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科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1
作者 吴俊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2期113-115,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及标本分布。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生物API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耐药检测及耐药率统计。结果临床分离的823株PAE以痰标本的检出率最高(79.7%),主要分...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及标本分布。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生物API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耐药检测及耐药率统计。结果临床分离的823株PAE以痰标本的检出率最高(79.7%),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330株,占40.0%),重症监护病房(ICU)(142株,占17.3%),干部病房(105株,占12.8%),神经内科(77株,占9.4%)。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23.6%和24.2%。结论 PAE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加强其耐药性检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保持敏感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医院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后合并奥斯陆莫拉菌感染1例
2
作者 汪亚莉 梁颖 +1 位作者 陈娟 伍仕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2期276-278,共3页
奥斯陆莫拉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黏膜上的条件致病菌群[1],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可引起肺炎、结膜炎、脑膜炎、脑脓肿、心内膜炎、心包炎等疾病,可在患者的呼吸道、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可被分离和检测到。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具有起... 奥斯陆莫拉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黏膜上的条件致病菌群[1],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可引起肺炎、结膜炎、脑膜炎、脑脓肿、心内膜炎、心包炎等疾病,可在患者的呼吸道、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可被分离和检测到。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因隐匿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手术结果及预后[2-3]。近期本院收治1例脑室外引流术后合并奥斯陆莫拉菌感染的病例,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陆莫拉菌 感染 脑脊液 质谱分析
下载PDF
脑科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357-4359,共3页
目的分析武汉脑科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监测2009-2011年临床分离195株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K-B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95株鲍氏不动杆菌以痰标本的检出率最高,占78.0%,... 目的分析武汉脑科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监测2009-2011年临床分离195株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K-B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95株鲍氏不动杆菌以痰标本的检出率最高,占78.0%,主要分布于脑科,占82.1%,包括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及神经内科,分别占35.4%、32.3%、14.4%;2010与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50.0%,而2010、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60.0%。结论脑科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比非脑科的耐药严重;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高且耐药率增加较快,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
原文传递
双酚A对纳米二氧化钛理化特性及其DNA损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燕婕 张艳红 吕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应用领域广泛,由于其对有机物或生物分子有吸附作用,二者相互反应,对各种细胞可能产生与nano-Ti O2单独作用时不同的毒性作用。为探讨双酚A(BPA)对nano-Ti O2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BPA和nano-Ti O2联合暴露对人胚... 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应用领域广泛,由于其对有机物或生物分子有吸附作用,二者相互反应,对各种细胞可能产生与nano-Ti O2单独作用时不同的毒性作用。为探讨双酚A(BPA)对nano-Ti O2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BPA和nano-Ti O2联合暴露对人胚肝L-02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用不同缓冲液,测定不同浓度的BPA(0、0.1、1、10 mol·L-1)对不同浓度nano-Ti O2(0、0.1、1、10 mg·L-1)的粒径、表面电位和吸附能力的影响;然后测定不同浓度BPA和nano-Ti O2联合暴露对人胚肝L-02细胞DNA双链断裂、DNA损伤关键修复酶h Msh2基因(h Msh2)、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复合物催化亚基(DNA-PKcs)的m RNA表达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缓冲液中,随着BPA浓度的增加,nano-Ti O2粒径增加,表面电位上升,在细胞培养液DMEM中这一变化趋势最为明显;但在不同缓冲液中nano-Ti O2对BPA的吸附能力无明显差异。单独nano-Ti O2暴露不引起DNA双链断裂,对DNA损伤修复关键酶的表达也无明显影响,但nano-Ti O2可加重BPA的DNA双链断裂效应。与相应剂量的BPA单独染毒组比较,nano-Ti O2与BPA混合染毒组的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加重(P<0.05),h Msh2、MGMT和DNA-PKcs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上述研究结果显示BPA可促进nano-Ti O2团聚,但团聚的nano-Ti O2仍可吸附BPA。单独nano-Ti O2暴露无DNA损伤作用,但nano-Ti O2可加重BPA的DNA双链断裂效应。其中h MSH2、MGMT和DNA-PKcs都参与2种污染物联合暴露所致的DNA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双酚A 理化性质 联合暴露 DNA损伤
下载PDF
