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镜规范化清洗消毒技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苏畅 吴朝平 +2 位作者 张琼英 杨锦林 王一平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66-270,共5页
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宽和深入,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由于消化内镜是深入体腔的诊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携带的病原体污染。有研究表明,使用后的内镜上病原微生物载量为1... 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宽和深入,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由于消化内镜是深入体腔的诊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携带的病原体污染。有研究表明,使用后的内镜上病原微生物载量为105~1010 cfu/mL [1],成为内镜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对消化内镜使用前后彻底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相关感染的关键[2]。而消化内镜构造精细,管腔复杂,材料特殊,不易清洗,且不适合高温高压消毒的特性决定了规范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相关感染的关键环节[3]。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消化内镜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检查数量逐年增加,内镜消洗面临严峻的挑战。现就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化状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医院感染 规范化
下载PDF
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镜诊断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苏畅 何晓凤 沈艳华 《西南军医》 2017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镜诊断及临床特点,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镜诊断及临床资料,比较是否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特征,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镜诊断及临床特点,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镜诊断及临床资料,比较是否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特征,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占患者总数的38.46%,以胃黏膜糜烂和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其次为胃窦溃疡。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在肾功能(BUN、Cr)、血钙(Ca^(2+))、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白蛋白(ALB)、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尿毒症维持透析患者上消化道黏膜出血性病变可能性较大,肾功能损害、低血Ca^(2+)、Hp感染、营养不良可能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尿毒症 血液透析 消化道症状
下载PDF
菊粉调控NF-κB信号抑制细胞凋亡减轻小鼠炎症性肠病的研究
3
作者 王蕤兰 王月兴 +1 位作者 杨健 邓丽娟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讨菊粉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菊粉对照组、模型组和菊粉治疗组(n=10)。菊粉对照组和菊粉治疗组使用菊粉灌胃(500 mg/kg)干预7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0.9%... 目的探讨菊粉对炎症性肠病(IBD)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菊粉对照组、模型组和菊粉治疗组(n=10)。菊粉对照组和菊粉治疗组使用菊粉灌胃(500 mg/kg)干预7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干预第8天模型组和菊粉治疗组开始饮用2.5%DSS溶液14 d诱导IBD模型,正常对照组和菊粉对照组饮用蒸馏水。14 d后处死小鼠,分析小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比较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记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一般情况差,DAI评分增高(P<0.05),结肠长度缩短[(6.61±0.33)cm vs.(8.21±0.32)cm,P<0.05],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增加(P<0.05),Bcl-2表达下降,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5),菊粉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菊粉治疗组一般情况明显改善,DAI评分降低(P<0.05),恢复结肠长度[(7.06±0.31)cm vs.(6.61±0.33)cm,P<0.05],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下降(P<0.05),Bcl-2表达增加,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减少,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菊粉可以通过抑制NF-κB进而抑制肠道炎症及细胞凋亡,从而改善IBD小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粉 炎症性肠病 核因子ΚB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智能分光比色放大胃镜联合胃泌素-17在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月兴 邓丽娟 +1 位作者 胡静 王蕤兰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957-959,963,共4页
目的评价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放大胃镜联合胃泌素-17(G-17)对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01至2020-01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接受胃镜检查患者260例,采用FICE放大内镜联合检测空腹血清G-17,分析该方法对早期胃癌及其... 目的评价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放大胃镜联合胃泌素-17(G-17)对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01至2020-01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接受胃镜检查患者260例,采用FICE放大内镜联合检测空腹血清G-17,分析该方法对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普通放大内镜相比,FICE放大内镜对胃黏膜微细血管形态结构、腺管开口的显示图像清晰度增加(P<0.05)。FICE放大内镜联合G-17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为91.94%,特异性为98.48%,准确性为96.92%,高于FICE放大内镜(敏感性64.52%,特异性98.99%,准确性90.77%)。结论FICE放大内镜与G-17对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有较高的筛查检出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分光内镜技术 放大内镜 胃泌素-17 胃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及对胃电图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豫兰 赵劲松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B06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效果及对胃电图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GERD 80例,使用埃索美拉唑对其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胃...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效果及对胃电图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GERD 80例,使用埃索美拉唑对其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及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本组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治疗前为(8.59±4.25)分,治疗1个月后为(5.23±3.12)分,治疗1个月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前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分级:A级10例,B级20例,C级35例,D级15例;治疗1个月后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分级:A级30例,B级15例,C级15例,D级2例,18例恢复正常。治疗前空腹胃电图慢波频率百分比糜烂性食管炎(EE)患者为53.0%,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NERD)患者为55.0%,餐后胃电图慢波频率百分比EE患者为59.0%,NERD患者为59.5%,均低于正常水平65.0%;治疗1个月后空腹胃电图慢波频率百分比EE患者为65.5%,NERD患者为67.0%,餐后胃电图慢波频率百分比EE患者为70.0%,NERD患者为69.5%,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GRED可缓解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及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改善胃电图检查慢波频率所占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 胃电描记术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郭豫兰 夏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在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全胃肠外营养中应用N(2)-L-丙胺酸-L-谷氨酰胺(力太)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1例SAP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对照组)和加用力太的TPN组(谷氨酰胺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 目的观察在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全胃肠外营养中应用N(2)-L-丙胺酸-L-谷氨酰胺(力太)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1例SAP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对照组)和加用力太的TPN组(谷氨酰胺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以及体质量的变化并加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分别为对照组(2 9.1±4.8 4)g/L,谷氨酰胺组(2 9.3±4.5 0)g/L,治疗2周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9.5±4.62),(36.8±4.57)g/L,入院时对照组的体质量为(61.5±14.37)kg,谷氨酰胺组为(69.6±15.25)kg,治疗2周后分别为(57.1±14.63),(67.5±15.92)kg,入院时对照组转铁蛋白水平为(1.7±0.7)g/L,谷氨酰胺组为(1.7±0.4)g/L,治疗2周后分别为(1.3±0.1),(2.0±0.5)g/L,谷氨酰胺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常规TPN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2)-L-丙胺酸-L-谷氨酰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全胃肠外营养 谷氨酰胺
下载PDF
