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色文化产业扶贫的特征分析与绩效问题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熊正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115,共8页
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具有两大鲜明特征:一是扶贫绩效呈倒"U"字型曲线,但由于就业刚性和粘性,该曲线滞后于产品生命周期;二是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具有"双刃剑"的特征。目前武陵山区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处于倒"U"字... 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具有两大鲜明特征:一是扶贫绩效呈倒"U"字型曲线,但由于就业刚性和粘性,该曲线滞后于产品生命周期;二是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具有"双刃剑"的特征。目前武陵山区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处于倒"U"字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其中特色演艺产业扶贫广化效果不足,扶贫空间有限;文化旅游产业扶贫绩效显著,但"双刃剑"特征已经显现;特色工艺产业扶贫正在起步。长远来看,一是厘清"精准扶贫"与"广化扶贫"的辩证关系;二是慎用资本代替劳动的资本密集型发展模式;三是以"情法合一"的方式避免企业的"挤出效应";四是加强文化产权立法,保护特色文化传承地区的居民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化产业 扶贫 绩效 武陵山区
下载PDF
基于开发主体系统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分层模式与结构——以武陵山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安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3,共6页
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系统有着多层次主体存在,以及各主体的多样性诉求,构成了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模式和多层次结构。在多元旅游资源开发实施主体间存在着基本的关系架构,这种关系架构具有动态性,从而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引向动... 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系统有着多层次主体存在,以及各主体的多样性诉求,构成了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模式和多层次结构。在多元旅游资源开发实施主体间存在着基本的关系架构,这种关系架构具有动态性,从而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引向动态变化的多维型构。不同主体在三元架构之中所占地位与比重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层级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系统中的国家战略开发模式、区域策略开发模式、旅游业务开发模式构成了武陵山区政府主导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系统的结构框架,并且逐层逐级地呈现了旅游资源开发由抽象到具象的递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主体系统 分层模式 武陵山区 民族地区
下载PDF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代岑颖 《时代金融》 2016年第29期51-,64,共2页
武陵山区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独特,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本文分析了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特征,针对特征提出开发其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三大要点,以期促进当地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少数民族文化 生态旅游资源
下载PDF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余继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5-22,共8页
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品种齐全,开发潜力巨大,虽然局部地区在旅游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仍然不足,还存在整体观念缺乏、旅游产品及结构单一、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旅游从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品种齐全,开发潜力巨大,虽然局部地区在旅游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仍然不足,还存在整体观念缺乏、旅游产品及结构单一、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旅游从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必须采取加强区域合作、强化政府主导型管理与引导、建立武陵山区旅游产业联合发展集团、建立多种融资模式、着力旅游人才建设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实现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民族文化旅游 成效 对策
下载PDF
特色民族村寨现代性建构的实现——读《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
5
作者 刘安全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8-140,共3页
当传统特色民族村寨与旅游联姻之后,在"民族牌""特色戏"的标签中,地方性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规约和影响下完成了重构与再造。《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在... 当传统特色民族村寨与旅游联姻之后,在"民族牌""特色戏"的标签中,地方性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规约和影响下完成了重构与再造。《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在对一个特色村寨"微型社区"的人类学"深描"之中,呈现了特色民族村寨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特色民族村寨的真实的旅游开发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民族村寨 现代性建构 《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 书评
下载PDF
巴蔓子档案文献的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6
作者 汤建容 何悦 《云南档案》 2012年第4期35-36,共2页
巴蔓子是古巴国忠州人、东周末期的巴国将军、巴民族之魂,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围绕巴蔓子产生了众多的档案文献资料,主要分为书籍、石刻和民俗等类型,建立巴蔓子个人全宗档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巴蔓子档案的开发利用已取得极... 巴蔓子是古巴国忠州人、东周末期的巴国将军、巴民族之魂,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围绕巴蔓子产生了众多的档案文献资料,主要分为书籍、石刻和民俗等类型,建立巴蔓子个人全宗档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巴蔓子档案的开发利用已取得极其丰富的成果,集精神文化和旅游经济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蔓子 档案文献 整理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武陵山区地方文献的价值、内容及其保护研究
7
作者 汤建容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3期72-,75,共2页
武陵山区地方文献作为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忠实记录者,肩负着传承民族智慧的使命,内容极其丰富,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地方文献 价值 内容 保护
下载PDF
少数民族历史人物档案文献的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以巴蔓子为例
8
作者 汤建容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以整理、开发利用巴民族英雄巴蔓子档案文献为例,提出和论证了应加强对大量的少数民族历史人物档案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开发的观点。
关键词 巴蔓子档案文献整理开发利用
下载PDF
深度贫困地区农民财产性增收问题研究——基于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的调研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兰 信桂新 《绿色科技》 2018年第6期240-242,共3页
指出了当前深度贫困地区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不畅的主要障碍是财产权虚置、产权交易市场浅层化、财产性资源增值力度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应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探索,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拓宽... 指出了当前深度贫困地区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不畅的主要障碍是财产权虚置、产权交易市场浅层化、财产性资源增值力度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才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应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探索,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拓宽农民财产性资源增值空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财产性资源增值,优化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创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模式等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财产性收入 障碍 政策供给
下载PDF
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代岑颖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第18期132-133,共2页
武陵山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部,旅游资源丰富。但人们在开发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因此,需重视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本文分析了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 武陵山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部,旅游资源丰富。但人们在开发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因此,需重视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本文分析了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村镇旅游扶贫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正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第18期32-33,共2页
