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放射诊断 被引量:12
1
作者 魏从全 陈刚 郝光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 分析食管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与病理学关系 ,探讨放射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食管型颈椎病 3 7例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43~ 75岁 ,平均 64 .5岁。食管吞钡检查 3 7例 ,纤维内窥镜检查 2 9例 ,颈椎椎间盘CT扫描 17例。结果... 目的 分析食管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与病理学关系 ,探讨放射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食管型颈椎病 3 7例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43~ 75岁 ,平均 64 .5岁。食管吞钡检查 3 7例 ,纤维内窥镜检查 2 9例 ,颈椎椎间盘CT扫描 17例。结果 颈椎体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颈椎前缘骨赘高度 5~ 6.9mm 3例次 ,7~ 9.9mm 8例次 ,10~ 12 .9mm 13例次 ,13~ 14 .9mm 8例次 ,15mm以上 7例次。位于颈椎3~ 4 7例次 ,颈椎4~ 511例次 ,颈椎5~ 6 3 3例次 ,颈椎6~ 72 9例次。结论 临床表现与骨赘大小呈正相关 ,食管吞钡检查 ,既简便易行 ,安全有效 ,病人又无痛苦 ,费用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型颈椎病 放射诊断 病理学 椎柱骨质增生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 被引量:3
2
作者 魏从全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6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分析继发性腕关节不稳定与桡骨远端骨折类型的关系,讨论腕关节不稳定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67例共75个腕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随访2a~6a,在复位前、后和去除外固定后的腕关节正侧位平片上分别测量腕高指数、尺腕距离比、舟月... 目的分析继发性腕关节不稳定与桡骨远端骨折类型的关系,讨论腕关节不稳定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67例共75个腕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随访2a~6a,在复位前、后和去除外固定后的腕关节正侧位平片上分别测量腕高指数、尺腕距离比、舟月骨距、舟月骨角、桡月骨角、头月骨角,并测定腕关节功能的主、客观指标。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腕关节不稳定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58.67%(44/75),其中,腕背侧镶嵌不稳定(DISI)29例(38.67%),舟月骨分离9例(12.00%),其他为掌侧镶嵌不稳定、尺侧偏移和头月骨间不稳定等,多发生在严重骨折移位患者。骨折愈合后,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功能明显差于单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关节面弧度和掌倾角对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及类型有显著影响。对骨折移位严重或高能量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要注意是否合并腕关节不稳定。对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时应尽可能恢复掌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 功能恢复 关节不稳定
下载PDF
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治疗宫颈妊娠11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黎雪琴 王巧兮 +1 位作者 张建廷 高永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对宫颈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确诊宫颈妊娠伴阴道出血患者11例,急诊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分别灌注氨甲喋呤(MTX),然后用明胶海绵微粒或明胶海绵微粒加少量丝线微粒栓塞。结果宫颈妊...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对宫颈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确诊宫颈妊娠伴阴道出血患者11例,急诊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分别灌注氨甲喋呤(MTX),然后用明胶海绵微粒或明胶海绵微粒加少量丝线微粒栓塞。结果宫颈妊娠孕囊由子宫动脉供血,部分以一侧为主,8例见对比剂外溢。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完毕,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术后血β-HCG进行性下降。9例胚胎自行排出。2例行宫颈搔刮术,术中出血量不多,刮出物为陈旧性胎盘组织。胚胎排出或刮出后阴道出血完全停止。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妊娠效果良好,达到了预防和终止阴道大出血、保留子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妊娠 子宫动脉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特点 被引量:17
4
作者 黎雪琴 罗红亮 刘文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特点。方法: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297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双时相组,97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60~70ml;第2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组,3时相组,又分B1组及B2组。B1组101例,第1时相...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特点。方法: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297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双时相组,97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60~70ml;第2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组,3时相组,又分B1组及B2组。B1组101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40~50ml;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按6∶4比例混合注射20~30ml;第3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2组99例,第1时相及第3时相注射方案同B1组,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混合比例为7∶3,注射20~30ml。注射速率4.5~5.0ml/s。评价内容包括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右心室壁及肺动脉显示情况,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间,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伪影较明显。