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铜低温热轧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组织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若平 刘静 +4 位作者 汪汝武 毛炯辉 朱业超 林勇 许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65-568,共4页
为研究含铜低温热轧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采用3种不同的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脱碳退火前的高温退火工艺有助于增加硅钢初次再结晶组织中20°-45°晶界比率;采用渗氮工艺,可在大幅提高∑5晶界比率的同时增大... 为研究含铜低温热轧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采用3种不同的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脱碳退火前的高温退火工艺有助于增加硅钢初次再结晶组织中20°-45°晶界比率;采用渗氮工艺,可在大幅提高∑5晶界比率的同时增大晶粒尺寸。应用晶粒尺寸阈值公式计算出的初次晶粒大小约为8μm,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取向硅钢 晶粒尺寸 取向差 CSL
下载PDF
无取向硅钢冲裁回弹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维 曹洪志 +3 位作者 欧昊 张祥林 骆忠汉 陈圣林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2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材料参数以及冲裁工艺对无取向硅钢冲裁回弹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拉伸试验和小孔法分别获得无取向硅钢纵横向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参数和纵横向残余应力差异,结合理论分析和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分析材料各向异性、残余应力以及冲... 目的研究材料参数以及冲裁工艺对无取向硅钢冲裁回弹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拉伸试验和小孔法分别获得无取向硅钢纵横向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参数和纵横向残余应力差异,结合理论分析和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分析材料各向异性、残余应力以及冲裁压边对冲裁回弹的影响规律。结果实际冲裁Φ40 mm的圆片时,垂直轧制方向压边面积明显小于轧制方向压边面积,冲裁圆片轧制方向尺寸大于垂直轧制方向,且直径均大于40 mm。板料垂直轧制方向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高于轧制方向,轧制方向和垂直轧制方向均为残余压应力,且轧制方向残余压应力明显高于垂直轧制方向。结论无取向硅钢冲裁时,轧制方向回弹大于垂直轧制方向,回弹由材料各向异性、残余应力以及压边面积综合影响导致,且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残余应力、各向异性、压边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回弹 残余应力 各向异性 压边面积
下载PDF
模具间隙对无取向硅钢冲片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曹洪志 郝林坡 +3 位作者 吴维 张祥林 骆忠汉 李荣锋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8,共5页
为了研究模具间隙对无取向硅钢冲片质量的影响规律,针对电机铁芯常用的冷轧无取向硅钢50WW470和50WW800,设计了一套高精度浮动式冲裁试验模具。通过系统性冲裁试验,分析模具间隙对冲片毛刺高度、回弹和椭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无取... 为了研究模具间隙对无取向硅钢冲片质量的影响规律,针对电机铁芯常用的冷轧无取向硅钢50WW470和50WW800,设计了一套高精度浮动式冲裁试验模具。通过系统性冲裁试验,分析模具间隙对冲片毛刺高度、回弹和椭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无取向硅钢冲裁后,毛刺高度随模具间隙增加而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回弹量随模具间隙增加而减小;椭圆度是由材料力学性能与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综合导致的,板料垂直轧制方向的力学性能比平行轧制方向好,而平行轧制方向的残余压应力比垂直轧制方向大。因此,冲裁后零件平行于轧制方向回弹更大,故其尺寸也更大。去应力退火后,残余应力降低,各向异性程度降低,零件椭圆度降低1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裁试验模具 无取向硅钢 模具间隙 毛刺 回弹 椭圆度
原文传递
磷对w(Si)0.4%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欧阳页先 张新仁 谢晓心 《钢铁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52-55,共4页
真空冶炼不同P含量的无取向电工钢,经热轧、冷轧和退火工艺制备成品样。结合磁性能检测、微观组织和织构分析,研究P元素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的添加提高了基体的电阻率,降低了铁损。与此同时热轧组织改变,促进了{111... 真空冶炼不同P含量的无取向电工钢,经热轧、冷轧和退火工艺制备成品样。结合磁性能检测、微观组织和织构分析,研究P元素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的添加提高了基体的电阻率,降低了铁损。与此同时热轧组织改变,促进了{111}织构的形成,降低了磁感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铁损 磁感
下载PDF
析出相质点对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朱业超 毛炯辉 +1 位作者 王若平 乔学亮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基于Humphreys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统一理论,研究了析出相质点的Zenner钉扎对Fe-3%S i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的影响。比较了一般取向硅钢(CGO)和高磁感取向硅钢(HGO)的晶粒尺寸、晶界参数以及析出相质点的Zenner钉扎因子。结果表明,高... 基于Humphreys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统一理论,研究了析出相质点的Zenner钉扎对Fe-3%S i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的影响。比较了一般取向硅钢(CGO)和高磁感取向硅钢(HGO)的晶粒尺寸、晶界参数以及析出相质点的Zenner钉扎因子。结果表明,高斯晶粒与普通晶粒相比没有明显的尺寸优势,具有强烈高斯织构的HGO在晶界能和晶界活动性上与CGO的差异非常小,二者具有相近的临界Zenner因子;但HGO中析出相质点更为细小和弥散,其Zenner因子是CGO的2.8~5.0倍,因此HGO中Zenner因子更大,其高斯晶粒更容易率先达到临界条件而发生二次再结晶,从而在二次再结晶后具有更强的高斯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Zenner钉扎 二次再结晶 高斯织构 晶界能 取向差异角 CSL晶界
原文传递
渗氮方式及氨气对取向硅钢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若平 刘静 +4 位作者 毛炯辉 黎世德 许光 朱业超 石文敏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9-71,共3页
研究渗氮气氛中不同氨气比例及喷射与非喷射渗氮方式对取向硅钢氮含量的影响,对渗氮前后样品表层氧化膜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氧化膜厚度为0.1μm的硅钢片在渗氮温度为750℃,氨气量为1%-5%条件下渗氮时短时间内渗氮效果不明显,氨气量... 研究渗氮气氛中不同氨气比例及喷射与非喷射渗氮方式对取向硅钢氮含量的影响,对渗氮前后样品表层氧化膜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氧化膜厚度为0.1μm的硅钢片在渗氮温度为750℃,氨气量为1%-5%条件下渗氮时短时间内渗氮效果不明显,氨气量为10%-40%的气氛渗氮效果明显。随着氨气比例的增加,硅钢片中的氮含量增加,当氨气量为30%时,喷氮方式渗氮后的硅钢片渗氮量是非喷氮方式的2.5倍。此外,渗氮气氛中的氢气可以还原氧化膜厚度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氨气 渗氮 氧化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