VAP+技术在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浆LDL-C和LDL-P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梁纯子 朱满 +1 位作者 伍仕敏 涂建成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0-94,共5页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紧密相关,二者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临床实验室检测LDL-C和LDL-P常用的Friedwald公式间接法受到外周血中三...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紧密相关,二者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临床实验室检测LDL-C和LDL-P常用的Friedwald公式间接法受到外周血中三酰甘油(TG)水平的干扰,而高三酰甘油血症(HTG)又是我国最常见的脂质代谢紊乱类型之一。为避免HTG的干扰,垂直梯度离心法血脂检测技术(VAP+)参考经典的超速离心原理,将血浆脂蛋白连续稳定分层,还原较真实的脂蛋白状态,进而独立检测出各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该文通过总结VAP+的技术特点,综述目前该技术在HTG状态下LDL-C/LDL-P检测的研究,评价其在中国临床实验室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酰甘油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垂直梯度离心法血脂检测技术 VAP+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燕婕 胡玲娟 +1 位作者 伍雅婷 吕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3-728,共6页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 ,M IP)的荧光传感器技术是将荧光与M IP相结合,通过光学信号的改变(包括荧光增强、荧光猝灭及波长改变等)来检测待测物。由于光学信号灵敏度高,非常适用于痕量物质的检测。而M...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 ,M IP)的荧光传感器技术是将荧光与M IP相结合,通过光学信号的改变(包括荧光增强、荧光猝灭及波长改变等)来检测待测物。由于光学信号灵敏度高,非常适用于痕量物质的检测。而M IP又能选择性识别模板分子,将样品预处理和荧光检测两者结合起来,可实现快速、高灵敏度地检测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荧光传感器 目标物分子
下载PDF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与自身抗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燕婕 袁琳 胡绍先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JIA患儿、化脓性关节炎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水平。结果JIA患儿组血清...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JIA患儿、化脓性关节炎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水平。结果JIA患儿组血清IL-17、IL-6、TGF-β1、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分别为(22.57±5.69)ng/L、(17.52±4.41)ng/L、(258.3±57.28)ng/L、(4.97±2.16)RU/mL、(18.69±2.77)RU/mL,高于化脓性关节炎患儿和健康儿童(P均<0.05);JIA患儿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IL-17、IL-6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9、0.436,P均<0.05),与TGF-β1水平无相关性(r=0.131,P>0.05);抗RA33抗体水平与IL-17水平正相关(r=0.255,P<0.05),与IL-6和TGF-β1无相关性(r分别为0.196、0.213,P>0.05)。结论 JIA患儿细胞因子表达的异常与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参与JIA发病及炎症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 自身抗体
下载PDF
早期监测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PCT和IL-6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夏国新 饶君 刘燕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534-1535,153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行清创固定术和术后常规抗菌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伤后8∽24 h,患者创口化脓、创口污染和创口无污染为标准分组...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行清创固定术和术后常规抗菌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伤后8∽24 h,患者创口化脓、创口污染和创口无污染为标准分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治疗前后血清 PCT、IL-6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污染组和化脓组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污染组PCT、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脓组和污染组PCT、IL-6水平呈下降趋势,无污染组PCT、IL-6水平呈波动趋势。治疗第1天,污染组和化脓组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污染组PCT、IL-6水平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3个病例组PCT、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化脓组、污染组PCT、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污染组PCT、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随病情好转PCT、IL-6水平明显下降,化脓组、污染组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污染组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合并软组织开放伤,创口易发生感染,动态监测PCT和IL-6水平,对于早期预测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促进创口和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 开放性骨折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创口 细菌感染
下载PDF
血乳酸、B型钠尿肽和同型半胱氨酸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谢玲 刘燕婕 雷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6期2154-2155,2158,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乳酸、B 型钠尿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该院收治的8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发病期、溶栓术后24、48、72 h,禁食12 h 后的动、静脉血,分别检测血乳酸、BNP 和H...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乳酸、B 型钠尿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该院收治的8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发病期、溶栓术后24、48、72 h,禁食12 h 后的动、静脉血,分别检测血乳酸、BNP 和Hcy 水平,作动态监测分析研究,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发病期组、恢复期组血乳酸、BNP 和Hcy 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 <0.05)。