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后检验指标的改变和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孙琴 程静 +2 位作者 董明国 刘黎 周汉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88-4590,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后检验指标的改变和意义。方法:22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治疗后第2、4、6周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后检验指标的改变和意义。方法:22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治疗后第2、4、6周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前后的效果。结果:与移植前比较,术后第2周,AS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术后第4周,AST、DBIL降低(P﹤0.05),ALB、PA增高(P﹤0.05);术后第6周,AST、ALT、TBIL、DBIL、PT降低(P﹤0.05),ALB、PA、PTA增高(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是有效的方法,能改善肝功能各项检验指标,肝功能逐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移植 肝硬化
下载PDF
miR-421和miR-196b-3p在胃癌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潜在价值
2
作者 王文怡 余静恬 甘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726-732,共7页
目的研究血浆miR-421和miR-196b-3p作为诊断胃癌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1)发现集:于2018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采集早期胃癌患者(早期胃癌组)、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和健康志愿者(NC组)的血浆标本各3... 目的研究血浆miR-421和miR-196b-3p作为诊断胃癌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1)发现集:于2018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采集早期胃癌患者(早期胃癌组)、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和健康志愿者(NC组)的血浆标本各3例,用作miRNA微阵列分析。借用TCGA数据证实候选miRNA在癌症组织中的表达。(2)验证集:于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共采集9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89例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和45例健康志愿者(NC组)的血浆标本。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候选miRNA水平。比较各组候选miRNA及常规肿瘤标志物[铁蛋白、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211、CA50、CA125、CA199、CA153、CA242、CA724]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候选miRNA与常规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1)发现集:通过miRNA微阵列筛选,与NC组相比,miR-421和miR-196b-3p水平在早期胃癌组和癌前病变组明显上调(P<0.05)。TCGA数据证实,与正常胃黏膜相比,miR-42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1)。(2)验证集:与NC组相比,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血浆miR-421、miR-196b-3p水平明显上调(P<0.05),且胃癌组血浆miR-421、miR-196b-3p水平高于癌前病变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iR-421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95%CI:0.889~0.972),高于CEA、CA125、CA199、CA724、CA211、CA50诊断胃癌的AUC(P<0.05);miR-196b-3p诊断胃癌的AUC[0.804(95%CI:0.733~0.875)]也高于CEA、CA125、CA199和CA724诊断胃癌的AUC(P<0.05);miR-421和miR-196b-3p也可用于早期胃癌诊断,AUC分别为0.942(95%CI:0.886~0.997)和0.809(95%CI:0.708~0.910);血浆miR-421和miR-196b-3p诊断癌前病变的AUC分别为0.788(95%CI:0.714~0.863)和0.648(0.556~0.741),miR-421诊断癌前病变的AUC均高于miR-196b-3p、铁蛋白、CA50诊断癌前病变的AUC(P<0.05)。血浆miR-421和miR-196b-3p在胃癌Ⅰ期病例中的水平与Ⅱ、Ⅲ/Ⅳ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胃癌发病早期(Ⅰ~Ⅱ期)的水平明显高于NC组和癌前病变组(P<0.05)。结论血浆miR-421和miR-196b-3p在早期胃癌患者中过表达,有希望成为诊断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诊断 癌前病变 miR-421 miR-196b-3p miRNA微阵列 胃癌
下载PDF
浅析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8
3
作者 雷云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76-177,共2页
尿液常规检查作为一项有价值且操作简便的临床检验项目,在肾脏排泄和分泌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功能的检测方面,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尿液检验技术和仪器更新换代频繁,使... 尿液常规检查作为一项有价值且操作简便的临床检验项目,在肾脏排泄和分泌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功能的检测方面,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尿液检验技术和仪器更新换代频繁,使得检验灵敏度和精密度得以有效提升,为医生精确诊断病情、更好地判定治疗效果、有效地估计病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检验 肾脏排泄 灵敏度 精密度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检验对感染相关儿童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陈丽丽 顾黎梦 +2 位作者 马丽娜 雷欣睿 李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0051-0053,共3页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检验对感染相关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编入观察组;另选取45例非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编入对照组。两组患儿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均接受...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检验对感染相关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编入观察组;另选取45例非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编入对照组。两组患儿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均接受IL-6、PCT等检验。对比两组患儿IL-6、PCT检验结果。最后评价IL-6、PCT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观察组IL-6、PCT指标水平达(442.32±52.62)pg/ml、(11.95±2.52)ng/ml,高于对照组(156.41±26.82)pg/ml、(1.06±0.36)ng/ml(P均0.001)。IL-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8.29%(28/41)、71.43%(35/49)。PCT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55%(35/44)、86.96(40/46)。IL-6、PCT联合诊断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78%(39/46)、90.91%(40/44)。结论 脓毒症患儿与其它感染性患儿IL-6、PCT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及早明确脓毒症发病有重要预示作用,有助于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IL-6、PCT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升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介素 降钙素原 炎性因子 病情评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病人继发多种抗凝剂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误诊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例
5
作者 朱家琦 张虎 +7 位作者 刘俊 陈琦 周有利 王鑫鑫 谭婷婷 邓道庭 刘水晶 李明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84-2286,I0003,共4页
