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励机制在基层教学机构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唐烽明 袁斌斌 +3 位作者 赵鑫 青格乐图 刘子泉 李子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2557-2559,共3页
骨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授课内容多,实践性质强,学科发展迅速。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善与创新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 骨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授课内容多,实践性质强,学科发展迅速。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善与创新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才能积极互动,建立高效的学习模式,为丰硕教学成果的取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探讨激励机制在基层教学机构教学中的应用,对骨科学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技能培训 技能考试 笔试成绩 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模式 临床带教老师 学习活动 激励教育 统计学分析 技能操作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21和miR-32的表达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沈继春 李阳 +2 位作者 刘晓梅 张爱民 刘冀琴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7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21)和microRNA-32(miR-32)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及骨科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和正常对照的骨髓标本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21)和microRNA-32(miR-32)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及骨科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和正常对照的骨髓标本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21和miR-32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21和miR-32在MM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难治组miR-21和miR-3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miR-21和mR-32的表达水平低于初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和miR-32的表达可以对MM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IR-21 miR-32
下载PDF
复合溶菌酶纱布湿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 被引量:3
3
作者 靳立巾 朱新英 +1 位作者 石娜 张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6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湿敷减轻输注化疗药物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输注化疗药物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开始输入化疗药时用4层16cm×7cm长方形无菌纱布浸透50%硫酸镁溶液湿敷,用保鲜膜包裹... 目的探讨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湿敷减轻输注化疗药物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输注化疗药物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开始输入化疗药时用4层16cm×7cm长方形无菌纱布浸透50%硫酸镁溶液湿敷,用保鲜膜包裹后胶布固定;观察组在开始输入化疗药时用4层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1块(14cm×7cm)湿敷,用透明敷贴覆盖固定。结果两组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程度、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湿敷能有效降低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镇痛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静脉炎 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 湿敷 疼痛
下载PDF
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靳立巾 朱新英 +1 位作者 石娜 张杰 《现代临床护理》 2015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湿敷患处,对照组患者采用50%硫酸镁湿敷患处。治疗1周后观察... 目的探讨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湿敷患处,对照组患者采用50%硫酸镁湿敷患处。治疗1周后观察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性静脉炎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性静脉炎 复合溶菌酶杀菌纱布 湿敷 护理
下载PDF
“8.12天津港爆炸事故”批量伤员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靳立巾 王玉萍 +2 位作者 张杰 张艳翠 杨俊丽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究心理危机干预对批量爆炸伤员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伤伤员52例,男37例,女1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伤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伤员以传统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伤员在对照组伤员的护... 目的探究心理危机干预对批量爆炸伤员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伤伤员52例,男37例,女1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伤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伤员以传统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伤员在对照组伤员的护理基础上与心理科医生联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观察两组伤员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心理危机干预后观察组伤员总依从性96.1%显著优于对照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未行护理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危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爆炸伤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与心理科医生联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预后,减轻心理危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珲危机 爆炸伤员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物联合植骨对颈椎管成形后轴性痛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2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阚世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93-1498,共6页