急性脑梗死组发病期血乳酸、BNP 和 Hcy 水平分别为(6.47±3.92)mmol/L、(100.52±48.96)pg/mL 和(28.87±15.13)μmol/L,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术后恢复期48~72 h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组术后恢复期血乳酸、BNP 和 Hcy 水平逐渐下降,至术后72 h 血乳酸、BNP 和 Hcy 水平下降至最低,分别为(2.16±1.83)mmol/L、(33.61±10.42)pg/mL、(18.87&#177;8.27)μmol/L。结论血乳酸、BNP 和 Hcy 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为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应及时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治疗,并进行动态监测,正确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乳酸 B型钠尿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国新 陈茜璐 刘燕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344-1345,1348,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活动期、缓解期So-JIA患儿血清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和...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活动期、缓解期So-JIA患儿血清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以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期组血清AKA、抗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4%、47.1%,缓解期组分别为17.2%、27.6%,活动期组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So-JIA组AK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1.1%和97.2%,抗CCP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1.3%和91.9%,抗CCP抗体的灵敏度高于AKA。活动期组抗CCP抗体、IL-17、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抗CCP抗体、IL-17、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抗体AKA和抗CCP抗体对So-JI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欠佳,二者联合检测对提高So-JIA诊断特异度,尤其对提高活动期So-JIA诊断阳性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自身抗体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载体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颖 许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7期51-54,共4页
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临床治疗普遍采用手术切除后放化疗,但其治疗效果不佳。氧化石墨烯纳米载体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药物化疗、免疫疗法和光热疗法三种途径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氧化... 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临床治疗普遍采用手术切除后放化疗,但其治疗效果不佳。氧化石墨烯纳米载体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药物化疗、免疫疗法和光热疗法三种途径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氧化石墨烯纳米载体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胶质瘤 纳米载体
下载PDF
B型利钠肽、全血乳酸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燕婕 谢玲 杜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349-135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及全血乳酸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213例,将其中13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作为心源组,72例肺源性呼吸困难作为肺源组,另选择同期健康的体格者35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及全血乳酸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213例,将其中13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作为心源组,72例肺源性呼吸困难作为肺源组,另选择同期健康的体格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直接免疫化学发光法(全自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BNP浓度,采用电极法检测全血乳酸浓度。结果心源组患者血浆BNP浓度[(415.3±93.7)pg/mL]显著高于肺源组[(58.4±37.5)pg/mL]和对照组[(37.1±20.4)pg/mL](P<0.05);心源组与肺源组患者全血乳酸浓度[分别为(1.8±1.3)、(2.7±1.9)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3±0.2)mmol/L](P<0.05)。以血浆BNP 98pg/mL为鉴别呼吸困难原因的临界值,BNP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7.7%。结论血浆BNP及全血乳酸联合检测,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治疗以及患者预后的正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心源性 呼吸困难 肺源性 利钠肽 乳酸 诊断
下载PDF
石墨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肿瘤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颖 伍仕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4期539-544,共6页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降低肿瘤病死率的主要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因此对肿瘤相关物质进行准确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石墨烯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可实现对肿瘤相...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降低肿瘤病死率的主要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因此对肿瘤相关物质进行准确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石墨烯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可实现对肿瘤相关指标的检测,且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石墨烯的理化特性和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合近几年石墨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肿瘤相关指标检测中的文献报道,重点综述石墨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常见肿瘤标志物、相关癌基因、肿瘤细胞、肿瘤相关microRNA和其他肿瘤相关指标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标志物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材料 石墨烯
