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表达NeuroD1对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康文博 陈翀 +4 位作者 李晓红 王景景 涂悦 张赛 梁海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Neuro D1对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以划痕实验制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NV组)、对照病毒组(GFP组)和Neuro D1病毒组(Neuro D1组)。各组行... 目的探讨过表达Neuro D1对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以划痕实验制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NV组)、对照病毒组(GFP组)和Neuro D1病毒组(Neuro D1组)。各组行划痕处理7 d后,NV组不感染病毒,GFP组感染携带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Neuro D1组感染同时携带GFP和Neuro D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24 h后同时更换神经元条件培养基。各组在1 d、2 d、3 d、5 d、7 d、14 d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在感染病毒后7 d观察细胞DCX阳性率和14 d观察细胞Neu N阳性率。结果更换神经元条件培养基后,各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胞核明显饱满,胞浆减少,突起减少并延长。与Neuro D1组相比,NV组和GFP组细胞突起短而分枝多,胞核较小。感染病毒后7 d,NV组和GFP组细胞部分形态逐渐恢复以前形态而Neuro D1组维持变化后形态。与NV组和GFP组相比,Neuro D1组出现DCX(9.84%±2.06%)(F=40.107)和Neu N(8.25%±2.78%)阳性细胞(F=21.73),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Neuro D1的过表达可以介导体外培养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D1 转分化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划痕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治疗方案选择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群亮 葛云飞 +6 位作者 闫改军 蒋显峰 高培龙 王伟 薄寅 周星 张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创伤后脑积水(胛H)的手术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89例重型颅脑创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PT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创伤后脑积水(胛H)的手术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89例重型颅脑创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PT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颅骨修补(早期组,17例)、延期行脑室-腹腔分流(V—Ps)+颅骨修补(延期组,22例)、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组(先V—Ps组,31例)和先行颅骨修补再行V—Ps组(后V—Ps组,19例)。利用GCS、GOS、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综合评估术前、术后意识恢复情况,观察四组患者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判断四组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四组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早期组、延期组、先V—Ps组和后V—Ps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86%、90%、90%,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并发症中分流堵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头皮感染发生率(18%)明显高于先V—Ps组(7%,P〈0.05),先V—Ps组及后V—Ps组术后硬膜下积液和血肿发生率(分别为3%,5%)均明显低于早期组和延期组(分别为12%,10%,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治疗术后PTH患者,V—Ps与颅骨修补可以任意组合,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颅脑损伤 颅骨修补术
原文传递
3D打印支架载神经分化因子1修饰的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仁坤 李晓红 +3 位作者 程世翔 王景景 涂悦 张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6-541,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仿生支架载神经分化因子1(NeuroD1)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s)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制备3D仿生脊髓支架,将携带NeuroD1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转染NSCs,构建NeuroD1过表达NSCs。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3D打印仿生支架载神经分化因子1(NeuroD1)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s)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制备3D仿生脊髓支架,将携带NeuroD1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转染NSCs,构建NeuroD1过表达NSCs。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支架组(B组)、支架+NSCs-绿色荧光蛋白(GFP)组(C组)和支架+NSCs—NeuroD1组(D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1周后给予实验干预。对照组为显微镜下切除损伤处3mm脊髓。利用RT—PCR鉴定NeuroD1过表达NSCs的构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NSCs存活情况。神经核(Neun)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移植NSCs分化和髓鞘形成情况。于实验干预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评价各组大鼠运动功能;8周观察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判断各组大鼠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结果RT—PCR结果证实成功构建过表达NeuroD1NSCs。D组各时相点BBB评分最高,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结果表明,D组运动和感觉潜伏期最短,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运动和感觉振幅最大,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8周时D组仍可见GFP阳性细胞,部分分化为神经元。GAP-43染色阳性,部分髓鞘形成。结论3D打印支架载NeuroD1修饰的NSCs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环路的重建,对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仿生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