背景:临床为预防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后轴性痛的发生,多选择门轴侧开槽处诱导植骨联合不同内固定装置,以恢复术后持续颈椎序列动态稳定。目的:探讨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辅助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中,门轴侧骨槽植骨对术后轴性痛... 背景:临床为预防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后轴性痛的发生,多选择门轴侧开槽处诱导植骨联合不同内固定装置,以恢复术后持续颈椎序列动态稳定。目的:探讨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辅助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中,门轴侧骨槽植骨对术后轴性痛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的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06例,其中52例进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54例进行微型板钉内固定,两种内固定中均有行门轴侧骨槽植骨患者,治疗后通过影像学判定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及轴性痛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10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5.9年,未发生内固定断裂或松动、门轴侧骨槽处内层骨皮质折断等并发症;(2)52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患者中,植骨24例,未植骨28例;54例微型板钉内固定患者中,植骨37例,未植骨17例;(3)106例患者中19例出现轴性痛,包括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组9例(植骨4例、未植骨5例)、微型板钉内固定组10例(植骨3例、未植骨7例);(4)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后,植骨组与未植骨组治疗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和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在微型板钉内固定治疗后,植骨组治疗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高于未植骨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后,植骨组与未植骨组轴性痛发生率、首发时间、首发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疼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6)在微型板钉内固定治疗后,植骨组轴性痛持续时间、疼痛改善程度优于未植骨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7)结果表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门轴侧骨槽植骨,不影响轴性痛发作特点;微型板钉内固定联合门轴侧骨槽植骨,有助于缩短轴性痛病程,提高其预后效果,促进植骨融合,尽快重建序列平衡和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椎弓根钉棒 微型钛板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骨槽植骨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微球体 药物释放系统 组织工程 内固定器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系统术后发生轴性痛(PAP)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单开门扩大成形辅助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系统术后发生轴性痛(PAP)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单开门扩大成形辅助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5例,女34例;年龄48~75(58.7±4.4)岁;病程2.1~3.9(3.0±0.4)年;减压节段C_3-C_6者31例,C_3-C_7者9例,C_4-C_7者39例;其中42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记录术后发生PAP并发症情况,比较PAP和非PAP两组患者术前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合并颈椎不稳比例和屈伸活动度间差异,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PAP发生的关联性,通过术前、PAP首发时和术后6个月JOA评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和Odom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7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6~44(36±9)个月。术后12例发生PAP,均接受保守治疗。PAP组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高于非PAP组(P<0.05)。术前颈椎不稳系预测PAP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术前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和屈伸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神经功能提高和疗效改善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更易因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各椎间活动度紊乱和应力再分配不均衡而继发PAP,正确处理术前颈椎不稳系预防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PAP发生关键因素,PAP预后不会显著影响远期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术后轴性痛 椎管成形术 后纵韧带骨化症
下载PDF
“男性运动员三联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书娜 彭朋 +1 位作者 白春宏 李晓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80,共6页
"男性运动员三联征"主要征象包括低能量供应(伴或不伴有进食障碍)、低促性腺素性性功能减退症和低骨密度,严重影响男性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运动表现,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和漏诊。建议从事按体重分级或强调低体... "男性运动员三联征"主要征象包括低能量供应(伴或不伴有进食障碍)、低促性腺素性性功能减退症和低骨密度,严重影响男性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运动表现,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和漏诊。建议从事按体重分级或强调低体重项目的男性运动员若以反复发作的骨应力性损伤为首发症状,特别是合并相关危险因素(如体重指数≤17.5 kg/m2、使用控体重手段等)以及非特异性症状(疲劳、贫血、性功能减退、过度训练综合征等)时,应进一步追查营养状况、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和骨密度。积极预防以及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降低"男性运动员三联征"对参训者身心健康与运动表现不良影响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运动员三联征 低能量供应 低促性腺素性功能减退症 低骨密度
