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武警某部战士嵌甲39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勇
施耀军
+5 位作者
郭瑞
陈国川
张富宁
俞玮
林明武
赵磊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57-59,共3页
嵌甲是因为趾(指)甲两侧缘嵌入甲沟的软组织中,是手足外科常见病之一,往往造成甲沟或近端甲褶局部皮肤的破溃,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通过破口侵入,引起继发感染、脓肿和肉芽组织形成。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霉菌[1,2]。其治疗...
嵌甲是因为趾(指)甲两侧缘嵌入甲沟的软组织中,是手足外科常见病之一,往往造成甲沟或近端甲褶局部皮肤的破溃,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通过破口侵入,引起继发感染、脓肿和肉芽组织形成。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霉菌[1,2]。其治疗方法较多,包括简单的保守治疗及各种手术治疗[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甲
嵌甲
部分甲板
甲床及甲母质切除术
石炭酸-乙醇甲母质切除术
原文传递
后外侧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B型外踝骨折20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勇
陈国川
+3 位作者
张富宁
俞玮
林明武
赵磊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1期940-943,共4页
踝关节骨折发病率占全身各关节内骨折的首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B 型(Danis-Weber/AO)外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旋后外旋受伤机制(supination-externalrot...
踝关节骨折发病率占全身各关节内骨折的首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B 型(Danis-Weber/AO)外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旋后外旋受伤机制(supination-externalrotation,SER),以短斜形或螺旋形、远端骨折块向后外和近侧移位为特征[1]。其治疗要求必须解剖恢复外踝的长度和旋转畸形,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螺钉、钢板、张力带、髓内钉等。后外侧抗滑钢板最早是由Brunner 和Weber 1982 年提出,机制是用内固定钢板直接压于远端骨折块的尖齿部位,以较小的“巧劲”对抗远端骨折块移位的方向而获得解剖复位,当骨折端受到轴向负荷时,远端骨折块产生向后外上方移位倾向,被楔形卡于钢板和近端骨块形成的骨折斜面之间。钢板不仅能防止远端骨折块移位,而且将轴向负荷转变为对骨折端的轴向压力,起到“动力加压”的效果[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
骨折
临床疗效
抗滑钢板
中和钢板
原文传递
题名
武警某部战士嵌甲39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勇
施耀军
郭瑞
陈国川
张富宁
俞玮
林明武
赵磊
机构
武警宁夏总队
医院
骨
二
科
武警宁夏总队
医院
放射
科
武警宁夏总队
训练基地卫生所
出处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57-59,共3页
文摘
嵌甲是因为趾(指)甲两侧缘嵌入甲沟的软组织中,是手足外科常见病之一,往往造成甲沟或近端甲褶局部皮肤的破溃,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通过破口侵入,引起继发感染、脓肿和肉芽组织形成。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霉菌[1,2]。其治疗方法较多,包括简单的保守治疗及各种手术治疗[3]。
关键词
趾甲
嵌甲
部分甲板
甲床及甲母质切除术
石炭酸-乙醇甲母质切除术
分类号
R828.5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后外侧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B型外踝骨折20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勇
陈国川
张富宁
俞玮
林明武
赵磊
机构
武警宁夏总队医院骨二科武警部队创伤骨科研究所
出处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1期940-943,共4页
文摘
踝关节骨折发病率占全身各关节内骨折的首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B 型(Danis-Weber/AO)外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旋后外旋受伤机制(supination-externalrotation,SER),以短斜形或螺旋形、远端骨折块向后外和近侧移位为特征[1]。其治疗要求必须解剖恢复外踝的长度和旋转畸形,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螺钉、钢板、张力带、髓内钉等。后外侧抗滑钢板最早是由Brunner 和Weber 1982 年提出,机制是用内固定钢板直接压于远端骨折块的尖齿部位,以较小的“巧劲”对抗远端骨折块移位的方向而获得解剖复位,当骨折端受到轴向负荷时,远端骨折块产生向后外上方移位倾向,被楔形卡于钢板和近端骨块形成的骨折斜面之间。钢板不仅能防止远端骨折块移位,而且将轴向负荷转变为对骨折端的轴向压力,起到“动力加压”的效果[2]。
关键词
外踝
骨折
临床疗效
抗滑钢板
中和钢板
分类号
R681.8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武警某部战士嵌甲39例治疗分析
刘勇
施耀军
郭瑞
陈国川
张富宁
俞玮
林明武
赵磊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9
1
原文传递
2
后外侧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B型外踝骨折20例
刘勇
陈国川
张富宁
俞玮
林明武
赵磊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8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