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专业的学术传统与特色——撰于武音音乐学系建系35周年之际
1
作者 袁利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7,165,共12页
武汉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专业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酝酿期、七八十年代的初创期,以及90年代和新世纪前十年的稳步发展期,又迎来了近十几年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学者都有集中关注的研究领域,并从老一辈学者展现出的借鉴... 武汉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专业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酝酿期、七八十年代的初创期,以及90年代和新世纪前十年的稳步发展期,又迎来了近十几年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学者都有集中关注的研究领域,并从老一辈学者展现出的借鉴西学或中西对比的研究思路,到后来将音乐史学与美学思辨、作曲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偏向,又逐渐衍生出音乐评论、音乐文献编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形式等传统,形成了自身的学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音乐学院 西方音乐史专业 学术传统 35周年
下载PDF
调性与“无调性”——历史与哲学语境下两种音乐创作思维的内在差异与隐秘关联
2
作者 袁利军 《北方音乐》 2022年第2期83-92,共10页
“调性”是特定文化土壤和思维模式下的必然产物,曾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以至于当20世纪初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的作品最初被冠以“无调性”(atonality)名称时,音乐界无不... “调性”是特定文化土壤和思维模式下的必然产物,曾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以至于当20世纪初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的作品最初被冠以“无调性”(atonality)名称时,音乐界无不为之震动。但实际上,“无调性”音乐并非强调对“调性”的抛弃和反叛,其是在一定基础上音乐历史孕生而出的另一种创作思维模式。“调性”与“无调性”这两种思维模式各自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各自所处时期的普遍哲学思潮也有着紧密的同质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性 无调性 创作思维 内在差异 隐秘关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