下载PDF
极度旋前复位桡骨头半脱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华亮 曾剑文 +2 位作者 罗志平 饶海群 王文良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8期28-31,共4页
目的结合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对比极度旋前、旋后两种复位桡骨头半脱位的效果。方法解剖20例婴幼儿肘关节标本,测量桡骨头、颈矢状径和横径、环状韧带上下缘周长。140例桡骨头半脱位患儿分别采用极度旋前(n=70)、旋后(n=70)复位法进行治疗... 目的结合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对比极度旋前、旋后两种复位桡骨头半脱位的效果。方法解剖20例婴幼儿肘关节标本,测量桡骨头、颈矢状径和横径、环状韧带上下缘周长。140例桡骨头半脱位患儿分别采用极度旋前(n=70)、旋后(n=70)复位法进行治疗,比较其复位率和MOPS评分。结果桡骨头矢状径大于桡骨颈矢状径(P<0.05),桡骨头横径大于桡骨颈横径(P<0.05),而环状韧带上下缘周长接近。旋前复位组与旋后复位组在男女、左右手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前复位组首次复位率(95.7%)显著高于旋后复位组的82.9%(P<0.05)。旋前法MOPS评分低于旋后法[(4.17±1.35)分比(7.05±1.60)分,P<0.05]。结论环状韧带及关节囊嵌顿于肱桡关节间隙是桡骨头半脱位的解剖机制,在首次复位率、减轻疼痛方面极度旋前法优于旋后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半脱位 极度旋前复位 极度旋后复位 婴幼儿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减压术后轴性痛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2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阚世廉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轴性痛(PAP)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79例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手术节段均≥4个。...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轴性痛(PAP)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79例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手术节段均≥4个。根据是否发生PAP分为两组,PAP组(12例)和非PAP组(67例)患者,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颈椎屈伸、侧弯和侧旋活动度差异,评估术前C_(2~7)节段颈椎曲度类型、大小及术前合并颈椎不稳与PAP发作的关系。结果 PAP组均接受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基本改善。PAP组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高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组术后颈椎屈伸活动度下降幅度大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颈椎不稳的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更易继发颈椎屈伸活动度的下降和颈肩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颈椎不稳 微型板钉 后柱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病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巩腾 夏群 王景贵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颈肩轴性痛病程长短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因椎间关节硬化型颈椎病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分别在我院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非融合减压,辅助开门单侧Centerpiece微型板...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颈肩轴性痛病程长短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因椎间关节硬化型颈椎病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分别在我院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非融合减压,辅助开门单侧Centerpiece微型板钉系统固定术后发生颈肩轴性痛(PAP)患者32例的治疗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后PAP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两组,即:≤3个月改善者17例和>3个月改善者15例,比较两组术后影像学资料矫正值,包括: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颈椎弧弦距、颈椎曲率指数、颈椎曲度角、椎板开门角和门轴侧骨槽位置,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上述指标对PAP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32例术后早期发生PAP患者的资料,经保守治疗后均有基本缓解,均获得随访时间19~40个月,中位数27个月,PAP≤3个月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门轴侧融合率高于PAP术后病程>3个月后改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40)。术后3个月门轴侧融合率是影响单开门成形术后PAP持续时间长短的独立易感高危因素(OR=4.962,P=0.047)。结论有效提高术后早期椎板门轴侧骨槽融合率,是缩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PAP持续时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门轴侧骨槽融合率 持续时间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单开门成形术后轴性痛相关诱发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mutiple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tiudinal ligament,MOPLL)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痛发生特征、病理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单开门椎板成形和连续节段Centerpiece...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mutiple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tiudinal ligament,MOPLL)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痛发生特征、病理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单开门椎板成形和连续节段Centerpiece开门侧钉板系统固定,治疗颈椎管MOPLL患者共计79例,其中术后轴性痛发生者12例,减压范围均不低于4个节段,比较术后轴性痛和非轴性痛患者C_(2~7)节段整体、C_(3~4)和C_(5~6)椎间屈伸术前活动度和术后矫正值,评估术后轴性痛和非轴性痛者间C_(2~7)椎体中心间距和侧块关节最大间距术后矫正值差异。