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置滤过器C_2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高建华 孙宪昶 +3 位作者 李剑颖 王贵生 李娜 戴汝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LightSpeed VCT后置滤过器C2在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以期获得在保证优良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4岁)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使... 目的探讨LightSpeed VCT后置滤过器C2在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以期获得在保证优良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4岁)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GELightSpeed VCT机,采用120kV,640mA,0.35s/360°,层厚0.625mm,pitch0.22~0.24,Bowtie选用largebody模式。采像后对每例原始图像分别进行使用后置滤过器C2和不使用C2的重建,得到有/无C2后处理的两组图像(UC2组和NUC2组)。①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以双盲法对两组图像从冠脉节段的显示数目、细小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锐利度、血管内对比剂清晰度四个方面以1~4分(4分为优)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评分有分歧的由两人共同商讨后达成一致;②分别选取两组图像中面积相等的感兴趣区(ROI,面积为100mm^2),在相同轴位图像上(均为左冠状动脉主干自左窦发出的层面)测量升主动脉中心部的噪声值(均值及标准差),比较UC2组和NUC2组图像噪声;③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值差异进行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UC2组和NUC2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1±0.31)分、(3.72±0.29)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UC2组和NUC2组噪声值均值分别为22.13±4.21、27.08±4.74,UC2组较NUCz组的图像噪声下降约1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使用后置滤过器C2重建,可在不增加曝光剂量的情况下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由此为进一步降低射线剂量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滤过器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中体重指数与射线剂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贵生 高建华 +3 位作者 李剑颖 叶道斌 张如意 李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在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中,通过对不同体重指数(BⅦ)采用不同射线剂量的研究,达到均衡控制射线剂量的目的。方法:实验分2个步骤进行:①连续选取100例(C组)拟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不限身高体重),使用CE Lisht Spee... 目的:在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中,通过对不同体重指数(BⅦ)采用不同射线剂量的研究,达到均衡控制射线剂量的目的。方法:实验分2个步骤进行:①连续选取100例(C组)拟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不限身高体重),使用CE Lisht Speed VCT机完成心脏扫描。采用640mA,120kV,0.35s/r,层厚0.625mm,pitch0.22—0.24,Bowtie选用large body模式,后过滤C2重建。采像后在主动脉分出冠状动脉左主干的层面上下三层,以像素100mm^2大小测量图像噪声,取三层的平均值作为该病人的图像噪声;之后使用软件拟合患者BMI和噪声的关系,得出线性方程;根据噪声和射线剂量的公式。在噪声等于27得到BMI和管电流量的对应值;②再连续选取100例(E组)拟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不限身高体重),先计算其BMI值,根据之前得到的BMI和管电流量对应值确定扫描时mA值,其它扫描参数与前一致:120kV。0.35s/r,层厚0.625mm。pitch0.22-0.24,Bowtie选用largebody模式,后过滤C2重建,以同法计算图像噪声。结果:①c组BMI25.08±2.64,心率62.03±9.72,Pitch0.23±0.03,噪声24.56±5.03,有效剂量(ED)17.63±1.68mSv,图像质量评分3.71±0.54。拟合不同BMI和噪声的关系,得出曲线回归公式:Y=1.143x-6.0,R^2=0.55(Y为噪声,x为BMI,R^2为决定系数);根据射线剂量和噪声关系,得出Xma=Fma×{(k1^*BMI+C1)/INa}^2,Fma=640mA,k1=1.143,C1=-6.0,INa=27(HU);②E组BMI25.87±3.16,心率67.20±14.47,Pitch0.23±0.16,噪声26.51±3.76,ED15.25±3.31mSv,图像质量评分3.56±0.74,曝光剂量579.425±125.61mA。E组ED明显低于C组(降低约13%),P〈0.01。结论:在64层CT心脏成像时,对不同体重指数人群采用不同曝光剂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均衡控制不同体重个体的X射线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重指数 冠状动脉 X线剂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3
作者 高建华 王贵生 +4 位作者 李剑颖 孙宪昶 韩文娟 赵雯 戴汝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连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将患者分为常规组(C组)和低剂量组(L组),每组50例。C组采用标准采集方法,L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然后对C组和L组图像质量、噪声、...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连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将患者分为常规组(C组)和低剂量组(L组),每组50例。C组采用标准采集方法,L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然后对C组和L组图像质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进行评估。结果C组和L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6±0.54)分和(3.62±0.57)分,图像噪声分别为27.54±4.52和27.30±6.1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和L组的CTDIvol分别为(87.91±8.38)mGy/cm和(43.11±4.38)mGy/cm,ED分别为(17.96±1.71)mSv和(8.75±0.83)mSv,L组的CTDIvol和ED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低剂量采集方法既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射线剂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放射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64层螺旋CT
