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孢霉素A在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氧代谢中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凌成明 范双民 《西部医学》 2015年第6期831-833,836,共4页
目的评价环孢霉素A在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神经功能及氧代谢中的效果。方法将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 目的评价环孢霉素A在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神经功能及氧代谢中的效果。方法将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分别于治疗1、3、7、14d采集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检测糖分解烯醇酶(2-phospho-D-glycerate hydrolase,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比较两组NSE及MBP水平,观察CsA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并于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CaO2、CERO2、CjvO2及SjvO2,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观察CsA对患者氧代谢的影响;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CsA治疗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NSE和MB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氧代谢指标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GCS和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应用于DAI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氧代谢,并可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环孢霉素A 神经功能 氧代谢 效果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26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云峰 刘业 +2 位作者 石强 王晓丽 吴越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142-1143,共2页
关键词 脊髓肿瘤 神经胶质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髓内巨大脂肪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业 石强 +2 位作者 李长军 凌成明 杨云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脂肪瘤/外科学 脊髓 珠网膜囊肿/并发症
下载PDF
颅内积气173例分类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业 石强 杨云峰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428-429,共2页
关键词 颅内积气 颅内压 分型
下载PDF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血钠紊乱67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云峰 石强 +2 位作者 刘业 徐磊 王晓丽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57-259,共3页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易并发电解质紊乱,特别是血钠紊乱,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加重原发伤情,甚至发生致命性昏迷和癫。笔者对2005-01至2010-05 89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血钠紊乱的患儿67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9例中,男5...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易并发电解质紊乱,特别是血钠紊乱,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加重原发伤情,甚至发生致命性昏迷和癫。笔者对2005-01至2010-05 89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血钠紊乱的患儿67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9例中,男52例,女37例;〈3岁15例,3~6岁31例,7~14岁4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水电解质失调 小儿
下载PDF
脊髓肿瘤诊治中的教训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业 石强 +1 位作者 杨云峰 凌成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5期77-78,共2页
脊髓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相邻的组织结构的原发性及转移性肿瘤,其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现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所诊治的脊髓肿瘤中有一定临床意义的6例典型... 脊髓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相邻的组织结构的原发性及转移性肿瘤,其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现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所诊治的脊髓肿瘤中有一定临床意义的6例典型病例,就其诊治中的教训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教训分析 诊治 神经系统肿瘤 临床意义 转移性肿瘤 组织结构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微波热凝在颅内高血运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业 蔡华成 +1 位作者 石强 杨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61-62,共2页
我科自1997年5月~1998年4月,利用微波多功能治疗机的热凝功能,辅助颅内高血运肿瘤的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其中女6例、男3例;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者22岁,平均42.3岁.头痛7例,头昏8例,呕吐... 我科自1997年5月~1998年4月,利用微波多功能治疗机的热凝功能,辅助颅内高血运肿瘤的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其中女6例、男3例;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者22岁,平均42.3岁.头痛7例,头昏8例,呕吐3例,癫痫4例,轻偏瘫5例,嗅觉丧失1例,精神异常3例,双侧视乳头水肿8例,一侧病理征阳性1例.肿瘤分类: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位于矢状窦及大脑镰旁),脑膜瘤8例(其中内皮细胞型5例,纤维母细胞型2例,血管瘤型1例;位于矢状窦旁2例,中央区矢状窦旁2例,矢状窦及大脑镰旁1例,嗅沟1例,大脑凸面2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和行脑血管造影检查.1.2 方法 采用成都锦江微波电器厂产品WB-100B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辐射器微波输出功率为5W~60W,治疗运行时间为1s~600s,输出功率及时间可事先预置.相关数据均在面板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颅内高血运肿瘤切除术 热凝功能 手术
下载PDF
单孔钻孔加引流管交叉放置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2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凌成明 石强 《包头医学》 2013年第4期205-206,共2页
目的:观察单孔钻孔加引流管交叉放置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2013年5月采用单孔钻孔加引流管交叉放置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6岁。结果:术后复查3日内,血肿... 目的:观察单孔钻孔加引流管交叉放置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2013年5月采用单孔钻孔加引流管交叉放置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6岁。结果:术后复查3日内,血肿消失者46例,仅余少量血肿3例。另有3例因患者年龄大,脑萎缩明显,脑复张困难,遗留硬膜下积液。术后患者头昏、头痛症状消失,反应迟钝症状明显改善,意识障碍患者神志清楚,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一例血肿复发;随访1年,仍无一例血肿复发,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单孔钻孔加引流管交叉放置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钻孔 引流管交叉放置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下载PDF
浮动骨瓣在小儿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56-57,共2页
我院自1991年7月至1998年6月对26例小儿颅脑损伤中颅骨损伤及开颅骨瓣应用浮动法处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骨瓣 术中 小儿 骨损伤 开颅 处理 效果
下载PDF
应用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7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晏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期86-90,94,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神经外科2013-08—2016-10颅内动脉瘤患者114例,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观察组采取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照组采取...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神经外科2013-08—2016-10颅内动脉瘤患者114例,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观察组采取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对比2组术前、术后1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血清sICAM-1、S100β蛋白水平及术前、术后1a生活质量评分(QOL),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1a复发率、预后情况。结果术前2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组血清sICAM-1、S100β蛋白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6/57)低于对照组24.56%(1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2组QO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a复发率1.75%(1/57)低于对照组14.04%(8/57),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肯定,可有效降低其术后血清sICAM-1、S100β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植入 弹簧圈栓塞 SICAM-1 S100蛋白 复发率
下载PDF
小儿颅脑损伤后腹痛型癫痫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业 石强 +2 位作者 肖勇 杨云峰 凌成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8年第1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后腹痛型癫痫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具有完整资料的小儿颅脑损伤后腹痛型癫痫26例。颅脑损伤轻型4例,中型11例,重型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中型2例,重...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后腹痛型癫痫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具有完整资料的小儿颅脑损伤后腹痛型癫痫26例。颅脑损伤轻型4例,中型11例,重型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中型2例,重型1例。21例在伤后早期(24h内)有过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发作;脑电图检查发作期6例,发作间期20例,15例做2次以上检查,发现程度不等脑电图异常19例,病理波主要表现以颞部为主,并额中央顶的阵发性高幅棘波、尖波及棘-慢综合波;7例脑电图正常患儿通过药物试验性治疗明确诊断;头颅CT及MR检查共16例,12例显示颅内有异常改变;均采取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1例辅以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26例患儿经治疗后发作基本控制;11例患儿治疗后3个月至1年行脑电图复查,8例恢复正常,3例较治疗前好转,随访1—2年13例未再发作,7例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6例失访。结论小儿颅脑损伤后腹痛型癫痫临床上有其显著特征性,药物试验性治疗的诊断及治疗作用肯定,正规药物治疗效果确切,应提高对该病的关注以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颅脑损伤 癫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