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1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2 位作者 张金波 韩文岭 贺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为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人脊柱标本7条(共175对350个椎间关节)。观察椎间关节滑膜层及纤维层的结构特点。结果:椎间关节囊外为纤维层,内为较薄的滑膜层。关节囊包绕相邻上下... 目的:为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人脊柱标本7条(共175对350个椎间关节)。观察椎间关节滑膜层及纤维层的结构特点。结果:椎间关节囊外为纤维层,内为较薄的滑膜层。关节囊包绕相邻上下关节突,关节腔狭小。滑膜层在相对关节面周缘,并形成双层突向关节腔内的滑膜皱襞,90.6%有滑膜皱襞,依其根部连接滑膜层的部位分Ⅰ、Ⅱ、Ⅲ和Ⅳ型,依滑膜皱襞伸入关节腔内长度分Ⅰ、Ⅱ度。结论:滑膜皱襞的嵌顿是引起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关节 滑膜 滑膜嵌顿综合征 解剖学
下载PDF
桡、尺动脉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单云官 张金波 +3 位作者 张玉和 潘曦东 贺智 冯美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桡、尺动脉分出的肌、皮支.材料和方法:用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尸上肢69(男61,女8)侧,解剖观测桡、尺动脉分支的部位、支数及外径.主要结果:从尺、桡动脉壁两侧发出分支,大部分为不对称性分支间距不等,平均(3.0~15.0)... 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桡、尺动脉分出的肌、皮支.材料和方法:用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尸上肢69(男61,女8)侧,解剖观测桡、尺动脉分支的部位、支数及外径.主要结果:从尺、桡动脉壁两侧发出分支,大部分为不对称性分支间距不等,平均(3.0~15.0)mm.桡动脉平均分出15.8支,其中肌支10.3支,筋膜皮支5.5支.尺动脉平均分出12.4支,其中肌支7.6支,筋膜皮支4.8支.结论:桡、尺动脉分出肌、皮支,皮支为前臂筋膜瓣、皮瓣的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尺动脉 肌支 筋膜皮支 解剖
下载PDF
腰神经后内侧支与骨纤维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潘曦东 刘文彪 +2 位作者 张玉和 姚班 贺智 《颈腰痛杂志》 2000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 :为探讨腰神经后内侧支在乳突副突间沟骨纤维管 (简称骨纤维管 )处受压的有关解剖因素。方法 :在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腰神经后内侧支及与其有关的解剖结构 ;分别测量骨纤维管的大小、乳突副突间韧带的厚度以及体表定位。结... 目的 :为探讨腰神经后内侧支在乳突副突间沟骨纤维管 (简称骨纤维管 )处受压的有关解剖因素。方法 :在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腰神经后内侧支及与其有关的解剖结构 ;分别测量骨纤维管的大小、乳突副突间韧带的厚度以及体表定位。结果 :腰神经后内侧支的直径 L1~ 4均数为0 .79m m,L5 为 0 .6 5 m m ;骨纤维管的纵、横径均数 L1~ 4基本相近 ,分别为 2 .2 0 mm ,1.71mm左右 ,而 L5 分别为 1.12 mm、1.30 mm ;乳突副突间韧带的厚度 ,L3~ 5 分别为 2 .0 7mm、2 .0 3mm、1.91mm ;体表定位在相对应的各腰椎平面距后正中线外侧约 2 0~ 2 5 mm处。结论 :在腰神经后内侧支的行程中存在多处受压的解剖因素 ,其中以骨纤维管内的一段更为明显 ,这为临床治疗腰腿痛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后内侧支 卡压 骨纤维管
下载PDF
颈动脉的形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单娜娜 张玉和 +9 位作者 任仲一 胡亚楠 马星 董化江 刘未 高富合 徐兴旺 李伯森 杨德慧 单云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的形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为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成尸30(男24、女6)侧颈动脉,观测颈动脉的形态及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①颈总动脉中段外径,左侧(8.75±1.56)mm;右侧(8.31±... 目的研究颈动脉的形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为颈总、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成尸30(男24、女6)侧颈动脉,观测颈动脉的形态及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①颈总动脉中段外径,左侧(8.75±1.56)mm;右侧(8.31±0.99)mm。②颈内动脉根部外径,左侧(8.15±1.42)mm;右侧(7.51±1.63)mm。