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外囊泡及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娟 秦喆 +1 位作者 李想 刘洋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70-73,共4页
细胞外囊泡是膜状纳米颗粒,其被分成外泌体和微囊泡。两种类型的细胞外囊泡均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环境中。细胞外囊泡将核酸、蛋白质、脂质等多种来源于母细胞的信息物质包裹其中或携带在其膜上,它们可参与细胞间信号传递、... 细胞外囊泡是膜状纳米颗粒,其被分成外泌体和微囊泡。两种类型的细胞外囊泡均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环境中。细胞外囊泡将核酸、蛋白质、脂质等多种来源于母细胞的信息物质包裹其中或携带在其膜上,它们可参与细胞间信号传递、蛋白质和RNA的递送等。在外周血样品中可收集到富含源于神经元的细胞外囊泡,定量检测其内容物可动态评估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机体的潜在变化。此外,细胞外囊泡可以加强组织再生、参与免疫调节,并可作为干细胞治疗的潜在替代品。本文主要针对细胞外囊泡及其在TBI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神经系统 创伤性颅脑损伤 诊断 干预 综述
下载PDF
脑皮质撞击法构建颅脑创伤大鼠模型中设定参数的比较
2
作者 周娟 陈花英 +2 位作者 吴焕成 王振国 刘洋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46-51,共6页
目的利用脑皮质撞击仪设置不同参数,以构建不同损伤程度的颅脑创伤(TBI)大鼠模型,为相关参数的标准化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V1、V2、V3、D1、D2、D3、假手术(S)和对照(C)组,利用电子脑皮质打击仪构建不同损伤程... 目的利用脑皮质撞击仪设置不同参数,以构建不同损伤程度的颅脑创伤(TBI)大鼠模型,为相关参数的标准化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V1、V2、V3、D1、D2、D3、假手术(S)和对照(C)组,利用电子脑皮质打击仪构建不同损伤程度TBI模型。术后48 h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网屏实验评分、旷场实验评分,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V、D组大鼠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与C组及S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网屏实验评分方面,除V1组外,其余各组与C组或S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D1与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与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旷场实验评分中,水平得分方面,V3、D1、D2、D3组与C组或S组比较均降低,且V3组高于D2和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垂直得分方面,各模型组与C组或S组比较均降低,且V1、V2、V3组均高于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便粒数方面,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组织含水量方面,与C组或S组比较,V2、V3、D1、D2和D3组脑组织含水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V3与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组与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固定打击最低点持续时间均为200 ms的情况下,以2 mm的打击深度,4 m/s的打击速度构建轻度TBI大鼠模型,以2 mm的打击深度,5 m/s的打击速度构建中度TBI大鼠模型,以4 mm的打击深度,5 m/s的打击速度构建重度TBI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成功率和区分度,该参数更为适合构建不同损伤程度的TBI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皮质撞击法 大鼠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