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7
1
作者 李杰华 金红 杨海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830-2833,共4页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将8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硫酸...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将8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凝的溶栓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30 min内ivgtt,溶栓开始后12 h,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7500 U,qd,肌内注射,持续3~5 d;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诺肝素钠60 U/kg,ivgtt,给予1mg/ml注射用阿替普酶8 ml静脉注射,其余42 ml在90 min内ivgtt,然后继续给予依诺肝素钠以12 U/(kg·h)微量泵泵入48 h,48 h后改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000 U,肌内注射,bid,连用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溶栓后30、60、90、120 min时的血管再通情况,以及心电图、成本-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观察组患者溶栓后60、90、120 min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Q波时间、Q波/R波和ST段偏移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的单位效果所需花费成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壁瘤、心包积液、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钠溶栓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和血管再通率均优于尿激酶联合依诺肝素钠,溶栓后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但尿激酶价格低廉,成本-效果比优于阿替普酶,临床可权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成本-效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与血清脑利钠肽及糖尿病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海松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394-395,400,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对心血管疾病的正确评价非常重要。而心脏生物化学标志物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与血清脑利钠肽及糖尿病的临床关系。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脑利钠肽 糖尿病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宗文仓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317-320,共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比较常见,对患者死亡率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相比,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预后差。随着医学发展以及指南更新,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策略有了新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比较常见,对患者死亡率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相比,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预后差。随着医学发展以及指南更新,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策略有了新的变化。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可同时或另行分期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STEMI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可能增加手术并发症、心力衰竭恶化、对比剂肾病的风险,急性期仅处理梗死相关动脉(IRA)是合理的。本文就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策略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死亡率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梗死相关动脉 完全血运重建
下载PDF
早期肝素化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宗文仓 赵毅梅 赵艳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肝素化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 目的探讨早期肝素化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EI)后,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 000 U;对照组患者在导管室置入鞘管后,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 000 U。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2组患者肝素给药时间、术前活化凝血时间(ACT)、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情况、入院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血管开通时间、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峰值、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峰值、住院期间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天数。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肝素给药时间[(7.5±1.8)vs(47.4±8.6)min]、造影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0级比例(28%vs 38%)、D-to-B时间[(58.4±13.0)vs(63.9±12.9)min]、血管开通时间[(29.2±5.9)vs(32.5±5.4)min]、高血栓负荷比例(30%vs 52%)、hs-TnT峰值[(2 915.4±1 845.9)vs(3 987.4±2 018.8)ng/ml]、pro-BNP峰值[(3 096.4±1 965.2)vs(4 770.5±2 073.5)pg/ml]、住院泵衰竭比例(4%vs 16%)、住院天数[(9.0±1.8)vs(10.1±2.0)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CT[(213.2±13.7)vs(67.7±5.1)s]、TIMI 2~3级比例(40.0%vs 18.0%)、LVEF[(56.5±7.7)%vs(51.3±7.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肝素化可提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再通率,缩短血管开通时间,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肝素 梗死相关动脉 心功能
下载PDF
盐酸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与联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金亮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2690-2691,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与联用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9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成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以及联用组各30例,三组患者根据药品剂量说明连续应用4周后进行评估。比较... 目的:探讨盐酸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与联用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9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成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以及联用组各30例,三组患者根据药品剂量说明连续应用4周后进行评估。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观察患者用药期间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失眠等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三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用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用药组服药期间血压更为平稳。贝那普利组与美托洛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0.05);贝那普利组与联用组比较(χ^(2)=0.577,P=0.448>0.05);美托洛尔组与联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6,P=0.228>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与联用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贝那普利 酒石酸美托洛尔 高血压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功能、血脂和复发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金亮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699-700,共2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及对患者心功能、血脂的影响及复发风险。方法:选取6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扩冠、抗凝降血脂,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及对患者心功能、血脂的影响及复发风险。方法:选取6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扩冠、抗凝降血脂,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5个月后观察两组心功能、血脂变化及复发风险。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随访期间,观察组心绞痛发生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高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同时降低心绞痛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冠心病 心绞痛 心功能 血脂 预后 疗效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与脑钠肽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赵海松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25(CA125)和脑钠肽(BNP)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AHA心力衰竭指南标准随机入选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两组,A组:NYHA 2级30例,B组:NYHA 3~4级52... 目的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25(CA125)和脑钠肽(BNP)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AHA心力衰竭指南标准随机入选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两组,A组:NYHA 2级30例,B组:NYHA 3~4级52例。另选取同期住院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CA125和BNP的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技术分别测定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CA125和BNP水平。结果 CHF组血清CA125、BNP明显高于对照组,NYHA 3~4级组与NYHA 2级组比较,CA125和BN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随心力衰竭好转,CA125、BNP水平显著下降。结论联合测定CA125、BNP水平对CHF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糖类抗原125 脑钠肽
原文传递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预后影响相关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海松 张蓉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3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关系,分析NT-proBNP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0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CCU...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关系,分析NT-proBNP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0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CCU病房治疗的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62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50例。入院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肌钙蛋白。在院期间内科系统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期限均为30 d,观察早期心血管事件是否发生。结果 30 d后随访,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梗死后心绞痛7例、再发心肌梗死3例,心力衰竭10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猝死1例。NT-proBNP与cTn(Ir=0.444 2,P<0.05)、LVEDD(r=0.800 9,P<0.01)呈正相关,与LVEF(r=-0.835 9,P<0.01)呈负相关。有心血管事件组NT-proNP、cTnI、LVEDD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LVEF均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可以预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近期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甄秀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9期50-52,共3页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具有发病快、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因血栓碎片脱落堵塞冠状动脉远端微血管,造成心肌再灌注不良,可发生灌注不良或无灌注现象,已成为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与预后的主要...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具有发病快、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因血栓碎片脱落堵塞冠状动脉远端微血管,造成心肌再灌注不良,可发生灌注不良或无灌注现象,已成为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与预后的主要问题。由于血栓抽吸导管治疗能有效避免冠状动脉远端栓塞的发生,促进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改善,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文章主要介绍了血栓抽吸导管的作用原理,分析了血栓抽吸导管在PCI中的临床作用及其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的影响,阐述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在STEM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希望能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导管 研究进展 临床效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二联和三联抗凝治疗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甄秀丽 冯国鹏 《医学信息》 2021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比较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二联和三联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106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二联抗... 目的比较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二联和三联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106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二联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三联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再狭窄发生率、炎症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出血事件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再狭窄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PLT、Fg、D-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7.54%、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7%、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3.77%,均低于对照组的9.43%、11.3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三联抗凝效果更优,可降低再狭窄率,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出血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冠心病 冠脉支架植入术 三联抗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