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GLT2抑制剂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瞿冰雁 杨杨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556-560,共5页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可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种降血糖药物,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可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种降血糖药物,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能促进体重和血清尿酸水平的降低等。SGLT2抑制剂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MASLD的发生、发展进程。本文就SGLT2抑制剂在MASLD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炎症
下载PDF
IGF-1在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丽 潘佳玥(综述) 杨杨(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3-256,共4页
2型糖尿病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代谢性疾病之一,据预测到2040年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6.42亿,而其中30%~40%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胰岛素具有同源性,具有类胰岛素作用,又在细胞增... 2型糖尿病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代谢性疾病之一,据预测到2040年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6.42亿,而其中30%~40%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胰岛素具有同源性,具有类胰岛素作用,又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机体的代谢、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和发展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IGF-1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通过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环状甘氨酸—脯氨酸(cGP)是IGF-1的代谢产物,参与IGF-1的调节,cGP/IGF-1代表有生物活性的IGF-1。现综述IGF-1在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可能作用,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环状甘氨酸—脯氨酸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糖尿病分型、并发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叶青跃 谢军 +5 位作者 杨杨 陈新胜 田胜兰 邢晓磊 白如君 谭婷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4-2126,共3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糖尿病(DM)并发症发生发展及DM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内分泌科24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健康体检者160例。按要求随机分为6组,...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糖尿病(DM)并发症发生发展及DM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内分泌科24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健康体检者160例。按要求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单纯1型糖尿病(T1DM)组、肥胖T2DM组、肥胖2型糖尿病(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病、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T2DM合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泌尿系感染)组,各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T2DM组、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四组RBP4含量。比较正常人群组、T2DM组、T1DM组、DM合并感染组GPI含量。检测各组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并分别分析与RBP4的相关性。结果 1单纯肥胖人群组与正常人群组RBP4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前者较后者RBP4含量增加(t=6.70,P<0.01)。T2DM患者与肥胖患者比较RBP4含量增加(t=7.14,P<0.01)。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时RBP4含量明显增加,与T2DM无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显著(t=6.38,P<0.01);2T2DM组、T1DM组GPI含量均较正常人群组高(t=15.37,t=11.90,P<0.01),T1DM组比T2DM组GPI含量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6.13,P=0.56)。一旦DM合并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时,与非感染T2DM患者比较,GPI含量增高明显(t=12.76,P<0.01)。3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均与RBP4显著相关;T2DM组RBP4与GPI的相关性不强。结论糖代谢异常、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等与RBP4相关,RBP4也许可作为正常人进展为T2DM以及进一步并发慢性并发症的动态监测指标;GPI尚不能作为T1DM与T2DM鉴别的标志分子,也许可作为DM合并急性炎症感染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糖尿病并发症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杨 戚筠 +4 位作者 谢奎 刘志平 邢晓磊 姚春红 陈琼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1-1032,共2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67例T2DM患者和52例非糖尿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用随机双盲法比较47例T2DM患者用安慰剂和吡格列酮干预治疗8w后的血清脂联素、血糖、胰岛素抵抗(IR)...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67例T2DM患者和52例非糖尿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用随机双盲法比较47例T2DM患者用安慰剂和吡格列酮干预治疗8w后的血清脂联素、血糖、胰岛素抵抗(IR)水平。结果T2DM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糖降低(P<0.05),IR明显改善,而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糖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吡格列酮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8-异前列腺素F2a及血清胱抑素C与肾脏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邱宇珍 刘志平 杨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298-2299,230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特点及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 h尿微量清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A组(尿微量清蛋白<30 mg/24 h,60例)和B组(尿微量清蛋白30~299 mg/24 h,6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特点及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 h尿微量清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A组(尿微量清蛋白<30 mg/24 h,60例)和B组(尿微量清蛋白30~299 mg/24 h,6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3组受检者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ys C(Cys C)、24 h尿8-异前列腺素F2a/肌酐(8-iso-PGF2a/Cr)。结果 A组、B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及24 h尿8-iso-PGF2a/Cr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且B组又显著高于A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8-iso-PGF2a/Cr与血清Cys C水平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 Cys C、24 h尿8-iso-PGF2a/Cr均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胱抑素C 氧化性应激 8-异前列腺素F2A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杨 戚筠 +6 位作者 谢军 叶跃青 刘志平 邢晓磊 姚春红 白如君 邱宇珍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0-31,34,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吡格列酮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加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吡格列酮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加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G和LDL-C无明显改变,T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但是幅度均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提高对初诊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合用的降血糖效果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血脂
