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孟学刚 芦颜美 +2 位作者 郭敏 陈敏 李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698-2700,共3页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4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93例,直接PCI治疗12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梗死相...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4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93例,直接PCI治疗12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肌酶学CK峰值、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事件、严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再通率71.0%,PCI组再通率96.7%,P<0.05;CK峰值溶栓组(2474.1±1481.2)U/L,PCI组(2808.7±1952.6)U/L,P>0.05;溶栓组入院期间再梗死7例(7.5%),PCI组再梗死2例(1.7%),P<0.05;严重出血溶栓组5例(5.4%),PCI组2例(1.7%),P>0.05;左室舒张内径溶栓组(52.1±4.8)mm,PCI组(51.5±4.1)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51.3±7.1,PCI组55.3±6.6,P<0.05;住院期间发生心衰溶栓组15例(16.1%),PCI组8例(6.6%),P<0.05;病死溶栓组11例(11.8%),PCI组6例(5.0%),P>0.05;平均住院时间溶栓组(18.2±5.5)d,PCI组(12.5±5.0)d,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能使梗死相关血管达TIMI3级血流的比例更高,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病 静脉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效果和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马东星 吴晓霞 +4 位作者 刘鸣明 姚宏英 赵旭燕 冯慧 刘惠亮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适应证、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筛查27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男16例,年龄8~29岁;女11例,年龄10~27岁。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7mm,平均(4.2±2.7)mm,左室和升主动脉...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适应证、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筛查27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男16例,年龄8~29岁;女11例,年龄10~27岁。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7mm,平均(4.2±2.7)mm,左室和升主动脉造影后建立股动脉-室间隔缺损-股静脉的轨道行介入封堵治疗,5例采用Amplatzer非对称伞(AGA,美国);7例采用零边偏心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13例采用对称型VSD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结果 25例介入封堵成功,无左向右残余分流,2例术后主动脉微量反流,随访6~1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无心律失常。2例左室长轴切面缺损紧靠主动脉瓣的右冠瓣、缺损上缘为右冠瓣部分覆盖于缺损口处,造影后重新测量为巨大VSD而未行介入封堵。结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无右冠瓣明显脱垂、覆盖缺损上缘、主动脉大量反流的患者可以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根据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封堵器,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
3
作者 陈晓英 孙云红 王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6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一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一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干预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干预后,干预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均P<0.05);干预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将心理干预应用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肺癌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曾佑平 杨秀芝 苏明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21-922,927,共3页
采用 PCR- TRAP方法检测肺癌胸水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细胞学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36例肺癌胸水标本中 ,2 4例细胞学阳性胸水有 2 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3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有 2例端粒酶阳性 ,6例细胞学阴性胸水中有 2例端粒酶阳... 采用 PCR- TRAP方法检测肺癌胸水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细胞学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36例肺癌胸水标本中 ,2 4例细胞学阳性胸水有 2 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3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有 2例端粒酶阳性 ,6例细胞学阴性胸水中有 2例端粒酶阳性。细胞学诊断和端粒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66.7% ( 2 4 /36)和 75 .0 % ( 2 7/36)。提示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能在肺癌胸水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水细胞 端粒酶活性 肺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放疗前后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5
作者 曾佑平 石梅 +1 位作者 苏明权 余良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放疗前后端粒酶活 性的检测对于放疗疗效的判定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 PCR-TRAP方法检测 24例 放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24例宫颈癌组织...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放疗前后端粒酶活 性的检测对于放疗疗效的判定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 PCR-TRAP方法检测 24例 放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24例宫颈癌组织中,放疗前有23例端粒 酶检测阳性,阳性率 95. 8%,放疗后有 15例端粒酶检测阳性,阳性率 62. 5%。结论:端粒酶 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放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于放疗效果及结局的早期预测可能是一种有用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疗法 端粒酶活性 病理学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0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容...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LVEDD、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缺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
下载PDF
肉毒中毒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于丽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12期734-735,共2页
肉毒杆菌外毒素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毒的毒素.新疆是肉毒中毒的高发区[1],1949~1975年,新疆肉毒中毒的人数已达2259人,2000~2002年就有上千人肉毒中毒.