目的为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提供可能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病人继发多种抗凝剂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人为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种抗... 目的为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提供可能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病人继发多种抗凝剂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人为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种抗凝剂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当肝硬化病人血小板减少时,应注意排除多种抗凝剂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硬化 门静脉 多种抗凝剂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CA724及CA199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丽丽 王鑫鑫 +1 位作者 马丽娜 顾黎梦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糖类蛋白抗原(CA724)、糖类蛋白抗原(CA199)联合检测在胃黏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胃癌患者、胃部良性病变、健康志愿者各4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病例收集时间2020年7月~2021年12月。对研究对...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糖类蛋白抗原(CA724)、糖类蛋白抗原(CA199)联合检测在胃黏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胃癌患者、胃部良性病变、健康志愿者各4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病例收集时间2020年7月~2021年12月。对研究对象的PG、CA724、CA199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各组间上述指标水平差异,统计各组受检者的指标阳性率,分析PG、CA724、CA199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胃癌组PG低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健康志愿者组,CA724、CA199高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健康志愿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CA724、CA199指标的阳性率高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健康志愿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7.50%(19/40)、91.25%(73/80)。PGⅠ/PGⅡ比值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2.50%(21/40)、87.50%(70/80)。CA724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00%(24/40)、87.50%(70/80)。CA199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2.50%(17/40)、93.75%(75/80)。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7/40)、92.50%(74/80)。各指标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50%(37/40)、92.50%(74/80),其中灵敏度显著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CA724、CA199单一指标用于诊断胃癌灵敏度不高,三种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胃癌的早期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糖类蛋白抗原 胃癌 检测
下载PDF
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严蜀华 刘俊 +3 位作者 刘佳 叶青跃 杨明建 叶琴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第3期66-67,共2页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并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尿酸(UA)、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对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 高血压肾损伤 肾功能指标 早期诊断 临床价值 联合检测 Β2-微球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高血压肾病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严蜀华 李素君 +3 位作者 叶青跃 杨明建 董明国 姜丹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64-65,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对脑梗死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8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00例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血清Hcy、hs-CRP水平及全血TF-PCA进行...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对脑梗死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8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00例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血清Hcy、hs-CRP水平及全血TF-PCA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梗死容积组上述三指标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Hcy、hs-CRP和TF-PC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梗死容积组比较,梗死容积越大,其Hcy、hs-CRP及TF-PCA水平越高。结论:常规监测血清Hcy、hs-CRP和全血TF-PCA水平可为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患者 检测分析 促凝活性 组织因子 蛋白水平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糖尿病分型、并发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叶青跃 谢军 +5 位作者 杨杨 陈新胜 田胜兰 邢晓磊 白如君 谭婷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4-2126,共3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糖尿病(DM)并发症发生发展及DM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内分泌科24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健康体检者160例。按要求随机分为6组,...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糖尿病(DM)并发症发生发展及DM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内分泌科24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健康体检者160例。按要求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单纯1型糖尿病(T1DM)组、肥胖T2DM组、肥胖2型糖尿病(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病、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T2DM合并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泌尿系感染)组,各组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单纯肥胖人群组、T2DM组、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肾、大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组四组RBP4含量。比较正常人群组、T2DM组、T1DM组、DM合并感染组GPI含量。检测各组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并分别分析与RBP4的相关性。结果 1单纯肥胖人群组与正常人群组RBP4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前者较后者RBP4含量增加(t=6.70,P<0.01)。T2DM患者与肥胖患者比较RBP4含量增加(t=7.14,P<0.01)。T2DM合并相应并发症时RBP4含量明显增加,与T2DM无并发症者比较差异显著(t=6.38,P<0.01);2T2DM组、T1DM组GPI含量均较正常人群组高(t=15.37,t=11.90,P<0.01),T1DM组比T2DM组GPI含量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6.13,P=0.56)。一旦DM合并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时,与非感染T2DM患者比较,GPI含量增高明显(t=12.76,P<0.01)。3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均与RBP4显著相关;T2DM组RBP4与GPI的相关性不强。结论糖代谢异常、血压血脂异常、体重增加等与RBP4相关,RBP4也许可作为正常人进展为T2DM以及进一步并发慢性并发症的动态监测指标;GPI尚不能作为T1DM与T2DM鉴别的标志分子,也许可作为DM合并急性炎症感染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糖尿病并发症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检测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明 周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538-1541,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参照Pullicinp法选择轻度梗死、中度梗死和重度梗死患者各50例;将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研...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参照Pullicinp法选择轻度梗死、中度梗死和重度梗死患者各50例;将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受试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a(TNF-a)水平。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梗死患者的血清Hcy、CRP、TN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CRP、TNF-a、MMP-9水平呈正相关,与NGF、NTF呈负相关;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CRP、TNF-a、MMP-9水平呈负相关,与NGF、NTF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发生改变,且与炎症因子含量以及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的理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炎症因子 神经细胞因子
