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戒毒胶囊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1
作者 王正晖 刘静 张宏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新生戒毒胶囊的毒理作用,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①急性毒性试验:以最大给药体积的新生戒毒胶囊予小鼠1d内灌胃给药3次后,连续观察7d。②长期毒性试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新生戒毒胶囊5g/kg(高剂量组)... 目的研究新生戒毒胶囊的毒理作用,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①急性毒性试验:以最大给药体积的新生戒毒胶囊予小鼠1d内灌胃给药3次后,连续观察7d。②长期毒性试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新生戒毒胶囊5g/kg(高剂量组)、3g/kg(中剂量组)、100mg/kg(低剂量组)或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2周,停药后进行血常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检查,其内脏接受病理检查。结果急性毒性试验测得新生戒毒胶囊的最大耐受量为生药量240g/kg,为成人临床每日用量的240倍;长期毒性试验表明,三个剂量组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测定、主要脏器系数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脏器病理检查未见异常。结论新生戒毒胶囊临床剂量口服安全,无蓄积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戒毒胶囊 毒理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成骨样细胞UMR106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灵芝 倪宁 +2 位作者 张永亮 龚海英 崔颖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95,i0005,共4页
目的:以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成骨细胞增殖的成骨样细胞UMR106为靶细胞,考察蛇床子素对其细胞形态、增殖率和分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活性筛选室进行。以大鼠成骨肉... 目的:以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成骨细胞增殖的成骨样细胞UMR106为靶细胞,考察蛇床子素对其细胞形态、增殖率和分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活性筛选室进行。以大鼠成骨肉瘤细胞系UMR106为靶细胞,以雌二醇1×10-8mol/L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蛇床子素干预组分为1×10-8mol/L,1×10-7mol/L,1×10-6mol/L3个浓度组。①调整细胞浓度为4×107L-1,接种于12孔培养板上。48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②调整细胞浓度为2×107L-1,接种于96孔培养板,采用四唑盐法测定各孔的吸光度,计算平均增殖率。③调整细胞浓度为2×107L-1,接种于24孔培养板,磷酸对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测定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上述实验每组均设8个复孔。结果:①培养基中加入蛇床子素培养48h后,与对照组相比UMR106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核分裂期多见,1×10-6mol/L,1×10-7mol/L组可见细胞重叠生长,分泌基质堆积明显。②UMR106细胞经蛇床子素处理48h后,相对于对照组,1×10-6mol/L组增殖率为52%,1×10-7mol/L组为37%,1×10-8mol/L组为16%。3个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37.36,14.94,6.81,P<0.01)。③UMR106细胞经蛇床子素1×10-6mol/L和经雌二醇1×10-8mol/L处理24h和48h后,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犤(825.17±12.34),(775.16±8.67),(715.14±14.17)μkat/g;(2415.48±15.84),(2355.47±5.67),(2285.49±7.67)μkat/g;t=16.56,10.22;20.89,34.90,P<0.01犦。④UMR106细胞在浓度为1×10-6,1×10-7mol/L的蛇床子素及雌二醇10-8mol/L培养24h后,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犤(781.66±11.50),(733.15±15.34),(728.81±9.84),(652.80±11.34)μkat/g;t=22.56,11.91,14.32,P<0.01犦。结论:蛇床子素可剂量依赖地促进UMR106细胞的增殖,刺激UMR106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提示其可能具有直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药理学 成骨细胞倩物作用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分裂/药物作用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海马蛋白质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术旺 张永亮 +2 位作者 李灵芝 白晶 于媛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筛选脑损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总蛋白.硝酸银染色,PDQuest7.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差异蛋白质点,基质...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筛选脑损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总蛋白.硝酸银染色,PDQuest7.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检测到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查阅蛋白质数据库得到所需蛋白质相关信息,分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4h、8h、12h、24h和48h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质.每组样品电泳重复3次,每帧图谱检测到1800余个蛋白质点;选择2个背景清晰、重复性及分辨力良好、在各组表达差异明显并呈现时序性变化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经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共获得18帧图.每组3帧,其中对照组及损伤后12h组蛋白质图谱显示分离效果良好,蛋白质点清晰,点染色程度较深,数目较多,横纹和纵纹较少,图谱平均匹配率〉80%。采用PDQuest7.0图像分析软件对蛋白质图谱进行定量分析证实,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10^3的差异蛋白质为葡萄糖调节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58),在损伤后4h、8h和12h表达水平上调;相对分子质量为28.40×10^3的差异蛋白质为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在损伤后4h、8h、12h、24h和48h表达水平均上调。