③颈外动脉中段外径,左侧(4.87±1.09)mm;右侧(4.39±0.89)mm。④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占60%(18侧),其中颈内动脉根部四壁明显动脉硬化,内腔直径1.6mm严重狭窄1侧,占总数的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最高为颈动脉窦,占颈动脉硬化标本的100%,可致颈内动脉内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潘曦东 张玉和 +3 位作者 赵超英 贺智 姚班 刘文彪 《颈腰痛杂志》 2003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 为探讨腰神经后外侧支在其行程中是否受压的有关解剖因素。方法 在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走行、分段 ,固定点及与其有关的解剖结构 ;测量了臀上皮神经在出管点及入臀点处的外径 ,并以坐标方法确定体表定位... 目的 为探讨腰神经后外侧支在其行程中是否受压的有关解剖因素。方法 在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走行、分段 ,固定点及与其有关的解剖结构 ;测量了臀上皮神经在出管点及入臀点处的外径 ,并以坐标方法确定体表定位。结果 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行程中有四个段 ,六个固定点 ,臀上皮神经在出管点及入臀点处的直径 T1 2 、L1 - 4 均数分别为 1.2 8mm、1.5 1m m,体表定位在距横坐标下方 13 m m处作一水平线与距纵坐标外侧 62 - 77m m处作两条垂直线的四个交点区域内。结论 在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行程中存在多处受压的解剖因素 ,其中以入臀点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后外侧支 解剖学 卡压 腰腿痛
下载PDF
跗骨窦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靳彪 李日保 《武警医学》 CAS 1994年第6期311-315,共5页
解剖观察成尸21具(42侧)下肢,研究了跗骨窦的组成、形态、内容物及跗骨窦三角。跗骨窦由4壁2口组成,外口左右宽29.87mm,中部高14.95mm,前后深19.98mm,朝前外方向与足的长轴间为49.79°。还... 解剖观察成尸21具(42侧)下肢,研究了跗骨窦的组成、形态、内容物及跗骨窦三角。跗骨窦由4壁2口组成,外口左右宽29.87mm,中部高14.95mm,前后深19.98mm,朝前外方向与足的长轴间为49.79°。还观察了跗骨窦内距跟骨间韧带、脂肪和动、静脉等。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起点处在跗骨窦腔外口的下壁。为临床诊治跗骨窦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跗骨窦综合征 解剖
下载PDF
髂耻束的应用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6
7
作者 汪超 张力 +2 位作者 刘文彪 贺智 王鹏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观测髂耻束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 ,为临床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1 9具 (38侧 )成人尸体 ,按临床手术入路逐层进行解剖 ,暴露腹横筋膜 ,用局部解剖学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髂耻束为腹模筋膜在腹... 目的 :观测髂耻束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 ,为临床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1 9具 (38侧 )成人尸体 ,按临床手术入路逐层进行解剖 ,暴露腹横筋膜 ,用局部解剖学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髂耻束为腹模筋膜在腹股沟韧带深面的增厚部分 ,与腹股沟韧带平行 ,参与腹股沟管后壁的组成。男性髂耻束的长度为 51 0 1± 6 44mm ,女性髂耻束的长度为 43 2 4± 3 1 4mm ,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髂耻束的宽度、厚度无性别的显著性差别 ,宽度为 6 76± 1 0 4mm ,厚度为 0 31± 0 0 8mm。结论 :髂耻束是腹横筋膜增厚部分所形成的结构 ,与其相邻的未增厚部分的腹横筋膜 (其厚度为 0 0 4± 0 0 3mm)有明显差别 (P <0 0 5) ;髂耻束与腹股沟韧带有明显区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耻束 应用解剖学 腹横筋膜 腹股沟疝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成人食管胃连接部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文彪 张玉和 +2 位作者 汪超 潘曦东 贺智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观测食管胃连接部的形态、结构及食管壁肌层的形态和厚度的变化。方法 :在 3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食管下端的形态、结构 ,并对His角 ,Z线及食管各段肌层的厚度进行了测量。