下载PDF
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建华 陈晓霞 +2 位作者 王贵生 韩文娟 赵国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2-1826,共5页
目的探讨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SSF)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61例患者,使用Discovery CT750 HD Freedom进行冠状动脉扫描,扫描后分别使用和不使用SSF重建,得到A、B两组图像;根据... 目的探讨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SSF)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61例患者,使用Discovery CT750 HD Freedom进行冠状动脉扫描,扫描后分别使用和不使用SSF重建,得到A、B两组图像;根据扫描实时心率将患者分为低心率组(心率≤70次/分,n=34),中高心率组(心率71~80次/分,n=14)和高心率组(心率〉80次/分,n=13)。对比分析A、B组间和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除左主干(S5)外,B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优于A组(P均〈0.05);S5段剔除评分为5分者后,其余7例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P=0.008);未使用SSF重建时不可诊断的42个节段经用SSF重建后全部可用于诊断。未使用SSF重建的不同心率组间除S7、S9段外,其余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下降;使用SSF重建后,不同心率组间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使用SSF重建的右冠状动脉中段(S2)在15段中评分最低(2.88±0.91)分,S3次之(3.65±1.32)分,且S2在低心率组亦有17例出现移动伪影影响其评估;使用SSF重建后,S2、S3移动伪影显著改善,评分分别提升至(4.32±0.59)分和(4.49±0.59)分,均满足诊断需求。结论 SSF能够有效地纠正高心率及心率波动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移动伪影,优化CCTA图像质量,尤其对右冠状动脉移动伪影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SNAPSHOT Freeze
下载PDF
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高建华 孙宪昶 +4 位作者 戴汝平 王贵生 杨帆 韩文娟 李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对254例患者进行64层容积CT心脏扫描,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行冠状动脉三维成像.以心率≤60次/min、61~69次/min、70...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对254例患者进行64层容积CT心脏扫描,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行冠状动脉三维成像.以心率≤60次/min、61~69次/min、70~75次/min及≥76次/min分为4组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心率≤60次/min、61~69次/min、70~75次/min3组间冠状动脉成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心率≤75次/min组出现差片的概率明显低于心率≥76次/min组(P<0.05).优等片的概率明显高于心率≥76次/min组(P<0.05);(3)影响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技术性因素主要是扫描过程中发生心率、心律变化或对比剂延迟时间不当等造成的移动伪影、血管错位和边缘模糊;非技术性因素为冠状动脉管壁的弥漫性钙化导致的高密度及其伪影。结论影响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心率或心律的变化、延迟时间不当和广泛钙化。适当控制心率,避免心律不齐的发生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提高可评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囊型肝包虫病的多排螺旋CT诊断及术前影像检查的术前指导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雅丽 陈晓霞 +4 位作者 侯文文 韩文娟 刘昊 赵国全 王贵生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helical CT,MDCT)对囊型肝包虫病诊断价值及对肝内管道受累情况的术前指导价值。方法 68例囊型肝包虫病患者均经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治疗及病理证实,且术前均行MDCT多期扫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观察病...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helical CT,MDCT)对囊型肝包虫病诊断价值及对肝内管道受累情况的术前指导价值。方法 68例囊型肝包虫病患者均经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治疗及病理证实,且术前均行MDCT多期扫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观察病灶与血管、胆管的空间关系,综合手术所见与影像特征进行对照。结果 MDCT在68例中共检出112个病灶;血管重建显示与第一/二肝门关系密切病灶25个,受累肝动脉37支,肝静脉62支,门静脉41支,下腔静脉16支,对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与手术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胆管受累共29例,与手术实际情况一致。结论 MDCT检查能诊断囊型肝包虫病,并能很好地显示肝包虫血管及胆管受累的影像学特征,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型肝包虫病 肝内管道 多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64层MDCT评价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准确性:与IVUS对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涛 周卫华 +4 位作者 高建华 崔晓明 蔡祖龙 赵绍宏 杨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1617-1622,共6页