结论葡萄糖调节蛋白58和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可能与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为探讨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海马 蛋白质类 电泳 凝胶 双向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练秋 赵庆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研究糖皮质激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本文综述了近15 年来的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以其讨论糖皮质激素与核受体的作用原理及其与脂蛋白代谢和动脉血管壁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 研究糖皮质激素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本文综述了近15 年来的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以其讨论糖皮质激素与核受体的作用原理及其与脂蛋白代谢和动脉血管壁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从基因水平阐述了糖皮质激素对某些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转录和表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动脉粥样硬化 核受体 脂蛋白类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燕青 齐丽莎 刘亚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当肿瘤体积小于1mm^3时,主要依靠渗透获得营养,即血管前期(prevascular phase),为无血管生长期;当肿瘤体积大于1mm^3时,主要依靠血管生成获得营养,即血管期vascular phase)。肿瘤血管... 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当肿瘤体积小于1mm^3时,主要依靠渗透获得营养,即血管前期(prevascular phase),为无血管生长期;当肿瘤体积大于1mm^3时,主要依靠血管生成获得营养,即血管期vascular phase)。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的重要条件,是肿瘤学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 分子机制 肿瘤体积 侵袭和转移 肿瘤生长 生长期 肿瘤学 营养
下载PDF
常压缺氧性脑损伤小鼠血清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小薇 张永亮 +1 位作者 李灵芝 曾文慧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观察常压缺氧小鼠脑组织损伤之特点及其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探寻常压缺氧性脑损伤的生物标志蛋白。方法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常压缺氧组,建立常压缺氧小鼠模型并按缺氧持续时间分为缺氧1周、2周和3周组,分别检测... 目的观察常压缺氧小鼠脑组织损伤之特点及其血清差异蛋白质表达,探寻常压缺氧性脑损伤的生物标志蛋白。方法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常压缺氧组,建立常压缺氧小鼠模型并按缺氧持续时间分为缺氧1周、2周和3周组,分别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常压缺氧后不同时间血清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常压缺氧后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中缺氧3周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压缺氧2周组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缺氧1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常压缺氧后各亚组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压缺氧后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呈升高趋势,缺氧2周组和3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质谱分析共获得342个血清蛋白质峰,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3500、3578、3706、3516和4130等5个蛋白质峰的相对强度在缺氧性脑损伤后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73个蛋白质峰分布于各缺氧组但在正常对照组中未检测到。这78个蛋白质峰中30个蛋白质峰于缺氧后≤2周表达,48个蛋白质峰于缺氧2周后表达。结论常压缺氧可引起小鼠脑组织损伤,使血清及脑组织中与氧自由基相关的酶活性发生改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及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升高;并可改变血清蛋白质的表达谱。提示血清中出现的部分蛋白质可能为常压缺氧性脑损伤诱导的血细胞基因表达产物,在血清中所检测到的差异蛋白质以及缺氧后新出现的蛋白质可能是脑损伤的生物标志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蛋白质芯片
下载PDF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新生大鼠大脑蛋白质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春蓉 于保国 +3 位作者 刘燕青 刘亚敏 杨术旺 张永亮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新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大脑差异表达蛋白质,为阐明CH致脑发育障碍发病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方法 制作CH仔鼠动物模型,于出生时称重后处死仔鼠,取大脑,提取大脑皮质总蛋白,Bradford法检测蛋白质浓...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新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大脑差异表达蛋白质,为阐明CH致脑发育障碍发病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方法 制作CH仔鼠动物模型,于出生时称重后处死仔鼠,取大脑,提取大脑皮质总蛋白,Bradford法检测蛋白质浓度.应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分析新生正常仔鼠与CH仔鼠大脑蛋白质差异表达情况.选择重复性、分辨率好且表达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RI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FT3、FT4水平.结果 新生甲减组仔鼠体重、FT3、FT4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仔鼠(t体重=-8.07,tFT3=5.39,tFT4=7.62,P<0.01).建立了较稳定的正常与CH仔鼠大脑2-DE图谱,筛选出7个重复性、分辨率好且表达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MALDI-TOF-MS质谱分析鉴定了相关的7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塌陷反应介导蛋白2、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物第5亚单位、泛素结合酶E2-25K、ATP合酶D亚单位、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突触核蛋白α、核苷二磷酸激酶.结论 神经元突触形成异常、ROS产生异常增多、细胞凋亡等多条途径可能参与了CH致脑发育障碍,本研究为探讨CH致脑发育障碍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大脑皮质 大鼠 质谱分析法 电泳 凝胶 双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