结果 :His角的角度为71 4 0°± 12 18°;Z线... 目的 :观测食管胃连接部的形态、结构及食管壁肌层的形态和厚度的变化。方法 :在 3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食管下端的形态、结构 ,并对His角 ,Z线及食管各段肌层的厚度进行了测量。结果 :His角的角度为71 4 0°± 12 18°;Z线距贲门口平面的距离为 11 87mm± 1 6 5mm ;食管上 1/ 3段、中 1/ 3段、距离贲门口 5、 4、3、 2、 1mm及贲门口平面处管壁肌层的厚度分别为 2 11mm± 0 4 2mm ,2 36mm± 0 5 0mm ,2 5 9mm±0 88mm ,3 13mm± 0 72mm ,3 2 1mm± 0 89mm ,3 11mm± 0 6 7mm ,3 0 4mm± 0 6 2mm和 2 94mm±0 6 5mm。结论 :食管下段距贲门口平面 4cm的一段食管管壁的肌层比上、中段明显增厚 (P <0 0 1)。这一段肌层增厚区域的范围与临床上所观测到的食管下端管腔内存在着一段静止高压带 (即食管下括约肌 )的位置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下括约肌 贲门切迹(His角)
下载PDF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的损伤及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存贵 单云官 +1 位作者 张玉和 李峤珂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227-228,232,共3页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的局部解剖学特征是肱骨中、下段骨折常并发桡神经损伤的固有因素 ,同时也是治疗肱骨骨折时发生医源性损伤的解剖学因素。目前主要围绕降低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 ,人们不断进行各种改良手术方式的探索。同时 ,进...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的局部解剖学特征是肱骨中、下段骨折常并发桡神经损伤的固有因素 ,同时也是治疗肱骨骨折时发生医源性损伤的解剖学因素。目前主要围绕降低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 ,人们不断进行各种改良手术方式的探索。同时 ,进一步研究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及其分支分布情况及走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肱骨中下段 神经损伤 应用解剖学 研究进展 医源性损伤
下载PDF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顶内沟入路的解剖学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文彬 郭志坤 +5 位作者 魏孟广 单云官 张玉和 张金波 李巍 张赛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85-87,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顶内沟在脑标本的准确定位,为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顶内沟手术入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正常成人头部标本30例,定位并解剖顶内沟,测量顶内沟和中央后沟交点与大脑纵裂、中央沟的距离;测量颞上线与缘上回上缘的最短距... 【目的】探讨顶内沟在脑标本的准确定位,为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顶内沟手术入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正常成人头部标本30例,定位并解剖顶内沟,测量顶内沟和中央后沟交点与大脑纵裂、中央沟的距离;测量颞上线与缘上回上缘的最短距离;描述顶内沟在MRI特殊层面上出现的特征。【结果】顶内沟和中央后沟交点与大脑纵裂的距离:左侧(41.50±0.17)mm、右侧(40.74±0.45)mm;顶内沟和中央后沟交点与中央沟的距离:左侧(17.18±0.46)mm、右侧(16.49±0.67)mm;测量颞上线与缘上回上缘的最短距离:左侧(19.34±0.26)mm、右侧(18.79±0.54)mm。【结论】顶内沟和中央后沟的交点与中央沟、大脑纵裂的距离可作为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切除经顶内沟入路判断顶内沟位置的依据;颞上线与缘上回上缘的最短距离可作为手术中识别缘上回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内沟 定位 MRI 解剖学 人脑
下载PDF
