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曲志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9期125-126,共2页
目的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逐渐得到学者的重视,作为一种临床应用技术,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中重点对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具体的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综述,为同行学者提... 目的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逐渐得到学者的重视,作为一种临床应用技术,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中重点对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具体的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综述,为同行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 发展现状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曲志峰 曲艳春 +2 位作者 陈文理 温志强 肖惠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5,89,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术后颅内感染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70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n=35)予脑脊液置换术...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术后颅内感染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70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n=35)予脑脊液置换术和头孢曲松静脉滴注;观察组(n=35)予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和生化指标情况。结果对照组痊愈率22.86%、总有效率77.14%,观察组痊愈率37.14%、总有效率91.43%,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在白细胞、葡萄糖、蛋白定量、颅内压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能提高颅内感染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生化指标
下载PDF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综合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曲志峰 陈文理 +1 位作者 温志强 张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目的综合性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腰... 目的综合性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恢复良好33例(75%),显著高于对照组[23例(53.4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重度残疾2例(4.55%)、植物生存1例(2.27%),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18.60%),6例(13.95%)],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8例(18.18%)、肺部感染2例(4.55%)、营养不良2例(4.5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例(39.53%)、8例(18.60%)、9例(20.93%)],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9例(20.93%)死亡,显著高于观察组[2例(4.5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患者在轻度残疾情况和泌尿系统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者增多,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早期预防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玲 高磊 +3 位作者 董文莲 白桦 张蕴楚 曲志峰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第1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2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斑块发生部位、形态回声及血流参数。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总斑块数...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2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斑块发生部位、形态回声及血流参数。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总斑块数、颈动脉狭窄例数、内膜增厚例数、易损斑块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而斑块类型及斑块稳定情况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颈动脉超声检查 早期预防
下载PDF
骨创伤喷雾剂治疗急慢性软组织疼痛的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曲志峰 黄基荣 +3 位作者 任燕华 陈海英 王国彪 彭碧波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评价骨创伤喷雾剂对急慢性软组织疼痛的疗效。方法急慢性软组织疼痛1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7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羟考酮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的骨创伤喷雾剂喷涂,比较两组治疗后止痛起效时间、症状改... 目的评价骨创伤喷雾剂对急慢性软组织疼痛的疗效。方法急慢性软组织疼痛1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7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羟考酮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的骨创伤喷雾剂喷涂,比较两组治疗后止痛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情况、疼痛VAS评分。结果治疗后60 min、24 h、7 d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后7 d疼痛、肿胀、局部压痛、遇寒加重缓解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92.39%)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痛起效时间(9.2±4.5)min短于对照组(42.5±1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创伤喷雾剂治疗急慢性损伤疼痛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创伤喷雾剂 损伤疼痛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脑性瘫痪260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曲志峰 刘欣 +1 位作者 牛栋 于榕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077-1079,共3页
脑性瘫痪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主要由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并发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及其他异常[1].现将... 脑性瘫痪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主要由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并发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及其他异常[1].现将笔者收集的260脑瘫患儿资料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致病因素
下载PDF
综合治疗脑性瘫痪下肢畸形230例
7
作者 曲志峰 徐本明 +3 位作者 温志强 陈文理 马陈建 陈海英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92-93,共2页
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根是在脑,症状主要在四肢,常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及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 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根是在脑,症状主要在四肢,常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及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小儿脑瘫发病率逐年升高,令人遗憾的是多数的脑瘫患儿都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寻求一种高效、简洁、低价的综合疗法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院自2012年开始实施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治疗脑性瘫痪下肢畸形,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下肢畸形 综合治疗模式
下载PDF
常规开颅手术和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曲志峰 鲍艳春 +4 位作者 陈文理 温志强 马陈建 关聪聪 康平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7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开颅手术和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我科急诊收治的硬膜下血肿病例共63例。其中脑室镜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3.2±9.4)岁;常规开颅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0.2...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开颅手术和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我科急诊收治的硬膜下血肿病例共63例。其中脑室镜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3.2±9.4)岁;常规开颅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0.2±9.4岁。常规开颅组采用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另一组采用脑室镜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脑室镜组和常规开颅组的术前GCS评分分别为4.2±0.7、4.6±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脑室镜GCS评分明显升高,和常规开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脑室镜组的血糖水平明显比常规开颅组下降的速度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镜组头皮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明显比常规开颅组要小,血肿清除率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 出血 脑室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