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区医学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燕青 刘静 王正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年第4期441-442,共2页
病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营区医生是经过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针对武警部队基层部队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要求而特别培养的。营区医生不但要具备对疾病的预防、珍断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领导管理... 病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营区医生是经过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针对武警部队基层部队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要求而特别培养的。营区医生不但要具备对疾病的预防、珍断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还要具备自我发展和继续教育能力。就营区医学专业特点,结合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病理学 营区医生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焕萍 刘春蓉 张永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5622-5625,共4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强,在适宜的微环境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文章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强,在适宜的微环境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文章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发展现状及其临床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0篇相关文献,68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9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进行分析,分别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适宜的诱导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腱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且已在退行性及缺损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移植、肺纤维化等疾病治疗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如何限定体内外诱导条件使其向所需细胞或组织定向分化以及移植时机、是否具有致瘤性等问题尚需深入研究。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获得、易培养、低免疫原性、易于外源基因的转入和表达等特性,已成为具有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临床疾病潜在实用价值的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移植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中树突状细胞的浸润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谷彦军 马鸿达 +1 位作者 曹群 古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 lls,DC)和T细胞的分布状况和浸润密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探讨DC在乳腺癌局部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7例乳腺癌中S100+DC、HLA-DR+DC、CD 1a+DC(DC三参数)、CD ...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 lls,DC)和T细胞的分布状况和浸润密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探讨DC在乳腺癌局部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7例乳腺癌中S100+DC、HLA-DR+DC、CD 1a+DC(DC三参数)、CD 45RO+T细胞的浸润密度和c-erbB-2表达情况。结果S100+DC和HLA-DR+DC浸润密度在癌巢内均显著低于癌巢周围(P值均<0.001),而CD 1a+DC浸润密度在癌巢内显著高于癌巢周围(P=0.001);S100+DC、CD 1a+DC和CD 45RO+T细胞浸润密度在低分化病例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病例(P值均<0.05);S100+DC浸润密度与组织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s=0.286,P=0.042);CD 1a+DC阳性表达率在肿瘤≤2 cm的病例显著高于肿瘤>2 cm的病例(P<0.05);DC三参数及CD 45RO+T细胞阳性表达率和浸润密度与有无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表达情况均无关。结论DC三参数在乳腺癌中分布部位不同,可标记不同成熟状态的DC,综合检测DC三参数可更全面地反映乳腺癌局部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乳腺肿瘤/病理学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浸润/病理学
下载PDF
改革病理学教学 适应人才培养需要
4
作者 郭冰芳 《医学检验教育》 1999年第4期22-23,共2页
病理学教学在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近年来,我们针对目前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大胆尝试了病理学教学改革,使病理学教学更加适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 适应 改革 作用 人才培养 尝试 薄弱环节 实用型 专业技术人才
下载PDF
葛根素对小鼠长骨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灵芝 刘启兵 +2 位作者 张永亮 崔颖 龚海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长骨骺板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分布及含量的影响,并与内源性雌激素作用相比较,探讨葛根素对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6 d胎龄雌性小鼠前肢尺骨,置于BGJb培养基中,葛根素(10-6,10-5和10-4 mol·L-1)和雌二醇(10-6 mol&#...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长骨骺板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分布及含量的影响,并与内源性雌激素作用相比较,探讨葛根素对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6 d胎龄雌性小鼠前肢尺骨,置于BGJb培养基中,葛根素(10-6,10-5和10-4 mol·L-1)和雌二醇(10-6 mol·L-1)作用48 h后固定脱钙,HE染色,光镜下计数骨干破骨细胞数及肥大区软骨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阳性细胞定位,图像分析系统下测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结果:葛根素组及雌二醇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软骨均增粗、变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细胞数目增多,骨化区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空白对照组骺板肥大区有ERα免疫反应阳性的软骨细胞,表达较弱,静止区、增殖区几乎没有表达。经葛根素或10-6 mol·L-1的雌二醇作用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肥大区表达明显增强,静止区、增殖区也均有ERα表达,葛根素作用明显弱于雌二醇。结论:葛根素能够促进软骨内成骨,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ER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长骨 雌激素受体Α 雌二醇