腰神经后支卡压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曦东 刘文彪 +3 位作者 姚班 贺智 张玉和 陈金源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观测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与腰神经后支卡压的关系。方法 :在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腰神经后支与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解剖学关系 ;测量该孔的纵横径及其体表定位。结果 :腰神经后支先穿过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后再分为内侧支和... 目的 :观测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与腰神经后支卡压的关系。方法 :在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腰神经后支与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解剖学关系 ;测量该孔的纵横径及其体表定位。结果 :腰神经后支先穿过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后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等 ;该孔L3 的纵、横径为 5 6± 0 9mm、 3 4± 0 5mm ,而L5的纵、横径为 3 5± 0 3mm、 2 1± 0 2mm ;L4、5横突间韧带的厚度分别为 1 5± 0 7mm、 2 0± 0 8mm ;体表定位在相对应的各腰椎平面距后正中线外侧约 30~ 40mm处。结论 :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结构特点是造成腰神经后支卡压的形态学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后支 卡压 骨纤维孔 解剖学
下载PDF
骶管裂孔和骶后孔穿刺点的选择及其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5
12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2 位作者 张金波 贺智 宋立新 《解剖与临床》 1999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为骶管裂孔、骶后孔穿刺术提供解剖学测量数据。方法:取成人骶骨137块,观测骶角、骶管裂孔和骶后孔的形态及位置。结果:左右侧骶角同高者占70.8%,不同高者占24.8%,骶角不显者占4. 4%。骶管裂孔高18.3±8.6mm,宽10.5±2.... 目的:为骶管裂孔、骶后孔穿刺术提供解剖学测量数据。方法:取成人骶骨137块,观测骶角、骶管裂孔和骶后孔的形态及位置。结果:左右侧骶角同高者占70.8%,不同高者占24.8%,骶角不显者占4. 4%。骶管裂孔高18.3±8.6mm,宽10.5±2.7mm。在后正中线上,骶角间点至骶2后孔间点为53.0±8.4mm,骶2后孔间点至骶2后孔点为20.5±2.8mm。结论:骶管裂孔穿刺为骶管麻醉常用进针点。对钩形骶管,骶管中部狭窄,骶管麻醉一侧阻滞不全,或只需一侧阻滞麻醉者,以及骶后孔穿刺骶管疗法,均可经骶后孔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裂孔 骶后孔穿刺点 解剖学 穿刺术 手术
下载PDF
四边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13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2 位作者 张玉和 张金波 孟庆勇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为四边孔综合征的病因和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尸胸上肢标本36(男30、女6)侧四边孔的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并摹拟观察四边孔综合征的成因。结果:①四边孔上下径(18.4±1.9)mm,左右径(18.6±4.3)mm;②腋神... 目的:为四边孔综合征的病因和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尸胸上肢标本36(男30、女6)侧四边孔的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并摹拟观察四边孔综合征的成因。结果:①四边孔上下径(18.4±1.9)mm,左右径(18.6±4.3)mm;②腋神经外径为(4.3±1.2)mm,腋动脉外径为(3.0±0.9)mm,腋静脉外径为(2.1±0.9)mm;③腋神经位于四边孔内上壁处,肩关节外展90°或过度活动时,腋神经被绷紧在肩胛下肌腱、肱骨外科颈和肩关节囊之间。结论:肩关节持续的过度屈、伸、展及四边孔长期受压和周围骨骼肌病变,是挤压腋神经引发四边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边孔综合征 解剖学基础 腋神经 肩关节 腋静脉 骨外科 腋动脉 肌腱 肌病 肱骨
下载PDF
转变观念 努力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鹏霄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15
作者 单云官 贝俊杰 +3 位作者 张玉和 李又勇 王辉 唐存贵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 (30例 ) 6 0侧咽标本 ,用游标卡尺测量咽腔相关解剖结构。结果 :腭帆后缘中点的厚度为 (1.2± 0 .... 目的 :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 (30例 ) 6 0侧咽标本 ,用游标卡尺测量咽腔相关解剖结构。结果 :腭帆后缘中点的厚度为 (1.2± 0 .6 )mm ,下鼻道底至腭垂尖的高度为 (31.7± 5 .9)mm ,腭垂根部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分别为(6 .1± 1.5 )mm、(5 .2± 2 .2 )mm、(7.5± 2 .0 )mm ,腭垂两侧腭帆根部的厚度为 (11.3± 1.8)mm ,舌根、腭垂尖、会厌尖分别至咽后壁之间的直线距离分别为 (16 .7± 4 .8)mm、(10 .6± 4 .9)mm、(12 .7± 4 .2 )mm。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解剖学 咽腔 腭帆 腭垂
