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毕节市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毕节试验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4
1
作者 明茂修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5期79-88,共10页
目前,毕节方言的研究相对滞后,也没有人对毕节方言进行语音实验研究。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从基频、音强和时长三个方面对毕节方言的声调进行客观描写,可以为毕节方言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声调基频数据的分析表明,毕节方言的声调(新派)... 目前,毕节方言的研究相对滞后,也没有人对毕节方言进行语音实验研究。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从基频、音强和时长三个方面对毕节方言的声调进行客观描写,可以为毕节方言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声调基频数据的分析表明,毕节方言的声调(新派)明显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发生了趋向于普通话声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方言 声调 语音实验 基频 音强 LZ值 时长
下载PDF
毕节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途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安静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9期51-56,共6页
毕节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毕节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探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途径,对于弘扬和传承毕节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 毕节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毕节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探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途径,对于弘扬和传承毕节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地区 非物质文化 保护途径
下载PDF
建国以来毕节彝族历史文化概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安静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毕节是全国彝族聚居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毕节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为推动毕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彝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彰显了独特的个性。对该时期毕节彝族历史文化... 毕节是全国彝族聚居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毕节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为推动毕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彝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彰显了独特的个性。对该时期毕节彝族历史文化进行简单的梳理,对于打造地方民族旅游文化品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彝族 历史文化
下载PDF
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制度成果研究
4
作者 王明贵 王小丰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期65-72,共8页
毕节试验区经过22年的建设,始终坚持三大主题,推动科学发展。它通过抓改革试验,走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其中包括智力支持制度、党派帮扶制度、统一战线参与支持建设制度、对口支援制... 毕节试验区经过22年的建设,始终坚持三大主题,推动科学发展。它通过抓改革试验,走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其中包括智力支持制度、党派帮扶制度、统一战线参与支持建设制度、对口支援制度、集中帮扶重点突破制度、试验示范制度、政策支持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络联系制度、总结推进制度等。毕节试验区取得的制度成果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完善和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建设 制度 成果
下载PDF
毕节苗族聚居区基督教传播现状与构建和谐社会
5
作者 刘代霞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基督教在毕节苗族聚居区的传播现状,呈现出长期、广泛、无序、自发、具有民族复杂性和国际关联性等特征,部分群众对基督教信仰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盲目性,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彻底去除盲从和迷信,摆脱功... 基督教在毕节苗族聚居区的传播现状,呈现出长期、广泛、无序、自发、具有民族复杂性和国际关联性等特征,部分群众对基督教信仰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盲目性,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彻底去除盲从和迷信,摆脱功利和实用的局限,让基督教信仰升华为纯粹的精神性信仰,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苗族群众,在实现人与自我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全面实现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 苗族 基督教 传播现状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毕节方言ABB式重叠形容词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辉荣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70-72,共3页
毕节方言中形容词ABB式重叠现象很多,从语法结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特点等方面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独特之处。
关键词 毕节方言 ABB式重叠形容词 语法 语用 描写
下载PDF
毕节地区布依族婚姻礼俗及其透视
7
作者 李辉荣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6期83-86,共4页
毕节地区布依族有着共同的婚姻礼俗范式,在其婚姻礼俗中积淀着浓厚而丰富的布依族思想、文化内涵,昭显着布依族的民族精魂;同时其婚姻礼俗又支持、坚守、作用于布依族的民族精魂,因而共同的婚姻礼俗范式体现出毕节地区布依族对本民族文... 毕节地区布依族有着共同的婚姻礼俗范式,在其婚姻礼俗中积淀着浓厚而丰富的布依族思想、文化内涵,昭显着布依族的民族精魂;同时其婚姻礼俗又支持、坚守、作用于布依族的民族精魂,因而共同的婚姻礼俗范式体现出毕节地区布依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保障了在现代社会交融中,毕节地区布依族对自己民族的认同,由此体现出毕节地区的布依族仍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地区布依族 婚姻礼俗范式 透视
下载PDF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育与现代影视艺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代霞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2期43-47,共5页
现代影视艺术与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育应该由现代影视艺术受到启发,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引进或培养专门的教师,设置影视作品鉴... 现代影视艺术与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育应该由现代影视艺术受到启发,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引进或培养专门的教师,设置影视作品鉴赏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中文专业教育 现代影视艺术
下载PDF
论《水西悲歌》的两性关系建构
9
作者 刘代霞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2期57-62,共6页
《水西悲歌》的作者吴勇,从男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作品主人公安坤和他的众妻妾的关系的建构,表达了男性对两性关系的诸多理想。众妻妾的形象构成了一个理想妻子的体系,体现了男性对妻子这一角色的不同功能需求。
关键词 吴勇 《水西悲歌》 两性关系 妻子 男性的理想
下载PDF
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文学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
10
作者 范立红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2期37-42,共6页
基于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学理论课程体系对于高师院校中文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当前高师院校中文系在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它要求我们在编订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同时又不乏普适性的... 基于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学理论课程体系对于高师院校中文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当前高师院校中文系在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它要求我们在编订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同时又不乏普适性的文学理论教材以及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加强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高等师范院校 课程改革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下载PDF