下载PDF
2008—2021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娟 梁颖 +4 位作者 程唯佳 李宁 刘娜 伍仕敏 王雷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2期1516-1523,共8页
目的:了解2008—2021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湖北省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湖北省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手足口病病例信息、EV71疫苗接种数据,并进行病原学和流行... 目的:了解2008—2021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湖北省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湖北省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手足口病病例信息、EV71疫苗接种数据,并进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21年湖北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98105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0.80/10万,累计报告重症病例1667例,重症占比为0.17%;死亡病例112例,病死率为0.01%,年均死亡率为0.05/10万。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5.28%;男女性别比为1.56∶1;患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7.32%和29.06%。发病曲线除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呈单峰分布外,其余年份呈双峰分布,春夏高峰为4~6月,秋冬高峰为10~12月;病原学特征上,湖北省的优势流行株一直为EV71亚型;湖北省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神农架林区(303.95/10万)、黄石市(204.62/10万)、襄阳市(197.17/10万)、鄂州市(182.83/10万)、十堰市(159.23/10万);2016—2021年湖北省EV71疫苗平均接种率为18.45%。结论:湖北省HFMD呈现出明显的季节、人群以及地区分布特征,自2008年以来EV71型一直都是流行优势株,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高危人群。为有效预防HFMD,需大力推广EV71疫苗的接种以提高人群覆盖率,同时加强疫情监测、病原分型尤其是流行优势株基因型及重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学 流行病学 EV71疫苗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对重型颅脑损伤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燕婕 饶君 杜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812-5813,5825,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细菌性感染的临床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9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目的探讨连续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细菌性感染的临床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9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脑挫裂伤组3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组2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组29例;入院1-3d进行PCT、hs-CRP和IL-6水平连续检测,与31名健康组比较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PCT、hs-CRP和IL-6的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监测点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例患者中共发生23例感染,感染率为25.27%;发生感染患者入院1-3d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且呈上升趋势,与未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动态监测血清PCT、hs-CRP及IL-6水平,可作为细菌感染的预测指标,若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望降低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细菌性 血清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衣原体属与支原体属感染及细胞因子水平和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燕婕 周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828-3829,3832,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男性不育病因。方法按WHO标准对生育组和不育组患者进行精液常规、衣原体抗原检测和支原体属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精浆IL-2、IL-6、IL-8和T...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男性不育病因。方法按WHO标准对生育组和不育组患者进行精液常规、衣原体抗原检测和支原体属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精浆IL-2、IL-6、IL-8和TNF-α的水平。结果不育症各组精液Ct、Uu感染及Ct+Uu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生育组,感染率少精组、弱精组、无精组Ct分别为27.78%、28.20%、26.83%,Uu分别为41.67%、43.59%、46.34%,生育组Ct、Uu分别为5.7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症组中Ct、Uu感染患者IL-2、IL-6、IL-8、TNF-α水平较未感染者显著增高(P<0.05);与生育组比较,少精组、无精组精浆中IL-2、IL-6、IL-8、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弱精组中精浆IL-2、TNF-α水平与生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浆IL-6、IL-8水平与生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生殖道Ct、Uu感染与男性不育有密切的关系,由感染所致的男性不育可能与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病原体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2例HIV抗体免疫印迹法确证阴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虹泽 刘盼 +2 位作者 唐莹 唐力 伍仕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841-8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2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确证阴性结果分析,探讨Western Blot漏检原因,提高HIV确证实验室报告质量。方法:2例病人血标本筛查使用第4代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试剂检测,复检使用两种不同厂... 