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转移癌误诊为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姜红浩 沈琴 +4 位作者 钱悦 朱里 涂亚庭 陈思远 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6-787,共2页
皮肤转移癌在临床上不少见,但极易误诊,现将1例皮肤转移癌误诊为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癌皮肤转移 基底细胞 硬斑病样
下载PDF
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康小平 薛芹 +1 位作者 张鹏 龙飞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武汉地区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地区老年住院患者或者门诊体检者共1080例。受试者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并且统计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年度检出情况,隐性梅毒的发病特... 目的:观察分析武汉地区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地区老年住院患者或者门诊体检者共1080例。受试者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并且统计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年度检出情况,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以及科室分布。结果:统计2011年到2013年梅毒检测结果,其中确诊为梅毒阳性的患者共112例,检出率为10.4%。其中隐性梅毒的检出率为65例,隐性梅毒检出率为58.0%;显性梅毒有47例,显性梅毒检出率为42.0%。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近3年梅毒感染的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2012年显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2013年有明显下降,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则有明显上升。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是感染来源主要是来源密切接触者,占73.8%,对比显性梅毒的29.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发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有63.1%为男性患者,36.9%为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中学或以下程度的有89.2%,这对比显性梅毒患者也有统计学差异。隐性梅毒患者中有72.3%患者自身具有基础疾病。妇科和体检科对隐性梅毒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是14.6%和12.5%,对比其他科室的隐性梅毒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视武汉地区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提高对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的筛查对抑制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老年 隐性梅毒
下载PDF
右颈后淡红色皮下结节——皮肤颗粒细胞瘤
3
作者 薛芹 姜红浩 +3 位作者 吴凤 涂亚庭 黄长征 陈思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7-318,共2页
患者女,51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颈后出现一结节,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于2010年6月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皮肤科检查:右颈后一直径约1cm结节,高出皮面,呈淡红色,质硬、边界清楚(图1)。系统检查... 患者女,51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颈后出现一结节,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于2010年6月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皮肤科检查:右颈后一直径约1cm结节,高出皮面,呈淡红色,质硬、边界清楚(图1)。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结节 颈后 皮肤科检查 家族遗传病史 自觉症状 患者
下载PDF
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历史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姜红浩 张宏 +2 位作者 佘国荣 张敬文 张丁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历史地理学规律,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文献,设置发病年龄、病种、相关发病因素等特征变量,以中间年限1980年和中国八大地区为界,采用SPSS13.0对报... 目的探讨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历史地理学规律,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文献,设置发病年龄、病种、相关发病因素等特征变量,以中间年限1980年和中国八大地区为界,采用SPSS13.0对报道的15778例深部真菌病在不同时段及不同地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深部真菌病呈逐年增长趋势,在地域上逐渐由集中向分散变化,报道病例数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高发年龄段、病种和相关发病因素具有不同的历史地理学特征,1950~2007年,该病的高发年龄均为中青年,但1980年后,中青年比例下降,儿童和老年病例增多;且报道病种在1980年后明显增多,其中以念珠菌病最多见和最广泛,而鼻孢子菌、球孢子菌、帚霉菌感染区域仍较局限;同时,1980年前外伤是发病主要相关因素,而在1980年后被不洁性接触、抗生素滥用、慢性病等取代。结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等将成为该类病的主要发病区。将深部真菌病的防治工作与其历史地理学特征结合起来,对从整体上把握该类疾病的发病特征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中国 历史地理学
下载PDF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姜红浩 钱悦 +2 位作者 朱里 陈思远 黄长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0-651,共2页
患者女,50岁。因唇部反复进行性红肿伴轻微瘙痒半年就诊。皮肤科情况:上唇弥漫性红肿,压之无凹陷,上下唇红斑脱屑。口角略向右侧歪斜,左侧鼻唇沟变浅,吹口哨嘴唇,并向右侧倾斜,伸舌稍向左侧歪斜,舌体肥大,舌面有明显沟纹。上唇皮损病理... 患者女,50岁。因唇部反复进行性红肿伴轻微瘙痒半年就诊。皮肤科情况:上唇弥漫性红肿,压之无凹陷,上下唇红斑脱屑。口角略向右侧歪斜,左侧鼻唇沟变浅,吹口哨嘴唇,并向右侧倾斜,伸舌稍向左侧歪斜,舌体肥大,舌面有明显沟纹。上唇皮损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少量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诊断: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kersson-Rosenthal 综合征
下载PDF
酚磺乙胺过敏反应伴肾损害一例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强世平 石扬 刘保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3985-3986,共2页
酚磺乙胺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其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全身荨麻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休克等[1],尚未见涉及脏器受损的报道,现将酚磺乙胺过敏反应伴肾损害1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81岁,因"大便带血一周"于201... 酚磺乙胺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其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全身荨麻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休克等[1],尚未见涉及脏器受损的报道,现将酚磺乙胺过敏反应伴肾损害1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81岁,因"大便带血一周"于2011年5月3日入院。病史:内痔病史40余年;可疑冠心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磺乙胺 过敏反应 肾损害
下载PDF
湖北地区花粉变应原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志洪 涂亚庭 +4 位作者 陈宏翔 张鹏 石扬 康小平 薛芹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特应性皮炎合并和不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gE情况,研究皮下注射花粉变应原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9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合并和不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两组,分析患者皮损情况及血清IgE水平,进...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特应性皮炎合并和不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gE情况,研究皮下注射花粉变应原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9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合并和不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两组,分析患者皮损情况及血清IgE水平,进行常规脱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合并组与不合并组特应性皮炎患者对花粉过敏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12.4615,P<0.01),常规脱敏治疗5个疗程后合并组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不合并组(50.0%);合并组脱敏疗效与血清中花粉特异性IgE成显著相关,且复发率低。结论花粉在特异性皮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花粉变应原特异性脱敏治疗可用于特异性皮炎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变应原 花粉
下载PDF
银屑合剂治疗银屑病120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薛芹 王胜强 皮先明 《陕西中医》 2012年第5期569-570,共2页
目的:观察银屑合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合适病例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银屑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迪银片。治疗6周,观察12周。结果:2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对治疗组能取得与对照... 目的:观察银屑合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合适病例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银屑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迪银片。治疗6周,观察12周。结果:2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对治疗组能取得与对照组相当疗效。结论:银屑合剂治疗银屑病有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中医药疗法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薛芹 康小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lL-17、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和IL-18水平,并和PSAI评... 目的:探讨lL-17、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和IL-18水平,并和PSAI评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3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7例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8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_(17)=0.739 8,P<0.001)(r_(18)=0.328 8,P<0.001)。结论:IL-17和IL-18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有关,且与该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8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IP-10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550-155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gamma-inducible protein of 10kD,IP-10)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2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P-10水平,分析其与SLE... 目的 探讨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gamma-inducible protein of 10kD,IP-10)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2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P-10水平,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补体C3、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1)患者血清IP-10水平[(303±187)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2±50)pg/ml],活动期患者(512±347)pg/ml]高于非活动期患者[(128±115)pg/ml];患者血清IP-10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54,P<0.01);血清IP-10水平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r=0.51,P<0.01),而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41,P<0.05).(2)肾损害组血清IP-10水平[(532±307)pg/ml]明显高于非肾损害组(241±108)pg/ml].结论 IP-10水平可作为监测SLE疾病活动程度和肾脏损害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代谢 趋化因子CXCL10/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