目的:评价64层MDCT在判断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测量血管大小、斑块负担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患者经MDCT显示的位于冠脉近、中段的粥样硬化斑块作为研究对象,在斑块的最大层面测量斑块的CT值,根据CT值将斑块分类。并测量、计算最小管... 目的:评价64层MDCT在判断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测量血管大小、斑块负担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患者经MDCT显示的位于冠脉近、中段的粥样硬化斑块作为研究对象,在斑块的最大层面测量斑块的CT值,根据CT值将斑块分类。并测量、计算最小管腔面积、血管外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以IVUS为金标准,分别计算MDCT判断斑块性质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各类斑块的平均CT值,并对血管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25个,软斑块11个,纤维斑块7个,钙化斑块7个,平均CT值分别为49±32HU,93±23HU,1138±350HU。MDCT对脂质、纤维和钙化斑块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和92.9%;85.7%和94.4%;100%和100%。MDCT测量的管腔面积、血管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高于IVUS测量的结果,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MDCT是一种准确无创的诊断和测量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血管内超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能谱CT对提高肝占位性结节检出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贵生 高建华 赵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肝占位性结节对比噪声比的分析,检验能谱CT中的单能量成像对提高肝占位性结节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肝脏有占位性结节的病人,在GE Discovery CT750HD机上对入选病人行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其中平扫、动脉增强期和肝... 目的:通过对肝占位性结节对比噪声比的分析,检验能谱CT中的单能量成像对提高肝占位性结节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肝脏有占位性结节的病人,在GE Discovery CT750HD机上对入选病人行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其中平扫、动脉增强期和肝实质期使用常规螺旋扫描,门静脉期使用能谱扫描模式(单源,双电压快速切换)。从门静脉能谱扫描数据中重建出40~140keV能量段的101组单能量图像。使用GE ADW4.5工作站的GSI软件包分析,得出肝占位性结节对照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NR)的能谱曲线,从中获得最高CNR值和对应的最佳单能量点。在最佳单能量点根据对肝结节的显示,结节的增强效果和显示清晰度分为4级进行了主观评分。由于70keV能量点对应了常规CT腹部成像中球管电压为120kVp时的平均能量,同时获得了肝结节在70keV下的CNR值和图像的主观评分。对最佳单能量点和70keV(常规120kVp)能量点的两组数据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30例病人中共检出46个肝占位性结节。对这些肝结节能谱CT得到的最高CNR值是1.50±0.15,对应的最佳能量点是50.9±2.9keV。这个CNR数值较70keV时的CNR1.07±0.09有显著提高(P<0.001);②对于46个肝结节,在最佳CNR能量点和70keV下的图像评分分别为3.61±0.49和2.65±0.6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和常规CT成像相比,能谱CT成像提供多组单能量图像,并能够为肝占位性结节自动选择具有最高CNR的单能量图像,从而显著地提高占位性肝结节和肝实质的对比度,有助于提高肝结节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占位性结节 能谱CT
下载PDF
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晓霞 刘昊 +4 位作者 赵国全 王倜 侯文文 王贵生 王楚涵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58-761,765,共5页
目的探讨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08至09 40例经评估适合行肺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 目的探讨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08至09 40例经评估适合行肺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格栅定位器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扫描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肺穿刺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24.0±3.9)min和(27.3±4.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5%(15/20)和25%(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扫描次数分别为(4.1±0.5)次和(6.0±1.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20)和40%(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和90%(18/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结论 MAXIOTM机器人三维靶向定位系统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前较为精确地规划了穿刺路径,机械臂实时立体引导操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扫描次数减少,辐射剂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穿刺活检术 CT引导 三维靶向定位系统 肺部病变
下载PDF
外伤性泪囊炎CT造影多平面重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朋 陶海 王贵生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囊炎CT造影多平面重组的检查方法,研究外伤性泪囊炎CT造影的特点。方法采用泪道CT碘化油造影多平面重组的方法,分析40例外伤性泪囊炎的CT检查和结果。结果泪道CT良好地显示了泪囊的大小、泪囊与鼻泪管的关系、泪道阻塞...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囊炎CT造影多平面重组的检查方法,研究外伤性泪囊炎CT造影的特点。方法采用泪道CT碘化油造影多平面重组的方法,分析40例外伤性泪囊炎的CT检查和结果。结果泪道CT良好地显示了泪囊的大小、泪囊与鼻泪管的关系、泪道阻塞的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其中诊断泪囊向外向前移位19例,泪囊向后移位2例,泪囊扩大3例,泪囊萎缩5例。骨性鼻泪管骨折20例,骨性鼻泪管重度狭窄5例,鼻泪管上段阻塞10例。伴有面部骨折情况36例,伴有鼻部病变8例。结论外伤性泪囊炎CT造影表现复杂多样,泪道CT造影多平面重组能较清晰地显示泪道外伤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可用于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泪囊炎 泪道造影 CT检查 多平面重组