目的:通过对我院2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确证阴性结果分析,探讨Western Blot漏检原因,提高HIV确证实验室报告质量。方法:2例病人血标本筛查使用第4代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试剂检测,复检使用两种不同厂家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补充实验分别进行HIV抗体Western Blot和HIV-1核糖核酸(RNA)定量检测,同时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结合临床表现,对2例样本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例样本筛查和复检均有反应,但Western Blot确证结果均为阴性。2例样本病毒载量(VL)分别为36097 CPs/mL和4339470 CPs/mL,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分别为54个/μL和612个/μL。结论:对于筛查和复检均有反应而Western Blot确证阴性的病例,不仅要考虑"窗口期",还应考虑"艾滋病(AIDS)期",应结合筛查、复检、HIV-1 RNA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及临床表现,做到早确证、早治疗,防止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免疫印迹试验 确证试验 艾滋病期
原文传递
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8
作者 梁颖 曾斯敏 +1 位作者 刘(王亭) 伍仕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血清特异性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6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79例疑似患者的血清,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2019-nCoV总抗体、IgM和IgG抗体,实时荧...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血清特异性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6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79例疑似患者的血清,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2019-nCoV总抗体、IgM和IgG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19-nCoV核酸。结果:在236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两种检测试剂的阳性率分别为86.02%(203/236)和84.32%(199/236);在79例疑似病例中,两种试剂的阳性率分别为78.48%(62/79)和70.89%(56/79)。两种试剂检测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02%和84.32%,96.61%和96.61%,99.02%和99.00%,63.33%和60.64%,88.14%和86.78%,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种试剂的检测效能无明显差异(P>0.05)。COVID-19确诊组IgM、IgG的阳性率分别为73.31%(173/236)和85.59%(202/236),COVID-19疑似组IgM、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2.66%(10/79)和65.82%(52/79),两组IgM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2019-nCoV抗体对COVID-19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IgM抗体阳性对于核酸检测阴性的疑似COVID-19病例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胶体金法 总抗体 IGM IgG 诊断
原文传递
维拉帕米对Th17/Treg细胞因子的效应研究
19
作者 刘燕婕 邱文杰 +1 位作者 陈茜璐 丁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16-1819,共4页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VER)对Th17/Treg细胞因子的效应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法检测VER对脂多糖(LPS)激活的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Th17/Treg细胞因子的影响,观察VER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结果:正常儿童外周血淋...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VER)对Th17/Treg细胞因子的效应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法检测VER对脂多糖(LPS)激活的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Th17/Treg细胞因子的影响,观察VER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结果: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脂多糖(LPS)激活后IL-17、IL-6和TGF-β1含量较未激活组显著增加(P<0.05);经LPS与10μmol.L-1VER共培养后,IL-17、IL-6和TGF-β1含量与未激活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激活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经LPS与100μmol.L-1VER共培养后,IL-17、IL-6和TGF-β1含量与未激活组和激活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外来病原体等刺激,使人淋巴细胞在激活状态下增殖、分化,引起机体免疫调节紊乱。Kv1.3通道阻断剂VER在体外可通过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直接作用,调节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使Th17/Treg细胞因子分泌发生改变。因此,推测T细胞膜Kv1.3钾离子通道可能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Kv1.3通道阻断剂 Th17/Treg细胞因子 效应机制
原文传递
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Th17/Treg失衡及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国新 胡玲娟 刘燕婕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5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晚期血吸虫病可发生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昏迷等并发症。它是一个长期、反覆的发展过程,临床治疗难度大。有研究认为,Th细胞参与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其在宿主体内的免疫应答过程中起调节作用,以Th2免疫应... 目的晚期血吸虫病可发生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昏迷等并发症。它是一个长期、反覆的发展过程,临床治疗难度大。有研究认为,Th细胞参与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其在宿主体内的免疫应答过程中起调节作用,以Th2免疫应答为主时,即可形成肝纤维化。近年来研究发现Th17/Treg细胞平衡失调可能在由血吸虫卵引起的异常免疫应答及免疫病理损害中起一定作用。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Th17/Treg失衡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感染 肝纤维化 Th17/Treg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