B1组与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壁评价A组最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组优于B1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显示A组最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B2组肺动脉显示率约63.64%,高于B1组。结论:3种注射方案均可提供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双时相注射可较好显示右心室壁及肺动脉,但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较明显。6∶4比例的3时相注射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最小,但右心室壁显示较差,基本不能观察肺动脉。7∶3比例的3时相注射方案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小,可进行右心室评价,但肺动脉显影不可靠。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对比
下载PDF
血管加压素对栓塞前后小肠血液循环影响的DSA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黎雪琴 王巧兮 +2 位作者 郭玉鑫 杨新红 胡红耀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利用DSA技术探讨血管加压素 (VS)对小肠血液循环及小肠出血栓塞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犬 10条 ,随机分为 3组。A组 (n =4) ,VS应用终止后 30min结扎直动脉 ;B组(n =4) ,VS应用终止后 2h结扎直动脉 ;对照组 (n =2 ) ,直... 目的 利用DSA技术探讨血管加压素 (VS)对小肠血液循环及小肠出血栓塞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犬 10条 ,随机分为 3组。A组 (n =4) ,VS应用终止后 30min结扎直动脉 ;B组(n =4) ,VS应用终止后 2h结扎直动脉 ;对照组 (n =2 ) ,直动脉结扎前不用VS。观察VS应用前后和直动脉结扎前后肠系膜前动脉或小肠动脉的DSA表现。 1周后切除实验肠段做病理检查。结果 静脉滴注VS后 ,肠系膜动脉各级分支迅速收缩 ,肠实质显影变淡。停药 30min后 ,动脉分支收缩基本消失 ,但肠实质显影仍淡。停药 2h后DSA表现完全恢复正常。对照组直动脉结扎后结扎区造影剂显影浅淡 ,血管网稀疏 ,见侧支供血。A、B组表现与此类似。病理检查示所有标本仅有轻度黏膜损伤。结论 VS对肠道血液循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于停药 2h后即完全消失。此时进行小肠出血的栓塞治疗 ,其安全性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栓塞 血液循环 血管加压素 DSA
下载PDF
训练性下肢疲劳骨折临床与X线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建廷 韩峰 +2 位作者 刘汉生 于冠照 张长云 《武警医学》 CAS 1994年第2期106-107,共2页
训练性下肢疲劳骨折临床与X线分析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放射科(武昌430061)张建廷,韩峰,刘汉生,于冠照,张长云疲劳骨折亦名行军骨折,多见于士兵、运动员与体力劳动者,常无直接外伤史。患者常诉下肢疼痛或紧束感,活动时加重... 训练性下肢疲劳骨折临床与X线分析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放射科(武昌430061)张建廷,韩峰,刘汉生,于冠照,张长云疲劳骨折亦名行军骨折,多见于士兵、运动员与体力劳动者,常无直接外伤史。患者常诉下肢疼痛或紧束感,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早期临床及x线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疲劳骨折 X线诊断 军事训练
下载PDF
双能减影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黄锐 冯敢生 +1 位作者 林孝欣 杨帆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5-827,共3页
目的研究双能减影(DES)对肋骨骨折(RF)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0例共121处RF进行DES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CDR)检查。比较DES与CDR对各病程RF的显示能力。采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进行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所有RF,DES显示为优者占... 目的研究双能减影(DES)对肋骨骨折(RF)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0例共121处RF进行DES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CDR)检查。比较DES与CDR对各病程RF的显示能力。采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进行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所有RF,DES显示为优者占81.0%,CDR显示为优者占17.4%,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027,P=0.000<0.01)。DES对愈合期和已愈合RF的显示优于CDR,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而对于新鲜RF,两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0.01)。结论在RF诊断中,DES是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是CDR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影技术 对比研究 放射摄影术 胸部
下载PDF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13
8
作者 黎雪琴 郭玉鑫 王巧兮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4-386,共3页
关键词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栓塞疗法
下载PDF
精益六西格玛法对64排CT检查流程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郝光远 陈军 +4 位作者 魏从全 许诗丽 王丽 刘文婷 孔雀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3期471-478,共8页