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村镇在长期的旅游扶贫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扶贫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运用协同视角对花垣县十八洞村的党政主导、保靖县黄金村的产业联动、永顺县司城村的景区带村等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协同主... 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村镇在长期的旅游扶贫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扶贫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运用协同视角对花垣县十八洞村的党政主导、保靖县黄金村的产业联动、永顺县司城村的景区带村等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协同主体、协同路径、协同成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提出要进一步在协同、创新、可持续等方面下功夫,走内涵式、差异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色村镇 旅游扶贫 模式 比较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代岑颖 《时代金融》 2016年第26期41-,53,共2页
武陵山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拥有得天独厚的的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利用这些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的发展具有武陵山特色的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意义重大。本文基于SWOT分析的视角剖析其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势... 武陵山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拥有得天独厚的的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利用这些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的发展具有武陵山特色的武陵山区生态旅游产业意义重大。本文基于SWOT分析的视角剖析其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提出扶贫攻坚、政策扶持,合理规划、理性开发、保护环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SWOT分析
下载PDF
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空间开发:武陵山个案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安全 余继平 黎新世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95-100,共6页
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旅游空间中通过仿建、舞台情境再现、民族文化符号恢复等形式得以展现和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空间中的展演与构建形成了旅游地民族文化舞台镜像。旅游空间中少数民族文化展演与构建的旅游地文化舞台镜像,是... 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旅游空间中通过仿建、舞台情境再现、民族文化符号恢复等形式得以展现和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空间中的展演与构建形成了旅游地民族文化舞台镜像。旅游空间中少数民族文化展演与构建的旅游地文化舞台镜像,是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共赢开发的积极尝试。旅游地文化开发应该因地因时制宜,不要因为一时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复兴的趋势而失去对原生文化保护的谨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旅游开发 舞台镜像
下载PDF
关于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汤建容 何悦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2013年第2期58-60,共3页
对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管理模式——确定传承人、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采取现代化手段管理传承人档案进行了探究,以期对保护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档案管理内容有所助益。
关键词 武陵山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档案 管理
下载PDF
浅议武陵山区旅游协作的包容性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安全 《三峡论坛》 2013年第6期37-41,共5页
包容性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旅游协作发展是一种旅游战略规划,以社会各界为参与者,以政府政策为保障,以旅游企业为客体,社会各界实施监督,实现旅游经济成果的相对公平分配,减少旅游目的地社会贫富差距,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最终实现旅游的可... 包容性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旅游协作发展是一种旅游战略规划,以社会各界为参与者,以政府政策为保障,以旅游企业为客体,社会各界实施监督,实现旅游经济成果的相对公平分配,减少旅游目的地社会贫富差距,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最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武陵山区旅游包容性发展的要义在于:旅游全面发展、区域协作、可持续以及机会均等。因此,武陵山区旅游协作必须以"武陵山旅游"为整合内核,聚集区域内旅游协作因子,保护生态与文化多样性,兼顾旅游发展的均衡与公平,坚持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建立起包容性的旅游协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旅游协作 包容性发展
下载PDF
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及其分类 被引量:1
16
作者 汤建容 《云南档案》 2014年第2期55-56,共2页
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数量众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综合各类分类,本文以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内容、形成形式、载体不同,将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实物文献、书籍文献、声像文献三种类型。
关键词 武陵山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
17
作者 毛丽佳 《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10Z期27-,共1页
本文首先分析武陵山片区三种常见物流模式的现状,然后分析当前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树立第三方物流意识、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农产品 第三方物流
下载PDF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18
作者 何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年第5期127-128,134,共3页
武陵山区作为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其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武陵山区的实地调研,分析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武陵山区作为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其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武陵山区的实地调研,分析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城镇化 调研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及调控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戴智勇 杨朝现 +2 位作者 信桂新 魏耀华 熊想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91,共10页
开展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可为土地利用调控优化与空间管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以重庆市江津区2009年和2016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风险评价方法测算土地利用冲突综合指数,对冲突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提... 开展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可为土地利用调控优化与空间管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以重庆市江津区2009年和2016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风险评价方法测算土地利用冲突综合指数,对冲突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调控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冲突等级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稳定可控、一般冲突、中度冲突、重度冲突,冲突等级空间格局呈现“一江一河三区”集中连片的分布规律.2)江津区不同海拔下的土地利用冲突呈现出规律变化特征,海拔越高,冲突程度越小,冲突地类随冲突程度发生相应变化.3)江津区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全局的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热点区与冷点区较2009年都有所增加,集聚态势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加强.4)基于江津区不同海拔下的土地利用冲突等级,提出3种土地调控优化策略,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评价 调控优化 丘陵山区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评价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戴智勇 杨朝现 +2 位作者 信桂新 魏耀华 熊想想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4期194-201,共8页
针对生态普遍脆弱的丘陵山区实施土地利用生态评价,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对维持良好稳定的土地生态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传统经典的生态足迹模型,对西南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近10年(2007-2016年)土地生态功能... 针对生态普遍脆弱的丘陵山区实施土地利用生态评价,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对维持良好稳定的土地生态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传统经典的生态足迹模型,对西南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近10年(2007-2016年)土地生态功能实施评价,并选用多目标规划模型方法,以土地生态赤字最小化为目标,对全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受土地利用不合理配置的扰动,荣昌区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长、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降低,生态赤字由2007年的1.77 hm^2·人^–1增加到了2016年的3.19 hm^2·人^–1,年平均增长幅度为8.02%,到2016年生态赤字是生态承载力的8.37倍,土地资源利用呈现出压力较大、生态问题较多的状态。(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会更好提升土地利用生态功能,促进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良性稳定。基于土地生态赤字最小化目标,经优化,荣昌区生态调节功能较强的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10051.58hm2,耕地面积减少9181.64hm^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减少1379.86 hm^2,自然保留地减少45.44hm^2。实现结构调整后,区域生态承载力预测将提高22.58%,人均生态赤字将减少0.07 hm^2·人^–1,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了全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功能 结构优化 丘陵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