关键词 肉毒中毒 肉毒梭状芽胞杆菌 肉毒杆菌外毒素 临床表现 护理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牛新艳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比较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1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目的:比较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1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稳心颗粒组总有效率为85.29%,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胺碘酮,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脑脊液14-3-3蛋白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病程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于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脑脊液(CSF)中14-3-3蛋白如何随病程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45例GBS患者起病后3 d内、第1周、第2周、第4周、第12周的脑脊液14-3-3蛋白含量,观察脑脊液14-3-3蛋白含量变化与病程... 目的观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脑脊液(CSF)中14-3-3蛋白如何随病程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45例GBS患者起病后3 d内、第1周、第2周、第4周、第12周的脑脊液14-3-3蛋白含量,观察脑脊液14-3-3蛋白含量变化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GBS组在起病3 d内、第1周、第2周、第4周、第12周的脑脊液14-3-3蛋白含量分别为(6.312±2.677)ng/mL、(8.639±3.544)ng/mL、(14.351±6.721)ng/mL、(9.533±3.426)ng/mL、(6.168±2.652)ng/mL,GBS组脑脊液14-3-3蛋白第1周、第4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GBS患者起病早期脑脊液14-3-3蛋白含量低,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恢复期逐渐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蛋白 吉兰-巴雷综合征 病程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10
作者 毕慧英 李常燕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6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31例患者分成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3例)。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和尿淀粉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31例患者分成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3例)。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和尿淀粉酶、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1)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APACHEII评分显著下降的时间(1d)较对照组(3d)提前,且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3d起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3)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可以促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恢复,改善病情并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脑脊液S100b蛋白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11
作者 于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2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脑脊液(CSF)中是否存在S100b蛋白,探讨其在GB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40例GBS患者起病后3d内、7d、14d及35例对照组入组后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并同时用罗氏... 目的观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脑脊液(CSF)中是否存在S100b蛋白,探讨其在GB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40例GBS患者起病后3d内、7d、14d及35例对照组入组后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并同时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蛋白,观察早期GBS患者脑脊液中是否存在S100b蛋白,并观察脑脊液S100b蛋白与脑脊液蛋白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GBS组脑脊液S100b蛋白最早可于起病后24-72h出现,其含量在起病后第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GBS组脑脊液蛋白含量在起病后第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与脑脊液蛋白含量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GBS早期脑脊液中存在S100b蛋白,用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S100b蛋白可以作为GBS早期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蛋白 脑脊液蛋白 吉兰-巴雷综合征 早期诊断
下载PDF
14—3—3蛋白与吉兰-巴雷综合征早期诊断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丽 梅风君 张小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观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脑脊液中是否存在14-3—3蛋白,探讨其与GBS早期诊断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K汀方法检测40例GBS患者起病后3d内、第7天、第14天脑脊液14—3—3蛋白浓度,对照组为10例同期骨科手术患者及25... 目的观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脑脊液中是否存在14-3—3蛋白,探讨其与GBS早期诊断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K汀方法检测40例GBS患者起病后3d内、第7天、第14天脑脊液14—3—3蛋白浓度,对照组为10例同期骨科手术患者及25例同期住院的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并同时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蛋白;观察早期GBS患者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与脑脊液蛋白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GBS组在起病后3d内、第7天、第14天脑脊液中测得的14.3—3蛋白含量分别为(6.237±2.627)ng/mL、(8.369±3.003)ng/mL、(13.431±6.461)ng/mL;脑脊液蛋白含量分别为(0.308±0.113)g/k、(0.378±0.135)gm、(0.587±0.273)g/L:GBS组脑脊液14.3.3蛋白最早可于起病后20-48h出现,其含量在起病后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组脑脊液蛋白含量在起病后第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14.3—3蛋白含量与脑脊液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GBS早期脑脊液中存在14—3—3蛋白,其含量增高可使脑脊液蛋白量随之增高;用ELISAKi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浓度可用于GBS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蛋白 脑脊液蛋白 吉兰-巴雷综合征
原文传递
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新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3期422-423,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踝臂指数(ABI),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拟诊CHD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6例、对照组21例,采用酶联免...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踝臂指数(ABI),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拟诊CHD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6例、对照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PN水平,测量所有患者的ABI。结果 ACS组、SAP组的APN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CS组的APN水平低于SAP组(P<0.05),2支、多支病变组ABI水平明显低于1支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N是CHD的一个保护性因子,APN可以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减少ACS的发生;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相关,APN与ABI联合检测在评估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绞痛 脂联素 踝臂指数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于丽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PSD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PSD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PSD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PSD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将研究对象分为非PSD组(SDS总分〈30分)和PSD组(SDS≥30分),再将PSD组进一步分为轻度抑郁症状亚组(HAMD评分〉7分且≤16分)和中一重度抑郁症状亚组(HAMD评分〉16分)。结果PSD的发生率为36.06%,其中轻度66.67%、中一重度33.33%;PSD的特点为以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有病灶数目、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病灶部位以及脑卒中史。结论PSD发生率较高,以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其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特点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15
作者 曾佑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2348-2349,共2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60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60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治疗应用 苯丙氮革类/治疗应用 高血压/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