目的: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研究64排CT检查流程,减少患者无效等待时间,提高单台64排CT检查患者的流通量。方法:运用和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5步法,按登记时间、检查前时间、检查时间、打印时间、收片时间、报告时间、取片时间,随机抽... 目的: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研究64排CT检查流程,减少患者无效等待时间,提高单台64排CT检查患者的流通量。方法:运用和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5步法,按登记时间、检查前时间、检查时间、打印时间、收片时间、报告时间、取片时间,随机抽取160名患者分析其各阶段时间,找出致患者侯检时间延长的关键因素;对传统检查流程中导致等候CT检查的时间延长的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并不断进行完善、优化以增加各个时间段内进行检查的患者数。将改进措施实施后再随机抽取160名患者与改进前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无效等待时间从平均88.50min降到52.30min,改进前后CT检查等待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六西格玛值(Z值)从-0.54提高至5.12。结论:精益六西格玛在64排CT检查流程中的运用,能显著缩短患者无效等待时间,提高单工作日检查流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CT 流程 管理 效益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立体定向消融放疗后CT影像学随访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光远 庞军 +2 位作者 陈燕 魏丛全 黎雪琴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93-395,398,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全身γ刀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后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随机选取采用超级γ刀(SGS-I型)SABR的肝癌患者100例,将112个可评价病灶按肿瘤大小分为三组:A组,肿瘤最大径〈5cm;B组,肿瘤最大径5—10cm;C组,肿瘤...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全身γ刀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后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随机选取采用超级γ刀(SGS-I型)SABR的肝癌患者100例,将112个可评价病灶按肿瘤大小分为三组:A组,肿瘤最大径〈5cm;B组,肿瘤最大径5—10cm;C组,肿瘤最大径〉10cm。治疗后2—3个月及半年CT复查,分析不同类型和大小肿瘤治疗后的CT平扫及增强影像特点。结果肝癌γ刀治疗后2—3个月CT复查,与治疗前比较,A组病灶缩小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t=1.51,P〉0.05),B、C组病灶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8.56,P均〈0.05)。增强扫描,所有病灶边缘均与治疗靶区形状基本一致,清晰可见。其中27(24.11%)个病灶动脉期及门脉期均无明显强化,30(26.79%)个病灶边缘动脉期出现环形强化,门脉期强化仍可见,但减弱,55(49.11%)个病灶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延迟期强化仍可见。治疗半年后所有边缘强化均减弱或消失,变得模糊。结论肝癌γ刀治疗后CT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需结合临床,AFP检查方可作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立体定向消融放疗 全身伽玛刀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下载PDF
碘海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均平 张金安 +2 位作者 胡占芳 汪琼花 葛剑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12期1805-1806,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且口服药物治疗,否认其他药物过敏史。2011年4月11日因右侧桥小脑占位性病变收入院。
关键词 碘海醇 造影剂 过敏性休克
下载PDF
体部γ刀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高龄局部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光远 庞军 +2 位作者 陈燕 姜林 魏从全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81-383,共3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病人的85%,其中30%~40%的病人就诊时已为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同步放化疗已成为这部分病人的首选治疗手段[1-2]。但对于高龄病人往往难以耐受,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针对高龄肺癌病...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病人的85%,其中30%~40%的病人就诊时已为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同步放化疗已成为这部分病人的首选治疗手段[1-2]。但对于高龄病人往往难以耐受,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针对高龄肺癌病人的标准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体部γ刀(超级γ刀SGS-I型)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联合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同步化疗的45例高龄局部晚期肺腺癌病人,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疗 晚期肺腺癌 体部Γ刀 标准治疗 疗效观察 培美曲塞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病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跟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光远 魏从全 +2 位作者 黎雪琴 郑石林 刘文婷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0-10,共1页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直观地显示跟骨复杂性骨折移位方向,关节面塌陷程度,有助于临床对跟骨骨折诊断分类与内固定器的选择。现将我院对32例跟骨复杂性骨折患者诊断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Lisfranc损伤MD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雪琴 石林平 +1 位作者 胡冬冬 郑石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Lisfranc损伤MD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表现符合Lisfranc损伤患者3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坠落伤8例,碾压伤2例。28例手术治疗,受伤后立即常规拍摄足部数字X线正、斜位片,3例加摄侧位片;3日内行64排CT平... 目的:探讨Lisfranc损伤MD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表现符合Lisfranc损伤患者3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坠落伤8例,碾压伤2例。28例手术治疗,受伤后立即常规拍摄足部数字X线正、斜位片,3例加摄侧位片;3日内行64排CT平扫及后处理重建,重建方式包括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结果:31例患者CT检查均发现有骨折,其中单处骨折3例,2处骨折13例,3处及3处以上骨折15例,共89处;均发现关节脱位,共57处,其中关节面错位≤2 mm的9处,〉2~5 mm的30处,〉5 mm的18处。骨折累及关节面时相应关节均发生脱位。与CT结果比较,X平片漏诊骨折13处(14.61%),不能确定骨折16处(16.86%);漏诊关节脱位14处(25.56%)。结论:Lisfranc损伤的CT表现主要是Lisfranc关节构成骨的骨折和关节脱位,骨折线累及关节面提示相应处韧带损伤。CT表现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损伤 骨折 脱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奇异的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一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从全 杨帆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709-709,共1页