下载PDF
胸骨舌骨肌皮瓣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曦东 张玉和 +2 位作者 刘文彪 贺智 姚班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 为采用带蒂胸骨舌骨肌皮瓣修复气管瘘口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胸骨舌骨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结果 肌长85.1±10.3mm;该肌有2~5支甲状腺上动脉分支供应,外径约为0.7mm,其中大部分(61.0%... 目的 为采用带蒂胸骨舌骨肌皮瓣修复气管瘘口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胸骨舌骨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结果 肌长85.1±10.3mm;该肌有2~5支甲状腺上动脉分支供应,外径约为0.7mm,其中大部分(61.0%)从肌的外侧入肌,且在舌骨体下缘35.4±12.1mm处较为恒定;舌下神经袢(颈袢)约发出2支分布该肌,其上支在舌骨体下缘35.7±13.6mm处从胸骨舌骨肌的外侧入肌。结论 制备该肌皮瓣的蒂部应在舌骨体下缘40mm的范围内,亦可采用该肌的两端为蒂作翻转肌皮瓣修复管瘘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舌骨肌皮瓣 气管瘘口 修复 局部解剖学
下载PDF
足骨血管孔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1 位作者 王鹏 单娜娜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3期87-88,共2页
目的 :了解足骨血管孔的分布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观测跗骨、跖骨和趾骨血管孔的数目及部位。结果 :①跗骨中的第二楔骨血管孔最少 ,平均为 6 .2 3± 2 .31个 ,滋养孔 2 .4 6± 1.0 4个 ;跟骨血管孔最多 ,平均为 38... 目的 :了解足骨血管孔的分布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观测跗骨、跖骨和趾骨血管孔的数目及部位。结果 :①跗骨中的第二楔骨血管孔最少 ,平均为 6 .2 3± 2 .31个 ,滋养孔 2 .4 6± 1.0 4个 ;跟骨血管孔最多 ,平均为 38.8± 5 .12个 ,滋养孔 8.5 5± 3.10个。②跖骨中段滋养孔 ,1孔者最多占 85 .2 3%。③跖骨近、中、远节均有血管孔 ,其中滋养孔数目不恒定 ,趾骨中段滋养孔出现率为 4 2 .0 %。结论 :足骨均有血管孔 ,多数分布在足骨底面、内侧面和背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骨血管孔 解剖学 观测 足外科 形态学
下载PDF
浅谈目标教学法在临床本科学员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超 张力 +2 位作者 王化 单云官 贺智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目标教学法 临床本科学员 人体解剖学教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梨状肌上孔内血管损伤致臀内上部坏死的解剖学基础
19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2 位作者 张金波 张玉和 单娜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8-620,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髋关节手术损伤臀上血管后并发臀内侧上部坏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标本,解剖观察梨状肌上孔、臀上血管神经走行及分支分布,髂内动脉造影观察吻合情况。结果:梨状肌上孔为半圆形,中点高(11.6... 目的:分析研究髋关节手术损伤臀上血管后并发臀内侧上部坏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标本,解剖观察梨状肌上孔、臀上血管神经走行及分支分布,髂内动脉造影观察吻合情况。结果:梨状肌上孔为半圆形,中点高(11.6±2,4)mm,下界宽(22.3±4.2)mm;梨状肌上孔内侧缘骨壁厚(7.5±1.2)mm;臀上动脉外径厚(2.3±1.3、)mm;外径宽(4.8±1.0)mm;臀上动脉深支分布臀中小肌;浅支外径厚(0.9+0.6)mm;外径宽(2.7±0.8)mm,分布臀大肌内侧上部。臀上静脉1支型占30.0%,2支型占70.0%;臀上静脉浅支外径厚(0.6±0.2)mm,外径宽(0.9±0.6)mm。结论:术中将臀大肌向内推臀上动、静脉挤压至梨状肌上孔内侧缘骨壁上,致臀上血管断裂,并发臀内侧上部软组织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肌上孔 臀上动、静脉 臀上动、静脉浅支 臀大肌
下载PDF
本科教材《系统解剖学》第四版神经系统几个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1
20
作者 单云官 张金波 王鹏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教材 编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