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郭豫兰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72-273,共2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维生素C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CA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组60例,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奥美拉唑组58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bid,其余药物均相同,疗程为7d。结果雷...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维生素C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CA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组60例,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奥美拉唑组58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bid,其余药物均相同,疗程为7d。结果雷贝拉唑为主的治疗方案在HP的根除率(93.33%)、药物不良反应(6.67%)两方面均优于奥美拉唑组(72.41%和15.5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均<0.05);而胃黏膜病变的逆转和临床症状的改善两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维生素C治疗CAG的方案具有高HP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同时又能改善CAG的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病变,是目前治疗CAG较理想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arrett食管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蕤兰 侯玲 +1 位作者 杨文霞 古培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20期3112-3112,共1页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学证实的BE患者26例,在胃镜下用氩气刀对病变食管黏膜进行治疗,术后予抑酸剂和促动力剂。分别于术后1、3、...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学证实的BE患者26例,在胃镜下用氩气刀对病变食管黏膜进行治疗,术后予抑酸剂和促动力剂。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观察疗效。若病理提示仍有柱状上皮存在,再次进行氩气刀治疗,直至BE食管黏膜完全消除。结果:胃镜下23例经一次氩气刀治疗后病灶消失;3例复查仍有岛状BE样改变,再次行氩气刀治疗;2例行三次氩气刀治疗。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E,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氩气刀 抑酸剂 促动力剂
下载PDF
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MIF的表达
9
作者 郭豫兰 赵劲松 +1 位作者 廖克龙 杨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309-2311,共3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0例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MI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MIF蛋白在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存在异常的高水平表达,与癌细胞的...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0例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MI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MIF蛋白在胃食管接合部癌组织中存在异常的高水平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MIF可能参与了胃食管接合部癌的发病机制,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预测预后的潜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胃食管接合部癌
下载PDF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亚文 杨贵 杨晓华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就诊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使用马来酸...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就诊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胃肠道症状及血清P物质(SP)、生长抑素(SS)、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P、SS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清SP、SS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CGRP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NPY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血清5-HT、CGR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P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IBS患者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5-HT、CGRP及NPY表达水平,改善胃肠道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曲美布汀 西兰司琼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溃疡出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凡清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7期107-107,11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溃疡出血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埃索美拉唑和B组(奥美拉唑),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埃索美拉唑A组患者的溃疡出血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目的研究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溃疡出血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埃索美拉唑和B组(奥美拉唑),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埃索美拉唑A组患者的溃疡出血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且PH值较奥美拉唑B组明显较高,其中A组显效81例,有效17例以及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8%,相比于B组显效62例,有效26例以及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具有显著优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奥美拉唑相比,埃索美拉唑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溃疡出血,显效快,时间短,而且安全性较好,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溃疡出血
下载PDF
表浅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畅 朱林林 +5 位作者 冯丽 郭天骄 甘涛 杨锦林 吴俊超 王一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6-910,共5页
目的根据外科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表浅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及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淋巴结转... 目的根据外科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表浅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及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估计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4)、浸润深度(P=0.009)、分化程度(P=0.030)和淋巴管肿瘤浸润((P=0.00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P=0.007)、浸润深度(P=0.003)、分化程度(P<0.050)和淋巴管肿瘤侵润(P<0.001)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3cm的高/中分化黏膜内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小,有行内镜切除术的绝对适应证;肿瘤直径≥3cm的高、中、低分化黏膜内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大,如行内镜切除术,需关注术后病理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43例采用Viatorr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昊 姚欣 +3 位作者 汤善宏 谢敏 冯志松 秦建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Viatorr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4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在TIPS术中置入Viatorr支架,定期随访血清学指标、彩超、胃镜以及再出血、腹... 目的探讨采用Viatorr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4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在TIPS术中置入Viatorr支架,定期随访血清学指标、彩超、胃镜以及再出血、腹水和肝性脑病情况,门静脉压力、肝肾功能、凝血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Kaplan-Meier曲线计算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100%,门静脉压力梯度由术前(25.57±5.50)mmHg降至术后(9.76±2.92)mmHg。术后1个月丙氨酸转氨酶(ALT)较术前明显升高,但在术后3、6个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3、6个月总胆红素、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有所升高,白蛋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肌酐和尿素氮较术前有所降低。患者术后12、24个月累积再出血率分别为0、9%;26例腹水患者中,22例(84.6%)腹水完全消失,3例(11.5%)腹水明显减少。术后3、6、12、24个月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6%、17.3%、21.9%、21.9%;术后12、24个月支架功能障碍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6%、23.7%。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累积生存率均为91.9%。结论采用Viatorr支架行TIPS手术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及再出血率,提高肝内分流道通畅率,并不增加术后肝性脑病发生风险,且术后累积生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Viatorr支架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赵劲松 郭豫兰 +1 位作者 廖克龙 杨康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1期752-754,共3页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标记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MIF蛋白在40例食管鳞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计算MVD平均值并分...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标记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MIF蛋白在40例食管鳞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计算MVD平均值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MIF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率为95.00%(38/40),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较[32.50%(13/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MVD平均值为26.5±8.5,MVD与肿瘤的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MIF可以作为食管鳞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之一,MVD与肿瘤的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食管肿瘤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