下载PDF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脆性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娇 邢晓磊 +3 位作者 张敏 吕晶 万蒙 杨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1型脆性糖尿病患者,采用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1型脆性糖尿病患者,采用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胰岛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2 h餐后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BG、HbA_(1c)指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FBG、2 h PBG、HbA1c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治疗1型脆性糖尿病患者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但采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脆性糖尿病患者,其降糖及改善胰岛功能效果更显著,且低血糖事件发生少,能够很好地稳定患者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胰岛素 1型脆性糖尿病
下载PDF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应激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志平 杨杨 周咏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267-4268,共2页
长期高血糖可通过激活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近来,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血糖波动可预测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而目前多数研究是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来评估血糖波动,但CGMS操作复杂,... 长期高血糖可通过激活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近来,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血糖波动可预测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而目前多数研究是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来评估血糖波动,但CGMS操作复杂,费用昂贵,不便于在临床广泛使用。本文通过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血糖波动情况与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 h尿8-异前列腺素F2α/肌酐(8-isoPGF2α/Cr)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OGTT在预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超敏C反应蛋白 氧化应激 8异-前列腺素F2α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相关性糖尿病诊治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娇 邢晓磊 +1 位作者 张敏 杨杨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632-635,共4页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 immure pancreatitis,AIP)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该病临床上少见,发病率约占慢性胰腺炎的1.86%~6.60%,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患者[1],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2]。根据病理特征...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 immure pancreatitis,AIP)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该病临床上少见,发病率约占慢性胰腺炎的1.86%~6.60%,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患者[1],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2]。根据病理特征将AIP分为1型和2型,1型表现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2型表现为特发性导管中心型胰腺炎[3]。AIP患者以无痛性黄疸和(或)胆汁淤积性肝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4],此外,由于胰腺组织破坏,还可表现出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如腹泻、消瘦、血糖升高。1型AIP血清学特点是IgG4升高,并伴有自身抗体阳性,国内有研究显示,高达47.83 %AIP患者合并免疫球蛋白IgG4升高[5],2型血清IgG4阴性。影像学表现为胰腺肿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典型者胰腺呈腊肠样改变。易与胰腺恶性肿瘤相混淆。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改善AIP患者的病情,同时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控制也得到改善[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相关性糖尿病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的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的运作试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秋霞 李小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的护理管理措施在神经内科试点运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9例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3—8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2017年9月—2018年2月采用IMB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后),比较...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的护理管理措施在神经内科试点运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9例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3—8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2017年9月—2018年2月采用IMB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护理管理质量、和谐人际管理与组织认同、团队凝聚力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管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和谐人际管理、组织认同及团队凝聚力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总满意率92.31%显著高于实施前76.92%(P<0.05)。结论 IMB护理管理措施应用在神经内科试点运作中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改善管理质量,增强组织认同感及团队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 护理管理 神经内科 管理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灯盏花素联合贝前列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白如君 张虎 陈琦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贝前列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的DPN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贝前列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的DPN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依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适当给予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并且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和低糖食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贝前列素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HMGB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髓鞘碱性蛋白(MBP)和IMA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0%(42/50)比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HMGB1、MBP和IM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34±3)μg/L比(48±4)μg/L、(0.42±0.06)μg/L比(0.75±0.07)μg/L、(65±6)kU/L比(74±5)kU/L],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0.22±1.31)μg/L比(7.29±1.2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贝前列素对DPN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MGB1和IM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灯盏花素注射液 贝前列素钠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缺血修饰白蛋白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梅 杨杨 +1 位作者 杜丹心 张明洁 《微循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Ⅲ期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120例DNⅢ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B组),黄芪注射液+胰岛素组(C组),疗程均为21天。治疗前后常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Ⅲ期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120例DNⅢ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B组),黄芪注射液+胰岛素组(C组),疗程均为21天。治疗前后常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H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A组),三组各60例。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前B、C组红细胞各项参数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A组比较,两组除Hb、RBC没有差异(P>0.05)外,HCT、MCV、MCH、RDW-C均明显增加,MCH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治疗后只有RDW-C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HCT、MCV、MCH、RDW-C水平降低和MCHC水平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Hb及RBC水平升高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HCT、MCV、RDW-C降低及MCHC升高较B组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胰岛素治疗Ⅲ期DN,可改善外周血红细胞有关参数,效果较单用胰岛素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Ⅲ期) 黄芪注射液 胰岛素 外周血红细胞参数