另类人生与浮华世道——谈电影《海上钢琴师》对理想人生与现实世界的反思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庆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39-40,共2页
影片《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出生于轮船上生活在轮船上,并且从来没有下过船,最后哪怕被炸死在船上也不下到陆地上来。他的人生故事和他对以"陆地"作为载体社会环境看法给观众以全新的思考人生与社会的角度,... 影片《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出生于轮船上生活在轮船上,并且从来没有下过船,最后哪怕被炸死在船上也不下到陆地上来。他的人生故事和他对以"陆地"作为载体社会环境看法给观众以全新的思考人生与社会的角度,他独特的人生和环境造就了他同样奇特的思想观念,他以死亡捍卫了生活理念而成就了生命的完美,着实让人感叹与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钢琴师》 另类人生 反思
下载PDF
郁达夫《沉沦》主人公悲剧心理学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庆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97-98,共2页
作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沉沦》一直受到研究界的关注,但至今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解。实际上透过作品主人公的悲剧性的命运结局,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心理学问题,主人公抑郁质的性格基础和特殊的人生经历所导致的心理疾病一步步使他... 作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沉沦》一直受到研究界的关注,但至今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解。实际上透过作品主人公的悲剧性的命运结局,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心理学问题,主人公抑郁质的性格基础和特殊的人生经历所导致的心理疾病一步步使他陷入了迷雾,无人帮助也无力自拔,而不可逆转地走向了悲剧的终结。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沉沦》有更多心理学小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沦 心理学 变态 释放
下载PDF
论元杂剧妇女形象之理想色彩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代霞 《贵州文史丛刊》 2005年第4期38-42,共5页
元杂剧爱情婚姻关系中的妇女形象,作为美貌、多情、忠贞的情人和贞节、忠诚、顺从的妻于,体现了男性文人的爱情理想,是特定男权文化语境中的产物。
关键词 元杂剧 妇女形象 男权文化 生活方式 文学评论 中国
下载PDF
《诗经》之“田畯至喜”句再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庆鹏 《贵州文史丛刊》 2007年第3期9-10,共2页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这一句子在《诗经》中出现了三次,从《毛传》开始,历代主要著述基本上都把"田畯"看作管田的官员,并在此基础上把"喜"理解为高兴、或者享用馔肴,这些理解不够全面。本文结合原诗上下文...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这一句子在《诗经》中出现了三次,从《毛传》开始,历代主要著述基本上都把"田畯"看作管田的官员,并在此基础上把"喜"理解为高兴、或者享用馔肴,这些理解不够全面。本文结合原诗上下文,在通过对相当数量的相关书籍资料考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田畯至喜"是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田畯"是农神或者或者兼有传授农技职责的主祭人这样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田畯 祭祀
下载PDF
语源学、词族学和广义“因声求义”说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克冬 《河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0-82,116,共4页
广义“因声求义”说是上古的声训、以宋代为主的右文说和清代的“因声求义”说的合称。文章从语源学、词族学的角度来探讨其发展情况以及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将语源学、词族学与广义“因声求义”说加以对比。
关键词 语源学 词族学 广义“因声求义”说
下载PDF
当代现实背景中的高校“古代汉语”教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凤鹏 张丽萍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11期78-82,共5页
"古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基础课程。伴随着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其学科的地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反思该学科的社会价值,透视学科存在危机的背景是... "古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基础课程。伴随着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其学科的地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反思该学科的社会价值,透视学科存在危机的背景是当前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科学技术 大众文化 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岳飞戏 被引量:3
17
作者 母进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3-27,共5页
几百年来 ,岳飞故事一直在我国曲坛上流传 ,优秀之作影响深远。从宋元到清末出现的岳飞戏达二十多种 ,这些剧作中都有岳飞形象的生动展现 。
关键词 戏曲作品 岳飞形象 特征 模式 嬗变规律
下载PDF
对人的历史的探询——再谈电影《芙蓉镇》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琼 《安顺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15,共3页
电影《芙蓉镇》是在同名小说的基础上通过宏大的历史叙事关照人性和人情,对人的历史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询。影片把人物放在尖锐环境中去写,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示生活中的小人物,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现一个时代,还原历史的真实。... 电影《芙蓉镇》是在同名小说的基础上通过宏大的历史叙事关照人性和人情,对人的历史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询。影片把人物放在尖锐环境中去写,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示生活中的小人物,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现一个时代,还原历史的真实。影片深刻揭示了人物从人性的压抑到生命的搏斗这一动人心魄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注 还原 历史 人物 真实
下载PDF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讲授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志红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在新改中,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不少教师把少讲和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原则,甚至当讲的地方也不讲,否则就是因循了"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的老路。因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 在新改中,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不少教师把少讲和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原则,甚至当讲的地方也不讲,否则就是因循了"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的老路。因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的讲越来越少。笔者认为,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讲授法 语文课堂
下载PDF
在对“习惯”认识的颠覆中回归真实——关于王朔小说的陌生化和反讽特色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立红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43-46,共4页
王朔小说的魅力在于它以“陌生化”的手法帮助读者摆脱“习惯”认识的控制,恢复对世界的初原感受。在创作中,他除了直陈真相,摒弃“习惯”观念对于人们认识的遮蔽之外,还大量运用反讽,在对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的展示中,表现出了对世界... 王朔小说的魅力在于它以“陌生化”的手法帮助读者摆脱“习惯”认识的控制,恢复对世界的初原感受。在创作中,他除了直陈真相,摒弃“习惯”观念对于人们认识的遮蔽之外,还大量运用反讽,在对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的展示中,表现出了对世界的复杂性和观念的相对性的认识。“消解”是王朔小说的本质精神所在,而这种“消解”是以对世界的复杂性和观念的相对性的认识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小说 陌生化 反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