下载PDF
黑色素瘤组织内三种血液供应模式时间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诗武 郭华 +3 位作者 张丹芳 谷彦军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马赛克血管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三种血液供应模式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延续性变化。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组织块接种到C57纯系小鼠鼠鼷部,待肿瘤大小约0.5mm左右时,连续处死小鼠,将瘤组织块制作成切片,在切片...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马赛克血管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三种血液供应模式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延续性变化。方法:将B16黑色素瘤组织块接种到C57纯系小鼠鼠鼷部,待肿瘤大小约0.5mm左右时,连续处死小鼠,将瘤组织块制作成切片,在切片上进行三种血液供应模式的计数,初步判定三种血液供应模式的时间关系趋势,同时利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技术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VM数目不断减少,而内皮依赖性血管数目呈现出不断增加趋势,马赛克血管的数目多少无明显变化,肿瘤体积的大小与内皮依赖性血管数目呈高度正相关(!=0.718,P=0.009)而与VM成高度负相关(!=0.77,P=0.003)。免疫组化双染和电镜观察的结果显示马赛克血管的管壁同时由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构成。结论:VM是黑色素瘤生长的早期血液供应的主要形式。后来VM逐渐被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替代,马赛克血管可能是VM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VM 马赛克血管 三阶段现象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蛋白组织微阵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邱志强 孙保存 +2 位作者 张诗武 赵秀兰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255,262,共5页
目的:通过MMP2、P27Kipl、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MDM2、P21WAF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上述不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癌转移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具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病例100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MMP2、P27... 目的:通过MMP2、P27Kipl、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MDM2、P21WAF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上述不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癌转移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具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病例100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免疫组化染色,根据染色指数(stainingindex,阳性细胞百分数×染色强度)对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上述不同指标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结果:100例乳腺癌标本中,转移灶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的表达均高于原发灶肿瘤组织的表达,其中转移灶MMP2、P27Kipl、fibronectin、P21WAF1的表达与原发灶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表达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乳腺癌转移,肿瘤细胞表达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蛋白增加,可能更易于其转移和浸润。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在乳腺癌演进的过程中,肿瘤细胞获得侵袭能力可能不是由单个基因进行调控的,而是多个基因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织芯片 转移相关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体内外实验和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保存 张诗武 +2 位作者 陈莉 赵秀兰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89-492,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细胞三维培养及电镜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及其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建立恶性黑色素瘤B16移植瘤动物模型和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LiBr的三维培养模型,研究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血管生成拟态,同时用...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细胞三维培养及电镜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及其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建立恶性黑色素瘤B16移植瘤动物模型和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LiBr的三维培养模型,研究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血管生成拟态,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人体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血管生成拟态的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动物实验证实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结果表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存在肿瘤细胞自身变形并与胶原蛋白粘附、肿瘤细胞彼此围成通道结构的现象,电镜观察证实了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及其结构。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管生成拟态结构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血管生成拟态 三维培养 动物实验 透射电镜
