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疗法联合硅凝胶防治面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龙航 徐佳丽 +4 位作者 张小林 朱珠 王玉波 聂海 陈飞艳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28-333,共6页
目的探讨压力疗法联合硅凝胶防治面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诊治的38例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A组18例患者创面愈合后14~21 d仅佩戴定制压力面罩;B组20例患者创面愈合后外... 目的探讨压力疗法联合硅凝胶防治面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诊治的38例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A组18例患者创面愈合后14~21 d仅佩戴定制压力面罩;B组20例患者创面愈合后外用硅凝胶并于14~21 d佩戴定制压力面罩,两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面部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进行评分;计算治疗3个月(第1~3月)瘢痕改善分值、治疗后3个月(第4~6月)瘢痕改善分值及治疗6个月(第1~6月)瘢痕改善分值,对数据行 t 检验。结果①A、B组治疗第6月瘢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 <0.05);治疗6个月(第1~6月),B组瘢痕改善分值优于A组( P <0.05)。②A组患者治疗3个月(第1~3月)与治疗后3个月(第4~6月)瘢痕改善分值对比(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治疗3个月(第1~3月)瘢痕改善分值优于治疗后3个月(第4~6月)( P <0.05);治疗3个月(第1~3月),B组瘢痕改善分值优于A组( P <0.05);A、B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第4~6月)瘢痕改善分值对比(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压力疗法联合硅凝胶能有效防治面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形成,且创面愈合后3月内应用疗效显著,是面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早期防治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面部 烧伤 硅凝胶 压力疗法
下载PDF
面部烧伤后瘢痕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龙航 徐佳丽 +4 位作者 张小林 朱珠 王玉波 聂海 陈飞艳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面部是最具特征性的暴露部位,也是人体美表现最为集中的部位。面部烧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在深度烧伤后多留有增生性瘢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美观及眼、鼻、口等器官的生理功能,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体创伤和心理负担。瘢痕的防治是指创... 面部是最具特征性的暴露部位,也是人体美表现最为集中的部位。面部烧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在深度烧伤后多留有增生性瘢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美观及眼、鼻、口等器官的生理功能,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体创伤和心理负担。瘢痕的防治是指创伤愈合后瘢痕形成之前或瘢痕在逐渐形成过程中所采取的抑制或阻断瘢痕形成的一系列措施。虽然,目前有关瘢痕防治的方法较多,但仍缺乏统一和规范的治疗标准,且其治疗效果报道不一。遂作者对瘢痕的防治予以综述,旨在为面部烧伤后瘢痕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面部 瘢痕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芭克硅胶软膏联合压力疗法防治面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龙航 徐佳丽 +4 位作者 张小林 朱珠 王玉波 聂海 陈飞艳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观察芭克硅胶软膏联合压力疗法防治面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研究... 目的观察芭克硅胶软膏联合压力疗法防治面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18例),研究组患者于创面愈合后予以芭克硅胶软膏联合定制压力面罩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创面愈合后2~3周单纯应用定制压力面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3、1~6及4~6个月瘢痕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第1~3、1~6个月的瘢痕改善分值为(4.65±0.49)分、(7.05±0.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3、1~6个月的瘢痕改善分值(2.61±0.92)分、(5.11±1.08)分(t=8.678、7.511,P均<0.001);研究组患者治疗第4~6个月的瘢痕改善分值为(2.40±0.68)分,与对照组治疗第4~6个月的瘢痕改善分值(2.50±0.92)分无明显差异(t=0.377,P=0.709)。结论与单纯压力疗法相比,芭克硅胶软膏联合压力疗法防治面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效果更好,且以3个月内瘢痕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克硅胶软膏 压力疗法 瘢痕 面部 烧伤
下载PDF
邮票植皮联合异种ADM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佳丽 张小林 +6 位作者 龙航 朱珠 韩鹏 陈飞艳 王玉波 王开玖 郭曼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邮票植皮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收治的14例大面积深Ⅱ度及Ⅲ度烧伤患者采用邮票植皮联合异种AD... 目的观察邮票植皮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收治的14例大面积深Ⅱ度及Ⅲ度烧伤患者采用邮票植皮联合异种ADM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6、12、15天观察创面ADM的湿度、弹性及与创面的贴附情况,以及皮片成活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邮票植皮联合异种ADM治疗,其中深Ⅱ度烧伤创面及部分Ⅲ度烧伤创面于1次植皮后被完全覆盖,皮片完全成活;部分Ⅲ度烧伤创面于2~3次植皮后被完全覆盖,皮片成活良好。术后第3、6天,深Ⅱ度及Ⅲ度烧伤创面的ADM均较湿润、弹性良好、紧贴创面;术后第12天,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大部分ADM干燥、弹性较差、少许与创面分离,Ⅲ度烧伤创面的大部分ADM湿润、弹性尚可、贴附良好;术后第15天,深Ⅱ度烧伤创面的ADM均较干燥、弹性较差、大部分与创面分离,Ⅲ度烧伤创面的大部分ADM湿润、弹性尚可、贴附良好。所有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其中深Ⅱ度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5 d,Ⅲ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5~35 d。患者出院后随访4~12个月,部分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后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和(或)扁平瘢痕,部分Ⅲ度烧伤创面愈后留有增生性瘢痕。结论邮票植皮联合异种ADM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可通过观察ADM的湿度、弹性及与创面的贴附程度初步判断创面修复情况;邮票植皮联合异种ADM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显著,是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邮票植皮联合异种ADM治疗Ⅲ度烧伤创面,虽然最终治疗效果欠佳,但能有效保护创面不受外界细菌侵袭,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Ⅲ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票植皮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烧伤 疗效
下载PDF
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4
5
作者 龙航 徐佳丽 +3 位作者 王玉波 朱珠 张小林 陈飞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23例,S3+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指功能:优4例,良3例。结论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
原文传递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在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龙航 田坚 +4 位作者 黄银浩 徐佳丽 陈飞艳 朱珠 王玉波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观察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8月—2019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9例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2~69岁(平均61.1岁),左侧6例、右侧... 目的观察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8月—2019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9例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2~69岁(平均61.1岁),左侧6例、右侧3例。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例,火焰烧伤1例,车祸伤1例,摔伤2例,火炉烫伤4例。创面缺损面积6.0 cm×7.0 cm~12.0 cm×15.0 cm,均伴有髌骨、髌韧带、关节囊及其周围腱性组织外露。根据创面形状及大小设计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面积7.0 cm×9.0 cm~13.0 cm×16.0 cm;皮瓣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术后随访时记录皮瓣色泽、质地及感觉恢复情况,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及观察患者行走状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0个月。患者皮瓣色泽、质地与膝部皮肤组织相近,感觉功能恢复情况:3例S3、2例S3+、4例S4;膝关节活动范围:伸0°、屈120°~135°,行走不受限,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且携带感觉神经,用于修复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外形满意,是修复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外侧浅动脉 腘窝外侧皮动脉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