潜力、逃避凋亡、对抗生长信号不敏感、持续血管生成、组织侵袭/转移。随着研对癌症研究深入,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作用与关系逐渐被重视,并证实为癌症... 21世纪初,Hanahan等[1]首次总结了癌症六大特征能力,即生长信号自给自足、无限复制潜力、逃避凋亡、对抗生长信号不敏感、持续血管生成、组织侵袭/转移。随着研对癌症研究深入,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作用与关系逐渐被重视,并证实为癌症新特征。目前可以明确的是,除癌细胞外,肿瘤微环境还含有一系列免疫细胞、基质细胞、内皮细胞以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癌细胞利用一系列机制逃避免疫监督和破坏,基于免疫逃避机制,临床研究人员推出了多种免疫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较广[2]。相比传统化疗,免疫治疗机制是将肿瘤微环境内外免疫细胞进行特异性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理论上提高了免疫治疗方法的特异性,降低了其不良反应[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武汉市正三轮摩托车交通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珞华 高翼 +3 位作者 施文俊 童绥望 黄传明 张绪忠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77-679,共3页
关键词 武汉市 正三轮摩托车 交通事故 流行病学 调查
原文传递
结肠癌组织中Ku70和Sp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洪亮 万远太 肖继平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Ku70和S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79例,比较高、中、低分化结肠癌中Ku70蛋白和Sp1蛋白阳性表达率以及Ku70mRNA和Sp1mRNA相对表达量与癌旁组织的差异;统... 目的探讨Ku70和S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79例,比较高、中、低分化结肠癌中Ku70蛋白和Sp1蛋白阳性表达率以及Ku70mRNA和Sp1mRNA相对表达量与癌旁组织的差异;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进行,Ku70mRNA与Sp1mRNA相对表达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进行两组比较;Ku70蛋白和Sp1蛋白阳性表达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进行比较;Spearman相关和Pearson直线相关分别用于Ku70mRNA与Sp1mRNA相对表达量和Ku70蛋白和Sp1蛋白阳性表达率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中、低分化结肠癌组织中Ku7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37%、61.54%、79.41%;S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76.92%、85.29%;结肠癌组织中Ku70、Sp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χ2=29.792、50.009;P<0.001);低分化结肠癌的Ku70、Sp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显著的高于高分化结肠癌(F=29.084、39.16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Ku70蛋白与Sp1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07,P=0.006)。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Ku70mRNA相对表达量与Sp1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458,P<0.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Ku70和Sp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且Ku70蛋白与Sp1蛋白阳性表达率以及Ku70mRNA与Sp1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蛋白质类 特异性蛋白1 Ku70蛋白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张裘 曾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考察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取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比较2组... 目的:考察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取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和右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但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血气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右心功能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应用于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救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进而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 血气指标 右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