下载PDF
紧急医疗救援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7
9
作者 郝占国 吴志东 +1 位作者 韩威 张璐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紧急医学救援 救援医学 人才培养 对策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新生早期大鼠各脑区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春蓉 李兰英 +4 位作者 石峰 臧晓怡 刘亚敏 孙云 阚伯红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新生早期大鼠各脑区甲状腺激素受体(T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甲减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于仔鼠0、14、21、45d,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脑、小脑、脑干和海马TR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新生早期大鼠各脑区甲状腺激素受体(T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甲减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于仔鼠0、14、21、45d,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脑、小脑、脑干和海马TR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甲减仔鼠各脑区TRα1 mRNA的表达量呈总体下调趋势,而甲减0d仔鼠大脑、小脑、脑干TRα2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t=8.18、6.23、3.68,P〈0.01),且45d仔鼠各脑区TRα2 mRNA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t大脑=5.50、t小脑=5.46、t脑干=4.10、t海马=11.83,P〈0.01),TRα1、TRα2 mRNA表达峰(21d)均延迟于对照组(14d)出现。甲减仔鼠TRβ1 mRNA表达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一致,但45d仔鼠各脑区TRβ1 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t大脑=4.64、t小脑=2.73、t脑干=3.90、t海马=5.07,P〈0.01或〈0.05)。结论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表达峰值的延迟出现以及异常的表达变化与克汀病脑损伤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受体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玲梅 刘艳红 +4 位作者 张梅 周欣 叶帆 何瑞波 李玉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1-1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各12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后28d存活大...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各12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后28d存活大鼠测定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测定左心室梗死区(假手术组为左心室)游离壁厚度(LVMT)、室间隔厚度(SPT)、窜间隔厚度,左心室游离壁厚度(SPT/LVMT)、室间隔的心肌横断面积(MAAS)、梗死区(假手术组为左心室游离壁)及非梗死区的胶原容积分数(CVF),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模型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大鼠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窜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_(max))低于假手术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高于假手术组(P<0.01,P<0.05);替罗非班组大鼠的±dp/dt_(max)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LVEDP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SBP、DBP、LVSP较模型对照组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后28d,模型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大鼠的LVMT低于假手术组(P<0.01),SFT/LVMT、MAAS及梗死区CVF高于假手术组(P<0.01),SFF及非梗死区CVF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大鼠LVMT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SPT/LVMT、MAAS、梗死区CVF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左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大鼠
下载PDF
微囊化人工细胞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春蓉 苗军 +1 位作者 余鹏 夏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9-952,共4页
目的:系统回顾当前国内外微囊化人工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80-01/2006-06有关人工细胞微囊技术进展的文章,检索词“microcapsule,artificial cell,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 目的:系统回顾当前国内外微囊化人工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80-01/2006-06有关人工细胞微囊技术进展的文章,检索词“microcapsule,artificial cell,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知网医学文献数据库1994-01/2006-06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微囊化,人工细胞,移植”。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人工细胞微囊的成囊材料、成囊工序及微囊发生器的研究。②人工细胞微囊生物特性的研究。③临床应用的研究。④动物实验。