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刘闯 张金盈 +4 位作者 李华 邱春光 张丽 贾敏 黄振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延迟及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43例AMI且静脉溶栓失败患者分为A、B2组,A组26例溶栓后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置入冠状动脉支架;B组17例溶栓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延迟及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43例AMI且静脉溶栓失败患者分为A、B2组,A组26例溶栓后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置入冠状动脉支架;B组17例溶栓后90min急诊对“罪犯血管”补救性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分别于溶栓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4h、48h、72h及第7d采集静脉血测定CRP。于入院即刻、发病后8h、10h、12h、14h、16h、24h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A组溶栓前CRP为(7.82±4.35)mg/L,术后24h、48h、72hCRP水平和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2.81±1.56)mg/L)CRP水平较溶栓前降低(P<0.01)。B组溶栓前CRP为(6.98±4.27)mg/L,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4h、48h、72hCRP水平高于溶栓前(P<0.01);术后第7dCRP水平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溶栓前CK-MB水平均高于正常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A组相比,B组发病后14h、16h、24h血清CK-MB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失败时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引起血清CRP水平升高,然后缓慢降低,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 补救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7例
2
作者 张丽 刘闯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50-351,共2页
关键词 心律平 治疗 室上性 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包穿刺引流部位与安全性及引流程度关系的探讨
3
作者 刘闯 董建增 +3 位作者 张丽 张金盈 邱春光 李华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部位与安全性和引流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6例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11例选取左肋缘与剑突左缘交角下1cm为穿刺点;28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7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为穿刺点,...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部位与安全性和引流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6例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11例选取左肋缘与剑突左缘交角下1cm为穿刺点;28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7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为穿刺点,留置引流导管直至积液消失。结果4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相关并发症;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时进针深度最小;引流导管位于心包底部几率最高;采用反复抽送导引钢丝的方法能有效区分穿刺针是在心包腔内还是心腔内。结论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部位 安全性 流程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 相关并发症 引流导管 穿刺点 心包积液 进针深度 心包腔内 导引钢丝 预防措施 左侧 中等量 胸骨 间距 心腔内 穿刺针 患者
下载PDF
HBsAg和人微小病毒B19 VP2联合抗原的克隆及表达
4
作者 张世杰 杨书钦 +3 位作者 赵新合 曹明瑞 李一冬 赵国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构建乙肝表面抗原-人微小病毒B19 VP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检测其表达蛋白的抗原反应性。方法用PCR扩增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及B19病毒VP2基因,分别重组入pGEM-T,构建出pGEM-T-HBs及pGEM-T-VP2并测序分析;测序证实序列正确... 目的构建乙肝表面抗原-人微小病毒B19 VP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检测其表达蛋白的抗原反应性。方法用PCR扩增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及B19病毒VP2基因,分别重组入pGEM-T,构建出pGEM-T-HBs及pGEM-T-VP2并测序分析;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将pGEM-T-HBs中的HBs基因克隆入pQE30表达载体中,得到pQE30-HBs;再将pGEM-T-VP2中的VP2基因克隆入pQE30-HBs中,得到pQE30-HBs-VP2后转化至BL21(DE3)宿主菌中,并以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以Western-blot鉴定。结果pQE30-HBs-VP2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所表达融合蛋白均可与抗-HBs和抗-VP2结合反应。结论成功构建pQE30-HBs-VP2原核表达载体,且其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HBsAg和VP2蛋白的双重抗原的反应原性。从而建立了表达B19和HBV的联合抗原表达系统,同时给HBV和B19病毒重组联合疫苗的研制和复合诊断试剂提供了抗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人微小病毒B19 联合疫苗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夹竹桃叶中毒1例
5
作者 张丽 刘闯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桃叶中毒 房室传导阻滞 强心作用 夹竹桃中毒 心电图 洋地黄中毒 胃肠道反应 心律失常 室性早博 心动过缓
下载PDF
心包穿刺引流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丽 刘闯 张金盈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床旁心包穿刺引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常规床旁心包穿刺引流术,13例选取左肋弓下缘与剑突交角下1cm为穿刺点;29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14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心浊... 目的:探讨常规床旁心包穿刺引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常规床旁心包穿刺引流术,13例选取左肋弓下缘与剑突交角下1cm为穿刺点;29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14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为穿刺点,留置引流导管直至积液消失。置管后重复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引流导管位置。同时采用多种方法预防并发症的产生。结果:5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处为穿刺点时进针深度最小。结论: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cm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治疗 心包穿刺术
下载PDF
心包积液65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志坚 刘闯 +1 位作者 张丽 张金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7-767,共1页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心包引流
下载PDF
补救性冠脉支架置入患者血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 刘闯 +1 位作者 王亚丽 张金盈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7期769-771,共3页
目的观察补救性冠脉支架置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AMI静脉溶栓失败患者分为两组。A组32例,静脉溶栓失败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置入冠脉支架;B组20例,溶栓失败90min内急诊对"罪犯... 目的观察补救性冠脉支架置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AMI静脉溶栓失败患者分为两组。A组32例,静脉溶栓失败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置入冠脉支架;B组20例,溶栓失败90min内急诊对"罪犯血管"补救性置入冠脉支架。全部患者分别于溶栓前、后或补救性冠脉支架置入术后1、2、3、7d采集静脉血测定CRP水平。结果A组溶栓前CRP为(9.26±5.21)mg/L,支架置入后1、2、3d血清CRP水平和溶栓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支架置入后7dCRP水平较溶栓前明显降低(≤3mg/L,P<0.01)。B组溶栓前CRP为(8.79±4.85)mg/L,溶栓及补救性冠脉支架术后1、2、3dCRP水平高于溶栓前(P<0.01);支架置入后第7d两组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失败行补救性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血CRP水平升高明显,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或局部血管内膜撕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 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支架
下载PDF
补救性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丽 刘闯 +2 位作者 张金盈 李凌 黄振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7期34-35,37,共3页
目的观察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延迟性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个月、6个月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45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TIMI O~I级)进行补救性PCI治疗(补救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行心脏超... 目的观察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延迟性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个月、6个月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45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TIMI O~I级)进行补救性PCI治疗(补救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并与行延迟性PCI治疗的26例AMI患者(延迟性PIC组)进行比较。结果补救性PCI组较延迟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静脉溶栓失败后施行补救性PCI治疗成功率高,且至少6个月内心功能明显改善。因此,任何静脉溶栓失败的AMI患者都应该及时进行补救性P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功能
下载PDF
心包穿刺引流部位与引流程度及安全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闯 董建增 +3 位作者 张丽 张金盈 邱春光 李华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7-588,共2页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部位与引流程度和安全性的关系.方法 46例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11例选取左肋缘与剑突左缘交角下1 cm处为穿刺点;28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 cm处为穿刺点;7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 cm处为穿...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引流部位与引流程度和安全性的关系.方法 46例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11例选取左肋缘与剑突左缘交角下1 cm处为穿刺点;28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 cm处为穿刺点;7例选取左侧第4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 cm处为穿刺点;分别进行心包穿刺并留置引流导管直致积液消失.同时采用多种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难以辨别穿刺针所抽血性液体性质的6例患者,将J形钢丝重新插入体内并反复抽送,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发生.置管后重复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引流导管位置.结果 4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 cm处为穿刺点时进针深度最小;引流导管位于心包底部几率最高;采用反复抽送导引钢丝的方法能有效区分穿刺针是在心包腔内还是心腔内.结论选取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左缘1~2 cm处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心包引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