结果颈肩轴性痛发作者,术后C_(2~7)屈伸运动范围下降幅度大于非轴性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轴性痛者C_(5~6)术前屈伸度大于非轴性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轴性痛者术后C_(3~4)椎间活动度矫正值大于非轴性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中心和侧块关节最大间距术后矫正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如合并颈椎失稳,易致减压范围内各椎间屈伸度变化程度失衡和周围软组织应力动态失衡,继发术后轴性痛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椎间活动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单开门成形术后轴性痛发作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巩腾 夏群 +1 位作者 王景贵 阚世廉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PAS)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行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联合连续开门侧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治疗79例OPLL患者,12例术后发生PAS。比较PAS和非PAS患者术中指...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PAS)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行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联合连续开门侧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治疗79例OPLL患者,12例术后发生PAS。比较PAS和非PAS患者术中指标:减压节段数量,椎板开门角,C_2和C_7棘突处理方式;手术前后参数:合并颈椎不稳比例,C_(2~7)节段Cobb角,颈椎前凸指数,矢状垂直轴线,K线类型,C_(4~6)部分节段占C_(2~7)整体屈伸活动度比例。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术前OPLL最狭窄处骨化物形态、病理分型、术前颈椎不稳及术中C_2或C_7棘突处理方式对PAS发作的影响。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术后颈椎屈伸度变化幅度与PAS严重度和发生率间存在关联性。结果 PAS患者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术前C_(4~6)椎间占C_(2~7)活动度比例、术后C_(2~7)屈伸度矫正值均高于非PA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颈椎不稳系预测PAS发作的独立易感因素,术后C_(2~7)屈伸度显著下降与PAS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颈椎不稳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继发PAS独立风险因素。术后发生PAS患者颈椎屈伸度下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术 术前颈椎不稳 微型钛板固定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下载PDF
髌骨软化症与髌骨轨迹异常改变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8
14
作者 苏学涛 赵栋 王景贵 《中国医药》 2012年第8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调查髌骨运动轨迹的异常改变与髌骨软化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髌骨软化症的患者60例,共计79侧膝关节,摄屈膝30。轴位片及侧位片,进行髌骨高度、髌骨指数、髌骨厚度、适应角、髌... 目的调查髌骨运动轨迹的异常改变与髌骨软化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髌骨软化症的患者60例,共计79侧膝关节,摄屈膝30。轴位片及侧位片,进行髌骨高度、髌骨指数、髌骨厚度、适应角、髌股关节指数、外侧髌骨角、髌骨倾斜角、股沟角、髌骨外侧偏移率测量,并与对照组(60例膝关节无症状的志愿者)相应数据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关性方程。结果髌骨软化组股沟角、髌股关节指数、外侧髌骨角、髌骨倾斜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7°±6°)比(132°±4°),P〈0.05;(1.05±0.23)比(1.49±0.22),P〈0.01;(7.6°±2.4°)比(5.3°±2.3°),P〈0.05;(10.8°±2.7°)比(14.6°±3.3°),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反映髌骨轨迹异常改变的9个指标中第一主成分有5个指标,它们反映髌骨软化症患病程度的系数依次为髌股关节指数、外侧髌骨角、髌骨指数、股沟角和髌骨高度。结论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及髌骨运动轨迹的异常改变与髌骨软化症存在密切相关性,髌骨在屈膝30°位时更易向外侧脱位,对临床上怀疑髌骨软化症的患者应行屈膝30°位轴位片及侧位片拍摄,以便早期作出诊断,及时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骨软化症 运动轨迹 髌骨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重建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7
15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胸膜外和(或)腹膜后减压融合联合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未合并后方致压的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患者行T11~L2胸腰段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胸膜外和(或)腹膜后减压融合联合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未合并后方致压的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患者行T11~L2胸腰段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记录背痛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影像学观测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伤椎楔形角和邻椎终板间后凸Cobb角矫正程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1个月。背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伤椎楔形角及后凸Cobb角术后3、12个月均优于术前(P <0. 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12个月神经功能ASIA等级较术前分别提高(1. 0±0. 1)级和(1. 2±0. 2)级。结论常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具有减压彻底、显著提高伤椎整体高度和脊柱矢状及冠状序列、即刻获取并持续维持生物机械力学稳定等优势,是治疗未合并后方致压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的适宜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不稳定性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 后柱韧带复合体 经皮椎弓根置钉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结构变化断层切片与CT三维重建测量比较
16
作者 巩腾 王景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25-632,共8页
