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瑞克林与氢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进军 徐雷 陈伟良 《浙江实用医学》 2017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与氢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降颅内压、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调脂、降血压、降糖等常规治疗,对... 目的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与氢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降颅内压、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调脂、降血压、降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氢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PNA单位+生理盐水100m L)联合氢氯吡格雷(剂量同对照组),14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8天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28天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而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1);治疗14天、28天后两组ADL评分均显著上升(均P<0.01),而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粘度、低切粘度、中切粘度、高切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8天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1.25%)(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氢氯吡格雷可促进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氢氯吡格雷,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氢氯吡格雷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 被引量:1
2
作者 方高丰 颉黄峰 戴如冰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6期1161-1162,共2页
目的总结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3年4月,采用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3岁。左侧11例,右侧35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伤... 目的总结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3年4月,采用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3岁。左侧11例,右侧35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伤后1~72小时,平均6小时。均为手腕部机械热压伤,创伤面积4cm×5cm^10cm×16cm。其中37例Ⅰ期修复,9例Ⅱ期修复。皮瓣切取面积5cm×6cm^12cm×17cm。供区均行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区植皮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18月,平均11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结论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切取简便,降低了神经损伤风险,切取皮瓣面积与常规手术方法相比无缩小,术后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腕部热压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骨间背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腕部热压伤
下载PDF
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式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方高丰 颉黄峰 许冈跃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9-441,共3页
目的观察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式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2015年9月,笔者将97例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关节外露患者(创面面积6cm×4cm~14cm×10cm),按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3例、结扎... 目的观察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式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2015年9月,笔者将97例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关节外露患者(创面面积6cm×4cm~14cm×10cm),按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3例、结扎组32例、吻合组32例,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对照组皮瓣面积4cm×3cm~13cm×9cm,在皮瓣近端切断腓肠神经及切断并结扎小隐静脉;结扎组皮瓣面积4cm×3cm~13cm×10cm,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皮瓣蒂部分离结扎小隐静脉起始处;吻合组皮瓣面积4cmX4cm~16cm×12cm,小隐静脉近心端与受区相应大小静脉吻合。供区移植同侧大腿中厚皮。观察并计算各组患者术后皮瓣肿胀发生率、皮瓣青紫发生率、青紫或肿胀持续时间、皮瓣坏死率。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爿。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LSD检验。结果结扎组与吻合组患者术后皮瓣肿胀发生率相近(P〉0.05),且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患者术后皮瓣青紫发生率相近(P〉0.05)。结扎组与吻合组患者术后皮瓣青紫或肿胀持续时间分别为(7.4±1.1)、(6.3±1.8)d,二者相近(P〉0.05),且均较对照组的(17.1±2.8)d缩短(P〈0.05或P〈0.01)。结扎组与吻合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率均为0,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值均小于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内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法对该皮瓣术后成活的影响有差异。术中小隐静脉近心端与受区静脉吻合或于小隐静脉起始处结扎能改善术后皮瓣静脉回流,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