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80篇,58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的20篇为较陈旧的文献及重复研究;对符合标准的38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适当的囊材、先进的制作工序和机械设备,能显著提高微囊的生物相容性、机械稳定性、免疫隔离效果,提高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微囊化技术可明显提高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微囊化人工细胞移植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帕金森病、脊髓损伤、急性肝衰竭、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微囊化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对移植细胞的损伤,日益成熟的人工细胞微囊技术在临床疾病治疗方面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人工细胞 细胞移植 应用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材料生长因子复合物与成骨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东春 左爱军 +2 位作者 刘燕青 郭刚 张镜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研究复合有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 ,以及所复合的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自新生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复合有BMP_2、IGF_1等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上。培养72h后计算材料... 目的 :研究复合有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 ,以及所复合的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自新生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复合有BMP_2、IGF_1等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上。培养72h后计算材料上所附着的细胞数以及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材料上所复合的BMP_2可明显增加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多聚赖氨酸可促进细胞对材料的黏附 ,IGF_1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明显。结论:复合有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材料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良好 ,材料上所载的生长因子对所黏附的成骨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生长因子 复合物 成骨细胞 生物相容性 骨缺损
下载PDF
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义和 薄海 +2 位作者 刘静 刘子泉 佟长青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489-491,F0003,共4页
目的模拟高原环境,研究大鼠急性低氧复合运动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及低氧习服后的改变。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n=10)、5000m急性低氧组(n=10)及3000m低氧习服组(n=10)。对比研究大鼠的肺血流动力学、肺水肿程度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 目的模拟高原环境,研究大鼠急性低氧复合运动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及低氧习服后的改变。方法健康SD-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n=10)、5000m急性低氧组(n=10)及3000m低氧习服组(n=10)。对比研究大鼠的肺血流动力学、肺水肿程度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急性低氧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及氧饱合度显著降低,肺体指数及肺含水率升高,病理学显示肺间质充血,肺泡隔增宽等间质性肺水肿表现。低氧习服组明显改善。结论成功建立高原间质性肺水肿模型及低氧习服模型,有利于进一步研究高原肺水肿低氧习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SD-大鼠 低氧习服 间质性肺水肿
下载PDF
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E钙粘素和β连环素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谷彦军 张诗武 +3 位作者 宋立新 魏焕萍 刘亚敏 何瑞波 《中国肿瘤》 CAS 200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E钙粘素(E-cad)和β连环素(β-cat)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1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E-cad和β-cat的表达。[结果]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E钙粘素(E-cad)和β连环素(β-cat)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1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E-cad和β-cat的表达。[结果]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β-cat的正常表达率分别为23.46%和4.94%,原发灶中显著高于转移灶(P<0.01),尤其是高中分化病例,转移灶中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原发灶(45.68%比28.40%,P<0.01),尤其是管状腺癌;原发灶中β-cat表达强度显著高于转移灶(P<0.01)。E-cad的表达强度在原发灶显著高于转移灶(P<0.01),尤其是管状腺癌和高中分化病例。[结论]低表达E-cad和β-cat及异位表达β-cat的结肠癌细胞可能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更易于发生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E钙粘素 Β连环素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MP-2、TIMP-2和Cathepsin D表达与结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谷彦军 张诗武 +3 位作者 魏焕萍 刘亚敏 李雪华 何瑞波 《实用癌症杂志》 2007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MMP-2、TIMP-2和Cathepsin D在结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MMP-2、TIMP-2和Cathepsin D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TIMP-2和Cathepsin D的高表达... 目的探讨MMP-2、TIMP-2和Cathepsin D在结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MMP-2、TIMP-2和Cathepsin D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TIMP-2和Cathepsin D的高表达率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分别为20.78%VS41.56%、61.04%VS44.16%、75.32%VS53.25%。MMP-2高表达率在原发灶显著低于转移灶;TIMP-2和Cathepsin D高表达率在原发灶均显著高于转移灶(P均<0.05)。MMP-2表达强度在原发灶显著低于转移灶,TIMP-2及Cathepsin D表达强度在原发灶显著高于转移灶(P<0.001)。结论MMP-2、TIMP-2和Cathepsin D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浸润和转移能力有关,高表达MMP-2和低表达TIMP-2的癌细胞更易发生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组织蛋白酶D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诗武 张永亮 +1 位作者 魏焕萍 刘静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生物芯片 组织芯片 研究现状 操作使用