关键词 骨软骨瘤 瘤样增生 骨旁 局部疼痛 病例资料 手术切除 术后诊断 局部复发
下载PDF
非常见部位急性硬膜下血肿CT诊断(附26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从全 郝光远 刘汉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7-18,共2页
目的 提高对非常见部位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头颅外伤后在 2 4h内行CT检查 1 9例 ,2~ 3d内行CT检查 7例。经治疗后在 1~ 4周内复查CT。结果 单纯表现为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7例 ,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5例。额颞底... 目的 提高对非常见部位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头颅外伤后在 2 4h内行CT检查 1 9例 ,2~ 3d内行CT检查 7例。经治疗后在 1~ 4周内复查CT。结果 单纯表现为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7例 ,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5例。额颞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伴有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3例 ,伴有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 ,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 ,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2 6例大脑镰与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均发生在单侧。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态有的在中线呈细线状 ,有的呈粗线状。血肿厚度 0 .3~ 1 .5cm不等。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片状、新月形。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和额颞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是发生在少见部位的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 ,只要对此类血肿有所认识 ,CT检查不难确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CT诊断 颅脑损伤 CT表现
下载PDF
胃窦后壁脂肪瘤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林平 冯勇 +1 位作者 黎雪琴 魏从全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5期477-477,共1页
关键词 脂肪瘤 胃窦 移动性浊音 病例资料 大便常规 阵发性 剑突下 叩击痛
下载PDF
间接法64排CT下肢深静脉成像质量评价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雪琴 石林平 +1 位作者 郑石林 胡冬冬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评价间接法64排CT下肢深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lower extremity venography,CTLV)质量,探讨其对下肢深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52侧下肢的影像资料,52侧肢体分2组.A组(无水肿组)35侧(A1组20侧,A... 目的:评价间接法64排CT下肢深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lower extremity venography,CTLV)质量,探讨其对下肢深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52侧下肢的影像资料,52侧肢体分2组.A组(无水肿组)35侧(A1组20侧,A2组15侧);B组(水肿组)1 7侧.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普罗胺,对比剂注射开始后100~ 120 s扫描静脉期.观察对比剂充盈程度,对成像质量进行视觉评价,并观察下肢深静脉其他病变及血管外病变显示情况.结果:各测量点静脉CT值静脉期较动脉期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23.318,17.899及25.446,P<0.001),A组105个点平均CT值为(125.264 7±22.354 4)HU,A1组与A2组间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充盈缺损区平均CT值为(42.472 0±5.075 1)HU,近心端无充盈缺损区平均CT值为(114.160 0±20.086 0)HU,二者均值差为(71.687 9±24.021 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66,P<0.001).A组显示良好率为82.86%;B组14侧肢体发现充盈缺损.结论:间接法CTLV可清楚显示下肢深静脉解剖及病变.延时100~120 s扫描可提高下肢深静脉内对比剂充盈程度,提高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静脉 下肢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一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林平 魏从全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6期568-568,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后包块 黏液性囊腺瘤 原发性 实验室检查 病例资料
下载PDF
口咽部基底细胞腺瘤的MRI诊断(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从全 郝光远 石林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口咽部小涎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MRI表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口咽部小涎腺BCA临床与MRI表现,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3.5±18.6)岁。结果 7例口咽部小涎腺BCA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向口咽... 目的探讨口咽部小涎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MRI表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口咽部小涎腺BCA临床与MRI表现,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3.5±18.6)岁。结果 7例口咽部小涎腺BCA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向口咽腔突出的软组织肿块。MRI信号均匀,可见轻度或明显强化改变,肿块内无坏死或囊样变,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结论 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口咽部小涎腺BCA的部位、形态、范围及其与邻近组织关系,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部 小涎腺 基底细胞腺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