下载PDF
德格-波特综合征引起低血糖昏迷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美霞 刘迅 +1 位作者 郭伟 周咏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4269-4272,共4页
德格-波特(Doege-Potter)综合征是胸膜孤立纤维瘤引起的伴瘤综合征,可分泌胰岛素类似物,导致低血糖症状发生。胸膜孤立纤维腺瘤患者多以局部缓慢生长性无痛肿块为临床表现,少数可伴咳嗽、呼吸困难及胸痛症状。低血糖好发于巨大肿瘤患者... 德格-波特(Doege-Potter)综合征是胸膜孤立纤维瘤引起的伴瘤综合征,可分泌胰岛素类似物,导致低血糖症状发生。胸膜孤立纤维腺瘤患者多以局部缓慢生长性无痛肿块为临床表现,少数可伴咳嗽、呼吸困难及胸痛症状。低血糖好发于巨大肿瘤患者,平均肿瘤直径约为20 cm,且40.0%为恶性肿瘤。本文报道了1例Doege-Potter综合征引起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格-波特综合征 孤立性纤维瘤 胸膜 低血糖症
下载PDF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对新发2型糖尿病FIns、HOMA-IR和ISI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戚筠 杨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8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新诊断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以及两种药物联用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吡格列酮和联合治疗组FPG、2hPG、HbA1c、HOMA-IR的水...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新诊断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以及两种药物联用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吡格列酮和联合治疗组FPG、2hPG、HbA1c、HOMA-IR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三组ISI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获得最佳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以发热和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例误诊分析并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美霞 周咏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108-3110,共3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可侵犯人体多个器官,引起众多症状,极易误诊。本文报道的病例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引起发热,白细胞计数减少,纵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经治疗好转,1年后再次出现发热,头痛,症状复发,累及脑膜,才考...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可侵犯人体多个器官,引起众多症状,极易误诊。本文报道的病例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引起发热,白细胞计数减少,纵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经治疗好转,1年后再次出现发热,头痛,症状复发,累及脑膜,才考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经对因治疗病情好转。通过本病例提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可累及全身器官,诊断时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发热 淋巴结 误诊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小红 刘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9期193-195,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4月-2018年9月间本院内分泌科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病例数相同,均为4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饮食护理、运动... 目的分析研究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4月-2018年9月间本院内分泌科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病例数相同,均为4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饮食护理、运动治疗、定期血糖监测等的临床常规护理策略,研究组则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FB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FBG、2hPG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PDCA循环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起到良好的治疗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PDCA循坏 护理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宇珍 周咏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73-474,共2页
患者,女,55岁。因下肢水肿伴疼痛1个月余,加重3 d于2010年7月1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水肿,踝关节疼痛,局部皮肤潮红,无发热。于外院查血白细胞计数6.8×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1×10~9/L,占15.3%,血清游... 患者,女,55岁。因下肢水肿伴疼痛1个月余,加重3 d于2010年7月1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水肿,踝关节疼痛,局部皮肤潮红,无发热。于外院查血白细胞计数6.8×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1×10~9/L,占15.3%,血清游离T_3 3.14 pmoL/L(正常值3.14~5.55 pmoL/L),无嗜睡、大便干结、明显乏力等不适,给予优甲乐及中药等治疗,病情无缓解。入院前3 d,患者水肿较前加重,右下肢亦出现类似不适,无发热。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收治。既往有胆囊结石及肾结石病史8年,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T 36.5℃,P 76次/min,R 18次/min,BP 106/60mmHg。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颈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腹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皮肤 心脏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基于赋能理论的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小红 周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78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78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赋能理论的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能够提高甲状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理论 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 甲状腺癌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胱抑素C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宇珍 刘志平 +1 位作者 周咏明 吕静 《亚太传统医药》 2013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入选研究组和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血清Cys C...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入选研究组和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血清Cys C及hs-CR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I、HbA1c、血脂、血压、Cys C、hs-CRP及IMT明显升高,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IMT与Cys C、hs-CRP、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P<0.01)。以IMT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LDL-c、CysC、hs-CRP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ys C、hs-CRP的升高可能与颈动脉IMT增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膜中层厚度 胱抑素C 高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黛力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春红 杨杨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3-14,16,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黛力新配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抑郁患者抑郁评分(HAMD)、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的影响。方法:选取DR伴抑郁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黛力新组(n均=18... 目的:观察黛力新配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抑郁患者抑郁评分(HAMD)、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的影响。方法:选取DR伴抑郁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黛力新组(n均=18)。对照组采用DR常规治疗,黛力新组在DR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片,于每天早晨和中午各口服1片(0.5mg/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并进行HAMD评分,ELISA检测血清Visfatin,电化学法测定全血FBG,酶法测定血清TG,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测定MAGE,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存在明显抑郁现象,各检查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黛力新组临床表现改善明显,HAMD评分、Visfatin、TG、FBG、MAGE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不仅能降低FBG、TG,减少MAGE,还能降低血清Visfatin水平,改善DR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抑郁 内脏脂肪素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