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的初步探讨
1
作者 兰雨康 戚小英 +1 位作者 桂希恩 庄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3-678,共6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发生和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apati...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发生和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apatitis bsurface antigen,HBsAg)的携带率及HBV感染状态,比较不同类型B-NHL患者HBsAg阳性率差异及HBsAg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与HBsAg阴性DLBCL的临床特征、化疗反应和2年生存率。结果:共纳入597例NHL患者为NHL组,其中B-NHL 461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103例。B-NHL患者HBV感染率(17.1%)明显高于对照组(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sAg阳性率(10.7%)与对照组(5.7%)无统计学差异(P=0.796)。对影响351例DLBCL患者总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Ann Arbor期Ⅲ~Ⅳ期以及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分是不利因素(均P<0.05),而获得缓解是有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HBsAg状态、Ann Arbor分期、治疗反应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HBsAg阴性DLBCL比较,HBsAg阳性DLBCL患者发病年龄更轻(P=0.017),IPI评分较高(P=0.036)、Ann Arbor分期较晚(P=0.001)。HBsAg阳性DLBCL患者化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HBsAg阴性DLBCL患者(P=0.026,P=0.031)。但2组乳酸脱氢酶升高率和脾脏受累率无显著差异。结论:HBsAg阳性患者可能有更高的风险患B-NHL,且HBV可能对B-N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负面影响。HBV不仅增加B-NHL的风险,还可加重病情,降低化疗效果,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郁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荣 俞洁 +3 位作者 李卫平 李毅 杜娟 吕飞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7期5696-5696,共1页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郁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伴胆汁郁积的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保肝治疗,疗程均4周。结果:治疗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郁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伴胆汁郁积的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保肝治疗,疗程均4周。结果:治疗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两组的临床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在治疗胆汁郁积型肝炎上有较好疗效,能较早促进损伤的肝细胞修复、再生,以缓解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蛋氨酸 病毒性肝炎 肝内胆汁郁积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10日与间隔7日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荣 杜娟 +3 位作者 李卫平 李毅 俞洁 吕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4-15,23,共3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NFα-2a)间隔10日与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方法:6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2周。随后随机分为两组,A...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NFα-2a)间隔10日与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方法:6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2周。随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10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组32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予以48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前12针治疗方案相同,治疗12针时的HCV RNA应答率,A、B两组分别为59%、61.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4针时HCV RNA的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7.2%、88.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HCV RNA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9.7%、92.3%,治疗结束6个月时HCV RNA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2.1%、80.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10日与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12周后,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给药间隔期,改为10天1次皮下注射,可有效减轻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丙型肝炎 HCV RNA定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