下载PDF
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叶道斌 蔡祖龙 高建华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疑脑血管病变、脑动脉瘤术后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重组图像进行分...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疑脑血管病变、脑动脉瘤术后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44例显示异常,其中动脉瘤21例,动脉瘤支架术后1例,夹闭术4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静脉窦血栓4例,直窦闭塞伴永存镰状窦1例,大脑大静脉和直窦瘤样扩张1例,永存舌下动脉1例。结论64层螺旋CT对多种颅内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颅脑
下载PDF
64层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道斌 高建华 +2 位作者 张如意 杨帆 韩文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94例...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94例显示异常,其中狭窄梗阻性病变50例,动脉瘤21例,动脉瘤支架术后1例,夹闭术4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静脉窦血栓4例,直窦闭塞伴永存镰状窦1例,大脑大静脉和直窦瘤样扩张1例,永存舌下动脉1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和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病
下载PDF
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对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评价(附78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宪昶 刘庆伟 +2 位作者 高建华 赵素红 张如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通过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探讨侧隐窝狭窄与神经根受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T检查诊断和临床证实的侧隐窝狭窄78例患者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成2组,即狭窄组(无神经根受压21例)和狭窄症组(有神经根受压57例)。所获数据行χ2检验... 目的:通过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探讨侧隐窝狭窄与神经根受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T检查诊断和临床证实的侧隐窝狭窄78例患者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成2组,即狭窄组(无神经根受压21例)和狭窄症组(有神经根受压57例)。所获数据行χ2检验。结果:侧隐窝狭窄发生率在各椎体分布不等,L5和S1狭窄出现率较高,94侧(79.66%),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狭窄组主要分布在L4(18侧),狭窄症组主要在L5和S1(86侧)。L4、L5、S1不同椎体之间出现侧隐窝狭窄时,神经根受压出现率不同,L4明显较L5和S1神经根受压出现率小,L4与L5或L4与S1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L5与S1的出现率相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盘膨出/突出,上关节突增生内聚是两个最常见的因素。结论: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可准确评价侧隐窝狭窄与神经根受压之间的关系。对于侧隐窝狭窄的分析,要注意对可能引起侧隐窝狭窄的发育、退变、骨性和软组织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隐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面容积重建
下载PDF
CT诊断假性脊椎滑脱32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建华 夏春明 +2 位作者 夏庆堂 韩文娟 石占全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脊椎滑脱 CT诊断 腰椎退变性滑脱 回顾性分析 中老年人 CT表现 假性滑脱 临床诊断 常见病 腰腿痛
下载PDF
低剂量扫描在CT气腹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如意 孙宪昶 +1 位作者 刁俊龙 崔晓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在64排螺旋CT气腹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连续选取56例患者进行CT气腹造影检查。将患者分为常规组(C组)和低剂量组(L组),每组28例。C组采用标准采集方法,L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对C组和L组图像质量、容积CT...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在64排螺旋CT气腹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连续选取56例患者进行CT气腹造影检查。将患者分为常规组(C组)和低剂量组(L组),每组28例。C组采用标准采集方法,L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对C组和L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进行评估,应用spss10.0软件对C组和L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及CT剂量指数差异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L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分别为2.62±0.54分、2.48±0.57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L组CTDIvol均值分别为(24.89±2.38)mGy/cm、(1.59±0.82)mGy/cm,L组CTDIvol均值明显低于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剂量采集方法既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射线剂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气腹 人工 辐射剂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的门静脉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道斌 蔡祖龙 高建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的门静脉系统进行评价。