下载PDF
转移与未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部分血栓前状态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俊 杜丹心 +1 位作者 程鹏飞 张明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方法使用仪器法对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患者(C组)及5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未转移患者(B组)的vWF...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方法使用仪器法对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患者(C组)及5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未转移患者(B组)的vWF、AT、DD和TF-PCA进行检测,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A组)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患者vWF、DD和TF-PCA水平明显增高(P<0.05),AT显著降低(P<0.05);C组较B组vWF、DD和TF-PCA水平增高(P<0.05),AT水平降低(P<0.05);B组及C组内各种疾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机制失衡,且转移较未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更加明显;其患者血栓前状态只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本身有关,与肿瘤发生的消化道部位无明显关系。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vWF、AT、DD及TF-PCA水平,可为其病情监测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消化道恶性肿瘤 未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下载PDF
慢性脑血管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全血组织因子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明国 杜忠芳 +2 位作者 程静 石应元 严蜀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4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流变学指标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AC)检测对慢性脑血管病(CCVD)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测定全血粘度等6项指标;采用全血复钙凝血时间法检测TF-PAC;比较CCV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之间两类指... 目的:观察血流变学指标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AC)检测对慢性脑血管病(CCVD)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测定全血粘度等6项指标;采用全血复钙凝血时间法检测TF-PAC;比较CCV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之间两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CVD组男女性患者血液变6项指标中5项指标以及TF-PAC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善,其中以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g)和TF-PAC降低尤为明显(P<0.01)。结论:应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F-PAC对CCVD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血管病 血液流变学指标 组织因子 治疗前后 DISEASES 活性 全血 血液流变性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发病48h内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俊 杜丹心 +1 位作者 刘佳 张明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83-484,487,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在冠心病(CHD)患者发病48h内的变化。方法采用相关仪器对300例CHD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cy、血浆vWF及全血TF-PCA水平进行检测和统计...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在冠心病(CHD)患者发病48h内的变化。方法采用相关仪器对300例CHD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cy、血浆vWF及全血TF-PCA水平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30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96),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100)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104)。结果 CHD患者Hcy、vWF及TF-PC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AMI组>UAP组>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及UAP组vWF及TF-PCA水平较SAP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糖尿病、高血压的SAP、UAP及AMI患者较未伴糖尿病、高血压同组患者Hcy水平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AMI组vWF及TF-PC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检测Hcy、vWF及TF-PCA对CHD患者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均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稳定型心绞痛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下载PDF
血清IGF-1、NSE、MBP联合检查对新生儿黄疸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俊 陈琦 白如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2期2447-24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联合检查对新生儿黄疸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为其风险预测和治疗提供合理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联合检查对新生儿黄疸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为其风险预测和治疗提供合理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出生并确定为黄疸新生儿128例,根据脑部CT或MRI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单纯黄疸组(n=71)和合并脑损伤组(n=57),选择同时期内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生产的健康新生儿57例作为健康组。收集各组患儿血清IGF-1、NSE、MBP值,采用相关系数分析IGF-1、NSE、MBP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脑损伤发生相关性;建立ROC曲线探讨IGF-1、NSE、MBP联合检查对预测黄疸新生儿并发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组血清IGF-1、NSE、MBP水平分别为(13.02±2.54)、(10.98±2.03)、(3.22±1.05)μg/L,单纯黄疸组分别为(40.05±3.78)、(29.77±2.71)、(4.39±1.56)μg/L,合并脑损伤组分别为(80.24±4.66)、(41.09±3.38)、(7.66±2.30)μg/L。较健康组,单纯黄疸组、合并脑损伤组患儿IGF-1、NSE、MB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合并脑损伤组患儿IGF-1、NSE、MBP水平高于单纯黄疸组(P<0.05)。IGF-1与NSE、MBP均呈正相关关系(r=0.516、0.488,P<0.05);IGF-1、NSE、MBP与脑损伤发生相关(P<0.05)。IGF-1、NSE、MBP诊断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793、0.661,IGF-1、NSE、MBP联合诊断的AUC、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大于IGF-1、NSE、MBP单独或两两联合诊断(P<0.05)。结论黄疸并发脑损伤患儿血清IGF-1、NSE、MBP显著升高,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脑损伤的预测因子,有望成为临床检测黄疸新生儿并发脑损伤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脑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对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琳 朱鸣 +3 位作者 雷蕾 赵英 潘国雄 张明洁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5-56,I0002,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4例经临床确诊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7)和对照治疗组(n=47),...