背景:单纯CT三维重建数据难以完全保证手术过程安全,火棉胶包埋断层切片已广泛用于头颅、眼眶和膝等多部位解剖研究,国内外至今少有脊柱经改良火棉胶包埋后断层切片报道。目的:探讨断层切片和CT扫描后三维重建对胸腰段脊髓及脊神经走行... 背景:单纯CT三维重建数据难以完全保证手术过程安全,火棉胶包埋断层切片已广泛用于头颅、眼眶和膝等多部位解剖研究,国内外至今少有脊柱经改良火棉胶包埋后断层切片报道。目的:探讨断层切片和CT扫描后三维重建对胸腰段脊髓及脊神经走行过程中各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胸腰段脊柱标本行螺旋CT薄扫后重建,用e-film软件观测相关解剖参数,同时经改良火棉胶包埋法行冠状、矢状和水平位薄层切片,用Amira4.1软件重建并测算对应指标。结果与结论:断层切片较CT二维图像更能详细直观观测胸腰段椎管、椎间管内伴行结构关系;断层切片和CT薄扫后重建在测量椎间管高度、宽度、椎管斜径及硬膜囊直径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测算椎弓根纵径、横径及椎间管长度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①由于CT软组织窗或骨窗窗宽、窗位和分辨率的影响,其二维图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精确辨认软组织结构,而断层切片却可直观观察脊髓、脊神经根及伴行血管或椎间管韧带分布。②断层切片重建对骨性及非骨性结构皆可清晰识别,更利于观测实际上有软组织贴附的椎管及椎间管各结构参数,而CT薄扫重建一般仅能准确观测骨性结构指标,但两法在观测骨性结构数据时基本一致。③CT和断层切片重建在观测靶结构随脊椎序数变化的演变过程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 胸腰段脊柱 断层切片 螺旋CT 火棉胶包埋 三维重建 二维图像 骨性结构 椎间管高度 椎管斜径 韧带组织 其他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与单纯前路减压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7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2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阚世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11,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前后联合入路和单纯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更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单节段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纯... 目的通过比较前后联合入路和单纯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更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单节段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纯前路组(27例,采用单纯经前路重建治疗)和前后联合组(28例,采用前路减压融合联合后路开放椎弓根置钉固定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残疾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伤椎矢状楔形角、椎管占位率的矫正情况评估效果,观察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善情况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前后联合组患者的VAS和JOA评分优于单纯前路组,术后12个月前后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后凸cobb角、伤椎楔形角和ASIA分级提高等级优于单纯前路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术后3、12个月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12个月的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较单纯前路手术具有术中即刻和术后长久维持满意复位效果,显著持续提高神经功能,结合后路辅助复位固定和前路支撑确切减压的双重优势,是治疗合并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害和后柱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节段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椎管成形辅助不同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术后轴性痛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 探讨术前颈椎不稳和术中不同内固定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后并发轴性痛(PAP)特征和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4月武警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 目的 探讨术前颈椎不稳和术中不同内固定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后并发轴性痛(PAP)特征和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4月武警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院脊柱外科106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24例;年龄51~68岁,平均58.7岁;均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按照患者术前合并颈椎不稳与否,分为颈椎不稳组(36例)和颈椎稳定组(70例);再按照辅助内固定装置类型,将颈椎不稳组36例分为连续节段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组(14例)和椎弓根钉棒固定组(22例),颈椎稳定组70例分为椎弓根钉棒固定组(17例)和微型钛板固定(5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PAP发生率,以及组内实施不同内固定术式的两亚组间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PAP发生率、首发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术后颈椎不稳组PAP发生率高于颈椎稳定组,两组分别为27.78%(10/36)和11.4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5).颈椎稳定组患者,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高于Centerpiece微型钛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P〈0.05);椎弓根置钉术后PAP持续时间短于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0,P〈0.05);两亚组PAP发生率、首发时间和严重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颈椎不稳组患者,椎弓根固定组术后PAP发生率低于微型钛板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1,P〈0.05);两亚组PAP首发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术前颈椎不稳患者更易继发PAP,其辅助椎弓根较微型钛板固定者可在一定程度减少PAP发生率.术前颈椎稳定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时,联合应用椎弓根钉棒较Centrepiece微型钛板固定,更有利于提高早期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和缩短PAP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颈椎不稳 后路减压 椎弓根钉棒 微型钛板 后柱韧带复合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