方法对230例原位肝移植术前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门静脉重组图像...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的门静脉系统进行评价。方法对230例原位肝移植术前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门静脉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伴静脉曲张127例,下段食管和(或)食管旁静脉曲张75例(占59%),胃左静脉伴有或无胃底静脉曲张33例(占30%),脾静脉明显曲张29例(占22.8%),部分伴有脾肾静脉曲张,附脐静脉曲张16例(占12.6%),肝门旁静脉曲张7例(占5.5%)。门静脉系栓子形成63例,肝硬化和肝硬化伴有肝癌的门脉栓子发生率分别为11/82(占13.4%)和52/148(占35.1%)。肝动脉门静脉瘘13例,其中12例合并有肝癌(占肝癌发生率8%)。门静脉海绵样变性7例,均伴有门静脉主干栓子。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的门静脉系统评价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显示门静脉系统的多种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肝移植 门静脉
下载PDF
囊型肝包虫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与分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雅丽 陈晓霞 +4 位作者 侯文文 韩文娟 刘昊 赵国全 王贵生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囊型肝包虫病诊断价值与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2016-02至2017-02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型肝包虫68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总结其多排螺旋CT表现与分型。结果手术...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囊型肝包虫病诊断价值与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2016-02至2017-02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型肝包虫68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总结其多排螺旋CT表现与分型。结果手术病理证实68例肝包虫病例共计肝内病灶112个,其中84个病灶位于肝右叶,28个病灶位于肝左叶。单囊型囊肿27例,表现为囊液均匀呈液体密度,增强扫描后囊壁轻度强化;多子囊型囊肿15例,表现为多个子囊沿母囊内壁排列成"蜂房状",子囊内密度低于母囊;内囊塌陷型囊肿12例,表现为内囊从外囊剥离,形成"飘带征";实变型囊肿2例,表现为内囊破裂、囊液浓缩,病灶类似实质性肿瘤;钙化型囊肿12例,表现为边缘全部钙化后,形成典型"蛋壳样"改变。结论多排螺旋CT可较好地显示囊型肝包虫病的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型包虫病 肝脏 多排螺旋CT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的剂量控制策略及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建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自从1972年计算机断层成像诞生,CT成像技术已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诊断手段之一。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但是,CCTA的辐射损伤对患者的远期影响不... 自从1972年计算机断层成像诞生,CT成像技术已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诊断手段之一。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但是,CCTA的辐射损伤对患者的远期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在保证并提高诊断准确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是目前心血管影像学关注的热点和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辐射剂量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X线剂量管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建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年第7期14-19,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态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杀手”。以往,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依赖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但SCA是有创的检查,操作相...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态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杀手”。以往,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依赖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但SCA是有创的检查,操作相对复杂,且存在一定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量管理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X线 CT 冠状动脉病变 膳食结构 人类健康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诊断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1例
20
作者 韩文娟 刘涵 +2 位作者 王贵生 季瑞琪 关怀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167-1168,共2页
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lipomatous hypertrophy of the interatrial septum,LHIS),由大量聚集于房间隔的无包膜的成熟组织细胞形成,是一种良性病变,临床少见,CT检出率达2.2%,一般无需处理,若瘤体大且压迫心脏时,可引起患者运动能力差,... 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lipomatous hypertrophy of the interatrial septum,LHIS),由大量聚集于房间隔的无包膜的成熟组织细胞形成,是一种良性病变,临床少见,CT检出率达2.2%,一般无需处理,若瘤体大且压迫心脏时,可引起患者运动能力差,活动后气短,甚至发生猝死[1,2]。本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胸部或心脏检查、手术或尸体解剖中无意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脂肪瘤样肥厚 螺旋CT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