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4例经临床确诊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7)和对照治疗组(n=47),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检测治疗前后DD、FIB及TF-PC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型脑梗死患者DD、FIB明显增高,TF-PCA增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DD、FIB及TF-PCA较治疗前及对照治疗组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改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脑梗死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钙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内皮素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梅 雷蕾 +3 位作者 潘国雄 赵瑛 易蕾 陈琦 《微循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6-28,3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观察组,n... 目的:回顾性分析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观察组,n=54)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治疗组,n=54),两组均给予降压、降脂、控制血糖等常规措施,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56)。1个疗程后(7天)观察两组TIA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血浆ET-1及全血TF-PC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70.37%vs 46.30%,94.44%vs 72.22%,P均<0.05)。治疗前,两组TIA患者ET-1及TFPC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ET-1及TF-PC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脑及其它脏器出血。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效果良好,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奥扎格雷钠 低分子肝素钙 内皮素-1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β以及维生素A与原发性肝癌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小丽 刘佳 +2 位作者 马玉芳 王继红 罗莉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74-247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3种维生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β以及维生素A)参与调控氧化应激损伤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的初发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198例。随访3年,根据随访结... 目的探讨血清3种维生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β以及维生素A)参与调控氧化应激损伤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的初发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198例。随访3年,根据随访结束时生存结果,分为存活组(n=101)和死亡组(n=97)。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维生素E、胡萝卜素β、维生素A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包括总抗氧化态(TAS)、总氧化态(TOS)和氧化应激指数(OSI)以及其变化差值。结果死亡组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维生素E变化差值、维生素A变化差值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术后3个月TAS水平、TAS变化差值、TOS变化差值、OSI变化差值均低于存活组,术后3个月TOS水平、OSI高于存活组(P<0.05)。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和维生素E变化差值预测肝癌术后3年死亡事件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95%CI(0.716,0.894)]、0.894[95%CI(0.735,0.934)]。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与术后3个月TAS水平呈正相关(r=0.521,P<0.05),与死亡率呈负相关(r=-0.611,P<0.05);维生素E变化差值与死亡率呈负相关(r=-0.6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维生素E>10.1μmol/L[OR=0.78,95%CI(0.40,0.98)]和维生素E变化差值>0.6μmol/L[OR=0.89,95%CI(0.49,0.99)]是肝癌术后3年死亡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是肝癌术后3年死亡事件发生的潜在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维生素E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 死亡率
下载PDF
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明洁 程静 +2 位作者 门诚虹 叶青跃 许锡镇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第1期49-50,I000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方法:将颅脑外伤后24h患者按GCS计分法分为轻型组(n=45)、中型组(n=38)和重型组(n=29),分别测定各组WBC、hs-CRP及TC浓度,并与正...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方法:将颅脑外伤后24h患者按GCS计分法分为轻型组(n=45)、中型组(n=38)和重型组(n=29),分别测定各组WBC、hs-CRP及TC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重型组及中型组WBC、hs-CRP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均<0.01);重型组、中型组及轻型组TC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结论:WBC、hs-CRP及TC测定可作为颅脑外伤患者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白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总胆固醇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明洁 李明 +3 位作者 吕登峰 倪剑红 叶青跃 杨明建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5-36,I0003,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等血栓前状态(PTS)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对78例CKD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组的vWF、DD和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等血栓前状态(PTS)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对78例CKD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组的vWF、DD和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KD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P<0.05),vWF、DD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体积(PCT)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常规检测vWF、DD、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指标,对CKD患者PTS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凝血功能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晓峰 刘蔚 +2 位作者 李素君 叶琴 刘孙琴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分析及应对措施,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 317例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认试验,制定排除假... 目的: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分析及应对措施,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 317例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认试验,制定排除假阳性结果的措施。结果:ELISA法检出106例阳性,老年组(≥60岁)62例阳性,中青年组(<60岁)44例阳性。在老年组中,TPPA法确认60例阳性,假阳性率为3.22%(2/62);WB法确认58例阳性,假阳性率为6.45%(4/62),WB法与TPPA法检出假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1,P>0.05)。在中青年组中,TPPA确认43例阳性,假阳性率为2.27%(1/44);WB确认42例阳性,假阳性率为4.55%(2/44),WB法与TPPA法检出假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P>0.05)。结论:为了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对ELISA法筛查的阳性标本,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用TPPA法进行确认试验,对有疑问的结果用WB法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