下载PDF
新生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心肌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春蓉 李兰英 +4 位作者 石峰 臧晓怡 刘亚敏 孙云 阚伯红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对大鼠心肌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受体(TR)各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雌鼠从怀孕15d开始每天经胃灌注1%丙硫氧嘧啶2.5ml,复制甲减仔鼠动物模型,分别于各时间点称体质量后处死仔... 目的探讨新生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对大鼠心肌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受体(TR)各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雌鼠从怀孕15d开始每天经胃灌注1%丙硫氧嘧啶2.5ml,复制甲减仔鼠动物模型,分别于各时间点称体质量后处死仔鼠,取心脏。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动态监测各组大鼠血清FT3、FT4水平,FQ—PCR方法检测各组心肌TR各亚型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减大鼠心肌TRα1 mRNA表达量在出生后0、21、45d分别下调90%、15%、36%(tod=8.33,t21d=2.58,t45d=3.25,P〈0.05),表达峰值于生后2周延迟出现。甲减大鼠心肌TRα2 mRNA表达量在出生后0、14、21、45d分别上调22%、72%、82%、36%(t0d=3.89,t14d=11.88,t21d=13.90,t45d=6.19,P〈0.05),表达峰值于生后2周延迟出现。甲减大鼠心肌TRβ1 mRNA表达量在出生后0、14、21、45d分别下调75%、62%、68%、60%(t0d=38.96,t14d=5.22,t21d=17.23,t45d=5.43,P〈0.05),表达变化趋势与对照组一致。结论新生早期甲减大鼠心肌上TR mR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减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心肌 受体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樟柳碱和山莨菪碱预防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火 张淑环 +2 位作者 黄良生 赵若华 魏焕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63-664,共2页
目的 探讨樟柳碱和山莨菪碱对急性肺损伤(ALI) 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5 组:生理盐水组,油酸模型组,地塞米松预防组,樟柳碱预防组,山莨菪碱预防组。各预防组在注入油酸前30 分钟... 目的 探讨樟柳碱和山莨菪碱对急性肺损伤(ALI) 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5 组:生理盐水组,油酸模型组,地塞米松预防组,樟柳碱预防组,山莨菪碱预防组。各预防组在注入油酸前30 分钟分别于腹腔内注入地塞米松2 mg/kg,樟柳碱2 mg/kg,山莨菪碱10 mg/kg。以上各组均在注油酸后4 小时采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脂质过氧化物(LPO),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樟柳碱和山莨菪碱预防组血浆LPO含量[(9-09 ±2-07)μmoI/L和(8-67±2-10)μmoI/L] 与油酸模型组血浆LPO含量[(12-18±1-67)μmoI/L] 比较均明显降低( P均< 0-01)。病理组织学观察示樟柳碱和山莨菪碱预防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油酸模型组减轻。结论 樟柳碱、山莨菪碱能改善油酸致ALI的氧自由基及肺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对ALI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肺损伤 樟柳碱 山莨菪碱 预防 ALI
下载PDF
L-选择素 整合素αL及整合素β2的表达与TA2小鼠乳腺癌多器官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谷彦军 班新超 +3 位作者 徐少艳 崔艳芬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L-选择素、整合素αL及整合素β2的表达与TA2小鼠乳腺癌多器官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保存的高转移性(可发生多器官转移,A组)、低转移性(无远处转移,B组)TA2小鼠乳腺癌及A组肺、肝和脾转移瘤标本... 目的:探讨L-选择素、整合素αL及整合素β2的表达与TA2小鼠乳腺癌多器官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保存的高转移性(可发生多器官转移,A组)、低转移性(无远处转移,B组)TA2小鼠乳腺癌及A组肺、肝和脾转移瘤标本,观察肿瘤特征,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瘤及转移瘤组织中整合素αL、整合素β2、L-选择素的表达情况,并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组和B组原发瘤组织中上述分子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A组全组原发肿瘤均见明显出血和坏死,均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可观察到血管生成拟态,均出现了明显的肺、肝和脾转移。A组和B组原发肿瘤组织中整合素αL和L-选择素的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81% vs 10.47%和39.81%vs 16.75%,二者在A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B组(Z=-2.31,Z=-2.14;P<0.05),而整合素β2的表达在A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原发瘤及其肺、肝和脾转移瘤中L-选择素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9.81%、39.07%、62.09%和55.51%,其中肝转移瘤中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原发瘤(Z=-2.24,P=0.025),而整合素αL、β2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在转移瘤与原发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整合素αL和L-选择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在A组原发瘤显著高于B组(Z=-3.47,Z=-3.32;P<0.01)。结论:TA2小鼠乳腺癌细胞可表达L-选择素、整合素αL和β2,其中L-选择素的表达可能与其肝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小鼠 乳腺癌 转移 整合素 L-选择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